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建构原子模型 第2课时(教案 分栏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3 建构原子模型 第2课时(教案 分栏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4-25 10:00: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计划
课题 第二节 建构原子模型 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目标类型/目标行为2.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1.6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7~9年级:四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索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知道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学会查阅相对原子质量,能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物质的组成。
科学观念:通过类比,能正确认识原子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会查阅相对原子质量表。知道物质也可以由离子构成,离子是一种带电的微粒。
科学思维: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中运用比较、归纳、分析、评价等思维方法,结合生活中真实问题以及科学发展史,开展证据推理,搭建原子质量计量的思维支架,构建相对原子质量的思维模型。
探究实践:会用查阅资料、观察分析、整理与归纳数据、推断与假设的科学探究方法。
态度责任:通过对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探索追溯,追随科学家的脚步,经历概念发展的过程,形成科学不断发展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批判能力。通过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应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以上目标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第 页 第 行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原子质量的计量”之前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可以熟练地进行简单比例的运算;已经了解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对原子的内部结构也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不同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不同,能初步认识到原子质量很小、不同原子的质量是不同的,但对原子质量的计量仅仅局限于宏观视角,对简化的计量方式缺少体验。从小学到初中,学生对于相对量非常陌生,从科学方法的视角认识相对原子质量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搭建合适的思维支架,帮助他们实现思维进阶。
你分析一下哪些学生的原有知识不能支撑这堂课的学习?
课程内容分析 课表解读/教材分析/支持性材料
相对原子质量是化学计量学习的进阶起点,贯穿化学学习的始终,特别是对化学式计算、化学方程式计算以及高中的摩尔质量等化学计算具有重要意义。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理解相对较难但应用较为容易的基本概念,我们从思维发展的视角看,需要引领学生认识到为什么要使用相对原子质量计量原子,如何从原子质量构建出相对原子质量,以及相对原子质量是如何计量原子的等问题。特别是如何由原子质量构建出相对原子质量,其中蕴含的科学方法是深度理解概念的关键。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中运用比较、归纳、分析、评价等思维方法, 结合生活中比年龄大小的真实问题以及相对原子质量标准演变的科学发展史,开展证据推理, 搭建原子质量计量的思维支架,构建相对原子质量的思维模型。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① 初识原子质量,感悟概念
学习活动 数字太长,很难快速记忆,只能 教学活动 依据教材第69页中部分原子质量
看出大约倍数关系。既然老师提出的问题解 的数据,你能在30秒内按时完成下列活动
决起来有困难,有没有更优的方法判断原子 吗
质量大小 (1)谁能快速计算碳原子质量和氧原子质量
原子质量非常微小,但各不相同,虽然采用 的倍数关系
了科学记数法等简化措施,但书写、记忆和 (2)速记氧、碳、钠等原子的质量。
使用起来依然很不方便。原子质量的计量需
要一种科学简便的方法。
过程诊断
通过计算、记忆等多感官活动引发认知冲突,收集直观证据,帮助学生在批判质疑中感悟计量原子需要科学方法。
学校任务② 搭建思维支架,推理论证
学习活动 我们来看以下两个年龄比较。 教学活动 科学上通常用相对原子质量对原
(1)一对刚出生不久的小宝宝,如果大家去 子质量进行计量。
比较年龄大小,通常怎么讲 那相对原子质量是一种怎样的表示方法呢
(2)两位年过半百的老人家,他们的年龄到
底谁大谁小,我们怎么比较
对于小宝宝,我们一般是比较他们出生了多少天,这里的基准是1天。
而对于老年人,我们一般比较他们分别是多少岁,用365天即一年作为基准。那么为什么
不说多少天呢 因为多少天的数据太大了,用起来不方便。
要研究的原子质量的计量有何启示
过程诊断
以小年龄比“天”,大年龄比“年”为探究方法,通过分析、对比和评价进行证据推理,为相对原子质量的学习提供一个“简化思想”的方法支架,初步了解在生产生活中测量、评价事物都需要一定的标准。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③ 构建思维模型,加深理解
学习活动 选择计量原子的标准,它首先必 教学活动 科学家对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探索
须稳定,不易发生变化,计量标准应该得 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到国际认可。 由于相对原子质量具有相对性,其计量标准
相对原子质量等于原子实际质量与碳-12 的准确性非常重要。
原子的质量的十二分之一的比值。 科学家探索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寻找稳定计
衡量的结果更接近常规数据范围,易于比 量标准的过程。
较和运算。
过程诊断
追随科学家的脚步,经历概念发展的过程,形成科学不断发展的认识,从科学方法的高度认识相对原子质量,理解计量标准的重要性,加深对相对质量的理解,感悟使用特定的计量标准可以更科学地反映事物的本质。
学校任务④ 深识思维模型,拓展应用
学习活动 构成原子核的质子、中子的相对 教学活动 阅读教材表2.3-2质子、中子、电
原子质量都约为1,与质子、中子相比, 子的相对质量中的数据,你有什么启发
电子的质量很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为什么可以用相对原子质量来比较原子的
原子核上。 实际质量
从数值上讲,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 由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公式推导,得出相对
数。 原子质量之比和原子的实际质量之比相等。
过程诊断
进一步明确不同原子实际质量与其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体会相对原子质量作为一种工具衡量原子质量的大小的优势,再次加深对“相对质量”的理解。
达标检测
已知1个甲原子的实际质量为Ag,另一个乙原子的实际质量为Bg,若以甲原子质量的1/24作为标准,则乙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可以表示为( ) 。
A.(24B/A) B.(B/24A) C.(B/12A) D.(12A/B) 答案:A
课堂小结
反思改进 本节课作业
如果在上这节课,我会这样设计: 板书设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