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知识梳理
考点知识梳理
考点1 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1.九一八事变
(1)背景:日本为转嫁经济危机发动侵华战争
(2)经过: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炮轰沈阳城。
(3)结果:日军占领沈阳,又占领东北三省。1932年 日本扶植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4)局部抗战: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
(5)影响: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2.西安事变
(1)背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张、杨接受了中国共产党主张,要蒋联共抗日;蒋坚持内战。
(2)目的:逼蒋联共抗日。
(3)经过:1936年 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
(4)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考点2 七七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1.七七事变
(1)时间、地点:1937年7月7日 北平
(2)英雄壮举:佟麟阁、赵登禹壮烈殉国。
(3)事变影响:标志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
2.第二次国共合作
(1)概况:国共两党分别发表声明抗议日本侵略;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1937年9月,国民党公开发表国共合作宣言,以国共为主体的抗日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2)意义: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加强中华民族的团结,壮大了抗日力量,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历史表明,中国的全民族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点3 南京大屠杀;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
1.南京大屠杀
(1)时间: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后。
(2)罪行:在占领南京六周内,日军屠杀南京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2.台儿庆战役和百团大战
(1)台儿庄战役
①时间、指挥官:1938年3月,李宗仁。
②意义: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2)百团大战
①目的: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
②时间、指挥官: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
③主要目标: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④意义: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考点4 中共七大;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1.中共七大
(1)召开: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
(2)内容:大会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人党章。
(3)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2.抗战胜利及其原因和历史意义
(1)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向盟军签订投降书。9月9日,日本向中国递交投降书。
(2)原因: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砒柱的作用;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3)历史意义:
①性质: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②意义: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重要基础;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重点难点精讲
【思维导图】
1.抗日战争的经过
2.两次国共合作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经过
4.近代以来的中日战争
【历史启示】
1.如何妥善处理中日关系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正确看待历史问题,妥善处理分歧,加强合作,互利共赢,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势力。
2.南京大屠杀给我们的启示:
(1)日本侵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特别是南京大屠杀,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野蛮的侵略行径,使我们更加痛恨日本法西斯。
(2)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民必须勿忘国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同时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复活。
【易错易混】
1.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开始;七七事变标志着全国性抗战开始。
2.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百团大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3.抗日战争的胜利,虽然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但它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拓展延伸】
1.比较近代史上日本发动的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
战争名称 甲午中日战争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侵华战争
起止时间 1894-1895年 1931-1945年
重要战役 平壤战役、黄海大战、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等 平型关战役、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保卫战、第三次长沙会战、百团大战等
战争结果 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祖国
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 清政府腐败无能,妥协投降 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对中国的影响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相同点 (1)日本都以征服中国为最终目的。 (2)日本都对中国人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旅顺大屠杀和南京大屠杀)。 (3)日本都采取了先制造事端,后发动突然袭击的方式。 (4)战争的形势都是敌强我弱
2.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因为当时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最主要的矛盾。西安事变发生后,局势动荡。处死蒋介石,中国可能陷入四分五裂的更大的内战局面。而内战一起,必使虎视眈眈的日本更为有机可趁,中国将面临灭亡的危险。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不计宿怨,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利于推动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方向转变。
【历史评价】
如何评价张学良和杨虎城?请简要说明理由。
评价:张学良和杨虎城是伟大的民族英雄。
理由: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在民族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彰显出民族大义和高度爱国主义情怀。最终西安事变在中国共产党周恩来等的调停下和平解决,蒋介石答应抗日要求。标志着我国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为实现全民族的抗日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张学良和杨虎城是伟大的民族英雄。
典例分析
【考情分析】
本主题近3年3考,主要以选择题、材料解析题进行考查,分值2-10分。
【考点跟踪】
跟踪1 (识记)知道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的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典例】蒋介石电文:“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之胜利。”材料说明台儿庄大捷的原因是( A )
A.全民族团结抗战 B.国民党军队英明抗战
C.共产党领导人民抗战 D.华侨华人支援抗占
思维破冰:本题主要考查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材料中“前方将士之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说明了台儿庄大捷的原因是全民族团结抗战。
战术小结: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够取得抗战胜利,最主要原因是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的路线,中国军民团结一致,发挥了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变式拓展1
(原创)1938年4月9日伦敦路透社电讯:“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天津一南京浦口)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已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英人心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上述报导是对下列哪一战役发表的评论( )
A.嫩江桥抗战 B.黄海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解析】选C。本题以1938年4月9日伦敦路透社电讯为背景,考查台儿庄战役的相关知识。由材料中的信息“1938年”“津浦(天津一南京浦口)线之战局”“中国军获胜”可知,上述报导是对台儿庄战役发表的评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初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获得的重大胜利。
【易错易混】
抗战胜利是全民族同仇敌忾,共同御侮的结果,并非某一政党、某一军队的功劳。
跟踪2 (识记)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典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3 中外历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 件
1931年 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抗日战争开始
1937年 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
1933年 德国入侵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1940年 德军大举进攻并占领北欧和西欧诸国
1941年 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年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1944年 英美盟军在诺曼底登陆
1945年8月9日 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
1945年9月2日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据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等编制
(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抗日战争长达多少年?
