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第6单元阅读理解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第6单元阅读理解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4.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25 07:5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单元阅读理解检测卷-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
阅读
吹糖人
①几响清脆的锣声,划破了村庄的宁静,街上立刻飞起忙乱的脚步。①孩子们一听到这锣声,就会脚板下生风,不一会儿就把小小的糖摊儿围起来。
②糖人师傅的手像在变魔术,一会儿变出个孙悟空,一会儿又变出个大公鸡,一会儿是小兔子,一会儿又是老母猪一小块糖稀,他捏几下,用嘴一吹,手上就托起了这些生灵。“糖人师傅的嘴,怎么这么神呢?”②孩子们心里非常好奇,都伸长脖子瞪圆双眼,恨不得撬(qiào)开他的嘴看个明白。一会儿几个孩子掏出母亲给的钢镚(bèng)儿,买了自己喜欢的糖人,高高兴兴地举着跑回家去。没买糖人的孩子,羡慕地跟随在后边,说说笑笑地走出老远、老远。
③一个糖人一个故事。孩子们凭借想象,讲述糖人的故事,这个这么讲,那个那么编,嘻嘻哈哈地说个不停,猛然发现糖人要融化,这才想起应该吃掉。可是谁吃第一口,又成了难题。大家让掏钱的孩子先吃,掏钱的孩子又让别人先吃。推让好久定不下来,只好猜拳。③猜胜的孩子拿起糖人端详一会儿,用舌尖舔舔,然后郑重地让给别人,别人依然用舌尖小心地舔舔,谁也不想咬碎这个糖人。糖人就这样渐渐地融化了,消失了。
④我的童年早就过去了,可是我却经常想起这些事情。每当想起这些,我就自然想起那些小伙伴。原来糖人在我的心中还没有融化呢。
1.联系上下文,我知道第1自然段中“脚板下生风”的意思是 。
2.根据短文第2、3自然段叙述的顺序,选择合适的词填空。
买 看 吃
( )糖人→( )糖人→( )糖人
3.读了画“﹏﹏”的句子,我体会到糖人师傅 。
4.文中画“——”的句子分别表现了孩子们怎样的心情?
(1)①句:( ) A.兴奋 B.害怕 C.伤心
(2)②句:( ) A.难过 B.好奇 C.生气
(3)③句:( ) A.舍不得 B.很嫌弃 C.不乐意
5.作者为什么说“糖人在我的心中还没有融化”呢?
阅读
肥皂泡(节选)
小的时候,游戏的种类很多,其中我最爱玩的是吹肥皂泡。
下雨的时节,不能到山上海边去玩,母亲总教我们在廊子上吹肥皂泡。她说阴雨时节天气潮湿,肥皂泡不容易破裂。
方法是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儿水,和(huò hé)弄和弄,使它溶化,然后用一支竹笔套管,蘸(zhàn zhān)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吹成一个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儿,再轻轻地一提,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管上落 了下来,软悠悠地在空中飘游。若用扇(shàn shān)子在下面轻轻地扇(shàn shān)送,有时能飞得很高很高。
6.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7.选文第一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
A.设置悬念 B.承上启下 C.统领全文 D.首尾呼应
8.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1)阴雨时节玩吹肥皂泡游戏比较好,是因为
(2)选文第三自然段开头的“方法”包含 的方法和 的方法。
9.选文中清楚地写出了制作肥皂泡的过程。相信你在生活中一定也有过类似的动手经验,也写出来吧。(提示:动词和连接词的使用会让你的文字更生动。)
课外阅读
诚实的孩子
一天,德米特里耶夫来屠格涅夫家做客。
屠格涅夫的妈妈为了在客人面前显示一下自己儿子的才能就对儿子说:“快朗诵一首先生的寓言给先生听。”
屠格涅夫朗读的寓言故事很优美,很动听,客人和母亲都很高兴。
这时,德米特里耶夫亲切地问:“我的寓言故事你喜欢吗?”
屠格涅夫认真地回答说:“喜欢。但是我更喜欢克雷洛夫的寓言。他写的比你写的更好!”
德米特里耶夫听了一点也没生气,心里倒特别佩服这个诚实大胆的孩子。
可是,屠格涅夫却把他母亲给气坏了,她狠狠地瞪了儿子一眼。
客人刚走,屠格涅夫的妈妈把儿子打了一顿。她气呼呼地说:“你这个十足的小笨蛋,怎么能在刚才这位大作家面前不说他好,而说别人好呢?”
