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年级下册语文期中综合提升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总分
得分
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涟漪(yī yǐ) 稚子(zhì ruì) 旖旎(ní nǐ) 万顷(qīng qǐng)
燕园(yān yàn) 绰起(chuò chāo) 威吓(hè xià) 拟定(nǐ yǐ)
二、看拼音,写字词。(6分)
舞台上,一位xiàng mào( )清秀、艺术zào yì( )颇高的姑娘正在演奏。她用mǔ zhǐ轻轻拨动琴弦,悠扬的琴声像一条niǔ( )带将她和观众的心连在一起。琴声kòu( )人心弦,人们xiǎng shòu( )着,陶醉着,仿佛春风拂过心扉,让人忘却了往日的yōng lù( )和烦恼。
三、查字典填空。(3分)
“摩”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 。“摩”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摩擦,接触;②抚摩;③研究切磋;④摩尔的简称。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摩拳擦掌( ) 2.观摩( ) 3.按摩( ) 4.摩肩接踵( )
四、把句子中画横线的部分换成现在的说法。(3分)
1.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 )
2.这股水不知是那里的水。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 )
3.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 )
五、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2分)
1.《稚子弄冰》中写小孩快乐游戏时,游戏突然停止的诗句是“ , ”。
2.《凉州词》一诗中借自然现象来暗喻最高统治者不关心征人的生活,对戍守边疆的士兵不给予一点温暖的诗句是“ , ”。
3.这学期,我们学习的《景阳冈》选自 ,作者是 ;《猴王出世》选自 ,作者是 ;《红楼春趣》选自 ,作者是 ;《草船借箭》是根据 写的 改写的。
六、“福”字巧探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横线上。(6分)
1.“福”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有:A.幸福,福气;B.旧时妇女行“万福”礼。请选出下列句子中“福”字的意思。
(1)刘姥姥便知是贾母了,忙上来陪着笑,福了几福,口里说:“请老寿星安。” .
(2)他以为人民造福为己任。 .
(3)岂因祸福避趋之。 .
2.“福”字一般出现在我国传统节日 (A.春节B.中秋节C.元宵节)中,如图的“福”字是采用我国传统工艺 (A.绘画B.剪纸C.书法)来制作的,其字体是
(A.楷书B.行书)。
七、课内阅读。(8分)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1.文中画横线句子描写了石头的 ,画波浪线句子描写了石头的 。(2分)
2.石头变猴的原因是什么?(3分)
3.选文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3分)
八、课外阅读。(22分)
(一)馒头的故事
①血色黄昏,硝烟滚滚。
②日军56师团已进占怒江西岸,在惠通桥附近同中国军队接火。
③在距惠通桥不到50千米的泥泞公路上,开来五辆军用卡车,第一辆车上,坐着一位穿着少校制服的大胡子军官。两小时前,他接到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将弹药及食品送上惠通桥南高地。那里,中国的军队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全体官兵四天没有进食,而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再坚守24小时。
④卡车在公路上弹跳着向前冲去,大胡子少校两眼血红,他明白迟到一小时的后果是什么。
⑤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第一辆卡车扎进炮弹坑里,熄火了。随后的四辆也停了下来。就在这时候聚来不少饿得皮包骨头的饥民,怯生生地围着卡车转,也不知谁喊了一声:“车里有馒头!”顿时,饥民们呼啦啦冲上去钻进车厢,抢吃起馒头来。
⑥大胡子少校冲到被抢的车前,嘴角抽搐着,两眼似乎在滴血,一咬牙,将手里的机枪端起来,只听一片哗啦的枪栓声,全体押车官兵持枪围住了饥民。
⑦忽然,大胡子少校盯住了车尾,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饿得双眼深陷,浑身瘦骨吓人地撑着皮肉,一双手抓住馒头,嘴里还咬着一个,双眼惊骇地望着大胡子少校。
⑧大胡子少校浑身战栗着,两幅画面在眼前交替晃过,一边是饿着肚子和鬼子拼命的中国军队的将士,一边是饿得只剩下一口气的小女孩。他丢下机枪,面对饥民跪了下去,一拳砸在头上,“乡亲们哪,前面守怒江的弟兄们已经四天没吃饭了,他们空着肚子在和鬼子拼刺刀啊!你们··”
⑨四野霎时一片寂静,所有的人如石雕一般。
⑩小女孩睁着惊恐的大眼睛挪到大胡子少校面前,将手里和嘴里的馒头递到大胡子的手里:“叔叔,我不知道这些馒头是送到前线去的,这个馒头我咬了一口,请他们别嫌弃,让他们吃饱了多杀鬼子……”
大胡子一下抱起小女孩,只是一个劲儿地点头,他问小女孩叫什么名字,小女孩说她叫小翠。
所有的饥民此时都将馒头默默地送上车去,然后用最后的一点儿力气抱起一块块填炮弹坑的石头。车队终于怒吼着向怒江冲去。
一周后,大胡子少校来到陷车的地方,找一个叫小翠的女孩。一位老大娘将他引到一座小坟包前,说,三天前她饿死了,是她家七口人最后一个死去的。
大胡子少校“咚”地跪在新坟前,凄厉的枪声伴着一声号叫:“小翠妹,所有的中国人会为你报仇!”
