1.3物质结构研究的意义 高二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同步课时作业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3物质结构研究的意义 高二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同步课时作业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4-24 22:04: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3物质结构研究的意义——高二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同步课时作业
1.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其依据是
A.道尔顿原子模型 B.汤姆生原子模型 C.卢瑟福原子模型 D.玻尔原子模型
2.DNA分子复制前首先将双链解开,则DNA分子复制将双链解开的过程可视为(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D.是一种特殊的生物变化
3.中国学者和美国科学家共同合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碳氢分子,其中1个分子由1134个碳原子和1146个氢原子构成。下列关于此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烃类化合物 B.常温下是固体 C.是高分子化合物 D.易被氧化
4.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根据相对原子质量从小到大的顺序制作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B.1922年德国化学家施陶丁格提出了“聚合反应是大量小分子以化学键相互结合形成大分子的过程”假说,为建立高分子科学奠定了基础
C.葡萄糖在水溶液中存在链状和环状结构之间的平衡,从链状到环状发生了加成反应
D.核酸检测是诊断新冠肺炎的重要依据,核酸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载体,通过红外光谱仪可检测其结构中存在单键、双键、氢键等化学键
5.2020年10月7日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两位女科学家,以表彰其“开发了一种基因组编辑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科学,是研究生物学科的基础
B.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一门自然科学
C.化学注重理论分析、推理,而不需要做化学实验
D.化学家可以在微观层面操纵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材料
6.化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其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B.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基础学科
C.化学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化学技术可以实现“水变成油”
D.化学可以帮助人们从分子层面上了解生命问题的本质,揭示生命运动的规律
7.下列需要物质结构理论与分析测试技术支持的研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研究配体小分子和受体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机理,有助于进行手性生物分子和手性药物的开发等
B.搞清楚食草动物胃内的酶是如何把淀粉分解为小分子的,可为充分利用自然界丰富的植物资源打下基础
C.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分子,可帮助人类揭示生命的奥秘
D.了解生物体内信息分子的运动规律和生理调控的化学机理,创造“新陈代谢”的目标就能得以实现
8.下列关于物质结构研究的意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碳原子的四价、有机物中碳原子成键的立体结构、有机化合物分子中价键的饱和性等相继被发现,为有机立体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B.合成或从自然界分离出更多的新物质,能更好地满足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C.研究物质结构能为设计与合成新物质提供理论基础,但不能帮助我们预测物质的性能
D.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有助于从理论上指导化学元素的发现和应用
9.化学史是科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科学家与主要成就不匹配的是( )
选项 科学家 主要成就
A 法拉第 提出苯环的结构
B 道尔顿 提出原子学说
C 阿伏加德罗 提出分子学说
D 门捷列夫 发表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A.A B.B C.C D.D
10.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进行得越快、越彻底就一定越好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分子的组成或结构变了,其化学性质就变了
C.绿色化学有助于人类解决环境问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D.宏观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微观粒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彼此的结合方式多样决定了物质的多样性
1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 )
①的电子式:
②8个中子的碳原子的核素符号:
③碘酒、淀粉、水雾、纳米材料均为胶体
④烧碱、冰醋酸、氯仿、胆矾均为电解质
⑤用托盘天平称取食盐
⑥用酸式滴定管量取高锰酸钾溶液
⑦、金刚石、石墨均为碳的同素异形体
⑧射线、质谱、核磁共振属于现代化学对物质结构进行研究的手段
A.②③④⑥⑦⑧ B.①③④⑥⑦ C.②⑥⑦⑧ D.②⑦⑧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数字化实验采用传感器来完成,中和滴定可以采用传感器采集pH数据,从而绘制出中和滴定曲线图
B.工业上采用电解熔融氧化铝的方法冶炼铝,为了降低氧化铝的熔点,在实际生产中,向氧化铝中添加冰晶石
C.使用可再生资源、提高原子经济性、推广利用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生成的可降解高聚物等都是绿色化学的内容
D.在人类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过程中,先后使用了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三种不同层次的观测仪器
13.下列科研成果不是由我国发明或创造的是(  )
A.世界上第一个由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B.黑火药和造纸
C.发现元素周期律
D.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具有与天然分子相同的化学结构和完整生物活性的核糖核酸
14.下列有关化学科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
B.化学研究只能认识分子,不能制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C.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提出了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D.化学研究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最终人类会毁灭在化学物质中
15.人类内诞生之起就与化学物质之间产生了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艰辛的过程,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类认识物质结构的过程是纯粹的实验过程
B.人类认识物质结构的过程是纯粹的理论研究过程
C.人类认识物质结构的过程是理论研究与实验相结合
D.量子力学的成功应用使人类胜利地完成了物质结构研究的历史使命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①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
②1904年汤姆生提出的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
③1911年卢瑟福提出原子结构行星模型;
④1913年玻尔提出轨道式原子模型;
故答案为:C。
2.答案:B
解析:DNA分子复制前首先将双链解开,DNA分子复制将双链解开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因此可视为物理变化,故合理选项是B.
