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每日一练(第5天)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兴趣小组同学分别向下列试剂中滴加自制甘蓝汁,现象记录在表中:
试剂 稀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蒸馏水 白醋
显色情况 红色 绿色 蓝色 红色
依据上述信息判断正确的是( )
A.白醋中含有稀盐酸
B.甘蓝汁可以做酸碱指示剂
C.在肥皂水中加入甘蓝汁将显蓝色
D.用甘蓝汁可以判断各溶液的酸碱性强弱
2.良好的坐姿有利于身体健康。如图所示是一款人体工学护腰坐垫,人坐上后能支撑腰部,调整坐姿。据此回答下面小题。使用该护腰坐垫时,腰抵靠靠背。此时可将该坐垫视作一个杠杆。下列关于该杠杆所受动力及阻力表示正确的是( )
A.B.C. D.
3.小塘在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向所剩澄清废液中逐滴加入过量某X溶液,溶液的pH随滴入X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X可能是( )
A.硫酸 B.碳酸钠 C.氢氧化钠 D.氢氧化钙
4.将“气压火箭”发射筒内充满气体,并在发射管外安装好纸火箭外壳。如图所示,按下发射气阀,随着“砰”的一声响,火箭飞出,同时看到下端管口出现了明显的“白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白气”是水蒸气
B.“白气”是由于外界水蒸气吸热产生的
C.发射筒内气体与外界气体发生热传递,内能增加
D.发射筒内气体对筒身与纸火箭做功,内能减小
5.冬日流行的围炉煮茶(如图甲),其电陶炉简易电路如图乙,有R1和R2两个电阻,一个指示灯,通过开关的调节实现“高温挡”和“低温挡”两挡电功率(指示灯电功率很小可不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为了用电安全,图乙中的a端应与金属外壳相连
B.这款产品有一个空烧20分钟会自动切断电路的限时开关设置在b处
C.当两个开关均闭合时,产品处于低温挡
D.该产品主要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
6.人体内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可用流程图来表示。下列流程图正确的是( )
A.食物通过消化道的次序:口腔→咽→喉→食道→小肠→胃→大肠→肛门
B.肺循环的血液循环规律: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右心房
C.脂肪被消化的过程:脂肪→脂肪微粒→甘油
D.尿液流经的途径: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7.现代马的进化过程有比较完整的化石证据。如图是马及其前肢的进化过程示意图,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B.现代马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来的
C.现代马的形态、前肢特征是主动适应环境的结果
D.从始祖马到现代马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8.图示“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步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此实验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④①③②
B.两试管中滴加等量的清水和唾液构成对照
C.滴加碘液后可观察到2号试管中溶液变成蓝色
D.将两试管置于37℃保温利于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
9.科学研究中经常用“模拟实验”来解决不能或者不便用直接实验法解决的问题,下列有关模拟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实验气球胀大过程中各圆点间的距离变化模拟星系运动特点
B.图乙的昼夜交替模拟实验中,应拨动地球仪,使其自西向东转动
C.图丙中铅笔沿篮球表面向右移动时铅笔头先消失,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D.图丁实验中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运动,模拟的是板块张裂
10.某混合溶液中含有Cu(NO3)2、AgNO3、M(NO3)2(M表示某种金属元素),小虞对其进行如图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液A可能为蓝色
B.固体甲中可能含有金属M
C.四种金属的活动性一定为M>Zn>Cu>Ag
D.固体乙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没有气泡产生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1.(1)如图所示的几种物质中,表示单一物质的是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表示单质的是 ,表示化合物的是 。(均填字母)
