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分班考阅读理解检测卷(二)-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阅读与理解。
课内阅读
《北京的春节》节选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1.选文第1自然段是围绕 这个词来写的,第一句与后面的句子是 关系。这段中的“除非”“必定”两个词语体现了 。
2.“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光景”一词在句中的意思是( )
A.时光景物 B.情景 C.表示估计
3.小孩子们为什么爱逛庙会?
4.第3自然段中,作者选取了哪几类人进行了描写?说明了什么?
课内阅读。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斯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千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5.根据句子意思,从选文中找出恰当的四字词语,写在下面的括号中。
(1)形容人有预见性和洞察力,善于看出事物的发展趋势或问题的实质。( )
(2)比喻有毅力,坚持不懈。( )
6.用“ ”画出文中与课文题目主旨相同的句子。
7.作者认为,科学域的发现中的“偶然的机遇”只能给哪些人?请用波浪线画出相关语句,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课外阅读。
当桂圆年轻的时候
当桂圆年轻的时候,它的名字叫龙眼。
龙眼的祖籍在闽粤两省。在它正当年时,外壳薄脆嫩黄,果实甜美娇小,果肉洁白细腻,剥开一粒,立刻有饱满的汁水喷射出来。但新鲜龙眼易变质,不宜远行,只能长期据守在阀粤一带。龙眼心高气盛,阴虚火旺者吃多了容易上火,且生长期短,龙眼树干虽四季枝叶繁茂,但果实只在初夏现身,时间不超过二十天。
年轻的桂圆,想到要改变自己。改变的过程无疑是痛苦的。它不像现在的“人造美女”,为了让自己看上去年轻,又是增白又是拉皮又是去皱,生生把一张老脸整得像剥了壳的鸡蛋。龙眼反其道而行之,它不在乎老,不在乎丑,不在乎黑,它在太阳底下晒,在密封的缸里腌,不出一个月,娇嫩的脸蛋上布满皱纹,洁白透明的果肉变成了深棕色,丰满的身躯被挤压成扁平的一团,曾经的风华绝代永远为过去。
当龙眼不复存在,“桂圆”横空出世了!龙眼仅仅是应季水果,而桂圆,则是身兼名贵药材、干鲜果品和滋补佳品的“三栖明星”。去掉了( )的外壳和( )的果核,桂圆轻装上阵,它乘火车、搭汽车、坐轮船,不仅领略了祖国山河的秀美风景,还把闲粤两地的风雨雾露、花草芬芳常到了祖国的四面八方!
而改掉了( )的毛病,桂圆变得前所未有的( ),是补血养种补心益智的佳品。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赞日:“食品以荔枝为贵,而溢益则桂圆为良。”古典名著(红楼梦》里,至少有两个地方曹雪芹写到了桂圆:第六回中,正在午睡的宝玉被噩梦惊醒迷迷惑惑,若有所失,王夫人端了桂圆汤让他喝了几口,宝玉才渐渐定了神:第九十八回中,当黛玉病得不省人事时,也是由紫鹃喂地喝了少许的桂圆汤,才觉得“心里忽然间就亮堂了”。
当桂圆年轻的时候,它审时度势,不以年轻为资本,不为失去娇媚的容纯而沮丧,它虽然老了、丑了,但人民永远记得它!捧一碗清澈甜润的桂圆汤在手里,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8.选一选。
(1)短文第3自然段中“曾经的风华绝代”指的是( )
A.桂圆为失去娇媚的容貌而沮丧。
B.龙服心高气盛。
C.龙眼外壳薄脆嫩黄,果实甜美娇小,汁水饱满。
D.桂圆又老又丑。
(2)称桂圆是“三栖明星”的原因是( )
A.桂圆是补血养神、补心益智的佳品。
B.李时珍和曹雪芹都称赞过桂圆。
C.桂圆特别有名气。
D.桂圆是名贵药材、干鲜果品和滋补佳品
(3)短文括号里应填的一组词语是( )
A.华而不实 薄脆 浮躁气盛 心平气和
B.薄脆 华而不实 心平气和 浮躁气盛
