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讲 动物的主要类群
任务一 无脊椎动物
1.连线(将下列各类动物以及和它对应的特点用线连起来)
A.腔肠动物 a.身体不分节,体表有角质层
B.扁形动物 b.身体扁平,有口无肛门
C.线形动物 c.身体分节,运动器官为刚毛或疣足
D.环节动物 d.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
E.软体动物 e.身体表面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F.节肢动物 f.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有外骨骼
[答案] A—e B—b C—a D—c E—d F—f
2.识图
(1)身体呈辐射对称的动物是[B]水螅(括号内填字母)。
(2)A是涡虫,属于扁形动物,其主要特征是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3)体表有角质层的动物是[D]蛔虫,该类群动物的消化管所具有的结构特点是有口有肛门。
(4)E是软体动物(动物类群),它的贝壳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
(5)C是蚯蚓,判断前后端的标志是环带。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1.(2024·泰安二模)根据给出的各种动物,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水螅的体型是辐射对称,更有利于生活在清澈缓流小溪中捕捉食物,灵活运动
B.华枝睾吸虫身体最发达的结构是生殖器官,它的体形与水螅相同,不利于其运动,适于寄生生活
C.蚯蚓身体呈圆筒形,左右对称,身体前端的环带也是体节的一部分,分节现象有利于运动
D.蜗牛是陆生软体动物,靠简单的肺呼吸,但身体要保持湿润,附着于物体上匍匐运动
C [水螅的体型是辐射对称,便于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但是,水螅的运动不如两侧对称的生物灵活,A错误;华枝睾吸虫身体最发达的结构是生殖器官,它的体形与水螅不相同:华枝睾吸虫是两侧对称,适于寄生生活,B错误;蚯蚓身体呈圆筒形,左右对称,身体前端的环带也是体节的一部分。蚯蚓等环节动物身体分节,可以使其运动更灵敏,转向更灵活,有利于其捕食或逃避敌害,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C正确;蜗牛是陆生软体动物,靠特化的外套膜(不是肺)呼吸,身体要保持湿润,附着于物体上匍匐运动,D错误。]
2.(2024·泰安一模)下列关于无脊椎动物类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吸虫和绦虫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
B.软体动物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C.节肢动物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胸部有两对翅和三对足,腹部有气门
D.蛔虫属于线形动物,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
B [血吸虫和绦虫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呈左右对称,有口无肛门,A错误;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B正确;节肢动物的身体分部、足和触角分节,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胸部有两对翅和三对足,腹部有气门,是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类的特征,C错误;蛔虫属于线形动物,身体细长,不分节,D错误。]
[感悟提升]
(1)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相同特点是有口无肛门。
(2)线形动物比扁形动物高等之处是消化腔有口有肛门。
(3)蛔虫和猪肉绦虫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相同特点是生殖器官特别发达。
(4)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类群。
任务二 脊椎动物
1.识图
(1)图中五种动物体内都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因此统称为脊椎动物。
(2)图A是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3)图D是家鸽,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体内具有与之相通的气囊,有辅助呼吸的作用,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
(4)图B是鱼的外形图。鱼身体呈流线型,用鳃呼吸。
(5)图C是蜥蜴的外形图。蜥蜴的皮肤表面覆盖角质的鳞片,既可以保护身体又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6)图E生殖方式的特点是胎生哺乳。
(7)图中所示动物中,体温恒定的动物是D、E(填字母)。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就是两栖类。 (×)
(2)虎的牙齿可以分为门齿、犬齿和臼齿三种。 (√)
(3)“鲸”,人们俗称“鲸鱼”,生活在水中,属于鱼类。 (×)
(4)用肺呼吸的动物都是陆生动物,陆生动物不一定都用肺呼吸。 (×)
(5)家兔的胎生、哺乳有利于提高后代的出生率。 (×)
(6)爬行动物的生殖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
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1.(2024·泰安中考)“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唐·李白《古朗月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桂树”是高大乔木,花呈绿白色,果实呈卵球形,属于绿色开花植物
B.“白兔”体表被毛;胎生哺乳;具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适于食草
C.“蟾蜍”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变态发育
D.“九乌”中的“乌”是指鸟类,飞行时气囊辅助肺进行双重呼吸
B [桂树开花,能结果实,属于被子植物,即绿色开花植物,A正确;白兔属于植食性哺乳动物,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没有犬齿,B错误;蟾蜍是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幼体和成体的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C正确;鸟类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一次呼吸可以进行两次气体交换,称为双重呼吸,D正确。]
2.(2024·泰安一模)下列有关脊椎动物类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鲫鱼游泳时,前进动力来自头部和躯干部的摆动
B.青蛙的受精方式是体内受精,发育为变态发育
C.蜥蜴的卵的结构特点确保其能在干燥的陆地上繁殖
D.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和体温恒定是鸟特有的特征
C [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通过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各种鳍起着协调作用,A错误;雌雄蛙抱对后,将精子和卵子产在水中,体外受精,幼体蝌蚪在水中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明显不同,属于变态发育,B错误;蜥蜴能终生生活在陆地上的原因之一是卵的外面有坚韧的卵壳,能防止水分的蒸发,并起到保护作用,确保其能在干燥的陆地上繁殖,C正确;哺乳动物的体温也恒定,体温恒定不是鸟特有的特征,D错误。]
动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3.(2023·泰安中考)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蚯蚓通过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适于生活在潮湿的土壤环境
B.蝗虫的后足发达,有两对翅,适于在陆地上跳跃和空中飞行
C.蜥蜴的受精卵较大,卵内养料较多,卵外有坚韧的卵壳,能在陆地上发育
D.家鸽的肺和气囊都能进行气体交换,适于空中飞行时获得更多的氧气
D [家鸽属于鸟类,鸟类的呼吸器官是肺,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而气囊能暂时储存气体,辅助肺呼吸,但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D错误。]
