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六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知识梳理
考点知识梳理
考点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1.召开:1949年9月,会议在北平召开,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2.内容:
(1)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
(2)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3)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4)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3.意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考点2 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国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2)国际: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考点3 土地改革运动
1.土地改革的原因
(1)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新解放区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2.概况
时间 1950-1952年
内容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措施 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进行耕种;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结果 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3.土地改革的意义
(1)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2)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重点难点精讲
【历史启示】
新中国成立给我们的启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历史的选择。
【易错易混】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历史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并没有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时期。
2.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确立于战国时期,废除于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运动;土地改革的完成并没有建立土地公有制,因为土地改革是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仍然属于土地私有制。
【拓展延伸】
1.中国人民的革命探索
阶级 探索 内容 结果
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 建立农民政权 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义和团运动 “扶清灭洋”
地主阶级 洋务运动 “自强”“求富” 没能使中国富强起来
资产阶级 戊戌变法 君主立宪 阶级局限性,最终失败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共和国
新文化运动 “民主”“科学”
无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2.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28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的起止时间是什么
1921-1949年。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或参与的重要革命斗争。
(1)北伐战争:1926年至1927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的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抗日战争: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反侵略斗争的胜利。
(3)解放战争:1946年6月至1949年,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典例分析
【考情分析】
本主题近3年2考,主要以选择题、材料解析题进行考查,分值2-4分。
【考点跟踪】
跟踪 (识记)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典例】“通过北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将北平改名为北京”的会议是( C )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中共十一届三中会会
思维破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北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将北平改名为北京,此外,这次会议还通过了以五星红旗为新中国的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战术小结: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等各方面代表600余人出席会议,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会议还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缅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变式拓展2
(原创)如图是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它是在哪次会议上决定建立的( C )
A.中共七大
B.遵义会议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七届二中全会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等各方面代表600余人出席会议,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会议还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缅怀。选项C符合题意。
【易错易混】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的职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跟踪 (识记)了解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典例】(2017·福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长城怒跃黄河吼。眺中华,平型猎豹,台庄擒狗。胜利凯歌频奏起,倭寇投降低首。
﹣﹣刘国勷词作
(1)以上词句涉及哪些历史事件?(答出两个)
材料二 中国《人民日报》社论:前程无限光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诞生,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开始自己当权管理国家,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巨册。
波兰《人民论坛报》社论:这在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阵线上又打开了一个缺口;中国人民的胜利,乃是本世纪继苏联十月革命和消灭希特勒法西斯主义之后的伟大事件。
﹣﹣转引自杨兆麟《时间开始了》
材料三
时间 福建某城市 深圳
1977年
2007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词句中涉及的两个历史事件。
台儿庄战役;日本无条件投降;平型关战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报纸社论所评论的历史事件。波兰《人民论坛报》是从什么角度评论这一历史事件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世界政治角度。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城市建设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除了图表资料外,还可以通过哪些类型的资料呈现这一时段的历史变迁?
改革开放的实行;表格,口传资料,实物史料,如: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
(4)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总结20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
中华民族走向复兴。
思维破冰: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第(1)题,分析材料可知,体现了1938年春,在日军进攻徐州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激战,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1938年9月,一支骄横的日军向平型关开进,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东侧伏击,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史称“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八年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的怀抱。第(2)题,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波兰《人民论坛报》是从世界政治角度评论这一历史事件的。第(3)题,分析图表时间和变化可知,体现了改革开放之前和之后福建某城市和深圳的不同,所以我国城市建设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的实行,以此作答即可。平时学习历史时使用的历史资料类型一般包括,表格,口传资料,实物史料,如: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注意的问题言之有理即可。第(4)题,总结性问题,符合题意即可。如20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
战术小结:抗日战争胜利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结果;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而且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促进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变式拓展2
(原创)(2019·莆田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而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又为中国共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这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莫定了思想基础。
﹣﹣摘编自彭明《五四运动史》等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发挥自己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把被人视为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英勇争,特别是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终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期梦麻以求的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摘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三《人民日报》在报道开国大典同天发表的文章饱含深情地写道:“经历过无数次深重灾难的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将永远记得这个可珍贵的时刻:它宣布了旧中国完全死亡,宣布了人民的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关系。
关系: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创建提供了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原因。
原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坚持斗争;人民军队的英勇奋战;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答出其中2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酌情给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将永远记得这个可珍贵的时刻”的深刻含义。
含义:中国历史从此揭开新的篇章(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答出其中2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以三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考查了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五四运动与中共成立的关系、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等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根据材料一“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而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又为中国共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这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莫定了思想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创建提供了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
(2)根据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发挥自己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把被人视为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英勇争,特别是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终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期梦麻以求的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原因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坚持斗争;人民军队的英勇奋战;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答出其中2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酌情给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将永远记得这个可珍贵的时刻”的深刻含义是1949年10月1日下午,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易错易混】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课堂演练
模拟演练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 )
A.1919年10月1日 B.1945年10月1日
C.1949年10月1日 D.1956年10月1日
【解析】选C。本题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为切入点,考查了新中国的成立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下午,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对民主人士黄炎培说:它是由全国各党派一起千斟万酌制定的,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剧本”。被周恩来称为“剧本”,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解析】选B。注意题干部中的关键词“起临时宪法作用”,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这次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3.1949年,“人民”开始成为最为流行的政治词汇。从“人民解放军”“人民到使用的”人民币”、乃至每天走过的“人民路”“人民广场”等,“人民”一词频繁地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表明我国( )
A.完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B.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C.人民代表大会度已确立 D.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解析】选D。注意题干中的时间是1949年,联系当时的历史可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4.下列有关土地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D.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解析】选C。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农民翻身做了土地的主人,劳动积极性大大增强了,从而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5.1950年6月,新中国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土改完成时,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50年的1.32亿吨增长为1.63亿吨、人均粮食由1950年的239.4公斤增长为285.2公斤。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
A.新中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B.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的推动
C.土地改革促进了国家工业化建设 D.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新政权的巩固
【解析】选B。通过分析题干材料可知,与1950年相比,195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和人均粮食均有提高,主要原因是土地改革使农村获得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劳动积极性大大增强了,从而大大解放了农村的社会生产力,这说明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6.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实现了国家的独立。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这样,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四制)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材料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 长征》
材料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中,图一的事件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这一事件发生在哪里?