C.薄脆 华而不实 浮躁气盛 心平气和
D.华而不实 浮躁气盛 心平气和 薄脆
9.短文第3自然段“龙眼反其道而行之”中的“其道”指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10.短文第3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分别用到的说明方法是 和 。
11.读完短文,相信你也会对桂圆产生敏佩之情,说说你敬佩的理由。
课外阅读。
郑板桥作诗
有一年八月,郑板桥从扬州回家过中秋节,图手头没多少钱,就搭了一条顺便回家的船。这条船( )小,( )篷帆破烂,百孔千疮。夜晚,皎洁的月光透过篷上的破洞落到船上,倒也别有一番情趣。郑板桥兴奋不已,脱口而出:“篷破船装零碎月”,可下句怎么也想不出来。
转眼中秋已过,郑板桥收拾衣物准备回扬州。这天夜里,突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他家的土墙“轰”的一声倒了下来。大风立刻横扫而过。“坏了!”郑夫人说,“这下完了!”紧接着便愁眉紧锁。“这下有了!”郑板桥倒喜形于色。随后,郑夫人失声痛哭,郑板桥却放声大笑。郑夫人以为丈夫经受不了这一打击,突然发疯,连忙擦去眼泪劝慰道:“这不要紧的,别急,别急。”不并郑板桥却推开她,说:“快,快拿纸笔来!”郑夫人虽然觉得莫名其妙,但只得找来文房四宝。只见郑板桥提笔就写:“篷破船装零碎月,墙倒屋进整齐风。”
当郑板桥说明缘由后,郑夫人哭笑不得:“你呀……”
12.选择正确的时间画上“√”。
中秋节是:①正月十五 ②农历八月十五 ③农历五月初五
13.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4.根据意思,填写词语。
(1)比喻破怀得很严重或弊病很多。( )
(2)抑制不住的喜悦显现在脸色上。( )
(3)没有谁能说出其中的奥妙。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无法理解,弄不明白。( )
15.读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郑夫人说的话省略了什么内容,并写下来。
16.读了这篇短文后,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体会和感想。
课外阅读。
有太阳味的童年(节选)
我的爸爸从来不发火,一辈子总是心平气和的。他教育孩子的方式很独特。
从我认字起,爸爸就给我买书看。我关注的第一本文学书是爸爸正在阅读的《红岩》。当时书名中的字我还识不全,就念成了“红山石”,别人都笑了,而爸爸微笑看说:“她聪明,大概的意思并没有错。”后来我阅读了一些书,爸爸问我书里的情景,我都乐于叙述事件,描绘人和事,爸爸总是欣喜地聆听着,然后说:“不错。”
刚进小学时,我常常从学校偷跑出来,到我家窗户下面的花园里鼓捣一些别的事,比如舀一勺蜂蜜酒在地上,聚集起成百上千只蚂蚁,然后全部围起来。爸爸劝我回到学校,把那些蚂蚁都放了,说那样蚂蚁会高兴。他把这件事处理得轻描淡写。
还有一次,我看到窗底下种的向日葵会跳舞——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它真的会摇摆。当我把这个发现告诉同学时,他们不仅不相信,还说我是个爱说谎的孩子,因为他们没有看到过向日葵跳舞。见同学嘲笑我,我找不到认同感,就不愿意去学校了。爸爸让我一定要面对这个难关。为了鼓励我重返学校,他想了一个办法,给我准备了两种糖,一种是给不为难我的同学吃的,还有一种是给问我为什么不来上课的同学吃的。我用这个办法融入班级后,变得非常珍惜失而复得的学校生活,终于成为了品学兼优的学生。
我庆幸,爸爸用独特的教育方式,使我拥有了一个有太阳味的童年。
17.根据短文,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心( )气( ) ( )( )复得
18.本文写了爸爸用独特的方式教育“我”的三件事,分别是:
①
②
③
19.读了本文的开头和结尾,我发现作者在表达运用了 的写法,这样写更能突出 。
20.对于本文的题目,你是怎样理解的?
