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山小学 2023-2024 学年度下学期阶段质量评估
六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 100分)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40'分)
一、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8分)
1、生活中有些现象sī kōng jiàn guàn ( ), 只要你能见微知著,独立思考,勇于shí jiàn( ), 就会有所成就, 就会赢得 róng yù( )。
2.1927年, 白色kǒng bù( )笼罩, 面对cán bào( )的匪徒施以的非人的kùxíng( ),李大钊坚贞不屈,英勇就义。今天的美好生活,是无数gé mìng(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阅读,让我们抚今追昔,鉴往知来。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对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6分)
1、你认为下列四组词语中,带横线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A. 追悼(diào) 解剖(pōu) 勉强(qiáng)
B. 热忱(chén) 堵塞(sāi) 瓜蔓(màn)
C. 惆怅(chàng) 沮丧(sāng) 猜度(duó)
D. 地窖(jiào) 绷着脸(běng) 要挟(yāo)
2、选出下面的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 ( )
A.娴熟 再接再厉 重峦叠障 混为一谈
B.屹立 娇健 不可思议 金榜题名
C.宽恕 商酌 感激涕零 一拍既合
D.炫耀 仪态 莫名其妙 无暇顾及
3、下列词语不属于同一类的是 ( )
A.丰衣足食 国泰民安 政通人和 夜不闭户
B.七嘴八舌 焕然一新 摇头晃脑 手舞足蹈
C.提心吊胆 胆战心惊 魂飞魄散 心急如焚
D.龙飞凤舞 笔走龙蛇 入木三分 力透纸背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月别枝惊鹊(横斜的树枝) B.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足够)
C.处士笑而然之(认为他说得对) D.烈火焚烧若等闲(平常)
5、下列画横线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李颖同学完成作业时书写笔走龙蛇,实在太潦草了。
B.在戏剧表演上,我没经过正规、专业的训练,称不上是科班出身。
C.班长写的《有你,真好》一文层次分明,语言生动,真是天籁之音。
D.餐桌上,烤鸭、煎鸡……纷纷粉墨登场,给顾客们带来了味觉享受。
6、下列句子中分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
B.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C.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D.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
第1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我永远忘不了那些过去的往事。 B.上课是否认真听讲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C.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D.在老师的教育下,他端正了学习态度。
8、下面这段话主要表达的观点是( )
我年轻时曾经读过屠格涅夫的中篇小说《浮士德》。那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我一直记忆犹新,大意是:人生就是一个荆棘接着另一个荆棘,最后那些荆棘才能变成一个花环。我年轻时,一直没弄懂这句话的含义。现在,多少明白一点儿了,对于任何人,失败的荆棘是具有普遍性且经常会出现的。胜利者也必须经历失败,才华横溢者或命运的宠儿,或许可以提早将荆棘变为花环,而对于我们普通人,要经历更漫长的时间,走更漫长的路,才能够将荆棘变为花环。
A.我读过屠格涅夫的中篇小说《浮士德》。 B.人生就是一个荆棘接着另一个荆棘。
C.经历失败才能够走向成功,成为胜利者。 D.失败的荆棘具有普遍性且经常出现。
三、根据课本内容填空。(10分)
1、古诗拓展
(1) ,何人不起故园情
(2) 海内存知己, 。
(3)赠别诗在我国古诗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著名诗人都有优秀作品。即将告别母校,告别亲爱的老师和同学,我们自然会想到李白送别孟浩然时写下的“ , ”,表达了惜别之情;王维在送元二时也写了“ , ”,表达了对好友的不舍之情。
2、名言警句
(1)面对未知的事物,我们要勇于探索和实践,因为“ ,走的人多了, ”。
(2)“ , ”是说朋友间的友谊要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岁月的洗礼。
四、按要求写句子。(6分)
1、改写画线句子,使它和上句构成对偶句。(2分)
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天一来,花草树木就变得十分萧条、稀疏了,天显得十分高远,水也更加清澈。
2、毕业离别之际,给同学或者老师送上一句祝福的话,至少用到一种修辞手法。(2分)
3、他爬到了长满荆棘和黑莓藤蔓攀缘的厚石头围墙上。(缩句)(2分)
第二部分:阅读欣赏(30分)
·(一)小古文阅读(7分)
岳飞治军