( )屠格涅夫挨了打,( )他一点也不害怕。他大声说:“克雷洛夫的寓言就是好!我怎么想就怎么说,你难道叫我做一个说谎的孩子吗?我才不呢,我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妈妈,这不对吗?”
屠格涅夫的母亲被自己的儿子问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顿时气消了,高兴地说:“你真是一个诚实的好孩子啊!”
10.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讨厌——( ) 丑恶——( )
轻视——( ) 说谎——( )
1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入合适的关联词。
12.下面哪句话是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屠格涅夫小时候敢说实话,做诚实的孩子。( )
(2)屠格涅夫的妈妈教育孩子要诚实。( )
13.你跟屠格涅夫比较一下,自己该向他学习什么呢?
课外阅读。
迪斯尼和米老鼠
沃尔特·迪斯尼是美国最负盛名的人物之一。他在少年时代,曾经到美国的堪萨斯明星报社应聘,没有被录用。后来,他终于找到了一份替教堂作画的工作。
有一天,当他(象 像)往常一样在车库工作的时候,忽然看见一只老鼠在地板上跳跃。他赶紧回到家里,拿了一些面包屑给它吃。渐渐地,彼此混得很熟。有时候,那只老鼠竟大胆地爬到他工作的画板上,并且有节奏地跳跃着。出于好奇心,他每天都要(带 代)一些面包屑去喂老鼠。老鼠美美地饱餐,他就在一旁瞪大眼睛细细地观看,直到老鼠跑走为(至 止)。
不久,他失业了。正当他穷困潦倒的时候,突然想起了堪萨斯车库里那只跑到画板上跳跃的老鼠。他立刻画出了一只老鼠的轮廓,《米老鼠》卡通片就这样诞生了。他因此一举成名,成为伟大的艺术家。
14.用“/”划去第2自然段括号中用得不恰当的字。
15.按意思在文中找词语并写在括号里。
(1)形容生活贫困,十分失意。( )
(2)比喻因做某件事成功而一下子出名。( )
16.文中“渐渐地,彼此混得很熟”一句中的“彼此”指的是( )
A.面包和老鼠。
B.面包、老鼠和沃尔特·迪斯尼。
C.老鼠和沃尔特·迪斯尼。
17.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
A.一只老鼠使沃尔特·迪斯尼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B.任何人在困难面前都不要低头。
C.创作是离不开对生活的仔细观察与体验的。
18.沃尔特·迪斯尼为什么能画出这只米老鼠呢?从文中找出揭示原因的句子,写在下面。
快乐阅读。
爱丽丝漫游奇境(节选)
白兔跳来蹦去,弄得地脚下的洞草沙沙作响;那只胆战心惊的老鼠正穿过附近的水池,一路溅起水花跑过去;三月兔同它的朋友们分享着那顿没完没了的美餐,茶杯碰得叮当响;王后命令把她的客人拖出去砍头,不断地尖叫着,猪孩子在公爵夫人腿上打喷嚏,而盘碗摔得粉碎;还有鹰头狮的怪叫
声,壁虎写字时的沙沙声,被制裁的豚鼠的哽咽声.混杂着远处那只悲惨的素甲鱼的抽泣声,塞满了周围的空间。
于是她将身子坐正,闭着眼睛,半信半疑自己真的到了奇境世界。尽管她知道只是重温一个旧梦,而一切都仍会返回现实:蒿草只是迎风作响,芦苇的摆动晃起了池水,茶杯的碰击声实际是羊颈上的铃铛声,王后的尖叫起源于牧童的吆喝,猪孩子的喷嚏声,鹰头狮的尖叫声和各种奇声怪音,原来
只是农村中繁忙季节的各种喧闹声。而远处耕牛的低吟,在梦中变成了素甲鱼的抽泣。
19.短文中这个好像进入奇境世界的人是谁? ( )
A.爱丽丝 B.爱丽丝的姐姐 C.爱丽丝的妹妹 D.可怜的白王后
20.是什么“塞满了周围的空间”? ( )
A.蒿草和芦苇 B.老鼠溅起的水花
C.各种各样的声音 D.素甲鱼的抽泣
21.请从文中摘抄三个四字词语.并选择其中的一个造句。
摘抄: 、 、
造句:
22.老鼠溅起水花的声音实际上是芦苇的摆动晃起了池水,茶杯的碰击声实际上是 ,王后尖叫的声音源于 ,素甲鱼的抽泣,实际上是 。 而其他各类声音,原来只是 。
23.第1自然段中写了很多声音,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声音?请仿照例文写两句。
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有趣的声音,有 的 ;有 的 ;还有 时,发出的 的声音。
阅读选段,按要求答题。
剃头大师(片段)
我的表弟小沙天生胆小,他怕鬼,怕喝中药,怕做噩梦,还怕剃头。
小沙每次都是被姑父押进理发店的,而且,姑父还得执一把木尺在一旁监督,否则,小沙准会夺门而逃。
店里的剃头师傅都不欢迎小沙这样的顾客,因为谁给他剃头,他就骂谁“害人精”,还用看仇人一样的目光怒视对方。
总是一个老剃头师傅来做小沙的冤家。老师傅耳朵不好,听不清小沙的抗议,而且,他有一把磨(mó mò)得锃亮的剃刀,所以,小沙只得规规矩矩由老师傅摆布。