课外阅读。
兰草
听说兰草开的花特别香,貌似柔弱,但生命力极强。可惜,我一直没有机会见到。
去年九月,我们奉命来到小河口镇灾区救灾,行洪区的高处已经露出了水面。少数回归的群众,已在残堤上搭起了临时灾橱,等候重建家园,为了迎接行洪区中小学生归校,我们急于了解学校的受灾情况。这是一所我十分熟悉的学校:雄伟的教学大楼,整齐的教师宿舍。特别是校园美化全市有名,四季花香,满园秀色。而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除破败不堪的教学大楼依然矗立着,整座校园都覆盖在厚厚的淤泥中。一片泥沼,满目荒凉。我的心里沉甸甸的。
就在我诅咒洪水的肆虐时,突然,我眼前一亮,远处的淤泥堆上,像是谁散落了十分鲜嫩的四季葱苗。在这百里泥沼中不可能有四季葱苗!我不顾一切,从没膝深的淤泥中隆了过去,走近一看,其中竟还有两三朵白色的小花。凑上去,一缕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我大声叫喊起来:“这里有抗御洪水的英雄!”同行的校长告诉我们,这堆淤泥下是一个圆形的大花台,周围种的是一圈兰草,淹水前这些兰草叶长不过五寸。没想到它竞会在两个多月的滔滔洪水底下,不断地从与日俱增的淤泥中挣出身子,突破了半米多深的淤泥封锁。
我不禁对兰草肃然起敬:【A】在温柔舒造的花园中,兰草炯静恬淡,装点美好,从不张扬:【B】在荒山僻谷中,兰草奋发向上,散发清香,从不自弃;【C】在沧海横流、洪水治天的绝境中,兰草 。
我抬起头,远远望见守候在残堤上的父老乡亲们,心潮起伏。在父老乡亲们的身上,我看到了兰草的秉性;在兰草的身上,我看到了父老乡亲们的希望。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 的手法,强调了 。
22.仿照文中的【A】【B】句,将【C】句补写完整。
23.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24.从文中摘选一句话进行旁批。
所选语句:
旁批:
《小升初分班考阅读理解检测卷(二)-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1. 热闹 总分 除夕吃团圆饭的重要性 2.B 3.因为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 4.作者选取了男人、女人、孩子们进行了描写。说明正月初一这一天人们的活动不同。
【解析】1.考查段落内容关系及对段落内容的理解。
通读段落,可知第1段围绕“除夕真热闹”来写,重点词是“热闹”。此句起的作用是总结性的,后面是对该句的分说,所以第一句与后面的句子是总分关系。
“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除非的意思是只有,用来表示唯一的条件,常同“才”“不然”“否则”等搭配使用;必定的意思是表示判断或推论确凿无误必然如此,表示坚决。“除非、必定”两个词语体现了除夕吃团圆饭的重要性。
2.考查了词语的理解。
先理解词语的意思再结合文中句子分析,光景:指光阴、时光,也可指自然风光、景象,结合句子: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这里应为“情景”。
3.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从文中“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可知,小孩子爱逛庙会因为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
4.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从文中“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可知,作者选取了男人、女人、孩子们进行了描写,是为了说明正月初一这一天非常热闹,人们的活动不同。
5. 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 6.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7.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看法:我们只有用心观察、独立思考、不断探索,才能得出真理。
【解析】5.本题考查根据意思写词语。
可在文中找与意思具有共同词素的词语。
(1)见微知著: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2)锲而不舍:比喻有毅力,坚持不懈。
6.本题考查找关键句子。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文通过紫罗兰的变色、蚯蚓的分布、睡觉时眼珠的转动着三个现象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的追根求源,就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的道理。
