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苏教版化学必修第二册
专题8 综合训练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油脂的是( )
A.花生油 B.汽油
C.棉籽油 D.牛油
2.下列分子中,含有羟基的是( )
A.CH4 B.CH2CH2
C.CH3CH2OH D.CH3CH2Cl
3.《天工开物》中记载:人贱者短褐、枲裳,冬以御寒,夏以蔽体,其质造物之所具也。属草木者,为枲、麻、苘、葛,属禽兽与昆虫者为裘褐、丝绵。各载其半,而裳服充焉矣。文中的“枲、麻、苘、葛”和“裘褐、丝绵”分别属于( )
A.纤维素、油脂 B.糖类、油脂
C.纤维素、蛋白质 D.糖类、蛋白质
4.市场上有一种加酶洗衣粉,是在洗衣粉中加入少量的碱与蛋白酶制成的。蛋白酶的催化活性很强,衣物的汗渍、血迹遇到它,都能水解而除去。下列衣料中,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是( )
A.棉织品 B.麻织品
C.腈纶织品 D.丝织品
5.黄酒在存放过程中,有部分乙醇转化为乙酸,导致黄酒变酸。该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 )
A.取代反应 B.氧化反应
C.加成反应 D.酯化反应
6.下列关于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烃是指仅具有C和H两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
B.烃是指分子中具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C.烃是指燃烧反应后生成CO2和H2O的有机化合物
D.烃是指具有C和H两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
7.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蚕丝、病毒、大多数酶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B.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蛋白质会析出,再加水重新溶解
C.重金属盐会使蛋白质变性,所以吞服“钡餐”会使人中毒
D.浓硝酸溅在皮肤上使皮肤呈黄色,这是由于蛋白质和浓硝酸发生了显色反应
8.“天问一号”利用正十一烷(分子式为C11H24)储存能量。下列关于正十一烷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正十一烷属于有机化合物
B.正十一烷属于烃的衍生物
C.正十一烷与甲烷属于同系物
D.正十一烷中的碳原子均形成4个共价单键
9.(2024陕西汉中高一期末)如图表示三种烷烃分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的分子式为C3H8
B.a和b互为同系物
C.b和c互为同分异构体
D.a、b、c都属于不饱和烃
10.(2024河北张家口高一期中)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杀菌消毒效果最好
B.淀粉水解液中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碱性悬浊液,加热,未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淀粉未发生水解
C.油脂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也称为皂化反应
D.蛋白质最终水解生成的氨基酸具有两性
11.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在光照条件下反应
B.CH3CHCH2和氯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ClCH3CHCH2的反应
C.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乙烯与HCl气体反应生成一氯乙烷
12.由乙烯推测丙烯的结构或性质正确的是( )
A.分子中3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B.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C.与氯化氢加成只生成一种产物
D.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13.(2024北京东城高一期末)用球棍模型表示的某有机反应示意图如图,其反应类型是( )
A.取代反应 B.加成反应
C.加聚反应 D.酯化反应
14.下列关于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与甲烷性质相似,因此苯为饱和烃
B.苯的结构简式为,有三个碳碳双键,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C.苯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
D.苯分子中既含有碳碳单键又含有碳碳双键
15.(2024河北沧州高一期中)化学表达式中离不开化学用语,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数目是( )
①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②乙烯的球棍模型:;
③CCl4的空间填充模型:;
④乙醇分子式:C2H5OH;
⑤羟基的电子式H;
⑥乙酸的实验式:CH2O;
⑦硝基苯的结构简式:;
⑧聚丙烯的结构简式: CH2—CH—CH3
A.5 B.4 C.3 D.2
16.菊糖是一种可以从菊芋中提取的天然多糖,其分子式为(C6H10O5)n,它可以作为膳食纤维添加到食品中,水解能生成果糖(C6H12O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菊糖与纤维素是同分异构体
B.果糖是一种单糖
C.菊糖遇到浓硝酸会炭化变黑
