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鱼台县第一中学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第二章 第3节《欧姆定律》课件(12张ppt)+教学设计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鱼台县第一中学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第二章 第3节《欧姆定律》课件(12张ppt)+教学设计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06-01 09:47:52

文档简介

课件12张PPT。2.3 欧姆定律 在导体的两端加上电压,导体中才有电流,那么,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实验电路分压电路:
可以提供从零开始连续变化的电压演示数据记录10U/I5电压(V)电流(A)电流(A) B导体数据处理
做U-I图象1、U-I 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A2、同一导体,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为定值.一、电 阻 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的比值。3、公式:4、单位:2、物理意义:1、定义:兆欧( MΩ )千欧(k Ω )国际单位制中 欧姆(Ω)反映了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二、欧姆定律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I跟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适用条件:金属导电和电解液导电2、公式D. 从 可知,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 导体的电阻也为零1、对于欧姆定律,理解正确的是( )A. 从 可知,导体中的电流跟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它的电阻成反比B. 从 可知,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C. 从 可知,导体两端的电压随电阻
的增大而增大课堂练习A2、右图为两个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求
(1)R1:R2
(2)两电阻串联在电路中,导体两端的电压比U1:U2
(3)若并联在电路中,电流之比I1:I2 R1R2三、导体的伏安特性1.伏安特性曲线:导体中的电流I随导体两端的电压U变化的图线,叫做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图线斜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电阻的倒数 2.线性元件和非线性元件 符合欧姆定律的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是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具有这种伏安特性的电学元件叫做线性元件;
不符合欧姆定律的导体和器件,电流和电压不成正比,伏安特性曲线不是直线,这种电学元件叫做非线性元件. 3、有三个电阻,RA=5Ω, RB=10Ω,RC=2.5 Ω,它们的伏安特性呈线性特征。请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它们的伏安特性曲线,并在线旁注明A、B、C。课堂练习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2.3欧姆定律2.3欧姆定律课件.ppt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涉及两个问题。一是欧姆 定律,二是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关于欧姆定律,教科书先用演示实验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通过U-I图像处理的方法得到电流与电压的正比关系,由斜 率反映了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然后定义电阻。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因果关系、适用条件的分析等,得到欧姆定律的公式及表述。这样安排,在实验电路、数据处 理、研究思路等方面都较初中有很大提高,也更加科学。对导体伏安特性曲线的研究,尤其是测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使学生对欧姆定律的认识更加深化。 同时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对第六节《电阻》的学习做好铺垫,所以这个知识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二、学生分析
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欧姆定律,对欧 姆定律已有一定的认识,本节课要让学生对欧姆定律有一个更多、更深层次的认识。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对物理实验很感兴趣,但是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在演示实 验部分和理论讲解部分要加强师生的互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本节课当中要用到图像法,学生对图像的分析比较薄弱,因此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引 导。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阻的概念,明确导体的电阻是由导体本身的特性所决定。?
2.要求学生理解欧姆定律,并能用来解决电路的问题。?
3.知道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知道什么是线性元件和非线性元件。?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知道电流的大小的决定因素,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2、对实验数据用图像法处理,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欧姆的生平,以及“欧姆定律”的建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在逆境中战胜困难的坚强性格。?????
2、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勤于动脑以及规范操作的良好实验素质,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使用多媒体技术、投影技术、ppt视频演示和仿真实验演示。搜集相关图片、视频,比如用PPT展示电流的方向。
2.?学生实验探究活动:学生可以自己在实验探索的过程中找到电流的变化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接着仿真演示实验,实验简洁实验效果明显,让学生得到更直观的感受。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情境引入
提出问题:什么是电流?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是什么?
?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
观察现象,思考回答
(电压变化导致电流变化)
?
观察现象,思考回答
(电阻变化导致电流变化)
视频演示欧姆定律.mp4
新课学习,合作探究
?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电流的变化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1、设计实验
2、评估方案的可行性,进一步优化
3、分组实验,记录数据
4、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猜想假设:导体中的电流I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R成反比。
?
?
?
?
?
?
?
ppt演示和仿真实验
知识点
1.?电阻
师生互动,利用比值定义法得出电阻的概念:电压和电流的比值U/I,反映了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导体的电阻。
R的大小与U、I无关,只有本身决定。
2.?欧姆定律
I=U/I
3介绍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和欧姆定律的建立
4.?伏安特性曲线和线性元件
引导学生思考:在I—U曲线中,图线的斜率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
?
?
总结得到电阻定义
引导学生将R=U/I式变形得I=U/R
思考讨论、总结:在I—U图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导体电阻的倒数,图线的斜率越大,电阻越小。
?
?
典例分析,学以致用
?
引导:欧姆定律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意义呢?
例1、为什么电流表不允许直接接在电源两极上,而电压表却可以?
?
例2、某一电阻接在40伏的电路中,其上通过的电流为2安,问:该电阻为大?若电压增大到80伏时,其电阻为多大?电流是多大?
认真思考,回答问题
根据欧姆定律解释说明,体会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利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
ppt展示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
进行自我小结。
知识回顾
ppt展示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理解 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进一步体会控制变量法。以提示、点拨为主,以一系列问题,逐步深入,启发学生思维,引导思考的方向,控制变量法的思维探究问题。 授人以渔,物理方法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同时在教师给出的提纲的引领下,抓住重点,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PPT课件贯穿了 整个课堂教学。通过实物展示,播放视频、演示PPT课件,学生理解透彻,加上仿真实验的模拟达到了教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