句子“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与文章主旨“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的追根求源,就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的道理”相同。
7.本题考查选择关键句子及理解句子。
句子“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告诉了我们科学域的发现中的“偶然的机遇”只能给哪些人。
这句话对发现真理的条件作了说明,科学发现中存在“偶然的机遇”,说明科学真理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只能给……”说明科学发现也并不容易,指出了科学真理的发现是有条件的,那就是给那些“有准备”“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的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
8. C D C 9.现在人们为了让自己看上去年轻,又是整容又是美肤。 10. 作比较 举例子 11.桂圆审时度势,不以年轻为资本,不为失去娇媚的容貌而沮丧,它虽然老了、丑了,却使自己成为了“三栖明星”,为人类作出了更大的贡献。
【解析】8.此题考查句意理解。
(1)“曾经的风华绝代”出现在第三自然段,原句是“龙眼反其道而行之,它不在乎老,不在乎丑,不在乎黑,它在太阳底下晒,在密封的缸里腌,不出一个月,娇嫩的脸蛋上布满皱纹,洁白透明的果肉变成了深棕色,丰满的身躯被挤压成扁平的一团,曾经的风华绝代永远为过去。”“娇嫩的脸蛋”、“洁白透明的果肉”、“丰满的身躯”就是桂圆曾经的风华绝代,作者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龙眼外壳薄脆嫩黄,果实甜美娇小,汁水饱满的特点。
(2)第四自然段中,作者说:龙眼仅仅是应季水果,而桂圆,则是身兼名贵药材、干鲜果品和滋补佳品的“三栖明星”。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桂圆身兼“名贵药材、干鲜果品和滋补佳品”,并且深受大家喜爱,因此得名“三栖明星”。
(3)考查选词填空。
“去掉了( )的外壳和( )的果核”联系生活可以得知,桂圆的外壳薄而脆,果核又大又光滑,由此可以判断括号中应该填写:(薄脆)的外壳和(华而不实)的果核。华而不实 的意思是只开花而不结果。比喻表面好看,但没有实际内容。
“心平气和”、“浮躁气盛”该怎么填呢?心平气和,意思是心里平和,不急躁,不生气;浮躁气盛:做事不踏实,性情飘浮,精力充沛。
“而改掉了( )的毛病,桂圆变得前所未有的( ),是补血养种补心益智的佳品。”句子中改掉毛病,就要改掉不好的习惯,所以应该是(浮躁气盛)的毛病,桂圆变得前所未有的(心平气和)。
9.此题考查句意理解。
“反其道而行之”是一个六字成语,意思是采取跟对方相反的办法行事。这里的“其道”就是对方的办法,对方又是谁呢?联系上文,“它不像现在的‘人造美女’,为了让自己看上去年轻,又是增白又是拉皮又是去皱,生生把一张老脸整得像剥了壳的鸡蛋。”是的,其道指的就是现在人们为了让自己看上去年轻,又是整容又是美肤。
10.此题考查说明方法。
第三自然段,作者将为了让自己看上去年轻,又是增白又是拉皮又是去皱,生生把一张老脸整得像剥了壳的鸡蛋的“人造美女”和反其道而行之的龙眼进行了对比,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了龙眼不在乎老,不在乎丑,不在乎黑,成为补血养种补心益智的佳品,为人们奉献自己的精神。
11.此题考查文章主旨。
桂圆“年轻”时,“外壳薄脆嫩黄,果实甜美娇小,果肉洁白细腻,剥开一粒,立刻有饱满的汁水喷射出来”,但易变质,不宜远行。于是它“想到要改变自己”,“它不在乎老,不在乎丑,不在乎黑,它在太阳底下晒,在密封的缸里腌,不出一个月,娇嫩的脸蛋上布满皱纹,洁白透明的果肉变成了深棕色,丰满的身躯被挤压成扁平的一团,曾经的风华绝代永远为过去。”成为“补血养种补心益智的佳品”。桂圆能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审时度势,不以年轻为资本,不为失去娇媚的容貌而沮丧,它虽然老了、丑了,却使自己成为了“三栖明星”,为人类作出了更大的贡献。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12.② 13.不但 而且 14. 百孔千疮 喜形于色 莫名其妙 15.例:真是个诗迷,害得我白担心一场! 16.例:我要像郑板桥一样,做事有韧性,无论在学习中遇到什么问题,都不放弃。
【解析】12.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看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故选②。
13.本题考查关联词。
结合“这条船小”和“篷帆破烂,百孔千疮”可知是递进关系,可用:不仅……还。
14.本题考查成语积累。
(1)百孔千疮,原形容到处都是漏洞和创口,后也比喻局势败坏或破坏严重;也比喻弱点、毛病很多。
(2)喜形于色,最早出自于北朝·北齐·魏收《魏书·高允传》。喜形于色的意思是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十分高兴。