4.(2024·泰安二模)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普遍存在。关于动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鱼生活在水中,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B.蛔虫的角质层可防止被寄主消化道的消化液分解,适于寄生生活
C.鸟特有的双重呼吸是肺和气囊都可以进行气体交换,适于飞行
D.狼的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提高了摄取食物的能力
C [鸟的肺和气囊相通,但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气囊辅助肺进行双重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使鸟适于飞行,C错误。]
一、单项选择题
1.(2024·泰安二模)“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下列与燕子飞行产生大量能量无关的是( )
A.食量大,消化能力强
B.气囊辅助呼吸,可获得充足的氧气
C.心跳频率快,运输氧能力强
D.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中空
D [鸟类的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中空,可以减轻飞行时的体重,与产生能量无直接关系,D符合题意。]
2.(2024·新泰三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重要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大多数植物叶的上表皮比下表皮气孔多,有利于保持植物体内的水分
B.蝉体表的外骨骼保护和支持身体,并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C.鱼类的鳃丝密布着毛细血管,适于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
D.家兔有门齿和臼齿,与其植食性生活相适应
A [一般植物叶片的上表皮气孔总是比下表皮的气孔少,这样可减少水分的散失,A错误;蝉是节肢动物,体表有外骨骼保护和支持身体,可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B正确;鱼用鳃呼吸,鱼鳃内含有丰富的血管,有利于鱼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C正确;家兔是植食性动物,牙齿具有门齿、臼齿的分化,兔的犬齿退化、盲肠发达,适于消化植物纤维,与其植食性相适应,D正确。]
3.(2024·泰安三模)麻雀后肢胫骨与跗骨之间的骨连接角度固定,无法向前伸直,所以不能单足行走只能跳跃。这种蹦跳方式也使得麻雀可较快起飞,逃离危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麻雀有发达的胸肌适应飞行
B.这个特点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麻雀胫骨与跗骨之间以骨缝相连,不能活动
D.麻雀依靠肺和气囊进行气体交换可保证较快起飞时氧气的供应
D [麻雀属于鸟类,鸟类的呼吸方式为双重呼吸,肺进行气体交换,气囊辅助呼吸,但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双重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为鸟的飞行提供了充足的氧气,D错误。]
4.(2024·泰安二模)下列对四种动物类群和呼吸方式的概述正确的是( )
A.蚯蚓—线形动物—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
B.中华鲟—鱼类—从鳃盖后缘流出的水中氧气增多
C.家鸽—鸟类—双重呼吸时,在肺和气囊内进行气体交换
D.熊猫—哺乳动物—用肺进行呼吸,气体交换能力强
D [蚯蚓属于环节动物,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体壁密布毛细血管,与呼吸功能相适应,A错误;中华鲟属于鱼类,用鳃呼吸,鳃丝内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当水由口流进,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就渗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里的二氧化碳浸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的鳃孔排出体外,鳃盖后缘流出的水中二氧化碳增多,B错误;家鸽属于鸟类,鸟类的气囊与肺相通,主要功能是储存空气,辅助呼吸,不能进行气体交换,C错误;哺乳动物的呼吸器官是肺,能进行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循环路线,气体交换能力强,D正确。]
5.(2024·枣庄中考)“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下列关于鱼类和鸟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们都属于恒温动物
B.体内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C.鱼的呼吸器官是鳃和皮肤
D.鸟类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是肺和气囊
B [鱼类是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而鸟类则是恒温动物,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体温,A错误;无论是鱼类还是鸟类,它们的体内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这是脊椎动物的一个共同特征,B正确;鱼类的呼吸器官是鳃,它们通过鳃从水中提取氧气,C错误;鸟类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是肺,它们通过肺来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气囊则主要起到储存空气、辅助呼吸和减轻体重的作用,但并不直接参与气体交换,D错误。]
6.(2024·菏泽中考)下列有关鲫鱼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体内具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B.体表覆盖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温恒定
C.身体呈流线型,减少运动时的阻力,适于水中生活
D.侧线具有感知水流方向和水压的作用
B [鱼类体内具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A正确;鲫鱼属于鱼类,体表覆盖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温不恒定,B错误;鲫鱼身体呈流线型,减少运动时的阻力,适于水中生活,C正确;鲫鱼的感觉器官是侧线,侧线具有感知水流方向和水压的作用,D正确。]
7.(2024·聊城中考)“天高任鸟飞”,各种姿态的鸟在蓝天中翱翔,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关于鸟类适于飞行的结构特征,叙述错误的是( )
A.身体呈流线型,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
B.气囊可以扩大气体交换的面积
C.骨骼轻、薄,有的骨中空,可以减轻体重
D.胸肌特别发达,为飞行提供足够的动力
B [鸟有气囊,在飞行过程中吸气和呼吸时气体都经过肺,都能进行气体交换,而气囊没有气体交换的作用,因此不能增加气体交换的面积,B错误。]
8.(2024·泰安一模)如图为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互不相同的几种动物,下列相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
A.C在生殖和发育方面的特点:胎生哺乳,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类群
B.A和C都是恒温动物,C用肺呼吸,A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C.A、B、C、D的共同特点是体内有脊柱,都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D.B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
C [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A(家鸽)属于鸟类、B(青蛙)属于两栖动物、C(熊猫)属于哺乳动物,都属于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D(蝗虫)属于节肢动物,体内没有脊柱,是无脊椎动物,选项C错误。]
二、非选择题
