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题型突破三 探究实践题
[题型特点]
1.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是指实验者针对已知的实验结果而进行的,以验证实验结果、巩固加强相关的知识内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为目的的重复性实验,用实验验证已学过的生物学原理、概念或性质等。
2.探究性实验:在不明实验结论的情况下,用已知的实验条件,通过控制实验变量来探究研究对象的未知属性、特征以及与其他因素的关系,依据实验现象推测出实验结论的实验方法。设问主要针对探究方案的设置、实验变量的判断、单一变量的控制、实验现象、数据和结果的分析等。在掌握教材实验的基础上,熟悉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及探究实验的设计原理与分析技巧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解题思路]
1.明目的
根据题干明确要探究的问题。可以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来判断,一般在题干中设有“验证……”“探究……”“证明……”等关键词,关键词后的内容就是要探究的问题或实验目的。
2.定变量
分析实验目的或探究的问题,确定实验变量。一般来说,“探究”“证明”“验证”等后面的第一个名词就是变量,如果有“探究……对……的影响或作用”的表述,“对”之前的为实验变量。
3.析原理
分析实验变量与观测指标的关系,实验变量能够容易控制,观察指标容易测量、记录。
4.研步骤
①取材分组:每组生活状态、发育程度、数量等都应保证相同,数量不能太少,避免偶然性。
②设置对照:设置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组为实验组,实验变量未处理的组为对照组,两组要保证单一变量。
③观察记录:观测指标并记录数据,多组数据要求平均值。
5.得结论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果,参考实验目的得出实验结论,并进行交流讨论。
[对点训练]
1.(2024·泰安中考)下列关于生物实验和探究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观察酵母菌时,使用显微镜的低倍物镜可以清晰地看到明显的液泡
B.探究叶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时,需要使用黑色不透光容器盛放叶片
C.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时,设置的对照组不用滴加唾液
D.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运动时,玻片移动方向要与视野中草履虫运动方向相反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
B [液泡无色透明,如果要看到甚至看清楚液泡,就得选用高倍的显微镜才行,A错误;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要探究叶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需要使用黑色不透光容器盛放叶片,防止叶片进行光合作用,B正确;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时,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照组不切碎馒头且不搅拌,实验组切碎馒头且搅拌,两组都应该加唾液,C错误;移动玻片与物像移动的方向也是相反的,要将移动的草履虫移到视野中央,玻片移动方向要与视野中草履虫运动方向相同,D错误。]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2.(2024·泰安二模)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观察装片时,眼睛注视目镜内,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看清物像
B.制作苦草叶片细胞临时装片时,将切下的薄片放在生理盐水中利于保持细胞形态
C.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步骤: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接种,恒温培养
D.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时,若红细胞在某血管中单行通过,则该血管是静脉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
C [观察临时装片时眼睛看目镜内,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不是下降),直到看清物像,如果物像不是很清晰,稍微调节一下细准焦螺旋,A错误;苦草是一种植物,其细胞有细胞壁,不会吸水涨破。制作苦草叶片细胞临时装片时,将叶的切片放在清水(不是生理盐水)中的目的是保持细胞正常形态,B错误;结合分析可知,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步骤: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接种,恒温培养,C正确;毛细血管的内径十分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所以,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时,若红细胞在某血管中单行通过,则该血管是毛细血管,D错误。]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3.(2024·泰安一模)科学探究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式,以下关于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A.如图一,“比较人体呼吸过程中气体成分的变化”的实验结果是:甲中石灰水明显变浑浊,乙无明显变化
B.如图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③是小动脉,判断依据是血液由分支血管流向主干血管
