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规范训练(7)
1.C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因此,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A正确;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B正确;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如根尖细胞等不含叶绿体的细胞和器官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合理密植是使植株行间距和株距科学合理,使植物的叶片互不遮挡。合理密植,有利于农作物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提高产量,D正确。]
2.B [白天有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适当升高温度能提高光合速率,加快有机物的合成;夜晚无光,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且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低,植物的呼吸作用越弱,消耗的有机物越少,所以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3.B [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可见,若图1表示呼吸作用,则序号①代表氧气,②代表二氧化碳,B错误。]
4.D [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有利于科学提高农作物产量,由此可知,种植农作物时合理密植利用了光合作用原理。]
5.B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葡萄贮存的糖类物质由①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制造的,A错误;①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①叶肉细胞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B正确;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所以由②气孔进入的氧气才是呼吸作用的原料,C错误;植物体通过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经②气孔散失到大气中,D错误。]
6.C [晴朗的中午,由于光照强烈,塑料大棚内的温度会迅速升高,导致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进而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此时给塑料大棚通风,主要是为了降低大棚内的温度,同时补充因高温而减少的二氧化碳浓度,而不是单纯地增加氧气浓度。因为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而不是氧气,C错误。]
7.B [气孔导度数值越大,表示气孔开放程度越大,蒸腾作用越强,随着施肥深度增加,气孔导度增大,小麦蒸腾作用增强,B错误。]
8.D [虽然气调冷藏库中的低温和低氧环境可以减缓果蔬的呼吸作用,但并不能使果蔬完全停止呼吸。呼吸作用是细胞生存的基本过程,即使在不利的环境下,细胞也会进行一定程度的呼吸作用以维持生命活动,D错误。]
9.C [在实验过程中丙装置中的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蒸气会凝结在透明袋的内壁上,因此在实验过程中透明袋内壁上会出现小水珠,植物能进行蒸腾作用,没有进行对照实验,不可证明蒸腾作用的强弱与叶片面积有关,C错误。]
10.D [①装有煮熟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不能释放出能量,温度不会升高,没有煮熟种子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能量,温度会升高,A错误;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煮熟的种子装置,蜡烛不熄灭,而没有煮熟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吸收了氧气,燃烧的蜡烛熄灭,②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吸收氧气,B错误;金鱼藻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所以③收集的气体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错误;④滴加碘液后叶片的遮光部分,因缺少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产生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色,D正确。]
11.C [在挂果初期,果农通常将部分枝条的树皮进行环割,目的是将韧皮部中的筛管切断,防止有机物向下运输从而提高产量,环割树皮不能减缓蒸腾作用,A错误;傍晚或阴天的光照不强,植物蒸腾作用弱,水分散失的少,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B错误;给移栽植物打“吊瓶”,是为了补充水和无机盐,以提高成活率,C正确;“正其行,通其风”,即合理密植,一方面保证充分利用光能,另一方面保证空气流通,为叶面补充更多的二氧化碳,提高光合作用效率,D错误。]
12.D [在一定的范围内随光照强度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强,当光照强度达到饱和后,光照强度即使增加,光合作用也不再增强,A错误;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条件是光。光合作用受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但该曲线图只能体现光合作用受光照强度影响,不能体现光合作用受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B错误;真正光合速率=表观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具体表达为:光合作用消耗总二氧化碳=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可见,在光照强度为零时,甲植物释放的二氧化碳比乙植物更多;在图中e点时,甲乙两植物的表观光合速率相等。说明,f点时,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强度比乙植物的更强,C错误;呼吸作用的强弱主要受温度、氧气的含量等因素的影响,即温度越高呼吸作用越强,温度越低呼吸作用就越弱。当其他条件保持不变,若温度适度上升,植物的呼吸作用增大,释放的二氧化碳增多,因此a、b点位置会下移,D正确。]