14年。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分别结合所学知识的中国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示例一〗
观点: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述: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揭开的世界反西斯战争的序幕;七七事变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军民在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战役中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中国战场牵制日军兵力最多,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地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1942年,美、中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国家宣言》,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重要成员国;中国与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持,保障的世界反西斯的战争的胜利。
结论:综上所述,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示例二〗
观点:世界各国人民只有团结协作反对战争,才能赢得和平。
论述: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三省;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大片领土沦陷;其他战场上,法西斯国家疯狂进攻,因未结成文反法西斯联盟,被侵略国家无法阻止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1942年,美、苏、英、中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各国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如:美苏对中国抗战的援助,最终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结论:综上所述,面对共同的敌人或困难,世界各国人民只有合作共克时艰,才能维护世界的和平,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思维破冰:本主要考查中国抗日战争及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1)中国抗日战争开始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结束于1945年日本投降,长达14年。
(2)通过分析表格内容可知,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时间早,历时长,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由此,我们可以提炼出观点“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该表格内容还反映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各反法西斯国家协同作战的结果,由此,我们可以提炼出观点“世界各国人民只有团结协作反对战争,才能赢得和平”。提炼出观点之后,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最后得出结论。
战术小结: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牵制了大部分日本陆军,使日本军队深陷中国战场的泥潭无法抽身,有力地配合盟军的反法西斯斗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也奠定了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
变式拓展2
(原创)美国总统罗斯曾经对他的儿子说:“如果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跨,你想一想会有多少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地方,他们可以占领澳洲、打下印度”罗斯福的话主要说明( D )
A.美国应该支持抗战
B.美国队中国的抗战抱有同情心
C.美国对中国的开战持观望态度
D.中国的抗战支援了其他的反法西斯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从题中罗斯福对他儿子讲话的内容:“如果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跨,你想一想会有多少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地方,他们可以占领澳洲、打下印度。”可以看出罗斯福高度赞扬了中国在抗日战争的所作出的贡献,说明中国的抗日战争牵制了大量的日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堂演练
模拟演练
1.20世纪30年代,《松花江上》传唱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它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与此歌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八一三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南京大屠杀
【解析】选C。松花江位于我国东北,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三省,造成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因此,与此歌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九一八事变。
2.1936年 12月《桂林日报》登载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况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材料中的“陕变”是指(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解析】选C。电文中的“汉卿”是张学良的字,电文主要告诉人们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出发点。由此可见,电文中的“陕变”是指西安事变。