C.“模拟动脉粥样硬化对血液流动的影响”实验模拟了血管壁脂肪的堆积使血流量明显减少,阻碍血液流动
D.如图三,“测定花生种子中的能量”实验,由于存在能量散失,花生种子实际所含的能量一般会小于测定值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
C [图一为“比较人体呼吸过程中气体成分的变化”的实验,关闭C,打开B,吸气;关闭B,打开C,呼气。因此,乙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甲中石灰水无明显变化,A错误;图二中,③是小静脉,判断依据是血液由分支血管流向主干血管,B错误;“模拟动脉粥样硬化对血液流动的影响”实验中,当血管壁上脂肪堆积,血流量明显减少,原因是脂肪阻碍血液流动,C正确;图三“测定花生种子中的能量”实验中,由于热量的散失,测得的能量值会小于花生种子实际所含的能量,D错误。]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4.(2022·泰安中考)为探究水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及水蕴草对污水的净化作用,兴趣小组用不同浓度的洗衣粉液模拟污水,用水蕴草净化不同浓度的模拟污水24小时,分别记录在不同条件下水蚤的心率,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
A.随着时间延长,水蚤心率受洗衣粉液抑制的程度逐渐增强
B.随着洗衣粉液浓度逐渐增大,水蚤心率受抑制的程度逐渐增强
C.不同浓度的洗衣粉液经水蕴草净化后对水蚤心率的抑制作用均减弱
D.观察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水蚤心率要选用同一只水蚤,使结果更准确
D [观察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水蚤心率不能选用同一只水蚤,会影响实验结果。为减少实验误差,使结果更准确,每组实验可重复3次,取平均值,D错误。]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5.(2024·苏州中考)种子萌发时呼吸作用旺盛。将等量萌发种子与干燥种子分别装入甲、乙两个保温瓶中,塞紧瓶塞,测得两保温瓶内温度相同。一段时间后,再次测量甲、乙两个保温瓶内温度,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保温瓶内温度上升主要由于种子呼吸作用
B.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要显著强于干燥种子
C.乙保温瓶内的干燥种子无法进行呼吸作用
D.种子的呼吸作用能够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
C [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保温瓶内温度上升主要由于种子呼吸作用,种子的呼吸作用能够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A、D正确;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萌发过程中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因此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要显著强于干燥种子,B正确;只要是活细胞,就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乙保温瓶内的干燥种子也能进行呼吸作用,C错误。]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6.(2024·宿迁中考)如图是“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实验的部分步骤。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是丁→甲→乙→丙 ②步骤甲中小烧杯内是酒精 ③步骤乙的目的是设置对照实验 ④滴加碘液后,遮光部位变蓝,未遮光部位不变蓝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
C [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是丁(暗处理)→乙(部分遮光并放到光下照射)→甲(摘取叶片并脱色)→丙(漂洗后滴加碘液),①错误。酒精能溶解叶绿素,且酒精不能直接加热,故步骤甲中小烧杯内是酒精,大烧杯内是清水,②正确。叶片的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除光照外其他实验条件相同,故步骤乙的目的是设置对照实验,③正确。淀粉具有遇碘变蓝的特性,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淀粉,必备条件是光,故滴加碘液后,遮光部位不变蓝,未遮光部位变蓝,④错误,A、B、D错误,C正确。]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7.(2024·黑龙江中考)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载玻片中央滴的是清水
B.探究唾液对淀粉的分解作用时,用碘液检验淀粉是否被消化
C.使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情况时,红细胞呈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
D.探究呼吸作用的产物是二氧化碳时,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
A [如果将取下的口腔上皮细胞放在载玻片的清水中,口腔上皮细胞的浓度大于清水的浓度,因此会吸水膨胀甚至涨破影响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浓度是0.9%,故要用0.9%的生理盐水,目的是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原有形状,便于观察,A错误。]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8.(2024·宿迁中考)小明同学细嚼馒头时感觉有甜味,他想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试管编号 实验材料 水浴温度 水浴时间 鉴定试剂 现象