最痛苦的是,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这还不算,老师傅眼神差(chà chā)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你想想,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
最让小沙耿耿于怀的是,每次剃完头,姑父还要付双倍的钱给“害人精”。
24.“剃”是文中的一个生字,我们可以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画。也可以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
25.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26.文中“害人精”指的是 。
27.小沙天生胆小表现在哪些方面?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28.下面哪项不是小沙讨厌老剃头师傅的原因( )
A.老师傅总是嘲笑小沙胆子太小。
B.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
C.老师傅眼神不好,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
《第6单元阅读理解检测卷-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1.形容人走得很快,文中指孩子们看吹糖人的心情很急切 2. 看 买 吃 3.技艺的纯熟 4. A B A 5.作者对糖人的回忆,不仅有童年的快乐,也有对故乡、童年伙伴的深切怀念,这份情感深藏在作者的心里,所以作者感觉糖人还没有融化。
【导语】这篇阅读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叙述,展现了童年时期孩子们对糖人的喜爱与好奇。文章以“吹糖人”为主题,通过孩子们的反应、糖人师傅的技艺以及糖人带来的欢乐,勾画出浓厚的童年氛围。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尤其是对孩子们心理的刻画,如“脚板下生风”、“恨不得撬开他的嘴看个明白”等,生动地表现了他们的纯真与热情。结尾处“糖人在我的心中还没有融化”更是点睛之笔,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回忆的珍视与怀念。整篇文章充满温情,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1.本题主要考查词语解释。
结合文章第①段句子“几响清脆的锣声,划破了村庄的宁静,街上立刻飞起忙乱的脚步。孩子们一听到这锣声,就会脚板下生风,不一会儿就把小小的糖摊儿围起来。”可知,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我知道了“脚板下生风”的意思是形容孩子们听到卖糖人的锣鼓声跑得飞快,感受到了孩子们内心的急切和兴奋。
2.本题主要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第②段句子“糖人师傅的手像在变魔术,一会儿变出个孙悟空,一会儿又变出个大公鸡,一会儿是小兔子,一会儿又是老母猪……一小块糖稀,他捏几下,用嘴一吹,手上就托起了这些生灵。”可知,句子写出了孩子们看着糖人师傅做糖;从“一会儿几个孩子掏出母亲给的钢镚儿,买了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糖人,高高兴兴地举着跑回家去。没买糖人的孩子羡慕地跟随着,说说笑笑地走出老远、老远“,描写孩子们买糖人。结合文章第③段句子“孩子们凭借想像,讲述糖人的趣事,这个这么讲,那个那么编,喜喜哈哈地说个不停。猛然发现糖人要融化,这才想起应该吃掉。可是谁吃第一口,又成了难题。大家让掏钱的孩子先吃,掏钱的孩子又让别人先吃,推让好久定不下来,只好猜拳”,句子描写孩子们吃糖人。
结合上述分析可知,“我们”是先看糖人,接着是买糖人,最后是吃糖人。
3.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结合文章第②段句子“糖人师傅的手像在变魔术,一会儿变出个孙悟空,一会儿又变出个大公鸡,一会儿是小兔子,一会儿又是老母猪……”可知,“一小块糖稀,他捏几下,用嘴一吹,手上就托起了这些生灵”的意思是糖人师傅技艺纯熟,轻轻松松就把糖稀吹成各种形象生动的糖人。
4.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1)结合文章第①段句子“孩子们一听到这锣声,就会脚板下生风,不一会儿就把小小的糖摊儿围起来。”中“一听到这锣声,就会脚板下生风,就把小小的糖摊儿围起来。”可知孩子们听到糖人师傅来了时感到非常兴奋。