3.民国二十六年八月十九日,由邹韬奋主编的时事政治性刊物《抗战》在上海创刊。下列与之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一 二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解析】选D。本题以民国二十六年八月十九日,由邹韬奋主编的时事政治性刊物《抗战》在上海创刊为切入点,考查七七事变。民国二十六年八月十九日是1937年8月19日。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9月18日;一 二八事变发生在1932年1月28日;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12月12日,ABC不符合题意。七七事变发生在1937年7月7日,且是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因此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七七事变。
4.宣传画可以代表政府或某政府组织的态度。下列宣传画体现的政治态度是( B )
A.踊跃参军,抗美援朝
B.团结起来,一致抗日
C.联合英美,坚持抗战
D.发动民众,支援北伐
5.《李宗仁回忆录》中写到:“我军人数虽少,装备虽差,但是我们是保国卫民与侵略者作殊死战的哀兵……加以我们在指挥上对本军量力而用,上下一心对敌情判断正确,发挥了内线作战的最高效能,故有台儿庄的辉煌战果。”这个“辉煌战果”是( D )
A.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C.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D.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
6.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武装力量,深入敌后,发动群众,抗击日本侵略者,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下列选项符合题意的史实是( B )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长沙会战 D.武汉会战
7.右图是李杨同学做的历史笔记,该笔记应该属于哪次会议的内容?(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遵义会议
D.政治协商会议
【解析】选B。通过阅读笔记中的内容可知,该笔记中的时间是1945年4月,四个选项中,只有B项中共“七大”是在1945年4月召开的。
8.1943年,中国政府先后与美国、英国签署新条约,取消了近代以来美、英在华的许多特权,随后荷兰、比利时等国相继放弃在中国的不平等权益。这说明( )
A.抗日战争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反法西斯同盟取得了战争主动权
C.中国取得了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D.美英等国建立了公正的国际秩序
【解析】选A。注意题干提到的时间是“1943年”,当时中国正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因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牵制了大部分日本陆军,大大减轻盟军的压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也随之提高,因此,美国、英国才会与中国政府签订新条约,取消了近代以来在华的许多特权。
课时提升练习
1.1945年8月15日,中国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就在这一年的9月18日,因西安事变尚幽禁在贵州桐梓的张学良在日记上写道,这是(第)十四个‘九一八’了,今年更比往年大不相同,我虽然还不能自由地走上我的故土,可是我的故土是在压迫之下而得到了自由……我衷心期待着解放了的故土,焕然一新。”下列不是他十四年前的记忆的是( )
A.日本局部侵华 B.东北三省沦陷 C.国共相互对峙 D.日本全面侵华
2.史学家张荫麟在其《中国史纲》中慨然写道:“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体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为“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体奋争”奠定基础的事件是( )
A.第一次国民革命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抗日战争胜利 D.解放战争胜利
3.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日本有人评论说:“这使对中国不利而对日本有利的主要因素,一齐消失了。”这里的“主要因素”是指( )
A.中国内战不断,四分五裂 B.蒋介石政府开始联共抗日
C.日本推行全面侵华政策 D.西安事变削弱了日本的侵华力量
4.下面材料中两党的宣言(谈话)是在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后发表的?(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 九运动
C.卢沟桥事变 D.淞沪会战
5.“团结就是力量,比铁还硬,比钢还强,向着法西斯蒂开火,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对上述歌词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描述准确的是( )
A.鸦片入境、民族遭殃 B.外敌入侵、国土沦丧
C.挥师北伐、声震全国 D.日本投降、内战爆发
6.历史小组同学准备制作一期学习抗战精神的板报,其中一个板块的主题是“抗日誓词”,他们抄录的这些誓词表现出的精神有( )
郝梦龄(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军长):此 次战争为民族存亡之战争,我死国活,我活国死。 杨靖宇(抗联英雄):在侵略者面前低头,就不配做中国人! 朱自清(清华大学教授):文化人应该挺身起来,加入保卫祖国的阵营。
①誓死抗争②英勇不屈 ③众志成城④国际主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2014年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公祭日“。“国家公祭日”源于哪一历史事件?( )
A.南京大屠杀 B.旅顺大屠杀 C.犹太人大屠杀 D.嘉定三屠
8.数据统计显示:战后以来,日本警方抓获的右翼暴力分子50年代80人、60年代250人、70年代500人左右、80年代600人以上,特别是1983年抓获690人,为战后最高记录。这说明( )
A.日本右翼势力得到警方的保护 B.日本“和平宪法”形同虚设
C.日本政府暗中支持右翼势力的发展 D.右翼分子的暴行在日本并不合法
9.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首胜
