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萍乡市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萍乡市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25 15:49: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西省萍乡市2024-2025学年统编版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测试卷
考生须知:
1. 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元勋(xūn) 奠基(diàn) 澎湃(bài) 鞠躬尽瘁(cuì)
B. 挚友(zhì) 迭起(dié) 咳嗽(sou) 鲜为人知(xiān)
C. 卓越(zhuó) 校对(jiào) 薪金(xīn) 气冲斗牛(dǒu)
D. 硕果(shuò) 草率(shuài) 悠然(yōu) 潜心贯注(qiǎn)
2.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 谣言 背诵 昆仑 锋芒必露
B. 选聘 昼夜 骋请 至死不懈
C. 昆仑 奠基 仰慕 家喻户晓
D. 颤抖 把握 宰割 妇儒皆知
3.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B. 五四运动距今100多年了,在这100多年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C. 《中国诗词大会》竞赛过程扣人心弦,选手对答如流,嘉宾妙语连珠。
D. 走过万亩梨园,被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包围着。置身于姹紫嫣红的花海中,春风徐来,玉枝轻摇,花瓣洁白,随风飘飞,在湛蓝的天空中,如雪花飘舞,仿佛一片神奇的冰雪世界!
4.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汕头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修改:“加大”改为“加强”)
B. 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修改:句末加上“意识” )
C. 完善食品安全法规,规范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田地了。(修改:“田地”改为“地步” )
D. 上中学以来,他一直始终参加学校田径队训练。(修改:删去 “一直”,或删去 “始终” )
5. 默写(8分)
(1)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2)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3)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夜景,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韩愈《晚春》中描写暮春百花盛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6. 名著阅读(4分)
(1)《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______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反映了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同情。(1分)
(2)请你概括小说中祥子的“三起三落”中的“一起一落”。(3分)
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综合性学习(4分)
爱国主义是一种崇高而神圣的情感,为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此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2分)
(2)请你列举一位你心目中的爱国英雄(本试卷已出现的人物除外),并简要概括他(她)的爱国事迹。(2分)
二、阅读理解(4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8 - 9题(6分)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8. 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3分)
9. 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3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 - 13题(15分)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0.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蒙辞以军中多务( )
(2)见往事耳( )
(3)及鲁肃过寻阳( )
(4)即更刮目相待( )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2. 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和目的分别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3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 - 18题(21分)
父亲的背影
章中林
①和父亲不相见已一年有余了,我常常梦到父亲的那个背影……
②去年国庆放假回家,父亲说从镇上到家没有车,他开电瓶车来接我。七十岁的老人了,能开电瓶车吗?望着坐在前面开车的父亲,我看到的是他的背影:他低着头看着前方,脊背突起,根根骨头清晰可辨,上面只裹着一张皮。他扶着方向盘,弯着腰,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张犁辕。这还是我那伟岸高大的父亲吗?
③父亲年轻的时候,在山里帮人炸石头。我空闲的时候,喜欢到他那里玩耍。那时,我经常看到他挥舞着大铁锤,把石头砸得金星乱飞。这是怎样一个形象呢?身形高大的父亲,脊背宽阔如门,两腿站立如柱,两臂肌肉暴起,挥舞起铁锤来,带着呼呼的风声。
④前些日子,看到库尔贝的一幅油画《采石工》,我才恍然明白我的印象与现实有着不小的偏差。因为那时生活拮据,父亲就和《采石工》中的主人公类似,戴着没有檐的草帽,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鞋子也是破的,连脚后跟都露出来了。这能从父亲当年拍的一张黑白照看出来。
