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复习【课时规范训练】20生物的进化(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生物复习【课时规范训练】20生物的进化(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9.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4-25 18:05:25

文档简介

课时规范训练(20) 生物的进化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2024·岱岳一模)“超级细菌”MRSA对26种抗生素都毫无反应。下列说法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细菌的耐药性变异是为了适应环境而产生的
B.耐药菌数量增多,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对细菌起到定向选择的作用
D.生物的进化离不开遗传变异
2.(2024·泰安月考)加拉帕戈斯群岛的不同小岛上生活的地雀种类存在差异。地雀喙型的进化过程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多种地雀具有共同的祖先
B.地雀祖先存在喙型不同的变异
C.喙型的进化与食物种类无关
D.喙型的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2024·泰安模拟)如图表示长颈鹿的进化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X表示变异,决定了长颈鹿原种后代性状的改变
B.Y表示自然选择,决定了长颈鹿进化的方向
C.长颈鹿的生存环境决定了其性状是否有利
D.不同性状的长颈鹿在生存斗争中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4.(2024·泰安三模)经常刮大风的某海岛上,生活着的昆虫有正常翅的,也有无翅或残翅的(翅膀退化,不能飞行的类型),其相对数量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昆虫的翅有正常翅、无翅和残翅,这样的差异源于生物的变异
B.大风对昆虫翅型的形成起选择作用,它决定了昆虫进化的方向
C.正常翅的昆虫难以适应岛上经常刮大风的天气,容易被淘汰
D.昆虫无翅或残翅是一种不利变异,在生存斗争中容易被淘汰
5.(2022·泰安中考)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地质年代较近的地层中不可能找到低等动物的化石
B.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最先发展的是制造和使用工具
C.害虫为了适应大量施用农药的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D.米勒的实验说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6.(2024·滨州中考)在棉田中长期使用同种杀虫剂后,发现防治农业害虫的效果越来越差。我国科学家将细菌中产生杀虫毒素的基因转移到棉花体内,培育出一系列抗虫棉品种,减少了杀虫剂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适应有杀虫剂的环境,害虫出现了抗药性变异
B.害虫抗药性的出现是害虫对杀虫剂进行选择的结果
C.转移到棉花体内的产生杀虫毒素的基因仍具有遗传效应
D.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的作物无需论证即可投入农业生产
7.(2024·聊城中考)据材料记载,我国的家鸡与云南等地的野鸡(原红鸡)都是由古代原红鸡进化而来的。古代原红鸡经过祖先的长期驯化,形成了现在野性退化的家鸡,而现存的野鸡比家鸡更敏捷、更善飞。下列说法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论观点的是(  )
A.家鸡产生了定向的变异
B.野鸡和家鸡的变异并不都是有利的
C.家鸡是人工选择的结果,加快了生物向着人类意愿的方向演化
D.野鸡善于飞行是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8.(2024·烟台中考)古生物研究人员在某地出土的恐龙蛋化石中发现了一个“变形蛋”,经研究推测“变形蛋”可能是鸭嘴龙的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恐龙蛋是保存在地层中的恐龙的遗体
B.恐龙蛋是研究恐龙的唯一证据
C.“‘变形蛋’可能是鸭嘴龙的蛋”是一种假说
D.恐龙蛋出现的地层比鱼类化石的古老
9.(2024·常州中考)如图是一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群体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  )
A.使用农药后,害虫产生变异
B.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
C.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的抗药性逐渐增强
D.害虫抗药性越来越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0.(2024·长春中考)如图是不同地层生物化石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B.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越复杂
C.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体型由小到大
D.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11.(2024·眉山中考)除草剂等化学产品的广泛使用,不仅对生物产生直接作用,也会带来一些未知的长期影响。科研人员研究发现,随着草甘膦(一种除草剂)的长期使用,牵牛花对草甘膦的抗性逐渐增强。运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进行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草甘膦使牵牛花产生了抗性变异
B.牵牛花与草甘膦之间进行着生存斗争
C.牵牛花抗性增强是由于产生了定向变异
D.牵牛花对草甘膦的抗性永远有利于自身生存
12.(2024·成都中考)我国相继发现了中华龙鸟、孔子鸟等大量古鸟化石。这些古鸟化石既保留了古代爬行动物的某些特征,又出现了鸟类的一些特征。这些化石证据支持(  )
A.鸟类起源于古代爬行动物
B.爬行动物起源于古代鸟类
C.哺乳动物起源于古代鸟类
D.爬行动物起源于古代鱼类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7分)
13.(7分)(2024·泰安一模)细胞色素C是一种具有104~112个氨基酸的蛋白质,通过对不同种类生物的细胞色素C进行比较,可以知道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下表是一些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比较,数字表示相应物种的细胞色素C与人的细胞色素C不同的氨基酸数目。分析回答问题:
生物名称 黑猩猩 猕猴 狗 鸡 响尾蛇 金枪鱼 小麦 酵母菌 螺旋菌
氨基酸差别(个) 0 1 11 13 1 21 35 44 45
(1)分析表格,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____________。
(2)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____________、遗物和生活痕迹。通过对孔子鸟化石的研究可以推断:鸡所属动物类群是由表中____________所属动物类群进化来的。