3.答案:C
解析:此物质是最大的碳氢分子,属于烃类化合物,A正确;含碳原子数比较多,常温下此物质应为固体,B正确;该物质不是高分子化合物,C错误:根据该物质的1个分子中含有的碳、氢原子个数可知,分子中含有不饱和键,易被氧化,D正确。
4.答案:D
解析:A.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根据相对原子质量从小到大的顺序制作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故A正确;
B.1922年德国化学家施陶丁格提出了“聚合反应是大量小分子以化学键相互结合形成大分子的过程”假说,为建立高分子科学奠定了基础,故B正确;
C.由葡萄糖的链状结构和环状结构可知,-CHO与第五个碳原子上的-OH加成而将链状结构变成了环状结构,故C正确;
D.氢键不是化学键,故D错误;
故选D。
5.答案:C
解析:A.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是化学的特征,体现了化学的创造性和实用性,是研究生物学科的基础,选项A正确;
B.化学就是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选项B正确;
C.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进行化学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不需要实验是错误的,选项C不正确;
D.科学的发展非常迅速,化学家可以在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从而用分子或原子来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6.答案:C
解析:A.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A正确;B.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基础学科,B正确:C.化学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化学技术不可以实现"水变成油",因为水中不含碳元素C错误;D.化学可以帮助人们从分子层面上了解生命问题的本质,揭示生命运动的规律,D正确:答案选C,
7.答案:B
解析:搞清楚食草动物胃内的酶是如何把植物纤维分解为小分子的,可为充分利用自然界丰富的植物纤维资源打下基础。故选B。
8.答案:C
解析:研究物质结构既能够为设计与合成新物质提供理论基础,又可以帮助我们预测物质的性能。故选C。
9.答案:A
解析:法拉第发现了苯,凯库勒提出苯环的环状结构,叫凯库勒式。
10.答案:A
解析:A.有些化学反应对人类不利,如食物腐蚀、钢铁生锈等,故化学反应并不是进行得越快、越彻底就一定越好,A错误;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则分子改变,化学性质改变,B正确;C.绿色化学有助于人类解决环境问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C正确;D.宏观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微观粒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同,结合的方式不同,从而组成了多种多样的不同物质,D正确;答案选A。
11.答案:C
解析:①NH4I的电子式是:,错误;②8个中子的碳原子的质量数是14,表示该核素符号是,正确;③碘酒是溶液,淀粉是混合物,不一定是胶体,水雾是晶体,而纳米材料分散到其它物质中形成的分散系是胶体,若没有形成分散系,则不为胶体,错误;④烧碱、冰醋酸、胆矾均为电解质,而氯仿是非电解质,错误;⑤托盘天平的精确度是0.1 g,所以用托盘天平不能称取8.75 g食盐,错误;⑥可以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3.22 mL高锰酸钾溶液,正确;⑦C60、C70、金刚石、石墨均为碳的不同性质的电子,是同素异形体,正确;⑧X射线、质谱、核磁共振都可以研究物质的结构,故都属于现代化学对物质结构进行研究的手段,正确。
12.答案:B
解析:A. 中和滴定可以采用传感器釆集pH数据,绘制出中和滴定曲线图,效果好,故A正确;
B. 工业上采用电解熔融氧化铝的方法冶炼铝,在实际生产中,向氧化铝中添加冰晶石是为了降低熔化温度,不是降低氧化铝的熔点,故B错误;
C. 使用可再生资源、注重原子的经济性、推广利用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生成的生物降解材料等可以消除对人体健康,安全和生态环境有毒有害的化学品,都是绿色化学的内容,故C正确;
D. 光学显微镜距离直接观察原子和分子实在太遥远了,而电子显微镜虽然比光学显微镜前进了一大步,但是离开直接观察原子和分子还有一段距离。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是使人们能够直接观察和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新型显微镜,故D正确;
故选:B。
13.答案:C
解析:A. 1965年,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故A不选;
B. 黑火药、造纸、指南者、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故B不选;
C.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得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故C选;
D. 1981年,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故D不选。
故选:C。
14.答案:A
解析:A.化学科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是在微观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等方面,故A正确;B.化学具有创造性,不管是有机合成还是无机合成,利用合成化学的知识可以制造出许多材料,化学家可以制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故B错误;C.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故C错误;D.化学研究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但人类可以利用化学反应将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物质,并进一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故D错误;故选:A。
1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人类对物质结构认识的艰辛历程。感受科学家探索物质结构的奥秘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养成乐于探索的精神,物质结构的研究是人类进行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科学的研究与发展,既离不开理论也离不开实验,没有实验,理论得不到验证,实验探究也是理论发展的重要基础;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实验技术水平也难以发展和提高。科学研究是无止境的,物质结构奥妙无穷。虽然人类已经取得了物质结构认识的巨大成果,但有待于继续探究的物质结构的内容还有很多,困难也很多。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