故选A。
(2))结合文章第②段句子“ 孩子们心里非常好奇,都伸长脖子瞪圆双眼,恨不得撬开他的嘴看个明白。”中“好奇”可知可知孩子们对糖人师傅的技艺感到好奇,想知道他是如何变出这些生动可爱的糖人的,因此伸长脖子瞪圆双眼,恨不得撬开他的嘴看个明白。
故选B。
(3)结合文章第③段句子“猜胜的孩子拿起糖人端详一会儿,用舌尖舔舔,然后郑重地让给别人,别人依然用舌尖小心地舔舔,谁也不想咬碎这个糖人。”中“端详、郑重”可知孩子们都非常珍惜这个糖人,不想让它融化消失,因此猜胜的孩子拿起糖人端详一会儿,用舌尖舔舔,然后郑重地让给别人,别人依然用舌尖小心地舔舔,谁也不想咬碎这个糖人。
故选A。
5.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结合文章第③段句子“猜胜的孩子拿起糖人端详一会儿,用舌尖舔舔,然后郑重地让给别人,别人依然用舌尖小心地舔舔,谁也不想咬碎这个糖人。”结合文章第④段句子“糖人在我的心中还没有融化呢”,可知是因为糖人不仅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了快乐,还代表着作者对童年小伙伴的怀念之情,这份美好的记忆和情感在心中永不消失。即使糖人已经融化消失,但它在作者心中的印象和回忆却是永恒不变的,就像糖人在作者心中永远没有融化一样。
6.huò zhàn shàn shān 7.C 8. 阴雨时节天气潮湿,肥皂泡不容易破裂。 制作肥皂水 吹肥皂泡 9.示例: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做快速开动的火车。我先准备了超轻粘土,粘土刀,纽扣。我先用等量的黑色粘土做了四个球,一个个压扁后用小拇指按中间,使它呈凹陷状,使用工具在轮子上面画线,在中间位置按进纽扣,车轮就做好了。接着做火车的身体,我取了两块蓝色粘土,将它们卷成圆筒状。再把它压扁,再把一小块黑色的粘土揉成弯月状,我还准备了一对眼睛,将它们贴在火车的前头,它们就成了小火车的眉毛和眼睛了,再用红色的粘土做出嘴巴,最后装上已经完成的轮子,火车就做好啦。
【解析】6.本题考查读音。
“和”是多音字。
hé释义1.(关系)融洽、协调。2.(态度)温和、温顺。3.(气候)温暖。4.使和解、和睦。5.比赛不分胜负。6.数学术语。两数相加的结果称为和。7.伴随;连带。8.介词。
hè释义1.声音相应;和谐地伴唱或伴奏。2.附随;响应。3.依别人诗词的内容、形式再创作,作酬答用。
huò释义1.掺杂;混合。2.量词。用于洗东西或煎同一服中药换水的次数。
huó释义1.在粉状物中加水或其他液体,通过搅拌、揉弄使粘在一起。
hú释义1.打麻将牌的用语。达到规定的要求而赢牌叫和。
故“和弄”中“和”的读音为“huò”,意思是:搅拌。
“蘸”读音为“ zhàn ”,意思是:在液体、粉末或糊状的东西里沾一下就拿出来。
“扇”是多音字。
shàn释义1.摇动生风的用具。2.功能和主体部分的形状像扇的装置。3.像门扇的东西。4.量词。用于门、窗等。
shān释义1.摇动扇子或其他薄片,加速空气流动,使生风。2.用手掌打。3.同“{煽}”。
故“扇子”中“扇”的读音为“shàn”,意思是:一种摇动生风以袪热的用具。“扇送”中“扇”的读音为“shān”,意思是:用扇子扇风。
7.本题考查句子的作用。
结合文章内容,下文写的是吹肥皂泡的经历,第一段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
故选C。
8.本题考查提取信息和概况的能力。
(1)结合“她说阴雨时节天气潮湿,肥皂泡不容易破裂。”可知阴雨时节玩吹肥皂泡游戏比较好的原因是:阴雨时节天气潮湿,肥皂泡不容易破裂。
(2)“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儿水,和弄和 弄,使它溶化”是制作肥皂水的方法。“用一支竹笔套管,蘸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吹成一个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儿,再轻轻地一提,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管上落 了下来,软悠悠地在空中飘游。若用扇子在下面轻轻地扇送,有时能飞得很高很高。”是吹肥皂泡的方法。
9.本题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自己动手制作的过程,注意用上连贯的动词和表示承接关系的连接词。
示例:今天,我要动手制造一只心爱的小企鹅!首先,我把铰剪、铅笔、圆规、固体胶和玄色卡纸预备好。然后,先用圆筹划一个圆剪上往,把圆的双方向内折一点,看成同党。再用铅笔画两个小眼睛、一张嘴巴和一对小脚丫粘上往。美丽的南极小企鹅就诞生啦!