D.1 mol果糖完全燃烧至少需要9 mol氧气
17.化合物M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6,且分子中仅存在一个—CH3。下列有关M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能与氧化剂反应
B.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
C.1 mol M能与钠单质反应并生成11.2 L气体
D.分子中有不同于烃分子中的氢原子存在
18.核糖是合成核酸的重要物质,其结构简式为
HOCH2(CHOH)3CHO。下列关于核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可以与银氨溶液作用形成银镜
C.与葡萄糖互为同系物
D.1 mol核糖能与过量的钠反应生成1 mol氢气
19.桧木醇是柏科树木中的一种抗菌物质,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物质含有羟基和碳碳双键
B.该物质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该物质可以发生取代、加成反应
D.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10H13O2
20.某种食品防腐剂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C7H10O5
B.是一种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C.分子中含有三种含氧官能团
D.1 mol该物质能与3 mol NaOH反应
21.氨甲环酸可用于治疗出血症,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氨甲环酸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式为C8H15NO2
B.含氧官能团为羧基
C.能发生取代反应
D.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共平面
22.A、B、C三种醇同足量的金属钠完全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相同体积的氢气,消耗这三种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6∶2,则A、B、C三种醇分子里羟基数之比是( )
A.3∶2∶1 B.2∶6∶2
C.3∶1∶2 D.2∶1∶3
23.胆固醇是人体必需的生物活性物质,分子式为C27H46O;一种胆固醇酯是液晶材料,分子式为C34H50O2,合成这种胆固醇酯的酸是( )
A.C6H13COOH B.C6H5COOH
C.C7H15COOH D.C6H5CH2COOH
24.实验室用牛油、乙醇、氢氧化钠等物质,按一定顺序、一定比例混合共热可以制备肥皂,下列有关皂化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乙醇的作用是为了在微热下溶解牛油
B.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边搅拌边小心加热,反应液逐渐变成黄棕色黏稠状液体
C.蘸取反应液,滴入热水中,若无油滴浮在液面上说明已完全反应
D.完全反应后,加入热的饱和食盐水,有固体析出,固体沉于液面下
25.(2024河北廊坊高一期末)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得到的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相同温度下,将2粒大小相同的金属钠分别投入等体积的乙醇、乙酸中,钠与乙醇反应比乙酸反应产生气体慢 乙醇分子中的O—H比乙酸中的更活泼
B 向盛有某溶液的试管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
C 向盛有某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该溶液中一定含Cl-
D 向适量乙酸中加入少量碳酸钠溶液,有气泡生成,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
26.将W1 g光亮的铜丝在空气中加热一段时间后,迅速伸入下列物质中,取出干燥,如此反复几次,最后取出铜丝用蒸馏水洗涤、干燥,称得其质量为W2 g。实验时由于所伸入的物质不同,铜丝的前后质量变化可能不同,下列所插入物质与铜丝的质量关系正确的是( )
A.NaOH溶液:W1=W2
B.无水乙醇:W1=W2
C.NaHSO4溶液:W1D.CO:W1>W2
27.下列有机化合物中一定属于同系物的是( )
① ② ③ ④C2H4
⑤CH2CH—CHCH2 ⑥C3H6 ⑦ ⑧
A.⑦⑧ B.⑤⑦
C.①②③ D.④⑥⑧
28.绿色化学对化学反应提出了“原子经济性”(原子节约)的新概念及要求。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全部转变成所需产物,不产生副产物,实现零排放。在下列制备环氧乙烷的反应中,原子经济性最好的是( )
A.CH2CH2+(过氧乙酸)+CH3COOH
B.CH2CH2+Cl2+Ca(OH)2+CaCl2+H2O
C.2CH2CH2+O2
D.+HOCH2CH2—O—CH2CH2OH+2H2O
29.最近,科学家在-100 ℃的低温下合成了烃X,此分子的结构如图所示(图中连线表示化学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的分子式为C5H4
B.X是一种常温下不能稳定存在的液态烃
C.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D.充分燃烧等质量的X和甲烷,X消耗氧气较多
30.某油脂的结构如图所示,R1、R2、R3分别代表高级脂肪酸的烃基,且互不相同。关于该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油脂属于混合物,没有固定熔、沸点
B.在人体内最终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
