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历史专题对外开放与闭关锁国问题
【热点链接】
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被世界甩到后面。为此,中华民族遭受了一百多年的屈辱史。
新中国成立后,受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新中国被迫处于半封闭半开放状态。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开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期国力迅速上升。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中华民族重新振兴的重要保证。
【导学练习】
1、请列举我国汉朝和唐朝时期中央政府对外实行开放政策的史实各一例。
2、明朝中后期开始,我国政府对外实行什么政策?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3、新中国在正式实施对外开放决策之前,我国的对外交往有哪些重要的成就?请举两例。
4、中国正式提出对外开放的政策是在什么事件中?之后,我国在实现今天全面对外开放格局过程中分哪几个阶段?
【相关考点】
一、旧中国对外政策的演变
(一)古代
1、两汉至明朝前期,我国政府对外实行开放政策:
(1)两汉:西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东汉派班超出使和经营西域,并同日本、大秦等国有往来。
(2)隋唐:唐朝同新罗、日本、天竺、西亚和欧洲各国均有来往。如:日本曾多次派遣使臣、留学生和留学僧来中国学习先进的文化;唐代高僧玄奘曾西行天竺取经;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助手》P14-15)
(3)宋朝时,我国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的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城市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助手》P17)
(4)元朝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华居住17年,在元朝宫廷中任职,并将东方文化传入西方。(《助手》P18)
(5)明朝前期:郑和七次下西洋,加强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助手》P21-22)
2、明中后期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1)从明中后期开始,由于倭寇骚扰和西方国家的入侵,我国政府开始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助手》P23)
①原因:根本原因是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直接原因是当时,西方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政府害怕沿海居民勾结西方殖民者推翻它的统治。
②目的:防止沿海居民与外国勾结推翻清朝的统治和日益严重的鸦片贸易。
③表现:清朝“闭关锁国”主要表现为限制与国外来往:一是严禁国人出海贸易,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二是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并对出口商品的种类、来船的数量、通商口岸地点都有严格规定,最后只留广州一地为通商口岸,只准广州十三行经营外贸管理。
④历史影响:
A、积极方面:这一政策是清政府对西方殖民者不断侵扰和日益严重的鸦片走私活动所采取的防范措施,这一政策实施了近二百年,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
B、消极方面:当西方国家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跨入迅速发展的新时代是,清朝却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结果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向西方学习,使中国逐渐落后,最终导致近代中国落后挨打;同时这一政策使中国更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不利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二)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威胁下,被迫实行对外开放政策: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地为通商口岸。之后,其他列强也接踵而至,陆续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中国被迫开放沿海沿江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助手》P36-40)
1840年后清朝的外交是屈辱的外交,如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原因:清朝综合国力弱,处于被侵略状态。
二、新中国对外政策的演变
(一)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等政策,以及后来中苏关系恶化,我国政府对外只能实行半封闭半开放政策。
1、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上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成会议圆满成功。
3、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二)从1978年开始,由于新中国同西方国家改善关系,当时的国际形势对新中国十分有利,我国政府开始实行全面对外开放政策。(《助手》P79-80
1、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开始起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2、表现:
(1)设立经济特区:
①五个经济特区: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增设海南经济特区。其中,深圳被称为“一夜崛起之城”。
②作用:特区是个窗口,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也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启示: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建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2)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
①开放了广州、福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
②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厦漳泉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
③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浦东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3)目前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4)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考点解读】
1、深圳特区的迅速发展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
(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2)发展才是硬道理;(3)要有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2、现在的对外开放与近代中国的“开放”有什么本质区别?