9.(2024·泰安期中)地球上的动物千姿百态,各种动物以独特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下图是蝗虫和家鸽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蝗虫是一种常见的昆虫,适于陆地生活的原因之一是体表有________,可以保护和支持内部结构,防止体内水分的大量蒸发。在陆地上俗称“登倒山”,是因为[ ]________发达,适于跳跃。
(2)鸟类是能够飞行的脊椎动物之一,其适于飞行的结构特点之一是[ ]________上有高耸的突起龙骨突,附着发达的胸肌。
(3)蝗虫和家鸽的飞行器官分别是________。
(4)蝗虫和家鸽的呼吸器官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而家鸽有[ ]________辅助呼吸,形成独特的双重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
[解析] (1)蝗虫的体表具有坚硬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大量蒸发,这是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之一。蝗虫三对足,其中[⑦]后足发达,适于跳跃。(2)鸟类的龙骨突的两侧有发达的肌肉——胸肌,胸肌发达收缩有力,飞行时能产生强大的动力,有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3)蝗虫的翅和家鸽的翼是它们的飞行器官。(4)气管是蝗虫进行气体交换的呼吸器官。家鸽的呼吸器官是[4]肺,但[5]气囊与肺相通,主要功能是储存空气,辅助呼吸,不能进行气体交换。
[答案] (1)外骨骼 [⑦]后足 (2)[2]胸骨
(3)翅、翼 (4)气管 肺 [5]气囊
课时规范训练(16) 动物的主要类群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2024·泰安期末)下列关于水螅、涡虫、蛔虫、蜗牛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水螅身体呈辐射对称,能从各方向捕食和防御
B.涡虫身体背腹扁平,营寄生生活
C.蛔虫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无肛门
D.除有壳的蜗牛外,其他三种都属于软体动物
A [水螅属于腔肠动物,身体体形称为辐射对称,便于从各方向捕食和防御,A正确;涡虫属于扁形动物,生活方式是营自由生活,B错误;蛔虫身体细长,呈圆柱形,有口有肛门,消化管的结构简单,体表有角质层,适合寄生生活,C错误;只有蜗牛属于软体动物,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水螅属于腔肠动物、涡虫属于扁形动物、蛔虫属于线形动物,D错误。]
2.(2024·泰安一模)下列有关动物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蛔虫的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B.乌龟属于两栖动物,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
C.蜥蜴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的依赖,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D.家兔的牙齿分化,提高了摄食能力,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
B [乌龟属于爬行动物,体表有甲,用肺呼吸。虽然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但不是两栖动物,B错误。]
3.(2024·泰安期中)自然界中动物种类繁多,形态特征千差万别。关于下列四种动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乙和丁为变温动物,丙为恒温动物
B.乙体表有外骨骼,可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C.丙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是肺和气囊
D.甲、丙、丁共同特征之一是体内有脊柱
C [丙(鸟类)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是肺;气囊可暂时贮存气体,协助鸟类在飞行时完成双重呼吸,不能进行气体交换,C错误。]
4.(2024·泰安期中)下列事实能用来证明“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观点的是( )
①枯叶蝶双翅合拢时像枯叶,适于隐藏自己;②青蛙的后肢发达,趾间有蹼,适合跳跃和游泳;③信鸽的骨骼轻且坚固,能减轻体重适于飞行;④蛔虫具有角质层,能抵抗寄主消化液的侵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C [枯叶蝶的外形和体色似枯叶,适于隐藏自己,属于保护色,①不符合题意;青蛙的后肢发达,趾间有蹼,适合跳跃和游泳,符合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②符合题意;信鸽是鸟类,骨骼轻且坚固,能减轻体重,适于飞行,符合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③符合题意;蛔虫身体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能抵抗寄主消化液的侵蚀,符合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④符合题意。]
5.(2024·泰安阶段练)近几年,中纪委加大反腐力度,强调了“打老虎”和“打苍蝇”同等重要。这里用 “老虎”和“苍蝇”比喻违法乱纪的国家工作人员。下列对这两种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老虎和苍蝇的共同特征是体内有脊柱
B.苍蝇与蜘蛛体表被有外骨骼,都属于昆虫
C.老虎和白鳍豚都是哺乳动物,主要特征是胎生哺乳,体温恒定
D.苍蝇有两对足、三对翅,善于跳跃、适于飞行
C [苍蝇的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而老虎的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A错误;苍蝇与蜘蛛体表被有外骨骼,苍蝇是昆虫,但是蜘蛛不是昆虫,B错误;结合分析可知,老虎和白鳍豚都是哺乳动物,主要特征是胎生哺乳,体温恒定,C正确;苍蝇属于昆虫,有三对足、两对翅,善于跳跃、适于飞行,D错误。]
6.(2024·泰安期中)雨后,有时可以见到蚯蚓在地面上蠕动,蚯蚓对人类的益处很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观察蚯蚓时,靠近环带的一端是前端
B.蚯蚓在粗糙的纸上运动的相对较快,原因是有利于刚毛的固定
C.蚯蚓的环带与营养有关系
D.蚯蚓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在物质循环方面起重要作用
C [蚯蚓的环带有繁殖作用,蚯蚓繁殖期间,环带上的腺细胞分泌蛋白质和黏液,形成一个套在环带外面的蛋白质环。蛋白质环带着1~3个受精卵从蚯蚓身上脱落,形成卵茧,以适宜不良环境,C错误。]
7.(2024·聊城中考)走进水族馆,可以观赏到形态各异的动物,它们有各自的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母生活在海水中,身体柔软,属于软体动物
B.鲸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属于鱼类
C.海龟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上爬行,属于两栖动物
D.海豚用肺呼吸,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
D [水母生活在海水中,身体柔软,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属于腔肠动物,A错误;鲸鱼用肺呼吸,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B错误;海龟体表覆盖甲,其幼体和成体都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属于爬行动物,C错误;海豚用肺呼吸,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D正确。]
8.(2024·烟台中考)雨后的校园里,常常会在靠近花坛的甬道上看到蚯蚓。关于蚯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蚯蚓喜欢雨后爬到地面觅食
B.靠身体腹面的刚毛收缩爬行
C.蚯蚓和沙蚕、马陆都属于环节动物
D.能疏松土壤、提高肥力,还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
D [蚯蚓靠湿润的体壁呼吸,雨后土壤里缺乏氧气,所以蚯蚓纷纷爬出地面,A错误。用手触摸蚯蚓的体壁,体表有黏液;腹部有刚毛,蚯蚓靠体壁肌肉和刚毛协助运动,B错误。蚯蚓和沙蚕符合环节动物的特征,都属于环节动物;马陆属于节肢动物门多足纲,C错误。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可以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还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D正确。]