13.解析:(1)Ⅰ表示的物质为水,Ⅳ表示的物质为氧气,A为导管,B为筛管,C为叶绿体,在叶绿体内进行的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指的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中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过程。(2)图1中物质Ⅲ为有机物,图2中曲线的纵坐标表示光合速率,6时-20时,光合速率都大于0,植物都会积累有机物,植物的光合速率可以用有机物生成的速率来表示,所有光合速率×时间可以表示有机物的积累量,即甲植物和乙植物曲线与横坐标时间围成的图形面积可以分别表示它们积累的有机物多少,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植物的面积大于乙植物,所以甲植物合成Ⅲ有机物较多。乙植物在12时左右光合速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强、气温高,为降低蒸腾作用水分的散失,[D]气孔关闭,物质Ⅱ二氧化碳不能进入叶片,光合作用缺少原料,速率下降。图2中甲、乙两种植物叶片在16时的光合速率变化曲线交汇在同一点,表示此时甲乙光合速率相等。(3)甲植物,每小时每平方厘米叶面积可以合成a毫克物质Ⅲ有机物,则光照14小时后,合成的有机物总量为14a。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利用氧将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的过程。只要是活的植物体就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所以在24小时内,甲植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为24b。则最终甲植物在上述24小时内每平方厘米叶面积积累物质Ⅲ有机物的量为: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量减去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即为14a-24b。
答案:(1)水、氧气 导管、筛管 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2)甲 蒸腾作用 甲乙相等 (3)14a-24b
14.解析:(1)图二甲曲线所表示的生理活动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而叶绿体主要存在于植物的叶肉中,因此该生理活动主要是在图一所示的[①]叶肉中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有机物和氧气两种,有机物是通过筛管运输的,氧气等气体主要是通过叶片上的气孔排放到大气中的。所以,这项生理活动的产物有有机物和氧气两种,由[③]筛管运输到植物体其他器官的是有机物,由[④]气孔排放到大气中的是氧气;③是筛管,④是气孔。②是导管,能够运输水分和无机盐。(2)根据图二分析,曲线DE段光合作用强度减弱的主要原因是:气温过高,为防止植物体内水分过度散失,保证植物体对水分的需求,部分气孔关闭,进入的二氧化碳减少。由图二可以看出,从6时开始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有机物开始积累,到18时后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有机物开始消耗,因此18时是该被子植物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点;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呼吸作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由图可以看出,由于0~4时和20~24时没有光照,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1)叶肉 有机物、氧气 筛管、气孔 水分和无机盐 (2)部分气孔关闭,进入的二氧化碳减少 18时 0~4时和20~24时课时规范训练(7)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2024·齐齐哈尔中考)关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B.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C.绿色植物的所有器官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种植农作物时,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利用光照,提高产量
2.(2024·安徽中考)某蔬菜工厂计划采取适当增大昼夜温差的措施来提高蔬菜的产量。下列对白天和夜间温度的处理,正确的是( )
A.白天和夜间都升温
B.白天升温,夜间降温
C.白天和夜间都降温
D.白天降温,夜间升温
3.(2024·乐山中考)下图1是绿色植物叶片中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图2是气孔的两种状态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图1表示光合作用,则序号②代表的是氧气
B.若图1表示呼吸作用,则序号①代表二氧化碳
C.图2气孔处于甲状态时可能促进①、②的进出
D.图2气孔处于乙状态时可能降低③、④的运输
4.(2024·云南中考)下列与生产生活有关的措施中,没有利用呼吸作用原理的是( )
A.栽花或种庄稼需适时松土
B.农田遇到涝害时及时排水
C.贮藏蔬菜需适当降低温度
D.种植农作物时合理密植
5.(2024·陕西中考)如图①②是葡萄叶的不同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葡萄贮存的糖类物质由①细胞中的细胞核制造
B.①细胞通过光合作用维持碳氧平衡
C.由②进入的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的原料
D.葡萄进行蒸腾作用,少量水分经②散失参与水循环
6.(2024·临沂中考)下列农业生产中的做法和目的不相符的是( )