①号 馒头碎屑 清水2 mL 37 ℃ 10 min 碘液2滴
②号 馒头碎屑 唾液? 37 ℃ 10 min 碘液2滴
A.②号试管应加入2 mL唾液
B.两支试管中加入清水和唾液后要充分搅拌
C.放在37 ℃的水浴中保温是为了模拟人体口腔温度
D.②号试管不变蓝的原因是唾液使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
D [要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应以唾液为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因此在②号试管中应加入2 mL唾液和①号试管形成对照,A正确;为保证变量唯一,唾液和清水与馒头屑要充分搅拌,使反应充分,B正确;之所以要将两支试管放入37 ℃的水中保温,是因为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和新陈代谢的最适温度是37 ℃,这样做是为了模拟人体内的口腔温度,C正确;唾液淀粉酶能催化淀粉分解成麦芽糖,但不能催化麦芽糖分解成葡萄糖,D错误。]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9.(2024·泰安一模)菠菜采摘后储存运输的过程中,叶片容易变黄,甚至腐烂变质。为了延长菠菜的保鲜时间,科研人员对常温下不同气体比例对菠菜保存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科研人员将同样品质的新鲜菠菜分成每100 g一份,分别装入4组气调包装袋中(见下表),每隔两天测定呼吸速率(每千克菠菜每小时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和叶绿素含量,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组别 气体
1 空气(21%氧气+78%氮气+1%其他气体)
2 5%氧气+85%氮气+10%其他气体
3 10%氧气+80%氮气+10%其他气体
4 15%氧气+75%氮气+10%其他气体
(1)此项研究中,__ (填序号)组
为对照组。该实验应该在_____ (填“光
照”或“黑暗”)条件下进行,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黑暗
1
避免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
(2)从图1可以看出,2、3、4组气体组合下菠菜的二氧化碳释放速率小于1组,这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图1、图2结果可知,常温3~8天内,菠菜最好保存在__组的气体条件下。
(3)若希望进一步延长菠菜的保鲜时间,还可采取的措施是将菠菜置于____环境内储存运输。
(4)菠菜主要食用绿叶部分,因此农民在种植菠菜时应多施含__的无机盐。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2、3、4组的氧气含量均低于空气,会抑制
3
低温
氮
菠菜的呼吸作用
[解析] (1)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1组有空气,属于正常状况下气体条件,所以为对照组。菠菜储存运输过程中应该处于黑暗条件下(仓库或车厢中),避免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
(2)读题,可发现2、3、4组氧气含量均低于1组,且呼吸速率低于1组,因为低氧会抑制菠菜的呼吸作用;3组呼吸速率最低且叶绿素含量最高,所以选择3组。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3)将菠菜置于低温的环境(如冷藏室)内储存运输可以抑制呼吸作用,延长保鲜时间。
(4)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茎叶旺盛生长,在种植菠菜时应注意多施含氮的肥料,因此要促进叶的生长,需要较多含氮无机盐。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题型突破三 探究实践题
[题型特点]
1.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是指实验者针对已知的实验结果而进行的,以验证实验结果、巩固加强相关的知识内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为目的的重复性实验,用实验验证已学过的生物学原理、概念或性质等。
2.探究性实验:在不明实验结论的情况下,用已知的实验条件,通过控制实验变量来探究研究对象的未知属性、特征以及与其他因素的关系,依据实验现象推测出实验结论的实验方法。设问主要针对探究方案的设置、实验变量的判断、单一变量的控制、实验现象、数据和结果的分析等。在掌握教材实验的基础上,熟悉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及探究实验的设计原理与分析技巧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解题思路]
1.明目的
根据题干明确要探究的问题。可以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来判断,一般在题干中设有“验证……”“探究……”“证明……”等关键词,关键词后的内容就是要探究的问题或实验目的。
2.定变量
分析实验目的或探究的问题,确定实验变量。一般来说,“探究”“证明”“验证”等后面的第一个名词就是变量,如果有“探究……对……的影响或作用”的表述,“对”之前的为实验变量。
3.析原理
分析实验变量与观测指标的关系,实验变量能够容易控制,观察指标容易测量、记录。
4.研步骤
①取材分组:每组生活状态、发育程度、数量等都应保证相同,数量不能太少,避免偶然性。
②设置对照:设置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组为实验组,实验变量未处理的组为对照组,两组要保证单一变量。
③观察记录:观测指标并记录数据,多组数据要求平均值。
5.得结论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果,参考实验目的得出实验结论,并进行交流讨论。
[对点训练]
1.(2024·泰安中考)下列关于生物实验和探究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观察酵母菌时,使用显微镜的低倍物镜可以清晰地看到明显的液泡
B.探究叶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时,需要使用黑色不透光容器盛放叶片