9.(2024·烟台中考)春天去烟台长岛游玩,有时会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斑海豹,它们从渤海辽东湾游至长岛海域休养生息,然后继续向西北太平洋迁徙。下列对斑海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肺呼吸
B.皮下脂肪厚,有助于维持体温恒定
C.胎生、哺乳
D.既可以在水中又可以在陆地上生活,属于两栖动物
D [斑海豹属于哺乳动物,用肺呼吸,A不符合题意;斑海豹是哺乳动物,其皮下脂肪厚,有助于维持体温恒定,B不符合题意;斑海豹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C不符合题意;斑海豹是哺乳动物而不是两栖动物,D符合题意。]
10.(2024·烟台中考)动物的外骨骼能防止体内水分的大量蒸发。以下动物具有外骨骼的是( )
A B
C D
C [蜗牛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属于软体动物,没有外骨骼,A错误;飞鱼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也可借助鳍在水面上滑翔,B错误;螳螂属于节肢动物中的昆虫,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身体和附肢都分节,体表具有外骨骼,外骨骼可以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的水分蒸发,使其能更好地适应陆地生活,C正确;蝙蝠胎生、哺乳,属于能飞行的哺乳动物,D错误。]
11.(2024·兰州中考)各种动物都有其自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下列动物与其特征匹配错误的是( )
A.草履虫——依靠纤毛运动
B.螃蟹——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
C.大黄鱼——用肺呼吸
D.家鸽——身体呈流线型
C [鱼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大黄鱼属于鱼,用鳃呼吸,C错误。]
12.(2024·吉林中考)如图是一块小麦田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
B.乙和丙的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C.三种动物与小麦共同构成农田生态系统
D.若麦田被重金属污染,有毒物质在小麦体内积累最多
B [甲(蚯蚓)是环节动物,用湿润的体壁呼吸,A错误;乙(瓢虫)和丙(蝗虫)是节肢动物,身体和附肢都分节,B正确;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构成,它们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错误;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往往会通过食物链进行富集。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如果麦田被重金属污染,那么这些有毒物质会在更高级别的消费者体内积累更多,D错误。]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6分)
13.(6分)(2024·牡丹江中考)饲养观赏鱼时,控制好水温是很重要的。某中学七年二班第3小组同学通过观察小鱼在不同温度下的呼吸频率(每分钟鳃盖张合次数),来探究温度对它生活的影响,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材料准备:小鱼,大玻璃缸,大烧杯,温度计,已晒过的自来水,热水,冰块。方法步骤:
①向大烧杯中倒入已晒过的自来水,放入温度计记录温度后,将3条小鱼一起放入大烧杯中。
②将大烧杯放入大玻璃缸中,向大烧杯中稍加热水,当温度上升到25 ℃时,保持温度稳定,小鱼安静2分钟后开始记录小鱼在1分钟内的鳃盖张合次数。稍停片刻,再重复两次,记录观测数据。(每名学生只记录其中1条小鱼的鳃盖张合次数)
③向大玻璃缸内加冰块,使烧杯中的水温下降到20 ℃、15 ℃、10 ℃、5 ℃,再用同样的方法,分别记录各温度下1分钟内小鱼的鳃盖张合次数。
温度与呼吸频率(鳃盖张合次数)关系记录表
统计水温 每分钟呼吸频率(鳃盖张合次数)(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1号鱼 2号鱼 3号鱼 1号鱼 2号鱼 3号鱼 1号鱼 2号鱼 3号鱼
5 ℃ 10 7 9 11 6 9 10 7 8 9
10 ℃ 17 14 16 18 14 17 16 13 15 16
15 ℃ 33 32 31 34 31 32 34 30 33 32
20 ℃ 76 45 63 65 53 62 69 47 61 60
25 ℃ 132 112 109 122 110 107 127 109 111 115
(1)此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实验探究的变量是________。观测三次并取平均值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用的小鱼种类、大小、活动状况等基本相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表中数据分析,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小鱼的鳃盖张合次数可随水温的升高而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从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提出问题是探究实验的前提和基础,实验探究的问题是不同温度对鱼的呼吸频率是否有影响。(2)探究不同温度对鱼的呼吸频率是否有影响,实验的变量是温度,其他的条件保持相同。观测三次并取平均值的目的是减少误差,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加科学合理。(3)实验用的小鱼种类、大小、活动状况等基本相同,其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使结果更加科学合理。(4)由表中数据分析,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小鱼的鳃盖张合次数可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从而得出的结论是不同温度对鱼的呼吸频率有影响。
[答案] (1)不同温度对鱼的呼吸频率是否有影响 (2)温度 减少误差,避免偶然性 (3)控制单一变量 (4)增加 不同温度对鱼的呼吸频率有影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70张PPT)
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的动物
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的动物
第16讲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的动物
课标导航 明标定向
内容要求
1.无脊椎动物与人类关系密切,如线形动物(蛔虫)、环节动物(蚯蚓)、节肢动物(蝗虫、蜜蜂)等。
2.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都具有适应其生活方式和环境的主要特征。
3.动植物类群可能对人类生活产生积极的或负面的影响。
学业要求
1.说明生物的不同分类等级及其相互关系,初步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2.对于给定的一组生物,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其进行分类。
3.分析不同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关注外来物种入侵对生态安全的影响,认同保护生物资源的重要性。
4.主动宣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生物多样性。
深化研讨 任务达成
1.连线(将下列各类动物以及和它对应的特点用线连起来)
A.腔肠动物 a.身体不分节,体表有角质层
B.扁形动物 b.身体扁平,有口无肛门
C.线形动物 c.身体分节,运动器官为刚毛或疣足
任务一 无脊椎动物
D.环节动物 d.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
E.软体动物 e.身体表面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F.节肢动物 f.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有外骨骼
[答案] A—e B—b C—a D—c E—d F—f
2.识图
(1)身体呈辐射对称的动物是[__]_____(括号内填字母)。
(2)A是____,属于扁形动物,其主要特征是身体呈____对称,背腹____,有口无肛门。
B
水螅
涡虫
两侧
扁平
(3)体表有角质层的动物是[__]_____,该类群动物的消化管所具有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
(4)E是________(动物类群),它的贝壳是由______分泌的物质形成的。
(5)C是蚯蚓,判断前后端的标志是____。
D
蛔虫
有口有肛门
软体动物
外套膜
环带