A.对庄稼进行及时的排涝、松土——促进植物根的呼吸作用
B.合理密植——植物充分接受光照,提高光能利用率
C.晴朗的中午,给塑料大棚通风——增加氧气浓度,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D.阴天或傍晚移栽植物——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
7.(2024·河北中考)为研究施肥深度对干旱条件下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在相同条件下,选择符合实验标准的三个地块施肥、播种,长出植株后进行检测,实验数据(单位已省略)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实验处理 生理指标 浅施 (15 cm) 中施 (30 cm) 深施 (45 cm)
叶绿素含量 1.8 2.1 2.5
气孔导度 0.12 0.15 0.18
光合作用速率 18.5 22.3 26.7
注:气孔导度数值越大,表示气孔开放程度越大。
A.本实验控制的变量是施肥深度
B.随着施肥深度增加,小麦蒸腾作用减弱
C.小麦的光合作用速率与气孔开放程度、叶绿素含量有关
D.干旱条件下深施肥提高了小麦的光合作用速率
8.(2024·遂宁中考)当下,我国果蔬主产区普遍使用大型封闭式气调冷藏库(充入氮气替换部分空气)储藏果蔬,以延长果蔬的保鲜时间,增加农民收益。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充入氮气替换部分空气降低了气调冷藏库中氧气的含量
B.气调冷藏库空气流通小,果蔬水分散失少,有利于保鲜
C.气调冷藏库中温度低,细菌繁殖受抑制,果蔬不易腐烂
D.气调冷藏库中温度低、氧气少,果蔬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9.(2024·菏泽中考)某小组设计甲、乙、丙三套装置,并实施有关植物三大生理作用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装置可用于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B.乙装置收集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细木条复燃
C.丙装置光照时透明袋内壁出现小水珠,即可证明蒸腾作用的强弱与叶片面积有关
D.将丙装置放在黑暗环境一昼夜,打开阀门,挤压透明袋,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0.(2024·福建中考)下列有关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①装有煮熟种子的装置中温度更高
B.②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能产生氧气
C.③收集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④滴加碘液后叶片的遮光部分不变蓝
11.(2024·泰安一模)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2022年秋季开始,劳动技术课进入课堂,中学生进行参观、访问、并且亲自栽培植物,学到了与书本一样有用的实践知识,在实践中,下列措施与目的一致的是( )
A.果树环割树皮是为了限制水分的散失,提高果实产量
B.在傍晚或阴天移栽植物是为了增强幼苗的呼吸作用
C.给移栽植物打“吊瓶”,是为了补充水和无机盐
D.“正其行,通其风”是为植物及时补充氧气,增强光合作用
12.(2024·泰山二模)如图表示甲、乙两种植物的二氧化碳相对吸收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情况。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随着光照强度不断增加,光合作用持续增强
B.光合作用受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
C.图中f点时,甲、乙两种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相等
D.其他条件保持不变,若温度适度上升,a、b点位置会下移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14分)
13.(7分)图1是被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物质运输方向,代码Ⅰ、Ⅱ、Ⅲ、Ⅳ 表示物质,字母A、B、C、D表示结构。图2是甲、乙两种植物叶片的光合速率在某一时间段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图1中Ⅰ、 Ⅳ表示的物质分别是________,A、B表示的结构分别是__________ ,结构C中进行的能量转换是______________。
(2)图2中6:00—20:00时间段,甲、乙两种植物合成图1中物质Ⅲ 较多的是________。乙植物在12:00左右光合速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强、气温高,为降低__________ ,D关闭,物质Ⅱ不能进入叶片造成的。图2中甲、乙两种植物叶片在16:00的光合速率关系是____________。
(3)在一定浓度的物质 Ⅱ和恒定温度条件下,把甲植物的叶片置于恒定光照条件下14小时,光合速率为每小时每平方厘米叶面积合成a毫克物质Ⅲ,其余10小时置于黑暗中。已知叶片的平均呼吸速率为每小时每平方厘米叶面积分解b毫克物质Ⅲ,则甲植物在上述24小时内每平方厘米叶面积积累物质Ⅲ__________( 用算式表示)毫克。
14.(7分)(2024·泰安一模)如图一是某被子植物叶片结构示意图,图二是该被子植物一天内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请分析回答:
(1)图二甲曲线所表示的生理活动是在图一所示的[①]________中进行。这项生理活动的产物有两种,由③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器官、由④排放到大气中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③和④分别是______________。②运输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二分析,曲线DE段强度减弱的主要原因是:气温过高,为防止植物体内水分过度散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被子植物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点是________,只进行呼吸作用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