(2)有甲、乙、丙三种元素,甲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乙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丙元素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则甲和乙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丙的常见离子符号为 。
12.小行星是太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探测小行星可以了解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过程,评估其对地球的威胁程度。
(1)直径小于4米的小行星在下落后一般不会撞击地表,是因为受到 的保护;直径超过140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会对地表造成巨大破坏,这是因为撞击时其具有巨大的 能。
(2)今年上半年我国将发射天问二号探测器,对小行星“2016H03”进行伴飞、测绘、遥感和采样等任务。当其携带的高分辨率光学相机捕捉“2016H03”表面精细结构时,所成像的性质为 (选填“正立”或“倒立”)缩小实像。
13.生物检索表常用于鉴定生物的种类。小余参照二歧分类检索表制作了硫酸、硫酸铜、氢氧化钾、硝酸钾4种溶液的化学检索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特征1a中与BaCl2溶液反应的现象是 。
(2)特征2a对应的颜色是 。
(3)小姚认为CuSO4溶液的颜色可以直接识别,所以利用物质间的相互反应就可以依次鉴别剩下的三种物质,请把他鉴别的顺序填写完整:CuSO4→ 。(用箭头和A、B、C表示)
14.图甲是一款电热服,衣服里嵌有电热纤维。图乙是其简化的工作电路,R1、R2为电热纤维,阻值分别为6Ω和3Ω,电源电压为6V;通过开关S1、S2的闭合或断开可实现低温、中温、高温三挡位的切换。
(1)若仅闭合S2,则电热服的工作状态处于 挡位。
(2)电热服在高温挡工作时的电功率为 瓦。
(3)电热纤维应具有能导电、抗氧化、耐腐蚀、轻便柔软等性质,下列材料最适合做电热纤维的是 (填字母)。
A.细铁丝
B.棉纤维
C.石墨纤维
15.如图是一种健身器械,AOB可视为一个杠杆,O是它的支点。
(1)小明用力向下拉杠杆时,重物被抬起。此时AOB是一个 (选填“省力”或“费力”)杠杆。
(2)他想更容易抬起重物,应该将手 (选填“靠近”或“远离”)O点,这是因为增大了 。
16.如图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当血液流经①时,血红蛋白与氧 (选填“分离”或“结合”)若②为肾脏,则血液流经②后,血液中的尿素 (选填“升高”或“减少”)
17.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圈中的生物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图是表示人和绿色开花植物之间物质的关联图,其中a、b,c,d表示物质,请据图回答问题:
(1)人体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消耗a,a主要在消化道的 被消化吸收进入血液。
(2)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时,肺内气压 (填“增大”或“减小”),于是b被吸入肺。
(3)植物呼吸作用的产物可用图中 (填字母)表示。
18.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其中氮气可用作本实验的保护气,盛放氧化铁的是一支带有支管的试管,其支管可用于导出试管内的气体,酒精灯带网罩,整套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弹簧夹a、b均处于关闭状态,开始实验时,打开a,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点燃酒精灯,再关闭a打开b,通入一氧化碳。请回答:
(1)本实验主要利用了CO的 性。
(2)广口瓶中引出的导管伸到火焰处的好处: 。
(3)反应前氧化铁的质量为m1克,如果称得反应后固体质量m的范围为 时,可以判断氧化铁未完全反应。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9.稀HCl和NaOH溶液反应时的溶液pH变化如图所示。
(1)据图分析,该反应是将 (选填“稀HCl”或“NaOH溶液”)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溶液处于A、B、C三处时,溶液中溶质NaCl的质量mA、mB、mC的大小关系是 。
(3)当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2.34克NaCl,则有多少克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参加反应?(列式计算)
20.电饭煲是家中常用的用电器,下表是某台电饭煲的铭牌,其内部电路简化如图所示,其中R1和R2都是电热丝(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额定电压 220V
额定功率 加热 880W
保温 80W
(1)当S、S0闭合时,电饭煲处于 (选填“保温”或“加热”)状态;
(2)电饭煲正常工作时,电阻R2的阻值是多少?
(3)断开家中其它用电器,只接通电饭煲且处于加热状态,发现家中标有“220V 10(20)A;2000r/(kW h)”的电能表在12min内转了320圈,求此时电饭煲的实际加热功率是多少瓦?