B.百团大战有利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C.广州、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D.台儿庄战役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10.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中国大学生中传唱着许多歌曲,《大路歌》《毕业歌》等。这些歌曲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它是( )
A.歌唱祖国 B.追求理想 C.抨击时弊 D.抗日救亡
11.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想出一期以“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为专题的墙报,下列史料可用的有( )
①平津战役 ②卢沟桥事变 ③南京大屠杀 ④百团大战 ⑤渡江战役 ⑥台儿庄战役。
A.①②③⑥ B.①④⑤⑥ C.②③④⑥ D.②④⑤⑥
12.有历史学家在评价党的历史上某次重要会议时指出:它起到了承抗战胜利之果、启建立新国家之端的作用。该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应该是( )
A.1921年上海 B.1935年遵义 C.1945年延安 D.1949年西柏坡
13.一位老八路说:“当我们听说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时,……我们只说了一句话‘我们胜利了’!……今天是我们子孙应该铭记的日子。”“今天”是( )
A.1912年1月1日 B.1945年8月15日
C.1945年9月2日 D.1949年10月1日
14.1945年联合国成立,中国成为创始国之一。中国之所以能成为创始国,主要是因为( )
A.对日作战的巨大贡献 B.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拥有辽阔的国土面积 D.在社会制度上与苏联相同
【解析】选A。本题以中国之所以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原因为切入点,考查抗日战争胜利意义。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成果之一。中国的抗日战争对日作战作出巨大贡献,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
15. 阅读材料并回答:
【揭穿谎言】
材料一:日本右翼势力宣称:“在支那事变(指1931﹣1945年)发展的过程中,日军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性质。最重要的是,日本方面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意图。”
﹣﹣摘自互联网
(1)举出20世纪30年代,与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和平津相关的两个侵华事变名称,来揭穿材料一的谎言。
【誓死抗战】
材料二: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1940年5月,张自忠壮烈牺牲。张自忠在牺牲前给将士们写下了鼓舞士气的抗战家书:“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2)材料三中提及的“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在政治上的主要表现是国共团结御侮,建立了哪一统一战线?其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列举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和共产党在敌后战场抗战的著名战役各一例,并写出战役的指挥者。
(3)张自忠在哪次会战中壮烈殉国?请用一句话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守住良知】
材料四:外交部部长王毅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加害者越不忘加害于人的责任,受害者才越有可能平复曾经受到的伤害……70年前日本输掉了战争,70年后日本不应再输掉良知。”
﹣﹣摘自岳麓版《历史教科书》
(4)你认为当今日本怎样做才不会输掉良知?
参考答案
课堂演练
模拟演练
1.【解析】选C。松花江位于我国东北,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三省,造成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因此,与此歌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九一八事变。
2.【解析】选C。电文中的“汉卿”是张学良的字,电文主要告诉人们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出发点。由此可见,电文中的“陕变”是指西安事变。
3.【解析】选D。本题以民国二十六年八月十九日,由邹韬奋主编的时事政治性刊物《抗战》在上海创刊为切入点,考查七七事变。民国二十六年八月十九日是1937年8月19日。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9月18日;一 二八事变发生在1932年1月28日;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12月12日,ABC不符合题意。七七事变发生在1937年7月7日,且是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因此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七七事变。
4.B
5.D
6.B
7.【解析】选B。通过阅读笔记中的内容可知,该笔记中的时间是1945年4月,四个选项中,只有B项中共“七大”是在1945年4月召开的。
8.【解析】选A。注意题干提到的时间是“1943年”,当时中国正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因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牵制了大部分日本陆军,大大减轻盟军的压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也随之提高,因此,美国、英国才会与中国政府签订新条约,取消了近代以来在华的许多特权。
课时提升练习
1.D
2.【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西安事变相关知识的掌握,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据题干“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体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可知,为“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体奋争”奠定基础的事件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的历史事件。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3.【解析】选A。本题以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日本有人评论说:“这使对中国不利而对日本有利的主要因素,一齐消失了。”为切入点,考查西安事变的相关知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蒋介石政府开始联共抗日,中国内战不断,四分五裂的局面结束,因此对日本有利的因素即中国内战消失了。