考向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1.(2024·泰安二模)根据给出的各种动物,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水螅的体型是辐射对称,更有利于生活在清澈缓流小溪中捕捉食物,灵活运动
B.华枝睾吸虫身体最发达的结构是生殖器官,它的体形与水螅相同,不利于其运动,适于寄生生活
C.蚯蚓身体呈圆筒形,左右对称,身体前端的环带也是体节的一部分,分节现象有利于运动
D.蜗牛是陆生软体动物,靠简单的肺呼吸,但身体要保持湿润,附着于物体上匍匐运动
√
C [水螅的体型是辐射对称,便于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但是,水螅的运动不如两侧对称的生物灵活,A错误;华枝睾吸虫身体最发达的结构是生殖器官,它的体形与水螅不相同:华枝睾吸虫是两侧对称,适于寄生生活,B错误;蚯蚓身体呈圆筒形,左右对称,身体前端的环带也是体节的一部分。蚯蚓等环节动物身体分节,可以使其运动更灵敏,转向更灵活,有利于其捕食或逃避敌害,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C正确;蜗牛是陆生软体动物,靠特化的外套膜(不是肺)呼吸,身体要保持湿润,附着于物体上匍匐运动,D错误。]
2.(2024·泰安一模)下列关于无脊椎动物类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血吸虫和绦虫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
B.软体动物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C.节肢动物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胸部有两对翅和三对足,腹部有气门
D.蛔虫属于线形动物,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
√
B [血吸虫和绦虫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呈左右对称,有口无肛门,A错误;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B正确;节肢动物的身体分部、足和触角分节,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胸部有两对翅和三对足,腹部有气门,是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类的特征,C错误;蛔虫属于线形动物,身体细长,不分节,D错误。]
[感悟提升]
(1)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相同特点是有口无肛门。
(2)线形动物比扁形动物高等之处是消化腔有口有肛门。
(3)蛔虫和猪肉绦虫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相同特点是生殖器官特别发达。
(4)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类群。
1.识图
任务二 脊椎动物
(1)图中五种动物体内都有脊椎骨组成的____,因此统称为脊椎动物。
(2)图A是____,幼体生活在水中,用__呼吸。
(3)图D是____,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__,体内具有与之相通的____,有辅助呼吸的作用,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
脊柱
青蛙
鳃
家鸽
肺
气囊
(4)图B是鱼的外形图。鱼身体呈______,用__呼吸。
(5)图C是蜥蜴的外形图。蜥蜴的皮肤表面覆盖角质的____,既可以保护身体又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6)图E生殖方式的特点是________。
(7)图中所示动物中,体温恒定的动物是______(填字母)。
流线型
鳃
鳞片
胎生哺乳
D、E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就是两栖类。 ( )
(2)虎的牙齿可以分为门齿、犬齿和臼齿三种。 ( )
(3)“鲸”,人们俗称“鲸鱼”,生活在水中,属于鱼类。 ( )
(4)用肺呼吸的动物都是陆生动物,陆生动物不一定都用肺呼吸。 ( )
(5)家兔的胎生、哺乳有利于提高后代的出生率。 ( )
(6)爬行动物的生殖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 )
×
√
×
×
×
√
真题感悟 明确考向
2
4
3
题号
1
√
考向1 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1.(2024·泰安中考)“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唐·李白《古朗月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桂树”是高大乔木,花呈绿白色,果实呈卵球形,属于绿色开花植物
B.“白兔”体表被毛;胎生哺乳;具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适于食草
C.“蟾蜍”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变态发育
D.“九乌”中的“乌”是指鸟类,飞行时气囊辅助肺进行双重呼吸
真题感悟 明确考向
2
4
3
题号
1
B [桂树开花,能结果实,属于被子植物,即绿色开花植物,A正确;白兔属于植食性哺乳动物,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没有犬齿,B错误;蟾蜍是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幼体和成体的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C正确;鸟类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一次呼吸可以进行两次气体交换,称为双重呼吸,D正确。]
2
3
题号
1
4
2.(2024·泰安一模)下列有关脊椎动物类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鲫鱼游泳时,前进动力来自头部和躯干部的摆动
B.青蛙的受精方式是体内受精,发育为变态发育
C.蜥蜴的卵的结构特点确保其能在干燥的陆地上繁殖
D.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和体温恒定是鸟特有的特征
√
2
3
题号
1
4
C [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通过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各种鳍起着协调作用,A错误;雌雄蛙抱对后,将精子和卵子产在水中,体外受精,幼体蝌蚪在水中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明显不同,属于变态发育,B错误;蜥蜴能终生生活在陆地上的原因之一是卵的外面有坚韧的卵壳,能防止水分的蒸发,并起到保护作用,确保其能在干燥的陆地上繁殖,C正确;哺乳动物的体温也恒定,体温恒定不是鸟特有的特征,D错误。]
2
3
题号
4
1
考向2 动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3.(2023·泰安中考)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蚯蚓通过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适于生活在潮湿的土壤环境
B.蝗虫的后足发达,有两对翅,适于在陆地上跳跃和空中飞行
C.蜥蜴的受精卵较大,卵内养料较多,卵外有坚韧的卵壳,能在陆地上发育
D.家鸽的肺和气囊都能进行气体交换,适于空中飞行时获得更多的氧气
√
2
3
题号
4
1
D [家鸽属于鸟类,鸟类的呼吸器官是肺,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而气囊能暂时储存气体,辅助肺呼吸,但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D错误。]
2
4
3
题号
1
4.(2024·泰安二模)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普遍存在。关于动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鱼生活在水中,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B.蛔虫的角质层可防止被寄主消化道的消化液分解,适于寄生生活
C.鸟特有的双重呼吸是肺和气囊都可以进行气体交换,适于飞行
D.狼的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提高了摄取食物的能力
√
C [鸟的肺和气囊相通,但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气囊辅助肺进行双重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使鸟适于飞行,C错误。]
一、单项选择题
1.(2024·泰安二模)“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下列与燕子飞行产生大量能量无关的是( )
A.食量大,消化能力强
B.气囊辅助呼吸,可获得充足的氧气