2025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每日一练(第5天)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B D C D B C C C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分析】根据紫甘蓝汁在中性、酸性和碱性溶液中的变色情况来分析。稀盐酸显酸性,能使紫甘蓝汁由紫色变成红色;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紫甘蓝汁由紫色变成绿色,所以可以做酸碱指示剂。
【解答】解:A、白醋是醋酸的水溶液,不含稀盐酸,故A说法错误;
B、甘蓝汁遇到酸性和碱性溶液时会显示出不同的颜色,因此甘蓝汁可以做酸碱指示剂,故B说法正确;
C、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甘蓝汁变绿色,肥皂水显碱性,也能使甘蓝汁变绿色,故C说法错误;
D、用甘蓝汁可以判断各溶液的酸碱性,但不能判断酸碱性强弱,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2.【分析】题目描述了一款人体工学护腰坐垫,并将其视为一个杠杆,根据杠杆原理和坐垫的功能进行分析。
【解答】解:在坐垫的杠杆模型中,支点是坐垫的支撑点,动力是人体施加在坐垫上的力,阻力是腰部对坐垫的压力,故C符合题意,ABD错误。
故选:C。
3.【分析】根据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进行分析。
【解答】解:由图可以看出,当加入X物质时,遇到盐酸会反应,之后随着盐酸的消耗,加入物质能够与氯化钙反应,但是对应生成物必须是中性的,而继续加入X,溶液显碱性,所以加入物质不能是碱,但是却显碱性;
A、加入硫酸时,硫酸和氯化钙不反应,溶液的pH不能等于或大于7,故A错误。
B、加入碳酸钠溶液时,碳酸钠能和盐酸反应,也能和氯化钙反应。开始时碳酸钠和盐酸反应,导致pH上升;当酸完全被消耗时,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物都是中性的,一直到氯化钙被完全消耗;当继续滴加碳酸钠时,由于碳酸钠显碱性,所以pH大于7,故B正确;
C、反应过程中溶液pH会逐渐增大,但当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pH会迅速增大,不会出现pH保持7一段时间的情况,故C错误;
D、加入氢氧化钙时,氢氧化钙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溶液的pH升高。当酸完全被消耗之后,继续滴加石灰水,由于和氯化钙不反应,所以pH马上大于7,而不会出现水平等于7的一段,故D错误;
故选:B。
4.【分析】(1)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放热;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吸热;
(2)改变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当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时,气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解答】解:
AB、管口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时放热,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B错误;
CD、按下发射气阀,筒内气体对筒身与纸火箭做功,筒内气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5.【分析】(1)为了用电安全,由金属外壳的用电器应该使用三孔插座;
(2)家庭电路中,为了用电安全,开关应该接在火线上;
(3)由图乙可知,当开关S闭合、S1断开时,R1、R2串联,当开关两个开关都闭合时,R1短路,只有R2工作,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和P可知高温挡和低温挡的电路;
(4)电流通过导体时,将电能转化为内能的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解答】解:A、为了用电安全,由金属外壳的用电器应该使用三孔插座,由图乙可知,插头的a脚更长,说明a脚是接地保护的,故图乙中的a端应与金属外壳相连,故A正确;
B、家庭电路中,为了用电安全,开关应该接在火线上,当限时开关断开时,整个电路不带电,可以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所以限时开关设置在b处,故B正确;
C、由图乙可知,当开关S闭合、S1断开时,R1、R2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可知,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大,由P可知,电路的总功率最小,产品处于低温挡;
当开关两个开关都闭合时,R1短路,只有R2工作,电路的总电阻最小,总功率最大,产品处于高温挡,故C错误;
D、产品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内能,所以该产品主要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故D正确。
故选:C。
6.【分析】(1)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
(2)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这两条途径同时进行,在心脏处连通在一起。体循环途径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途径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3)尿液形成和排出体外的途径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解答】解:A.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所以食物通过消化道的次序应该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A错误。
B.结合分析可知,肺循环途径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B错误。
C.脂肪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小肠,在胆汁的作用下,乳化成脂肪微粒,然后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C错误。
D.肾脏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尿液经尿道排出,D正确。
故选:D。
7.【分析】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有力的证据,根据化石材料所了解的从始(祖)马到现代马的整个发展过程,分析解答。
【解答】解: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但是不是唯一证据,A错误。
B、马进化历程证实了物种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B正确。