绍兴六帅,皆果毅忠勇,视古名将。岳公飞独后出,而一时名声几冠诸公。身死之日,武昌之屯至十万九百人,皆一可以当百。余尝访其士卒,以为勤惰必分,功过有别,故能得人心。
第 1 页 共 2 页
异时①尝见其提兵征赣之固石洞②,军行之地,秋毫无扰,至今父老语其名辄感泣焉。(节选自《独醒杂志》)
【注释】①异时:从前。②固石洞:地名。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故能得人心/欲擒故纵 B、异时尝见其提兵征赣之固石洞/弃甲曳兵
C、余尝访其士卒/卧薪尝胆D、功过有别/改过自新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3、“皆一可以当百”体现了岳家军的什么特点 请你根据文意,概括岳飞是如何治军的。(3分)
(二)课内阅读(11分)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作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 ),或( )。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按原文填空。(2分)
2.画“———”的句子中的两个“死”字分别表达不同的含义:第一个“死”字表达了对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的 之情,可以换成“ ”等词语;第二个“死”字表达了对剥削、压迫人民的人的 之情,可以换成“ ”等词语。(4分)
3.本段共有四句话:中心句是第 句;第二句引用曾写过《史记》一书的文学家司马迁的话说明生死观,类似的名人名言还有李清照《夏日绝句》中的“生当作人杰, ”;而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是第 句;最后一句以 为例,说明了为人民利益而死是有价值的,是比泰山还重的。(2分)
4.请根据对全文的理解,假如张思德同志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请你为他写一段颁奖词。(3分)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挪树
院子里那株腊梅奄奄一息了。它长得不是地方,旁边是一个垃圾桶,垃圾车常年地擦它、蹭它、碾它,原来风姿飘逸的它,便渐渐枝折叶落,瘦弱得仅剩可怜巴巴几条筋,眼见得便要“零落成泥碾作尘”了……老花匠来了。我劝老花匠挪一挪衰弱 的“千金”。院子向阳一侧长着一排腊梅,其中刚好空缺一个位置。
“人挪活,树挪死。”有人说。 “腊梅会挪死吗 ”我有点担心。
老花匠提着锄头、铲子来了。他铲开了!刨开了!瘦小的腊梅,却有并不瘦小的根须,它是一株已经成熟的腊梅啊!它的根须长长地在地下蔓延 。老花匠用铲子把四周的根须全铲断了!他又抡起锄头,朝几根甘蔗粗细的主根砍去。锄落之处,铮铮有声。发声之处,竟露出白生生的断裂开的主根,像断裂的骨骼, 白得骇人。
我的心一阵悸动; “它会死吗”
“死不了!”老花匠漫不经心地回答。
“可不能把它的主根砍断!”
“不砍断怎么挪呀!”老花匠依然是那种职业性的残酷。
第 2 页 共
不能不承认,为挪这株腊梅,老花匠挖的洞又深又大。然而这株腊梅的根更深更大。要挪动它,非砍断一些根根蔓蔓不可,哪怕伤筋动骨,也是出于无奈。谁让这株腊梅在这块土地上生长了那么长的时日呢
“嚓!嚓!嚓! ”一铲,一铲, 一铲………“喀!喀!喀! ”一锄, 一锄,一锄……腊梅的根须与这块热土的联系一一割断了。 “嘎吱”一声,老花匠一脚蹬过去,最后的最粗的主根断开了。我仿佛听到了腊梅的呻吟。腊梅在阵痛中出土了!独立了!老花匠像拎着一头刚被宰割的小猪,抓着枝条拖着它走到那个已挖好了坑的空缺的位置上。腊梅的根须仍带着一团老土。那老土依然沉重。独立了的腊梅带着一团老土的根埋了下去。腊梅瘦骨嶙峋地立着。它会死吗
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了个透!翌日,那株腊梅仅剩的几片叶子仍在枝丫上,仍是绿的。又过了几天,叶子还是绿的。又长出了几片新叶。又抽出了几条新枝……腊梅新生了!
尽管它比那一排丰满秀美的腊梅显得矮小,但它总算逃脱了垃圾车的劫难。人挪活!树也挪活!会有的,会有的,在万花纷谢的冬天,在它的干枝上,一定依然会有腊梅花的黄色的芬著。这里的风物一定会: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2分)
A.衰弱 舒展 B.衰败 蔓延 C.衰败 舒展 D.衰弱 蔓延
2、 “漫”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有:A.到处都是;遍。B.广阔;长。C.不受约束;随便。D.莫,不要。(1分)
文中加点的词语“漫不经心”的“漫”意思是 。
3、体会画横线的句子,想一想你会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 ( )(2分)
A.紧张 担忧 B.平静 舒缓 C.欣喜 激动 D.迫切 得意
4、文中与“人挪活,树挪死。”相照应的句子是 (1分)
5、文中有两处引用了古诗句,请联系上下文分别说说它在本文中的含义。(4分)
(1) “零落成泥碾作尘”是指:
(2)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指:
6、你喜欢文中的腊梅吗 说出你的理由。(2分)
第三部分:习作表达(30分)
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心里想去的地方,穿着朴素的鞋就可以到达。你的心之所向是什么 请以“心之所向,素履以往”为题写一篇习作,展示你为理想奋斗的过程。
题二:每个人的记忆中,总有一段时光,常常萦绕在心头。请以“那一段 的时光”为题,根据自身经历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主题明确并符合题目要求;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不少于450字。
页 共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