C.心跳频率快,运输氧能力强
D.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中空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
15分钟练 当堂达标
D [鸟类的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中空,可以减轻飞行时的体重,与产生能量无直接关系,D符合题意。]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2.(2024·新泰三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重要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大多数植物叶的上表皮比下表皮气孔多,有利于保持植物体内的水分
B.蝉体表的外骨骼保护和支持身体,并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C.鱼类的鳃丝密布着毛细血管,适于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
D.家兔有门齿和臼齿,与其植食性生活相适应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
A [一般植物叶片的上表皮气孔总是比下表皮的气孔少,这样可减少水分的散失,A错误;蝉是节肢动物,体表有外骨骼保护和支持身体,可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B正确;鱼用鳃呼吸,鱼鳃内含有丰富的血管,有利于鱼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C正确;家兔是植食性动物,牙齿具有门齿、臼齿的分化,兔的犬齿退化、盲肠发达,适于消化植物纤维,与其植食性相适应,D正确。]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3.(2024·泰安三模)麻雀后肢胫骨与跗骨之间的骨连接角度固定,无法向前伸直,所以不能单足行走只能跳跃。这种蹦跳方式也使得麻雀可较快起飞,逃离危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
A.麻雀有发达的胸肌适应飞行
B.这个特点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麻雀胫骨与跗骨之间以骨缝相连,不能活动
D.麻雀依靠肺和气囊进行气体交换可保证较快起飞时氧气的供应
D [麻雀属于鸟类,鸟类的呼吸方式为双重呼吸,肺进行气体交换,气囊辅助呼吸,但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双重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为鸟的飞行提供了充足的氧气,D错误。]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4.(2024·泰安二模)下列对四种动物类群和呼吸方式的概述正确的是( )
A.蚯蚓—线形动物—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
B.中华鲟—鱼类—从鳃盖后缘流出的水中氧气增多
C.家鸽—鸟类—双重呼吸时,在肺和气囊内进行气体交换
D.熊猫—哺乳动物—用肺进行呼吸,气体交换能力强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
D [蚯蚓属于环节动物,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体壁密布毛细血管,与呼吸功能相适应,A错误;中华鲟属于鱼类,用鳃呼吸,鳃丝内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当水由口流进,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就渗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里的二氧化碳浸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的鳃孔排出体外,鳃盖后缘流出的水中二氧化碳增多,B错误;家鸽属于鸟类,鸟类的气囊与肺相通,主要功能是储存空气,辅助呼吸,不能进行气体交换,C错误;哺乳动物的呼吸器官是肺,能进行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循环路线,气体交换能力强,D正确。]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5.(2024·枣庄中考)“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下列关于鱼类和鸟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们都属于恒温动物
B.体内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C.鱼的呼吸器官是鳃和皮肤
D.鸟类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是肺和气囊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
B [鱼类是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而鸟类则是恒温动物,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体温,A错误;无论是鱼类还是鸟类,它们的体内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这是脊椎动物的一个共同特征,B正确;鱼类的呼吸器官是鳃,它们通过鳃从水中提取氧气,C错误;鸟类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是肺,它们通过肺来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气囊则主要起到储存空气、辅助呼吸和减轻体重的作用,但并不直接参与气体交换,D错误。]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6.(2024·菏泽中考)下列有关鲫鱼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体内具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B.体表覆盖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温恒定
C.身体呈流线型,减少运动时的阻力,适于水中生活
D.侧线具有感知水流方向和水压的作用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
B [鱼类体内具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A正确;鲫鱼属于鱼类,体表覆盖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温不恒定,B错误;鲫鱼身体呈流线型,减少运动时的阻力,适于水中生活,C正确;鲫鱼的感觉器官是侧线,侧线具有感知水流方向和水压的作用,D正确。]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7.(2024·聊城中考)“天高任鸟飞”,各种姿态的鸟在蓝天中翱翔,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关于鸟类适于飞行的结构特征,叙述错误的是( )
A.身体呈流线型,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
B.气囊可以扩大气体交换的面积
C.骨骼轻、薄,有的骨中空,可以减轻体重
D.胸肌特别发达,为飞行提供足够的动力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
B [鸟有气囊,在飞行过程中吸气和呼吸时气体都经过肺,都能进行气体交换,而气囊没有气体交换的作用,因此不能增加气体交换的面积,B错误。]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8.(2024·泰安一模)如图为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互不相同的几种动物,下列相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
A.C在生殖和发育方面的特点:胎生哺乳,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类群
B.A和C都是恒温动物,C用肺呼吸,A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C.A、B、C、D的共同特点是体内有脊柱,都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D.B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
C [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A(家鸽)属于鸟类、B(青蛙)属于两栖动物、C(熊猫)属于哺乳动物,都属于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D(蝗虫)属于节肢动物,体内没有脊柱,是无脊椎动物,选项C错误。]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二、非选择题