C、任何生物都不能主动适应环境,C错误。
D、从始祖马到现代马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错误。
故选:B。
8.【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3)消化酶的特性:一、专一性:一种特定的酶只能催化一种特定的底物 二、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其他无机催化剂要高 三、酶有个最适温度(或者范围)。
【解答】解:AB、本实验是一组对照实验,其探究的变量是唾液(唾液淀粉酶),其余条件都相同,两个试管中应该加入等量的清水和唾液,其正确顺序是:④①③②,AB正确。
C、1号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2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把淀粉全部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所以在步骤②中,滴加碘液后的现象是1号变蓝,2号不变蓝,C错误。
D、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在操作步骤③时,将两试管放在温度为37℃的水浴中保温,是因为此温度下消化酶的活性最高,D正确。
故选:C。
9.【分析】模拟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它通过创建一个与实际现象相似的模型或环境来进行实验,它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
【解答】解:A、图甲实验气球胀大过程中各圆点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可以模拟星系运动特点,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图乙的昼夜交替模拟实验中,应拨动地球仪,使其自西向东转动,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图丙中铅笔沿篮球表面向右移动时铅笔头先消失,可以模拟地球是个球体,但不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观点错误,但符合题意。
D、图丁实验中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运动,可以模拟板块张裂运动,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为Zn>Cu>Ag,含有Cu(NO3)2、AgNO3、M(NO3)2的混合溶液加入一定量的锌粉,锌优先与AgNO3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AgNO3反应完,若还有锌粉,锌才能与Cu(NO3)2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金属活动性顺序为Zn>Cu>Ag,向含有Cu(NO3)2、AgNO3、M(NO3)2加入一定量的锌粉,锌先与AgNO3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AgNO3反应完,若还有锌粉,锌才能与Cu(NO3)2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无法确定锌是否能与M(NO3)2溶液反应;向滤液A中加入agM,得到乙bg,a≠b,说明M和滤液A中的溶质发生了化学反应;固体甲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银、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固体甲中一定含有锌或M,说明滤液A中一定不含硝酸银、硝酸铜,则说明M和滤液A中的溶质发生的是M和硝酸锌的反应,说明M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强。
A、滤液A中不含硝酸铜,滤液A不可能为蓝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B、M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强,则固体甲中不可能含有金属M,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上述解析,四种金属的活动性一定为M>Zn>Cu>Ag,故选项说法正确。
D、固体乙中一定含有锌,可能含有M,加入稀盐酸一定产生气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1.【分析】(1)根据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
(2)根据甲、乙、丙三种元素,甲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所以甲是铝元素,乙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所以乙是氧元素,丙元素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所以丙是氢元素,然后将推出的元素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1)通过分析图中所示的几种物质中,表示单一物质的是ACD,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C,表示单质的是CD,表示化合物的是A;
(2)甲、乙、丙三种元素,甲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所以甲是铝元素,乙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所以乙是氧元素,丙元素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所以丙是氢元素,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甲和乙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Al2O3;丙的常见离子符号为H+。
故答案为:(1)ACD,C,CD,A;
(2)Al2O3;H+。
12.【分析】(1)直径小于4米的小行星在下落后一般不会撞击地表,是因为受到大气层的保护;影响动能的因素是质量和速度;
(2)当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解答】解:(1)直径小于4米的小行星进入地球大气层时,会与大气发生剧烈摩擦,大部分在到达地表前燃烧殆尽,因此保护地球的主要因素是大气层。
直径较大的小行星由于质量大,撞击时速度极高,其动能极大,导致破坏性极强;
(2)光学相机的成像原理基于凸透镜,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因此,高分辨率光学相机拍摄小行星表面时,成像性质为倒立缩小实像。
故答案为:(1)大气层;动;(2)倒立。
13.【分析】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结合提供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解答】解:(1)硫酸、硫酸铜、氢氧化钾、硝酸钾4种溶液中硫酸、硫酸铜能与BaCl2溶液反应硫酸钡白色沉淀,氢氧化钾、硝酸钾溶液不能与BaCl2溶液反应,特征1a中与BaCl2溶液反应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