10. 喜欢 优美 佩服 诚实 11.虽然 但是 12. √ × 13.学习他的大胆、诚实。
【解析】10.本题考查反义词。
反义词就是意义相反或相对的两个词,反义词一定是反应同一意义范围里的词。寻找反义词,可以从词语的每个字出发,寻找相对的字再组词,可以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对其加以否定,再找能表示否定后意思的词,可以从具体语境中,找反义词。
“讨厌”指不喜欢的意思,故和喜欢互为反义词。
“丑恶”中的“丑”和“美”字义相反,故丑恶的反义词是优美。
“轻视”是指看不起,不重视,不佩服的含义,故反义词是佩服。
“说谎”是不诚实的意思,故反义词是诚实。
11.本题考查关联词。
常用的关联词有;转折关系、递进关系、假设关系、并列关系、选择关系、因果关系、承接关系、条件关系这几种。本句话前一句“屠格涅夫挨了打”与后句“他一点也不害怕”这两句意思是相反相对的,故是转折关系。转折关系的关联词有:虽然……但是……,尽管……可是……,然而……却……等。根据语境和说话习惯,应选虽然……但是……。
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任何文章的问题,都离不开原文,有的是拓展与延伸,比如联系实际谈感想,有的则直接是文章内容的质疑;前者要结合文章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后者直接抓住文章的中心句,主旨句,过渡句等关键句子既能找到答案。
可从“屠格涅夫认真地回答说:‘喜欢。但是我更喜欢克雷洛夫的寓言。他写的比你写的更好!’德米特里耶夫听了一点也没生气,心里倒特别佩服这个诚实大胆的孩子。”可知屠格涅夫小时候是个诚实,敢说真话的孩子。
13.本题考查结合文章的人物特点写话。
结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联系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实际情况,把自己的特点和文章的人物做对比,从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处,学习文章中人物的优点,并向其学习,然后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即可。
课文中屠格涅夫是个敢说实话,做诚实的孩子。这些都值得自己学习。
14.象 代 至 15. 穷困潦倒 一举成名 16.C 17.C 18.老鼠美美地饱餐,他就在一旁瞪大眼睛细细地观看,直到老鼠跑走为(至 止)。
【解析】14.本题考查形近字辨析。
“象”指形状,样子。“像”比如,比方。故划去“象”。
“带”随身拿着。“代”的基本义指更替,引申为交替、替代。故划去“代”。
至的本义为到,引申指到达了极点,完全达到,又引申指极、最,用做副词。还引申表示一件事已经做完,再做另一件事情。止:停止;拦阻;使停止;.截止;副词。仅;只。故划去“至”。
15.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1)穷困潦倒:指生活贫困,颓丧失意。结合“正当他穷困潦倒的时候,突然想起了堪萨斯车库里那只跑到画板上跳跃的老鼠”作答。
(2)一举成名:旧指一次科举便登第成名。今泛称作成一事而因此声名远播。结合“他因此一举成名,成为伟大的艺术家”作答。
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分析句子意思,反复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可知。
结合“沃尔特·迪斯尼是美国最负盛名的人物之一”、“有一天,当他(象 像)往常一样在车库工作的时候,忽然看见一只老鼠在地板上跳跃。他赶紧回到家里,拿了一些面包屑给它吃”、“渐渐地,彼此混得很熟”一句中的“彼此”指的是老鼠和沃尔特 迪斯尼。
故选C。
17.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
熟读文章,归纳中心思想。文章写了沃尔特 迪斯尼创作卡通片《米老鼠》的过程。说明了创作是离不开对生活的仔细观察与体验的。
故选C。
1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老鼠美美地饱餐,他就在一旁瞪大眼睛细细地观看,直到老鼠跑走为(至 止)”可知沃尔特 迪斯尼能画出这只米老鼠的原因是和他平时对老鼠的认真观察是分不开的。