现在的对外开放是建立在维护国家主权、平等互利基础上的;近代中国的“开放”则是建立在不平等条约的基础上,是为外国侵略中国服务的。
3、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人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社会安定团结,政通人和,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4、新旧中国对外政策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我们应从新旧中国对外政策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1)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在世界上孤立的存在下去,必须开放国门,主动与外界联系,吸收其他国家和其他民族优秀的成果,只有这样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
(2)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必须建立在维护国家主权、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才能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3)对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照搬西方发达国家所有的东西,必须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态度,同时要有所创新。
【专题训练】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城市不属于经济特区的是( )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福州
2、在改革开放中,有一座城市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成为经济特区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这座城市是指( )
A.上海 B.珠海 C.深圳 D.厦门
3、下列事件中,最先开辟丝绸之路的是( )
A.班超出使西域 B.张骞出使西域 C.玄奘西行 D.佛教东来
4、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有一个以“遣唐使”为中心的展区。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B.两国之间有贸易往来
C.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华 D.日本按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5、如果给右图鉴真塑像作文字注解,应该选择( )
A.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B.政启开元,请宏贞观
C.西游天竺,求取佛经 D.主动请缨,和亲塞外
6、宋朝时期为了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在主要港口设立的机构是( )
A.都护府 B.市舶司 C.中书省 D.宣政院
7、东南亚一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三宝港”、“三宝庙”、“三宝塔”等遗址,这是为了纪念( )
A.鉴真 B.郑和 C.戚继光 D.郑成功
8、清朝以夜郎自大的文化心态,试图构筑起一道隔绝中外的“防线”,却使中国长期处于落后的状态。这道“防线”指的是( )
A.设立军机处 B.大兴文字狱 C.重本抑末 D.闭关锁国
改错题
9、目前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
错误: 更正:
10、13世纪时,阿拉伯人马可·波罗来中国,受到元世祖的重用,在元朝宫廷中任职。
错误: 更正:
材料解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马嘎尔尼使团1793年来到中国时的日记记载:经过广州时了解到虽有指南针,中国船的构造根本不适应航海,在广州港一个口岸,每年海上遇难人数达l万至1.2万人。……(在定海时)惊奇地发现中国帆船很不结实。安得逊看了两个世纪以前的图画后发现:“帆船没有任何变化”。马嘎尔尼写道“他们毫不掩饰对我们航海技术的赞赏,然而,他们从未模仿我们的造船工艺或航海技术。他们顽固地沿用他们祖先的方法。”
——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相撞》
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
材料三:近三十年来,中国GDP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⒐8%,这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的。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达5万多亿美元,已经超越日本在世界排位第二。
——摘编自凤凰网
请回答:
(1)从对外关系的角度分析,材料一所描述的情况是清朝什么政策造成的?这一政策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什么消极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的主张。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李鸿章等人掀起了什么运动?它是怎样一场运动,有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3)材料三中所述的经济建设成就得益于什么政策的实施?1980年中国设置的第一批经济特区中,位于福建省的是哪个地方?经济特区的建立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什么作用?
(4)请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从清朝以来中国对外政策变化中得到什么启示?
综合题
12、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2011年前进的中国在交流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
【兼容并蓄】
中国古代对外交流非常频繁,促进了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
(1)请你列举两例唐代对外交往的史实。
(2)7世纪中期,日本模仿隋唐制度进行了哪次改革?对日本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3)明朝时,为对外交往做出贡献的著名航海家是谁?他曾几次下西洋?
【盛世危机】
“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4)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哪个朝代的什么政策?
(5)这一政策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再度崛起】
它原属广东宝安县,与香港只一河之隔,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渔村,划为经济特区后,经过短时间的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城市,人民生活较早达到小康水平,外国人称它为“一夜崛起之城”。
(6)材料中的“一夜崛起之城”是哪座城市?该城市的崛起得益于我国哪一重大政策的实施?
【参考答案】
一、DCBAA BBD
二、9、沿海经济开发区 沿海经济开放区 10、阿拉伯人 意大利人
三、11、(1)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与世隔绝,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2)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洋务运动;它是一次失败的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没有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3)改革开放;厦门;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吸收外资、侨资,促进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4)闭关锁国只能导致落后,只有对外开放才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推动社会的进步。
四、12、(1)鉴真东渡;玄奘西游;遣唐使来华或留学僧、留学生来华(举出2例即可) 。(2)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3)郑和:七次。(4)清朝;闭关锁国。(5)闭关锁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自卫作用;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中国落后了或中国落伍了。(言之有理,答出一点即可) (6)深圳;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