9.(2024·泰安期中)地球上的动物千姿百态,各种动物以独特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下图是蝗虫和家鸽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蝗虫是一种常见的昆虫,适于陆地生活的原因之一是体表有________,可以保护和支持内部结构,防止体内水分的大量蒸发。在陆地上俗称“登倒山”,是因为[ ]________发达,适于跳跃。
(2)鸟类是能够飞行的脊椎动物之一,其适于飞行的结构特点之一是[ ]________上有高耸的突起龙骨突,附着发达的胸肌。
(3)蝗虫和家鸽的飞行器官分别是________。
(4)蝗虫和家鸽的呼吸器官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而家鸽有[ ]________辅助呼吸,形成独特的双重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外骨骼
⑦
后足
2
胸骨
翅、翼
气管
肺
5
气囊
[解析] (1)蝗虫的体表具有坚硬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大量蒸发,这是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之一。蝗虫三对足,其中[⑦]后足发达,适于跳跃。(2)鸟类的龙骨突的两侧有发达的肌肉——胸肌,胸肌发达收缩有力,飞行时能产生强大的动力,有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3)蝗虫的翅和家鸽的翼是它们的飞行器官。(4)气管是蝗虫进行气体交换的呼吸器官。家鸽的呼吸器官是[4]肺,但[5]气囊与肺相通,主要功能是储存空气,辅助呼吸,不能进行气体交换。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2024·泰安期末)下列关于水螅、涡虫、蛔虫、蜗牛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水螅身体呈辐射对称,能从各方向捕食和防御
B.涡虫身体背腹扁平,营寄生生活
C.蛔虫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无肛门
D.除有壳的蜗牛外,其他三种都属于软体动物
课时规范训练(16) 动物的主要类群
A [水螅属于腔肠动物,身体体形称为辐射对称,便于从各方向捕食和防御,A正确;涡虫属于扁形动物,生活方式是营自由生活,B错误;蛔虫身体细长,呈圆柱形,有口有肛门,消化管的结构简单,体表有角质层,适合寄生生活,C错误;只有蜗牛属于软体动物,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水螅属于腔肠动物、涡虫属于扁形动物、蛔虫属于线形动物,D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题号
2
1
3
4
5
6
8
7
9
10
11
12
13
√
2.(2024·泰安一模)下列有关动物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蛔虫的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B.乌龟属于两栖动物,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
C.蜥蜴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的依赖,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D.家兔的牙齿分化,提高了摄食能力,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
B [乌龟属于爬行动物,体表有甲,用肺呼吸。虽然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但不是两栖动物,B错误。]
题号
3
2
4
5
6
8
7
9
10
11
12
13
1
√
3.(2024·泰安期中)自然界中动物种类繁多,形态特征千差万别。关于下列四种动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乙和丁为变温动物,丙为恒温动物
B.乙体表有外骨骼,可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C.丙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是肺和气囊
D.甲、丙、丁共同特征之一是体内有脊柱
C [丙(鸟类)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是肺;气囊可暂时贮存气体,协助鸟类在飞行时完成双重呼吸,不能进行气体交换,C错误。]
题号
4
2
3
5
6
8
7
9
10
11
12
13
1
√
4.(2024·泰安期中)下列事实能用来证明“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观点的是( )
①枯叶蝶双翅合拢时像枯叶,适于隐藏自己;②青蛙的后肢发达,趾间有蹼,适合跳跃和游泳;③信鸽的骨骼轻且坚固,能减轻体重适于飞行;④蛔虫具有角质层,能抵抗寄主消化液的侵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题号
4
2
3
5
6
8
7
9
10
11
12
13
1
C [枯叶蝶的外形和体色似枯叶,适于隐藏自己,属于保护色,①不符合题意;青蛙的后肢发达,趾间有蹼,适合跳跃和游泳,符合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②符合题意;信鸽是鸟类,骨骼轻且坚固,能减轻体重,适于飞行,符合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③符合题意;蛔虫身体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能抵抗寄主消化液的侵蚀,符合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④符合题意。]
题号
2
4
5
3
6
8
7
9
10
11
12
13
1
√
5.(2024·泰安阶段练)近几年,中纪委加大反腐力度,强调了“打老虎”和“打苍蝇”同等重要。这里用 “老虎”和“苍蝇”比喻违法乱纪的国家工作人员。下列对这两种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老虎和苍蝇的共同特征是体内有脊柱
B.苍蝇与蜘蛛体表被有外骨骼,都属于昆虫
C.老虎和白鳍豚都是哺乳动物,主要特征是胎生哺乳,体温恒定
D.苍蝇有两对足、三对翅,善于跳跃、适于飞行
题号
2
4
5
3
6
8
7
9
10
11
12
13
1
C [苍蝇的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而老虎的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A错误;苍蝇与蜘蛛体表被有外骨骼,苍蝇是昆虫,但是蜘蛛不是昆虫,B错误;结合分析可知,老虎和白鳍豚都是哺乳动物,主要特征是胎生哺乳,体温恒定,C正确;苍蝇属于昆虫,有三对足、两对翅,善于跳跃、适于飞行,D错误。]
题号
2
4
5
3
6
8
7
9
10
11
12
13
1
√
6.(2024·泰安期中)雨后,有时可以见到蚯蚓在地面上蠕动,蚯蚓对人类的益处很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观察蚯蚓时,靠近环带的一端是前端
B.蚯蚓在粗糙的纸上运动的相对较快,原因是有利于刚毛的固定
C.蚯蚓的环带与营养有关系
D.蚯蚓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在物质循环方面起重要作用
C [蚯蚓的环带有繁殖作用,蚯蚓繁殖期间,环带上的腺细胞分泌蛋白质和黏液,形成一个套在环带外面的蛋白质环。蛋白质环带着1~3个受精卵从蚯蚓身上脱落,形成卵茧,以适宜不良环境,C错误。]
题号
2
4
5
3
7
6
8
9
10
11
12
13
1
√
7.(2024·聊城中考)走进水族馆,可以观赏到形态各异的动物,它们有各自的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母生活在海水中,身体柔软,属于软体动物
B.鲸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属于鱼类
C.海龟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上爬行,属于两栖动物
D.海豚用肺呼吸,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
题号
2
4
5
3
7
6
8
9
10
11
12
13
1
D [水母生活在海水中,身体柔软,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属于腔肠动物,A错误;鲸鱼用肺呼吸,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B错误;海龟体表覆盖甲,其幼体和成体都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属于爬行动物,C错误;海豚用肺呼吸,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D正确。]
题号
2
4
5
3
8
6
7
