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牛顿第三定律
一、教材分析
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牛顿三大定律 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是对单个物体而言的,牛顿第三定律作为其中的一个独立定律,应用极其广泛。要分析清楚物体系间的内力和外力,全 面认识物体间的运动规律,必须研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即进行“牛顿第三定律”的学习。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有“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 知识,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前已经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对力和运动的关系有了一定的初步认识。但是学生对研究对象仍然常常分辨不清,经常混淆物 体系间的内力和外力。故他们对定律的认识既熟悉而又较片面,这就迫切需要深入理解规律来弥补已有知识在处理相关问题时的缺陷。
高中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辩别能力,对常见的一 些物理现象,物理知识如果只是简单重复,则学生对此不太关注、不感兴趣。作为高中学生,他们的好奇心强,积极性、主动性较强,有参与意识。因此,在教学中 要以各种方式激发其注意力,设置“物理问题情景”,引发学生“思维冲突”,设法采用各种实验,让学生认识到“牛顿第三定律”得来的不易,培养总结物理规律 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能用它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3、理解“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的不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理现象,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可提高学生自信心并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有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2、利用交流讨论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感受物理学科研究的方法和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及确切含义。
难点: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本节课主要使用多媒体展示,实验时使用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在数据处理时,使用Excel表格统计功能,这些技术的使用,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用实验事实说话,对于学生的疑惑做出了很好的解释。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情景一:
播放视频材料:火箭发射升空。
学生观看视频材料并积集思考。
多媒体展示
情景二:
(1)请两位同学(一男一女)进行拔河比赛。
(2)让男同学站在滑轮车上,再次和女同学对拉。(女同学胜利)
(3)请同学们谈谈看法。
学生演示拔河比赛。
同学们积极思考,并说出自己对比赛输赢的看法。
用身边的例子展示
(一)通过具体实例,感知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播放视频材料:
1、? 冰上游戏——互推冰车。
2、? 鸡蛋敲瓦片。
3、? 手拉弹簧。
?
学生观看视频材料并积集思考。感知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相互的,有施力物体必有受力物体,一个力应与两个物体相联系。
多媒体展示
(二)实验探索,寻找规律。分析归纳,总结规律。
?
?
?
(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并总结规律。)
?
(1)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猜想有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根据猜想结果分组设计实验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发放学生探究实验评价量规——见附录二)
(3)教师加以适时引导。
?
?
(4)给学生提供有关器材。
(5)为困难学生提供适当帮助。
(1)学生分组讨论应从哪些方面研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2)汇总讨论结果:从两个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性质等方面去探究。
(3)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学生设计探究实验可能方案见附录一)
(4)交流、总结探究结果:得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5)得出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利用传感器进行实验
(三)区分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
结合学生的讨论,得出一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之间的异同点。
设计问题:弹簧秤为什么能测物体的重力大小?启发学生进行受力分析,提醒学生注意哪些是平衡力?哪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它们有哪些异同?
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从中领悟“一对平衡力”与“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异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是平衡力,尽管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性质一定相同,而平衡力性质不一定相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而平衡力中一个力消失不一定影响另一个力。
利用Excel表格统计数据,做出解释
巩固反馈,知识迁移。
1、既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那么为什么在拔河比赛中最终又总能分出胜负?
2、为什么火箭能升空?
教师演示:自制火箭模型。
3、播放视频材料:牛顿第三定律的有关应用。
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讨论,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多媒体视频展示
小结
教师加以引导。
学生共同总结。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数字实验室等信息化教学手段,把古老的力学理论结合现代的教 育手段,全方位、立体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充分领悟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学生的探究欲望大大提升,通过自己的猜想,利用传感器,一一验证并得出 了正确的结论。这样的课堂组织形式相比于以前的黑板加粉笔,课堂效果有了极大的提高。
课件18张PPT。牛顿第三定律【学习目标】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 知道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能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
3.能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学习重点】牛顿第三定律
【学习难点】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是因为石头给鸡蛋的力大于鸡蛋给石头的力么?以卵击石 两个弹簧秤相互拉,仔细观察两个弹簧秤的示数。做一做牛顿第三定律 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
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问题:这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还有什么特点呢?
1、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对象有何关系?
2、一对作用力在时间上有先后顺序吗?
3、一对作用力在性质上有何关系?思考讨论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2、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3、同一性质的力。1、分别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 个物体上。将一个苹果悬挂在天花板上苹果对绳的拉力绳对苹果的拉力问题: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是否是一样的呢?将一个苹果悬挂在天花板上绳对苹果的拉力苹果的重力比较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异同点力的性质一定相同 力的性质不一定相同 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不同点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不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练习:1、在水平粗糙地面上行走的人,与地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几对?( )
A .一对 B .两对 C .三对 D.四对
2、下列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B.只有物体静止时,才存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只有物体接触时,物体间才存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D.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性质的力CD3、关于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一对平衡力的合力为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合力也为零,作用效果也相互抵消
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且性质相同,平衡力的性质却不一定相同
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且一对平衡力也是如此
D.先有作用力,接着才有反作用力,一对平衡力却是同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B4、关于马拉车时,马与车的相互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马能够拉动车,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
B.先产生马拉车的力,后产生车拉马的力。
C.匀速前进时,马向前拉车的力等于车向后拉马的力;马拉车加速前进时,马向前拉车的力大于车向后拉马的力。
D.无论车是否运动,如何运动,马向前拉车的力都等于车向后拉马的力。D5、书静止放置于水平桌面上,则( )
A.桌面对书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书的重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B.书所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与反作用力。
C.书对桌面的压力就是书的重力,它们是同一性质的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A 小结:注意: 一、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作用力与 反作用力是相对而言的,其中一个是 作用力,另外一个就是反作用力。2、与平衡力的异同点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