(3)莫名其妙,指说不出其中的奥妙,表示发生的事情很奇怪,解释不出道理来。
15.本题考查思维拓展。
结合前文“郑夫人虽然觉得莫名其妙,但只得找来文房四宝。只见郑板桥提笔就写:‘篷破船装零碎月,墙倒屋进整齐风。’”作答即可,可从郑夫人的无奈等方面作答。
示例:你呀,真是不让人省心,害得我虚惊一场。
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思维拓展。
短文写了郑板桥从扬州回家过中秋节时,写了上联“篷破船装零碎月”,可下句怎么也想不出来。转眼中秋已过,他家住房的土墙“轰”的一声倒了下来,使他想到了下联,“墙倒屋进整齐风”。
学生从文章内容联系实际作答即可,作答时可从郑板桥人物品质上写出感想,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郑板桥做事情有始有终,我要向他学习,遇到事情不放弃,有始有终。
17. 平 和 失 而 18. “我”开始认字后,爸爸就鼓励“我”读书 “我”逃学出来玩蚂蚁,爸爸劝“我”放掉蚂蚁回归学校 “我”因向日葵一事被误解而逃学,爸爸教“我”化解同学矛盾,重新融入班级。 19. 前后照应 爸爸教育孩子的方式很独特。 20.“有太阳味的童年”在文中不仅指“我”的童年充满了阳光般的快乐和温暖,也表现出“我”的童年在爸爸独特的教育下变得快乐和美好,表现出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爸爸的感激。
【解析】17.本题考查把词语补充完整。
心平气和:心里平和,不急躁,不生气。
失而复得:失去后再获得。
1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
阅读文本,理清故事情节,根据题目要求筛选相关词句概括来作答。阅读文章第二自然段可知,这一段主要写了“我”开始认字后,爸爸就鼓励“我”读书。阅读第三自然段可知,这一段主要写了“我”逃学出来玩蚂蚁,爸爸劝“我”放掉蚂蚁回归学校。阅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可知,“我”因向日葵一事被误解逃学,爸爸鼓励“我”重返学校。
19.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
结合文章的开头“我的爸爸从来不发火,一辈子总是心平气和的。他教育孩子的方式很独特”和结尾“我庆幸,爸爸用独特的教育方式,使我拥有了一个有太阳味的童年”,我发现作者在表达上运用了前后照应的写法,这样写更能突出爸爸教育孩子的方式很独特。
20.本题考查对标题的理解。
阅读文章可知,短文主要描写了作者通过回忆童年时爸爸对我独特的教育方式,让我拥有了一个快乐和温暖的童年。所以标题“有太阳味的童年”在文中不仅指“我”的童年充满了阳光般的快乐和温暖,也表现出“我”的童年在爸爸独特的教育下变得快乐和美好,表现出作者对童年的怀念。
21. 对比 校园被洪水破坏的程度非常严重 22.顽强拼搏,争得生机,从不屈服 23.不能删去。因为作者在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由赞美兰草上升到了赞美灾区的父老乡亲们,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所以不能删去。 24. 所选语句:我不顾一切,从没膝深的淤泥中堂了过去,走近一看,其中竟还有两三朵白色的小花。 旁批:“竟”字用得很好,表示情况发生得意外,“我”没有料到在那洪水律虐时,兰草能颜强地活下来。一个“竟”字表观了“我”的惊喜;”我”不顾一切,也表明了“我”对兰草的敬佩。
【解析】21.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结合“这是一所我十分熟悉的学校:雄伟的教学大楼,整齐的教师宿舍。特别是校园美化全市有名,四季花香,满园秀色。而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除破败不堪的教学大楼依然矗立着,整座校园都覆盖在厚厚的淤泥中。一片泥沼,满目荒凉。”可知,本句拿“受灾后的校园景色”与“以前的校园景色”作对比,使被破坏后的校园的形象更鲜明,让读者对于洪水的破坏程度的感受更加强烈。
22.本题补充句子。
结合上文“没想到它竞会在两个多月的滔滔洪水底下,不断地从与日俱增的淤泥中挣出身子,突破了半米多深的淤泥封锁。”可知,兰花具有顽强拼搏、充满生机,不屈不挠的精神。可以围绕这种精神来补充。如:不屈不挠、奋发图强,突破了半米多深的淤泥封锁。
23.本题考查段落的赏析。
结合“我抬起头,远远望见守候在残堤上的父老乡亲们,心潮起伏。在父老乡亲们的身上,我看到了兰草的秉性;在兰草的身上,我看到了父老乡亲们的希望”可知,这一段主要写出了父老乡亲与兰草都具有超强的生命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故不能删去。
24.本题考查对文章中句子的赏析并作批注的能力。
答案不唯一,任选一句来批注即可。
如:听说兰草开的花特别香,貌似柔弱,但生命力极强。可惜,我一直没有机会见到。
批注:这一句是总起句,总的说明了兰草的顽强,引起了下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