9
10
11
12
13
1
√
8.(2024·烟台中考)雨后的校园里,常常会在靠近花坛的甬道上看到蚯蚓。关于蚯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蚯蚓喜欢雨后爬到地面觅食
B.靠身体腹面的刚毛收缩爬行
C.蚯蚓和沙蚕、马陆都属于环节动物
D.能疏松土壤、提高肥力,还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
题号
2
4
5
3
8
6
7
9
10
11
12
13
1
D [蚯蚓靠湿润的体壁呼吸,雨后土壤里缺乏氧气,所以蚯蚓纷纷爬出地面,A错误。用手触摸蚯蚓的体壁,体表有黏液;腹部有刚毛,蚯蚓靠体壁肌肉和刚毛协助运动,B错误。蚯蚓和沙蚕符合环节动物的特征,都属于环节动物;马陆属于节肢动物门多足纲,C错误。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可以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还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D正确。]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
9.(2024·烟台中考)春天去烟台长岛游玩,有时会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斑海豹,它们从渤海辽东湾游至长岛海域休养生息,然后继续向西北太平洋迁徙。下列对斑海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肺呼吸
B.皮下脂肪厚,有助于维持体温恒定
C.胎生、哺乳
D.既可以在水中又可以在陆地上生活,属于两栖动物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D [斑海豹属于哺乳动物,用肺呼吸,A不符合题意;斑海豹是哺乳动物,其皮下脂肪厚,有助于维持体温恒定,B不符合题意;斑海豹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C不符合题意;斑海豹是哺乳动物而不是两栖动物,D符合题意。]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10.(2024·烟台中考)动物的外骨骼能防止体内水分的大量蒸发。以下动物具有外骨骼的是( )
√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C [蜗牛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属于软体动物,没有外骨骼,A错误;飞鱼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也可借助鳍在水面上滑翔,B错误;螳螂属于节肢动物中的昆虫,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身体和附肢都分节,体表具有外骨骼,外骨骼可以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的水分蒸发,使其能更好地适应陆地生活,C正确;蝙蝠胎生、哺乳,属于能飞行的哺乳动物,D错误。]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
11.(2024·兰州中考)各种动物都有其自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下列动物与其特征匹配错误的是( )
A.草履虫——依靠纤毛运动
B.螃蟹——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
C.大黄鱼——用肺呼吸
D.家鸽——身体呈流线型
C [鱼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大黄鱼属于鱼,用鳃呼吸,C错误。]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12.(2024·吉林中考)如图是一块小麦田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
B.乙和丙的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C.三种动物与小麦共同构成农田生态系统
D.若麦田被重金属污染,有毒物质在小麦体内积累最多
√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B [甲(蚯蚓)是环节动物,用湿润的体壁呼吸,A错误;乙(瓢虫)和丙(蝗虫)是节肢动物,身体和附肢都分节,B正确;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构成,它们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错误;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往往会通过食物链进行富集。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如果麦田被重金属污染,那么这些有毒物质会在更高级别的消费者体内积累更多,D错误。]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6分)
13.(6分)(2024·牡丹江中考)饲养观赏鱼时,控制好水温是很重要的。某中学七年二班第3小组同学通过观察小鱼在不同温度下的呼吸频率(每分钟鳃盖张合次数),来探究温度对它生活的影响,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材料准备:小鱼,大玻璃缸,大烧杯,温度计,已晒过的自来水,热水,冰块。方法步骤:
①向大烧杯中倒入已晒过的自来水,放入温度计记录温度后,将3条小鱼一起放入大烧杯中。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②将大烧杯放入大玻璃缸中,向大烧杯中稍加热水,当温度上升到25 ℃时,保持温度稳定,小鱼安静2分钟后开始记录小鱼在1分钟内的鳃盖张合次数。稍停片刻,再重复两次,记录观测数据。(每名学生只记录其中1条小鱼的鳃盖张合次数)
③向大玻璃缸内加冰块,使烧杯中的水温下降到20 ℃、15 ℃、10 ℃、5 ℃,再用同样的方法,分别记录各温度下1分钟内小鱼的鳃盖张合次数。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温度与呼吸频率(鳃盖张合次数)关系记录表
统计
水温 每分钟呼吸频率(鳃盖张合次数)(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1号鱼 2号鱼 3号鱼 1号鱼 2号鱼 3号鱼 1号鱼 2号鱼 3号鱼
5 ℃ 10 7 9 11 6 9 10 7 8 9
10 ℃ 17 14 16 18 14 17 16 13 15 16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统计
水温 每分钟呼吸频率(鳃盖张合次数)(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1号鱼 2号鱼 3号鱼 1号鱼 2号鱼 3号鱼 1号鱼 2号鱼 3号鱼
15 ℃ 33 32 31 34 31 32 34 30 33 32
20 ℃ 76 45 63 65 53 62 69 47 61 60
25 ℃ 132 112 109 122 110 107 127 109 111 115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1)此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实验探究的变量是________。观测三次并取平均值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用的小鱼种类、大小、活动状况等基本相同,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
不同温度对鱼的呼吸频率是否有影响
温度
减少误差,避免偶然性
控制单一变量
(4)由表中数据分析,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小鱼的鳃盖张合次数可随水温的升高而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从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增加
不同温度对鱼的呼吸频率有影响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解析] (1)提出问题是探究实验的前提和基础,实验探究的问题是不同温度对鱼的呼吸频率是否有影响。(2)探究不同温度对鱼的呼吸频率是否有影响,实验的变量是温度,其他的条件保持相同。观测三次并取平均值的目的是减少误差,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加科学合理。(3)实验用的小鱼种类、大小、活动状况等基本相同,其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使结果更加科学合理。(4)由表中数据分析,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小鱼的鳃盖张合次数可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从而得出的结论是不同温度对鱼的呼吸频率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