C.一定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热能得到肥皂的主要成分
31.气态烃A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淀粉在一定条件下水解可生成B,B在人体组织中发生缓慢氧化,放出热量,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烃A是CH2CH2,B是葡萄糖
B.反应①是加成反应,反应②是水解反应
C.溶液B中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出现光亮银镜
D.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
32.在烷烃分子中的基团—CH3、—CH2—、、中的碳原子分别称为伯、仲、叔、季碳原子,其数目分别用n1、n2、n3、n4表示。例如,
分子中n1=6、n2=1、n3=2、n4=1。试根据不同烷烃的组成结构,分析出烷烃(除甲烷外)中各原子数的关系。
(1)烷烃分子中氢原子数n0与n1、n2、n3、n4之间的关系:n0= 或n0= 。
(2)4种碳原子数之间的关系是n1= 。
(3)若某分子中n2=n3=n4=1,该烷烃可能是 (任写一种)。
33.唐代司空图《诗品·典雅》中“玉壶买春,赏雨茅屋”中的“春”指的就是酒。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
(1)写出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乙醇燃烧时如果氧气不足,可能还有CO生成。用如图装置验证乙醇的燃烧产物中有CO、CO2、H2O,应将乙醇的燃烧产物依次通过(按气流从左到右的顺序填装置编号) 。
(3)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②中A瓶的石灰水变浑浊。A瓶溶液的作用是 ;B瓶溶液的作用是 ;C瓶溶液的作用是 。
(4)装置③的作用是 ;装置①中所盛的是 ,作用是 。
(5)装置④中所盛的固体药品是 ,它可以验证的产物是 。
34.(2024河北石家庄高一期末)煤和石油化工产品都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对二者综合利用可制备出多种有机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ⅰ的现象为 ,反应ⅱ的反应类型为 。
(2)操作Ⅰ属于 (填“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操作Ⅱ的名称为 。
(3)写出一种D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4)G的结构简式为 ;F中官能团的名称为 。
(5)反应ⅲ的化学方程式为 ;
在实验室中进行该反应时,需要使用饱和Na2CO3溶液收集H,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除了可以除去C和F外,还有 。
专题8 综合训练
1.B 2.C 3.C
4.D 解析 蛋白质在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丝织品的主要成分均为蛋白质,因此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D符合题意。
5.B 解析 乙醇转化为乙酸,碳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故乙醇发生氧化反应。
6.A 解析 烃又称碳氢化合物,分子中只含C、H两种元素。
7.C 解析 “钡餐”的成分是硫酸钡,硫酸钡不溶于酸,无法生成钡离子,不会引起中毒,C错误。
8.B 解析 正十一烷属于烷烃,属于有机化合物,A正确、B错误;正十一烷与甲烷都属于烷烃,二者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10个CH2原子团,互为同系物,C正确;正十一烷属于烷烃,因此正十一烷的碳原子均形成4个共价单键,D正确。
9.D 解析 a、b、c都是烷烃,都属于饱和烃,D错误。
10.D 解析 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杀菌消毒效果最好,不是质量分数,故A项错误;淀粉在稀硫酸催化下发生水解,与氢氧化钠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需要环境是碱性,题目中没有中和硫酸,因此可能看不到砖红色沉淀,故B项错误;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称为皂化反应,工业生产中常用此反应来制取肥皂,故C项错误;蛋白质水解最终生成氨基酸,氨基酸中含有羧基和氨基,具有两性,故D项正确。
11.D 解析 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在光照条件下发生的是取代反应,A错误。对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结构可看出,CH3CHCH2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B错误。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的是氧化反应,C错误。乙烯与HCl气体反应生成一氯乙烷,发生的是加成反应,D正确。
12.D 解析 丙烯CH2CH—CH3可看作CH2CH2结构中一个氢原子被—CH3所取代,显然3个碳原子不在同一条直线上,A错误;由于甲基中4个原子不在同一平面上,所以
CH2CH—CH3分子中不可能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B错误;丙烯与HCl的加成产物应有两种情况:
CH3CH2CH2—Cl和,C错误;丙烯含有碳碳双键,是不饱和烃,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正确。
13.B 解析 图示反应是乙烯与溴分子的加成反应,故选B。