⑤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但我还是喜欢父亲那个砸石头的背影:棕色的脊背,绷紧的双臂,高举的铁锤。整幅画面有着无穷的张力和撼人心魂的表现力,谁看了会不对他翘起大拇指呢?但是,眼前的父亲却完全没有了那种气势,委顿矮小,说话都有些不能关风,还怎么和当年那个形象相比较呢?不忍再想,不能再看。
⑥回到家,我感冒了。身体软软的,提不起精神。看到父亲挑着一担粪去浇地,我说我来。父亲笑说,你是纸扎的,经不起风。这时,我又看到了父亲的背影:他伸着颈,哈着腰,两手抓着扁担,整个人弯成了一张弓。望着他步履蹒跚,我的眼泪流了出来。身为儿子,我却不能让年迈的父亲颐养天年。
⑦走的那天,临出门,父亲叫我等一等,摘些苦柚带着。他说苦柚对我的高血压和高血脂有益,一树的苦柚基本上都被他捎到了我的手里。望着树顶上的苦柚,他准备爬上树去摘。这么大年纪的人了,危险!我叫嚷着跑到父亲的跟前,想要夺下他的腰篮,但他断然回绝了:别看你比我年轻,但是爬树,我灵活,你不行。
⑧倒吊在树上的父亲,就像一只塑料袋挂在树上,迎风飞舞着,似乎随时都会被风吹落。这时我的泪又来了。父亲哪里还有当年的宽阔背脊,人瘦得有些变形,只剩下一手可握的轮廓了。一件夹克被风扬起来,就像被鼓起的风帆,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只蜕皮的蝉一样。那手更是让人不忍直视——黢黑的烧火棍一样,没有一点光泽;皲裂的麻秆一样,没有一点肌肉。这还是父亲吗?眼泪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淹没了我的视线。
⑨一年多来的每一个日子里,我都思念着父亲,忘不了他的背影。无论怎样,我一定要回去看看父亲,和他说一说今天我的工作、我的生活……
14. 本文写了父亲哪几件事?(4分)
15. 请从人物描写方法或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3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
身形高大的父亲,脊背宽阔如门,两腿站立如柱,两臂肌肉暴起,挥舞起铁锤来,带着呼呼的风声。
16. 第4段中写到油画《采石工》有何作用?(4分)
17. 作者在第5段中说“还是喜欢父亲那个砸石头的背影”,文章开头和结尾又说“常常梦到”“忘不了”一年多以前见到的父亲背影,这两者矛盾吗?为什么?(4分)
18. 文章最后一段言简意赅,却意蕴丰富,谈谈你的理解。(5分)
三、写作(50分)
19. 请以“我的________老师”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
参考答案
1. C(A项“湃”应读“pài”;B项“鲜”应读“xiǎn”;D项“潜”应读“qián” )
2. C(A项“锋芒必露”应为“锋芒毕露”;B项“骋请”应为“聘请”;D项“妇儒皆知”应为“妇孺皆知” )
3. D(“姹紫嫣红”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而句中只有梨花,颜色单一,使用该词不恰当 )
4. A(应删去“不再” )
5. (1)独坐幽篁里 (2)双袖龙钟泪不干 (3)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4)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5)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6. (1)老舍 (2)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 一落:有一次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
7. (1)示例:①热爱祖国,建设家园 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示例: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下,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岭岭,只用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资900万元、需时7年才能修完的京张铁路。
8. 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
9. 示例: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 。
10. (1)推托 (2)了解 (3)等到 (4)重新
11. (1)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 (2)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
12. 原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目的: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13. 示例:①学习能改变一个人,我们要重视学习,勤奋学习;②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
14. ①国庆放假开电瓶车接“我”;②年轻时帮人炸石头;③回家后挑粪浇地;④临出门前上树为“我”摘苦柚 。
15. 示例一:运用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年轻时身体强壮、力气大,表现了父亲的勤劳能干。 示例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父亲的脊背比作门,把父亲的两腿比作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年轻时身形的高大、强壮 。
16. 通过与油画《采石工》中主人公的形象作类比,真实地再现了父亲当年工作的艰辛,使父亲的形象更丰满 。
17. 不矛盾。“喜欢父亲那个砸石头的背影”,是因为那个背影体现了父亲的力量和坚韧,让“我”崇拜和自豪;“常常梦到”“忘不了”一年多以前见到的父亲背影,是因为那个背影让“我”看到了父亲的衰老和生活的艰辛,心中充满了心疼和愧疚 。这两种情感都表达了“我”对父亲深深的爱 。
18. 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思念之情,以及想要回去陪伴父亲、和他分享生活的愿望;也体现了“我”对父亲的感恩和愧疚,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同时,以省略号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
19. 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