(3)材料三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历史画卷。长征途中哪次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长征途中,红军跳出敌人包围圈的事件是什么?
(4)说出材料四中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写出该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年月日)。
(5)根据材料四,说出图三标志着哪一历史事件的结束?该事件中涌现出哪些英雄人物?(写出一个即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中共“一大”的召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辞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材料二中,图一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这一事件发生在南昌。
(3)材料三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历史画卷。长征途中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长征途中,红军跳出敌人包围圈的事件是巧渡(或渡过)金沙江。
(4)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中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5)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三标志着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束。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该事件中涌现出英雄人物有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等。
答案:
(1)中共“一大”的召开(或中共一大召开)。
(2)南昌。
(3)遵义会议;巧渡(或渡过)金沙江。
(4)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5)抗美援朝战争(或抗美援朝);黄继光或邱少云、罗盛教等(答出一个即可)。
课时提升练习
1.下列关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 )
A.于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召开 B.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C.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D.决定采用公元纪年
2.“这是中国光辉灿烂的人民的新世纪的开端。这是全中国人民空前大团结的会议。这个会议宣告了旧中国的永远灭亡和新中国的伟大诞生。”这次会议通过的重要文献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民法通则》
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相关知识的掌握,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据题干“这是中国光辉灿烂的人民的新世纪的开端。这是全中国人民空前大团结的会议。这个会议宣告了旧中国的永远灭亡和新中国的伟大诞生。”可知,这次会议通过的重要文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大会确定:五星红旗为新中国的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北平改名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新中国采用公元纪年。
3.某一期的《人民日报》报头两侧的口号十分显眼:“中央人民政府万岁!”“毛主席万岁!”第7版还刊登了郭沫若的《新华颂》:“人民中国,屹立东方。光芒万丈,辐射寰空。艰难缔造庆成功,五星红旗遍地红……”该期报纸报道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抗日战争胜利 B.新中国成立
C.土地改革完成 D.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相关知识的掌握,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据题干“人民中国,屹立东方。光芒万丈,辐射寰空。艰难缔造庆成功,五星红旗遍地红……”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4.“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这段讲话中的“工作”是指( )
A.和平解放西藏 B.创建新中国
C.进行土地改革 D.实行三大改造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相关知识的掌握,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这段讲话中的“工作”是指创建新中国。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大会确定:五星红旗为新中国的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北平改名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新中国采用公元纪年。
5.有些人的名字与时代特征有一定的联系。下列名字与其出生时的时代特征不相符的是( )
A.生于1958年,取名叫跃进 B.生于1951年,取名叫援朝
C.生于1948年,取名叫建国 D.生于1952年,取名叫卫国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的名字和时代的关系的认识。1949年新中国成立。根据所学知识,A生于1958年,1958年是大跃进时期,取名跃进符合时代特征,B生于1951年,1951年是抗美援朝时期,取名援朝也符合时代特征,C生于1948年,1948年不是新中国成立的日子,取名建国不符合时代特征,D生于1952年,1952年是抗美援朝时期,取名卫国也符合时代特征。
6.习近平主席说过:“每个人都有理想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回首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终于站起来了,不断追梦开始于( )
A.中华民国的成立 B.渡江战役胜利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新中国的成立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成立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使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成了国家主人。回首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终于站起来了,不断追梦开始于新中国的成立。选项D符合题意。
7.下列对当时土地改革后的土地所有制理解正确的是( )
A.由私有到公有 B.由私有到私有
C.由公有到公有 D.由公有到私有
【解析】选B。本题以对当时土地改革后的土地所有制理解正确为切入点,考查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是把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因此土地改革后的土地所有制是由私有到私有。
8.1952年的一天,农民张大爷看着自己刚分到的土地,激动得喜泪涟涟。下列选项中,关于土地改革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D.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相关知识的掌握。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9.1951 年全国粮食产量比 1949 年增加 28%,1952 年比 1949 年增加 42%,农作物产量迅速达到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土地改革完成使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C.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解析】选B。本题以一段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由材料“1951 年全国粮食产量比 1949 年增加 28%,1952 年比 1949 年增加 42%,农作物产量迅速达到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可知,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B项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
10.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树料三: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他们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和农具。1950年冬湖南省就动工建水塘98万多个,修堤坝2.2万多座,修沟渠4000多千米,受益田地750万亩。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
(1)材料一中,上世纪50年代农民分到田地和农具是由于当时开展了哪一运动?这运动的开展依据的是哪一部法令?
(2)根据材料二,这一运动基本完成后,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运动的开展起到了哪些作用?
【解析】本题以两幅图片,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为切入点,考查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点。
(1)1950﹣1952年底,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使人民政权得到巩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建设准备了条件。
(2)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由地主阶级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转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说明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被废除了。
(3)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答案:
(1)土地改革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由地主阶级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转为农民土地所有制;说明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被废除了。
(3)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