34年后,这位大胡子将军临死前拿着一个有缺口、发黄的干馒头,说:“把这个馒头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1.画“ ”的句子对小姑娘的 、 、 进行了描写,展现了小姑娘既 又 的心理。(5分)
2.第⑨段中“所有的人如石雕一般”是因为 。(2分)
3.文中有一处是对小姑娘的语言描写,请你用波浪线画出来。从她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小姑娘具有 的品质。(2分)
4.大胡子少校跪了两次,这两次跪的心理是不一样的。第一次跪是( );第二次跪是( )。(多选)(2分)
A.出于对饥民的理解同情,看着饿得皮包骨的村民,他是心痛的
B.因为小女孩选择归还馒头最后自己却饿死了,对此少校是满怀敬意的
C.因为前线无粮,陷入极端困境,少校恳求饥民能理解他的难处
D.因为要不惜一切代价完成任务,而无法帮助小姑娘,少校感到又歉疚又痛心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写出了战争的残酷
B.“弹跳”“怒吼”“冲去”等词语生动地写出了车速之快,侧面表现了军情紧急
C.文章主要以大胡子少校的表现颂扬了在民族灾难面前,中国军民所体现出来的高度团结的民族精神
(二)快手刘(节选)
快手刘是个撂地摆摊卖糖的胖大汉子。他有个随身背着的漆成绿色的小木箱,在哪儿摆摊就把木箱放在哪儿。箱上架一条满是洞眼的横木板,洞眼插着一排排廉价而赤黄的棒糖。他变戏法是为了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十分简单,俗称“小球扣碗”。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只白瓷小茶碗,四只滴溜溜的玻璃球儿,就这再普通不过的三样道具,却叫他变得神出鬼没。他两只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面扣着两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一下,嘿!四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难道这球儿是从地下钻过去的?他就这样把两碗翻来覆去,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西吹一口气,好像真有什么看不见的神灵做他的帮手,四只小球忽来忽去,根本猜不到它们在哪里。这种戏法比舞台上的魔术难变,舞台只有一边对着观众,而街头上的土戏法,前后左右围一圈人,人们的视线从四面八方射来,容易看出破绽,但他从未失手。
......
他的戏法,在我眼里真是无比神奇。这个人也是我童年真正钦佩的一个人。
1.快手刘变戏法的道具是 ,道具虽然简单,但他却变得 。(3分)
2.文中描写快手刘变戏法的几个主要动作是 ,由此可以看出 。(4分)
3.结尾两句话的作用是 。(3分)
九、习作。(30分)
在生活中,你总会遇到或听到一些让你感动的故事。一个小女孩捡起公园里人们随意丢弃的垃圾;年轻的大学生舍弃生命救起了落水的孩子……请你以“令人感动的一件事”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语句通顺,字迹清晰,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一、yī zhì nǐ qǐng yān chāo hè nǐ
二、相貌 造诣 拇指 纽 扣 享受 庸碌
三、M 麻 1.① 2.③ 3.② 4.①
四、1.名字叫作 2.正赶上无事 3.径直
五、1.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2.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吴承恩《红楼梦》 曹雪芹 罗贯中 《三国演义》
六、1.(1)B (2)A (3)A 2.A B B
七、1.形状 所处位置和周围环境 2.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3.对偶。能高度概括所要表达的内容,使之凝练集中;也能增强节奏感,使语言整齐、语句匀称,朗朗上口。
八、(一)1.外貌 动作 神态 对馒头充满渴望 对持枪官兵充满恐惧 2.他们知道了自己抢的馒头是给前线正饿着肚子拼命杀敌的士兵们的,对此感到非常内疚 3.“叔叔,我不知道这些馒头是送到前线去的,这个馒头我咬了一口,请他们别嫌弃,让他们吃饱了多杀鬼子……” 示例:深明大义 4.AC BD 5.C
(二)1.一块绢子似的黄布、两只白瓷小茶碗、四只滴溜溜的玻璃球儿 神出鬼没 2.把碗翻来覆去、叫天喊地、东指一下、西吹一口气快手刘的动作十分娴熟,技术已出神入化 3.通过作者之口,称赞了快手刘的技艺,衬托出快手刘的技法娴熟、出神入化
九、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