14.C 解析 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不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说明苯分子不是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交替结构,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特殊的键,为不饱和烃,A、B、D错误。苯在一定条件下与液溴可发生取代反应,故C正确。
15.D 解析 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①错误;乙烯为平面形分子,且C的原子半径比H大,则其球棍模型为,②正确;CCl4为正四面体形结构,但C的原子半径比Cl小,则其空间填充模型为,③错误;C2H5OH是乙醇的结构简式,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④错误;羟基是中性基团,其电子式为·H,⑤错误;乙酸的分子式为C2H4O2,实验式为CH2O,⑥正确;硝基苯中N与苯环上的碳原子相连,其结构简式为,⑦错误;聚丙烯的结构简式为,⑧错误;故选D。
16.B 解析 菊糖和纤维素都是多糖,分子式中n值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A错误;果糖是一种单糖,B正确;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菊糖遇浓硫酸会脱水炭化,遇浓硝酸则不能,C错误;1 mol 果糖(C6H12O6)完全燃烧消耗O2的物质的量为6 mol,D错误。
17.C 解析 M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46,分子中仅存在1个—CH3,则M为CH3CH2OH,能与氧化剂(如O2、酸性KMnO4溶液等)反应,A正确;CH3CH2OH的官能团是—OH,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羟基或甲基上的取代反应,B正确;1 mol乙醇与足量Na反应生成0.5 mol 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 L,题目未指明是否处于标准状况下,C错误;烃不与金属钠反应,而乙醇与钠反应生成H2,说明乙醇分子中有不同于烃分子中的氢原子存在,D正确。
18.B 解析 核糖分子中含有—OH和—CHO,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Mn被核糖还原为Mn2+而使溶液褪色,A错误;含有—CHO,可与银氨溶液反应形成银镜,B正确;核糖含有4个羟基和1个醛基,葡萄糖含有5个羟基和1个醛基,二者的分子通式不同,相差1个“CHOH”,故不互为同系物,C错误;1 mol核糖能与4 mol Na反应生成2 mol氢气,D错误。
19.D 解析 由桧木醇分子的结构简式可知,含有羟基和碳碳双键,A正确;该物质含有碳碳双键,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Mn则被还原为Mn2+而使溶液褪色,B正确;含有羟基、甲基,可发生取代反应,含有碳碳双键、羰基,可发生加成反应,C正确;由桧木醇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10H12O2,D错误。
20.A 解析 由该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7H10O5,A正确;该有机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错误;分子中含有2种含氧官能团,即—OH和—COOH,C错误;—COOH能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OH不与NaOH反应,故1 mol该有机化合物能与2 mol NaOH反应,D错误。
21.D 解析 由氨甲环酸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8H15NO2,A正确;含氧官能团为—COOH,其名称为羧基,B正确;含—COOH,能发生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C正确;该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六元碳环上所有碳原子均形成4个单键,故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一定不共平面,D错误。
22.D 解析 醇羟基与钠反应生成H2存在关系式:2—OH~2Na~H2↑,若生成相同体积的氢气,则三种醇所含羟基的物质的量相等,又知A、B、C三种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6∶2,从而推知A、B、C三种醇分子中羟基个数之比为2∶1∶3。
23.B 解析 根据胆固醇的分子式可以确定胆固醇为一元醇。根据酯化反应原理,胆固醇与酸发生酯化反应:C27H46O+RCOOHC34H50O2+H2O,根据元素守恒,酸的分子式为C34H50O2+H2O-C27H46O=C7H6O2,则该酸为C6H5COOH,B正确。
24.D 解析 牛油不溶于NaOH溶液,加入乙醇,乙醇的作用是为了在微热下溶解牛油,A正确;牛油属于酯,能在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所以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边搅拌边小心加热,反应液逐渐变成黄棕色黏稠状液体,B正确;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的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均溶于水,则蘸取反应液,滴入热水中,若无油滴浮在液面上说明已完全反应,C正确;完全反应后,加入热的饱和食盐水,有固体析出,该固体是高级脂肪酸钠固体,密度比水小,所以固体浮于液面上,D错误。
