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2025年中考一轮复习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2025年中考一轮复习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25 06:40: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
(原始社会—1840年鸦片战争前)
第一部分 单元知识梳理
两条基本主线 1.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发展和强化
2.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
三大分裂时期 1.春秋战国时期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3.五代十国辽宋夏金时期
四个统一时期 1.秦汉时期 2.西晋时期 3.隋唐时期 4.元明清时期
发展趋势 国家统一、民族交融
第一部分 单元知识梳理
第一部分 单元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1.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曾孕育着早期的人类,北京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
2.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为我们研究中国原始农业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3.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的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2022年版课标:通过了解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等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及其文化遗存,知道中国境内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
元谋人 概况 距今约170万年;位于云南元谋县;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地位 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考点1 祖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核心考点梳理
北京人 时间 距今约70万—20万年
北京人复原头像
发现地点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体貌特征 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能够直立行走 生活与生产状况 (1)会制作石器,使用打制石器 (2)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3)结成群体生活,共同劳动 地位及发现意义 (1)地位: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2)意义: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蓝田人 概况 距今约115万到110万年;发现于陕西省蓝田县公王岭;使用打制石器
地位 目前亚洲北部发现的最古老的直立人
概念解释
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
居民 河姆渡居民 半坡居民
时间 距今约7 000年 距今约6 000年
地点 浙江余姚河姆渡(长江流域) 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
考点2 原始农耕生活
2022年版课标:通过了解河姆渡、半坡、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知道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
一、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
房屋
原始农业 遗址中发现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 制作磨制石器、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主要种植粟
原始畜牧业 家畜以猪、狗和水牛为主 饲养猪和狗等家畜
原始手工业 会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会雕刻;懂得使用天然漆 最具特色的陶器为彩陶;有装饰品和乐器,会简单的纺织、制衣
兴起和发展的标志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概况 距今10 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稻,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粟和黍。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
意义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二、原始农业
概念 考古发现的文物是历史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物质遗存,包括建筑遗址、墓葬、生活用品等
意义 它们生动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为人们探究历史尤其是了解原始社会提供了重要证据
三、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
炎黄联盟 (1)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阪泉之战后,黄帝、炎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
(2)炎黄部落联盟在涿鹿打败蚩尤部落,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考点3 远古的传说
2022年版课标:通过古代文献中记述的黄帝、炎帝等神话传说,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
一、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
炎帝、黄帝的传说 炎帝 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制作乐器琴瑟,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黄帝 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造船,炼铜,并发明了弓箭。相传在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嫘祖会缫丝纺织
二、传说与神话中蕴含的历史信息:传说与神话含有夸张的成分,但也反映了某些历史事实,这需要考古资料的证实。证实史前社会历史的主要依据是考古发现。
1.(2023福建T1,2分)如图所示文物可用于研究我国史前时期(  )
A.先民的审美观念 B.国家的政治形态
C.汉字的基本结构 D.青铜的冶炼技术
A
福建中考链接
A
D
B
A
2.(2021福建T1,2分)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发现多处稻谷、稻草的堆积层,层厚20—50厘米,最厚处超过1米,若折算成稻谷,可达12吨以上。这可用于印证河姆渡居民(  )
A.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B.初步产生物品交换
C.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D.开始推广牛耕技术
3.(2019福建T1,2分)若要了解史前时期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的历史,最可信的证据是其遗址上发现的(  )
A.木器 B.彩色陶器
C.石器 D.炭化稻谷
4.(2018福建T1,2分)据考古发现,半坡远古居民已经能够(  )
A.种植水稻 B.种植粟
C.建造干栏式建筑 D.使用青铜器
5.(2020福建T1,2分)神农教民种粟、黄帝“蒸谷为饭”的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已经(  )
A.出现原始农业 B.进入青铜时代
C.实行分封制度 D.掌握冶铁技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