4.【解析】选C。本题以材料两党的宣言(谈话)为依托,考查抗日战争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两党的宣言(谈话)是在卢沟桥事变后发表的。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卢沟桥事变,这是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
5.【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外敌入侵、国土沦丧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分别发表声明,抗议日本侵略,表明抗战立场,并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样,以国共为主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据“团结就是力量,比铁还硬,比钢还强,向着法西斯蒂开火,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及所学知识可知,对上述歌词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描述准确的是外敌入侵、国土沦丧。
6.【解析】选A。本题以历史小组同学准备制作一期学习抗战精神的板报,其中一个板块的主题是“抗日誓词”为依托,考查抗战精神。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仔细阅读历史小组同学准备制作一期学习抗战精神的板报“抗日誓词”,“郝梦龄(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军长):此 次战争为民族存亡之战争,我死国活,我活国死”“杨靖宇(抗联英雄):在侵略者面前低头,就不配做中国人!”“朱自清(清华大学教授):文化人应该挺身起来,加入保卫祖国的阵营”他们抄录的这些誓词表现出的精神有①誓死抗争②英勇不屈 ③众志成城。④国际主义不符合题意。
7.【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南京大屠杀相关知识的掌握,“国家公祭日”源于南京大屠杀。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日军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四十多天的大规模屠杀。其中日军战争罪行包括抢掠、强奸、对大量平民及战俘进行屠杀等。屠杀的规模、死伤人数超过30万。“国家公祭日”源于南京大屠杀。
8.【解析】选D。本题考查了日本右翼暴力分子,注意从题干材料中获取信息。数据统计显示:战后以来,日本警方抓获的右翼暴力分子50年代80人、60年代250人、70年代500人左右、80年代600人以上,特别是1983年抓获690人,为战后最高记录。日本警方抓获的右翼暴力分子数量增多这说明右翼分子的暴行在日本并不合法。
9.D
10.【解析】选D。本题以歌曲《大路歌》《毕业歌》为切入点,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20世纪三四十年代正爆发抗日战争,在中国学生中传唱着许多歌曲如《大路歌》《毕业歌》,这些歌曲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抗日救亡。
11.C
12.【解析】选C。本题以“它起到了承抗战胜利之果、启建立新国家之端的作用”为切入点,考查中共七大的相关知识。抗日战争胜利前夕,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那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它起到了承抗战胜利之果、启建立新国家之端的作用。故题干中提到的会议是指中共七大,该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是1945年延安。
13.【解析】选B。本题以一位老八路的话语为依托,考查抗日战争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一位老八路说:“当我们听说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时,……我们只说了一句话‘我们胜利了’!……今天是我们子孙应该铭记的日子。”“今天”是1945年8月15日。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卢沟桥事变,这是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
14.【解析】选A。本题以中国之所以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原因为切入点,考查抗日战争胜利意义。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成果之一。中国的抗日战争对日作战作出巨大贡献,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
15. 【解析】本题以四则材料为切入点,考查抗日战争。
(1)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不到半年,日本占领东北三省;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1937年7月,日本占领北平和天津。
(2)七七事变后,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列举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著名战役有李仁宗指挥的台儿庄战役;共产党在敌后战场抗战著名战役有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
(3)张自忠在枣宜会战中壮烈殉国,是正面战役牺牲的最高将领。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4)由“加害者越不忘加害于人的责任,受害者才越有可能平复曾经受到的伤害……70年前日本输掉了战争,70年后日本不应再输掉良知。”可知,当今日本只有正视历史,以史为鉴,反省战争罪责,信守和平承诺才不会输掉良知。
答案:
(1)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合作宣言发表;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李宗仁;敌后战场:百团大战,彭德怀。
(3)枣宜会战;伟大意义: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4)正视历史,以史为鉴,反省战争罪责,信守和平承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