25.D 解析 相同温度下,将2粒大小相同的金属钠分别投入等体积的乙醇、乙酸中,钠与乙醇反应比乙酸反应产生气体慢,说明乙酸分子中的O—H比乙醇中的更活泼,A不合题意;硫酸钡为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且亚硫酸钡可被硝酸氧化生成硫酸钡,由实验操作和现象可知,该溶液中可能含有S,而不是一定含有S,B不合题意;先加入盐酸酸化,引入了氯离子,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无法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Cl-存在,C不合题意;向适量乙酸中加入少量碳酸钠溶液,有气泡生成,发生反应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一步说明产生了CO2,说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D符合题意。
26.B 解析 铜丝在空气中加热,表面生成CuO,质量增加,NaOH溶液不与CuO反应,则有W1W2,C错误;CO可将热的CuO还原为Cu,铜片的质量不变,则有W1=W2,D错误。
27.B 解析 同系物要求结构上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结构上相似的有④和⑧,⑤和⑦,且在分子组成上都相差一个或多个CH2原子团,故它们属于同系物,B正确。
28.C 解析 由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的定义知,副产物越少的反应,其经济性越好,当副产物为零时,其原子经济性最好,则四个选项中,C项的原子经济性最好。
29.D 解析 X分子中只含碳、氢元素,根据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成键特点及X的结构推知,其分子式为C5H4,A正确;X在-100 ℃的低温下合成,故X在常温下不能稳定存在,B正确;X中含有碳、氢元素,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C正确;甲烷中氢的质量分数大于X,故充分燃烧等质量的X和甲烷,甲烷消耗O2的量较多,D错误。
30.C 解析 油脂含C、H、O三种元素,油脂在人体内被氧化,最终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B正确;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中没有不饱和的碳碳键,不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错误;该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得到高级脂肪酸钠,为肥皂的主要成分,D正确。
31.B 解析 根据气态烃A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可求出A中C与H的个数比为1∶2,且A与H2O反应生成乙醇,则A为乙烯(C2H4);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故B为葡萄糖。乙烯和水的反应是加成反应,葡萄糖的结构中含有醛基,能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光亮的银镜,葡萄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32.答案 (1)2(n1+n2+n3+n4)+2 3n1+2n2+n3
(2)n3+2n4+2 (3)(CH3)3CCH(CH3)CH2CH3[或
(CH3)3CCH2CH(CH3)2或(CH3)2CHC(CH3)2CH2CH3]
解析 (1)由于链状烷烃的通式为CnH2n+2,C原子与H原子之间的数量关系为n0=2(n1+n2+n3+n4)+2,伯、仲、叔、季碳原子上含有的H原子数目分别为3、2、1、0,所以C原子与H原子之间的数量关系为n0=3n1+2n2+n3。
(2)由(1)中可得,2(n1+n2+n3+n4)+2=3n1+2n2+n3,故n3+2n4+2=n1。
(3)由(2)中n3+2n4+2=n1,当n2=n3=n4=1时,n1=5,碳原子总数为8,则该烷烃的分子式为C8H18,满足n2=n3=n4=1的结构有3种,分别为(CH3)3CCH(CH3)CH2CH3、(CH3)3CCH2CH(CH3)2、(CH3)2CHC(CH3)2CH2CH3。
33.答案 (1)C2H5OH+3O22CO2+3H2O
(2)④②③①
(3)验证CO2存在 除去混合气体中的CO2 证明CO2是否被除尽
(4)将CO氧化成CO2 澄清石灰水 检验由CO与CuO反应所生成的CO2,从而证明有CO气体存在
(5)无水硫酸铜 H2O
34.答案 (1)溴水褪色 取代反应 (2)物理变化 裂解 (3) (4) 碳碳双键、羧基 (5)CH2CHCOOH+HOCH2CH2OHCH2CHCOOCH2CH2OH+H2O 降低酯的溶解度,便于酯分层析出
解析 A为乙烯,乙烯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是CH2BrCH2Br,B水解生成C是乙二醇。石油分馏得到重油,裂解得到D是丙烯,E含有碳碳双键,E加聚得到G,由H的结构简式可知F为CH2CHCOOH,F和C反应得到H。
(1)反应ⅰ是溴水和乙烯发生加成反应,现象为溴水褪色,反应ⅱ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操作Ⅰ是分馏,属于物理变化;操作Ⅱ的名称为裂解。
(3)D是丙烯,同分异构体是环丙烷,结构简式为。
(4)G是加聚产物,结构简式为;F为CH2CHCOOH,F中官能团的名称为碳碳双键和羧基。
(5)反应ⅲ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HCOOH+HOCH2CH2OHCH2CHCOOCH2CH2OH+H2O;在实验室中进行该反应时,需要使用饱和Na2CO3溶液收集H,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除了可以除去C和F外,还能降低酯的溶解度,便于酯分层析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