(2)硫酸溶液显无色,硫酸铜溶液显蓝色,特征2a对应的颜色是蓝色。
(3)CuSO4溶液是蓝色的,首先鉴别出蓝色的CuSO4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钾溶液,再将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至蓝色沉淀中,能使沉淀消失的是硫酸,无明显变化的是硝酸钾溶液,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鉴别的顺序是:CuSO4→B→A→C或CuSO4→B→C→A。
故答案为:
(1)产生白色沉淀;
(2)蓝;
(2)B→A→C或B→C→A。
14.【分析】(1)由图乙可知,当只闭合S1时,只有R1工作,只闭合S2时,只有R2工作,S1、S2都闭合,R1、R2并联;根据R1、R2的关系、并联电路的特点和P可知电热服高温挡、中温挡和低温挡的电路连接;
(2)根据P可求出高温挡的电功率;
(3)根据电热纤维的特点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由图乙可知,S1、S2都闭合,R1、R2并联,根据并联电路特点可知,此时电路的总电阻最小,由P可知,电路的总功率最大,电热服处于高温挡;
根据题意可知,R1>R2,则只闭合S1时,只有R1工作,电路中的电阻最大,电功率最小,电热服处于低温挡;
只闭合S2时,只有R2工作,电热服处于中温挡;
(2)电热服在高温挡的电功率:P高18W;
(3)根据题意可知,电热纤维应具有能导电、抗氧化、耐腐蚀、轻便柔软等性质,所以最适合做电热纤维是石墨纤维,故选C。
故答案为:(1)中温;(2)18;(3)C。
15.【分析】杠杆可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可以从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进行判断,动力臂越大越省力,阻力臂越大越费力。
【解答】解:(1)因为AOB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AOB是省力杠杆;
(2)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动力臂越大越省力,所以手应该远离O点;
故答案为:(1)省力;(2)远离、动力臂。
16.【分析】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即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图中,①是肺部毛细血管、②是组织处毛细血管。
【解答】解:当血液流经①肺部时,血液中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尿素随着尿液排出体体,当血液流经②肾脏后尿素等代谢废物会被逐渐滤出,所以血液经过肾脏后,尿素含量会减少。
故答案为:结合;减少。
17.【分析】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如甲图所示a有机物(主要是淀粉)、b氧气,c二氧化碳,d水分。
【解答】解:(1)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a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a有机物主要在小肠被消化和吸收。
(2)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
(3)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可见植物呼吸作用的产物二氧化碳和水,可用图中c二氧化碳,d水分表示。
故答案为:(1)小肠。
(2)减小。
(3)c、d。
18.【分析】(1)根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2)根据一氧化碳有毒,需要尾气处理进行分析;
(3)根据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
【解答】解:(1)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所以本实验主要利用了CO的可燃、还原性;
(2)一氧化碳有毒,需要尾气处理,广口瓶中引出的导管伸到火焰处的好处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3)反应前氧化铁的质量为m1克,含有铁元素的质量为:100%×m1克m1克,如果称得反应后固体质量m的范围为:m1<m≤m1时,可以判断氧化铁未完全反应。
故答案为:(1)可燃、还原;
(2)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3)m1<m≤m1。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9.【分析】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和判断。
【解答】解:(1)稀盐酸显酸性,pH小于7,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大于7,据图分析,该反应是将NaOH溶液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故答案为:NaOH溶液。
(2)溶液处于A(稀盐酸过量)、B(恰好完全反应,以后不再产生氯化钠)、C(氢氧化钠过量)三处时,溶液中溶质NaCl的质量mA、mB、mC的大小关系是mA<mB=mC。
故答案为:mA<mB=mC。
(3)设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是x。
NaOH+HCl═NaCl+H2O
40 58.5
10%x 2.34g
x=16g
答:当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2.34克NaCl,则有16g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参加反应。
20.【分析】(1)分析S、S0闭合和S闭合、S0断开时的电路组成、电阻大小关系,利用P可知当S、S0闭合时,电饭煲处于的状态,
(2)利用P求R2的阻值;
(2)2000r/(kW h)表示电饭锅每消耗1kW h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转2000r,再利用P求电饭锅此时的实际加热功率。
【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当S、S0闭合时,R1和R2并联,电路总电阻较小,当S闭合、S0断开时,电路中只有R2工作,电路总电阻较大,由可知,当S、S0闭合时,电功率较大,为加热挡,当S闭合、S0断开时,电功率较小,为保温挡;
(2)当S闭合、S0断开时,电功率较小,为保温挡,根据题意可知,P保温=80W,由知道,电饭煲正常工作时,电阻R2的阻值为:
,
(3)2000r/(kW h)表示电饭煲每消耗1kW h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转2000r,则电能表转盘转320r消耗的电能为:
,
由于t=12min=0.2h,
电饭锅此时的实际加热功率为:
。
答:(1)加热;
(2)电饭煲正常工作时,电阻R2的阻值为605Ω;
(3)此时电饭煲的实际加热功率是800W。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