C.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时,设置的对照组不用滴加唾液
D.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运动时,玻片移动方向要与视野中草履虫运动方向相反
B [液泡无色透明,如果要看到甚至看清楚液泡,就得选用高倍的显微镜才行,A错误;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要探究叶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需要使用黑色不透光容器盛放叶片,防止叶片进行光合作用,B正确;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时,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照组不切碎馒头且不搅拌,实验组切碎馒头且搅拌,两组都应该加唾液,C错误;移动玻片与物像移动的方向也是相反的,要将移动的草履虫移到视野中央,玻片移动方向要与视野中草履虫运动方向相同,D错误。]
2.(2024·泰安二模)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观察装片时,眼睛注视目镜内,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看清物像
B.制作苦草叶片细胞临时装片时,将切下的薄片放在生理盐水中利于保持细胞形态
C.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步骤: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接种,恒温培养
D.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时,若红细胞在某血管中单行通过,则该血管是静脉
C [观察临时装片时眼睛看目镜内,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不是下降),直到看清物像,如果物像不是很清晰,稍微调节一下细准焦螺旋,A错误;苦草是一种植物,其细胞有细胞壁,不会吸水涨破。制作苦草叶片细胞临时装片时,将叶的切片放在清水(不是生理盐水)中的目的是保持细胞正常形态,B错误;结合分析可知,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步骤: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接种,恒温培养,C正确;毛细血管的内径十分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所以,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时,若红细胞在某血管中单行通过,则该血管是毛细血管,D错误。]
3.(2024·泰安一模)科学探究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式,以下关于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一,“比较人体呼吸过程中气体成分的变化”的实验结果是:甲中石灰水明显变浑浊,乙无明显变化
B.如图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③是小动脉,判断依据是血液由分支血管流向主干血管
C.“模拟动脉粥样硬化对血液流动的影响”实验模拟了血管壁脂肪的堆积使血流量明显减少,阻碍血液流动
D.如图三,“测定花生种子中的能量”实验,由于存在能量散失,花生种子实际所含的能量一般会小于测定值
C [图一为“比较人体呼吸过程中气体成分的变化”的实验,关闭C,打开B,吸气;关闭B,打开C,呼气。因此,乙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甲中石灰水无明显变化,A错误;图二中,③是小静脉,判断依据是血液由分支血管流向主干血管,B错误;“模拟动脉粥样硬化对血液流动的影响”实验中,当血管壁上脂肪堆积,血流量明显减少,原因是脂肪阻碍血液流动,C正确;图三“测定花生种子中的能量”实验中,由于热量的散失,测得的能量值会小于花生种子实际所含的能量,D错误。]
4.(2022·泰安中考)为探究水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及水蕴草对污水的净化作用,兴趣小组用不同浓度的洗衣粉液模拟污水,用水蕴草净化不同浓度的模拟污水24小时,分别记录在不同条件下水蚤的心率,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随着时间延长,水蚤心率受洗衣粉液抑制的程度逐渐增强
B.随着洗衣粉液浓度逐渐增大,水蚤心率受抑制的程度逐渐增强
C.不同浓度的洗衣粉液经水蕴草净化后对水蚤心率的抑制作用均减弱
D.观察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水蚤心率要选用同一只水蚤,使结果更准确
D [观察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水蚤心率不能选用同一只水蚤,会影响实验结果。为减少实验误差,使结果更准确,每组实验可重复3次,取平均值,D错误。]
5.(2024·苏州中考)种子萌发时呼吸作用旺盛。将等量萌发种子与干燥种子分别装入甲、乙两个保温瓶中,塞紧瓶塞,测得两保温瓶内温度相同。一段时间后,再次测量甲、乙两个保温瓶内温度,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保温瓶内温度上升主要由于种子呼吸作用
B.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要显著强于干燥种子
C.乙保温瓶内的干燥种子无法进行呼吸作用
D.种子的呼吸作用能够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 [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保温瓶内温度上升主要由于种子呼吸作用,种子的呼吸作用能够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A、D正确;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萌发过程中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因此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要显著强于干燥种子,B正确;只要是活细胞,就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乙保温瓶内的干燥种子也能进行呼吸作用,C错误。]