19.A 20.C 21. 胆战心惊 半信半疑 奇声怪音 示例:半信半疑 老虎对狐狸的话半信半疑。 22. 羊颈上的铃铛声 牧童的吆喝 远处耕牛的低吟 农村中繁忙季节的各种喧闹声 23. 雷公公 呼噜声 风婆婆 欢笑声 小溪奔跑 叮叮咚咚
【分析】19.考查文本内容理解。
结合文本内容,可知进入奇境世界的人是爱丽丝本人,所以选A项。
20.考查文本内容理解。
结合“白兔跳来蹦去,弄得地脚下的洞草沙沙作响……”,可知塞满了周围的空间是各种各样的声音,所以选C项。
21.考查用词语造句。
首先所选词语可以是“胆战心惊”、“半信半疑”、“奇声怪音”、“没完没了”等,造句时需要注意语言的生动,用词的妥帖,例如“外面风正呼呼的吹,小明在被子里胆战心惊”。
22.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结合“白兔跳来蹦去,弄得地脚下的洞草沙沙作响;那只胆战心惊的老鼠正穿过附近的水池,一路溅起水花跑过去;三月兔同它的朋友们分享着那顿没完没了的美餐,茶杯碰得叮当响;王后命令把她的客人拖出去砍头,不断地尖叫着,猪孩子在公爵夫人腿上打喷嚏,而盘碗摔得粉碎;还有鹰头狮的怪叫声,壁虎写字时的沙沙声,被制裁的豚鼠的哽咽声.混杂着远处那只悲惨的素甲鱼的抽泣声”和“蒿草只是迎风作响,芦苇的摆动晃起了池水,茶杯的碰击声实际是羊颈上的铃铛声,王后的尖叫起源于牧童的吆喝,猪孩子的喷嚏声,鹰头狮的尖叫声和各种奇声怪音,原来只是农村中繁忙季节的各种喧闹声。而远处耕牛的低吟,在梦中变成了素甲鱼的抽泣。”分别对应可知“茶杯的碰击声”实际上是“羊颈上的铃铛声”、“王后尖叫的声音”实际上是“牧童的吆喝”、“素甲鱼的抽泣”实际上是“远处耕牛的低吟”,“其他各类声音”实际上是“农村中繁忙季节的各种喧闹声”。
23.考查句子仿写,需注意句子仿写时,要注意语言的生动和用词的妥帖。
24. 刂 七/7 T tì 25.mó chà 26.给小沙剃头的师傅 27.他怕鬼,怕喝中药,怕做噩梦,还怕剃头。 28.A
【分析】24.本题考查的是按要求查字典。
音序查字法:用“音序查字法”首先要读准字音,根据该字音序确定应查什么字母。然后在“汉语拼音音节索引”中找到这一字母,在这一字母相应部分找到该字的音节,看清这个音节旁标明的页码。
音节:音节是指整个拼音(包括声母、韵母以及音调)。
音序:以汉语拼音为顺序,指音节的第一个字母的大写。
部首查字法:按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再查字。首先找出所查字的偏旁部首,数清部首笔画,在“部首检字表”的“部首目录”中找到这个部首,看清部首旁边标明的页码。
“剃”用部首查字法,先查“刂”部,再查7画。也可以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T,再查音节tì。      
25.本题考查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磨”为多音字,在“磨得”中读音为mó;还可以读作mò,石磨。
“差”为多音字,在“差了点”中读音为chà;还可以读作chā,时差。
26.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
由“店里的剃头师傅都不欢迎小沙这样的顾客,因为谁给他剃头,他就骂谁‘害人精’,还用看仇人一样的目光怒视对方。”可知,“害人精”指的是给小沙剃头的师傅。
27.本题考查查找关键句子。
在文中表现小沙天生胆小的句子为:他怕鬼,怕喝中药,怕做噩梦,还怕剃头。这句话说明小沙害怕的东西有很多,胆子非常的小。
28.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由“最痛苦的是,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这还不算,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你想想,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最让小沙耿耿于怀的是,每次剃完头,姑父还要付双倍的钱给‘害人精’”可知A项“老师傅总是嘲笑小沙胆子太小”不是小沙讨厌老剃头师傅的原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