(3)螺旋菌与表中其他生物在结构上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螺旋菌的生殖方式是____________。
(4)金枪鱼的身体呈梭形,有利于减小在水中游泳时的阻力,这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物学观点。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这是长期____________的结果。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课时规范训练(20)
1.A [生物的变异都是不定向的,故细菌不能为了适应环境而产生定向的抗药性变异,A符合题意。]
2.C [喙型的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食物种类作为自然环境条件对各种喙型进行选择,故喙型的进化与食物种类有关,且喙型与食性是相适应的,C错误。]
3.D [不同性状的长颈鹿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D错误。]
4.D [昆虫的残翅或无翅能够适应环境,对昆虫来说是有利变异,在生存斗争中容易存活下来,D错误。]
5.D [由于地质作用可能把地质年代较老的地层粉碎后变质成较新的地层,常见的是沉积岩,因此地质年代较近的地层中有可能有低等生物化石,A错误;人类祖先的直立行走,是从古猿进化到人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进化过程中,将前肢从支持和行走中解放出来,能使用工具,B错误;在害虫的抗药性进化过程中,害虫群体内存在有抗药性的和没有抗药性的变异,农药只是起到了定向选择的作用,选择抗药性害虫存活下来,C错误;米勒实验设计了一个实验装置,将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泵入一个密闭的装置内,通过火花放电,合成了氨基酸,证明了从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是有可能的这一结论,D正确。]
6.C [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是随机发生的,是不定向的,但不会为适应有杀虫剂的环境而产生了抗药性变异,A错误;害虫抗药性的出现是杀虫剂对害虫进行选择的结果,B错误;转移到棉花体内的产生杀虫毒素的基因能够遗传下去,具有遗传效应,C正确;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的作物需要进行安全性论证,然后才能投入农业生产,D错误。]
7.A [生物的变异都是不定向的,A符合题意。]
8.C [恐龙蛋是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恐龙的遗物,A错误;恐龙蛋化石是研究恐龙的直接证据,但不是唯一证据,B错误;推测“变形蛋”可能是鸭嘴龙的蛋,这只是一种推测,一种假说,C正确;恐龙是爬行类,鱼类的化石在比较古老的地层中出现,而爬行类的化石则依次在越来越晚近的地层中出现,说明鱼类比爬行类低等、结构简单,D错误。]
9.A [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害虫原来就存在着变异,不是农药使害虫产生变异,A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从曲线变化可知,使用农药时不能把害虫全部杀死,表明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B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使用农药后,具有抗药性的害虫群体存活了下来,并把抗药性这一性状遗传给后代,因此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的抗药性逐渐增强,C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由分析可知,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抗药性越来越强是农药对害虫自然选择的结果,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D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
10.D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但它并不是唯一的证据,除了化石,我们还可以通过比较解剖学、胚胎学、分子生物学等多种方法来研究生物进化,A错误。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应该越简单,而不是越复杂,B错误。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包括了许多方面,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然而“体型由小到大”并不是生物进化的一个普遍趋势,C错误。生物进化的核心机制就是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遗传使得生物能够保持其种群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变异则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自然选择则决定了哪些变异能够保留下来并传递给后代。这三个过程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生物的进化,D正确。]
11.B [牵牛花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牵牛花的群体中原本就有对草甘膦的抗性个体存在,草甘膦对牵牛花只是起到了选择作用,A错误;牵牛花与草甘膦之间进行着生存斗争,抗性个体在斗争中得以生存,B正确;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草甘膦对牵牛花进行了选择,C错误;判断是有利变异还是不利变异的根据是看是否有利于产生变异的生物个体的生活,环境条件不确定所以牵牛花对草甘膦的抗性未必永远利于自身生存,D错误。]
12.A [根据题目描述,这些古鸟化石“既保留了古代爬行动物的某些特征,又出现了鸟类的一些特征”。这表明这些古鸟在进化上与古代爬行动物有亲缘关系,并且在某一时期发展出了鸟类的某些特征。这直接支持了鸟类是从古代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观点。]
13.解析:(1)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则越大。由表可知,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黑猩猩。(2)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和生活痕迹。通过研究化石,孔子鸟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鸟类可能是古代的爬行类进化来的。表中的爬行动物是响尾蛇。(3)螺旋菌属于细菌,因此其与表中其他生物在结构上的不同之处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螺旋菌通过分裂的方式生殖。(4)金枪鱼属于鱼类,生活在水中,它的身体呈梭形,有利于减小在水中游泳时的阻力,这体现了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1)黑猩猩 (2)遗体 响尾蛇 (3)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分裂生殖 (4)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自然选择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