6.(2024·宿迁中考)如图是“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实验的部分步骤。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是丁→甲→乙→丙 ②步骤甲中小烧杯内是酒精 ③步骤乙的目的是设置对照实验 ④滴加碘液后,遮光部位变蓝,未遮光部位不变蓝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是丁(暗处理)→乙(部分遮光并放到光下照射)→甲(摘取叶片并脱色)→丙(漂洗后滴加碘液),①错误。酒精能溶解叶绿素,且酒精不能直接加热,故步骤甲中小烧杯内是酒精,大烧杯内是清水,②正确。叶片的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除光照外其他实验条件相同,故步骤乙的目的是设置对照实验,③正确。淀粉具有遇碘变蓝的特性,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淀粉,必备条件是光,故滴加碘液后,遮光部位不变蓝,未遮光部位变蓝,④错误,A、B、D错误,C正确。]
7.(2024·黑龙江中考)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载玻片中央滴的是清水
B.探究唾液对淀粉的分解作用时,用碘液检验淀粉是否被消化
C.使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情况时,红细胞呈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
D.探究呼吸作用的产物是二氧化碳时,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A [如果将取下的口腔上皮细胞放在载玻片的清水中,口腔上皮细胞的浓度大于清水的浓度,因此会吸水膨胀甚至涨破影响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浓度是0.9%,故要用0.9%的生理盐水,目的是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原有形状,便于观察,A错误。]
8.(2024·宿迁中考)小明同学细嚼馒头时感觉有甜味,他想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试管编号 实验材料 水浴温度 水浴时间 鉴定试剂 现象
①号 馒头碎屑 清水2 mL 37 ℃ 10 min 碘液2滴
②号 馒头碎屑 唾液? 37 ℃ 10 min 碘液2滴
A.②号试管应加入2 mL唾液
B.两支试管中加入清水和唾液后要充分搅拌
C.放在37 ℃的水浴中保温是为了模拟人体口腔温度
D.②号试管不变蓝的原因是唾液使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D [要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应以唾液为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因此在②号试管中应加入2 mL唾液和①号试管形成对照,A正确;为保证变量唯一,唾液和清水与馒头屑要充分搅拌,使反应充分,B正确;之所以要将两支试管放入37 ℃的水中保温,是因为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和新陈代谢的最适温度是37 ℃,这样做是为了模拟人体内的口腔温度,C正确;唾液淀粉酶能催化淀粉分解成麦芽糖,但不能催化麦芽糖分解成葡萄糖,D错误。]
9.(2024·泰安一模)菠菜采摘后储存运输的过程中,叶片容易变黄,甚至腐烂变质。为了延长菠菜的保鲜时间,科研人员对常温下不同气体比例对菠菜保存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科研人员将同样品质的新鲜菠菜分成每100 g一份,分别装入4组气调包装袋中(见下表),每隔两天测定呼吸速率(每千克菠菜每小时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和叶绿素含量,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气体
1 空气(21%氧气+78%氮气+1%其他气体)
2 5%氧气+85%氮气+10%其他气体
3 10%氧气+80%氮气+10%其他气体
4 15%氧气+75%氮气+10%其他气体
(1)此项研究中,____________(填序号)组为对照组。该实验应该在____________(填“光照”或“黑暗”)条件下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1可以看出,2、3、4组气体组合下菠菜的二氧化碳释放速率小于1组,这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图1、图2结果可知,常温3~8天内,菠菜最好保存在____________组的气体条件下。
(3)若希望进一步延长菠菜的保鲜时间,还可采取的措施是将菠菜置于____________环境内储存运输。
(4)菠菜主要食用绿叶部分,因此农民在种植菠菜时应多施含____________的无机盐。
[解析] (1)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1组有空气,属于正常状况下气体条件,所以为对照组。菠菜储存运输过程中应该处于黑暗条件下(仓库或车厢中),避免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2)读题,可发现2、3、4组氧气含量均低于1组,且呼吸速率低于1组,因为低氧会抑制菠菜的呼吸作用;3组呼吸速率最低且叶绿素含量最高,所以选择3组。(3)将菠菜置于低温的环境(如冷藏室)内储存运输可以抑制呼吸作用,延长保鲜时间。(4)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茎叶旺盛生长,在种植菠菜时应注意多施含氮的肥料,因此要促进叶的生长,需要较多含氮无机盐。
[答案] (1)1 黑暗 避免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 (2)2、3、4组的氧气含量均低于空气,会抑制菠菜的呼吸作用 3 (3)低温 (4)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