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任务一 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1.识图
(1)图中吸收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②]成熟区,适于吸收水的结构特点是有大量根毛,增加了吸水的面积。
(2)植物的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要通过根茎叶中的[A]导管,向上运输到植物的其他器官,用于各项生命活动,植物体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通过[B]筛管向下进行运输。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不同植物的需水量不同,例如小麦的需水量就比水稻要多。 (×)
(2)玉米植株中导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 (×)
(3)盐碱地植物生长不好,是因为土壤溶液浓度过低,影响植物根部吸收水分。 (×)
(4)茎中的导管是运输水分的管道,导管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
(5)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途径:根毛→根的导管→茎的导管→叶的导管→气孔。 (√)
植物体内水的作用
1.(2024·新泰期末)“没有水,就没有生命”,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那么对植物而言,水的作用在于( )
①使叶片伸展,有利于光合作用 ②使植株硬挺,保持直立姿态 ③保持种子形状,便于储存及萌发 ④溶解无机盐,使之能顺利运输到植物各个器官 ⑤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A [水是组成植物细胞的重要成分,水能使植株硬挺,枝叶舒展,有利于接收更多的光照,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因此水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水的吸收和运输
2.(2024·新泰期中)我们游览公园,在欣赏美丽景色的同时,也经常会发现园林工人在移栽较大的绿化树木时,会给绿化树“挂吊瓶”来补充水和无机盐,以提高成活率,“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绿化树木茎的哪一个结构中才可以达到目的( )
A.韧皮部 B.木质部
C.形成层 D.髓
B [木质部内有木纤维和导管。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木纤维起支持作用,因此“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较大绿化树茎(树干)的木质部中,B正确。]
3.(2024·泰安期末)如图是绿色开花植物的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如果表示根对水分的吸收,吸收水分的同时可能吸收溶解在水中的一些无机盐
B.b如果表示水分从低往高运输,输导水分的结构是导管
C.c如果表示水分的散失,“门户”是气孔
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途径是大气→自然降水→植物根系→植物茎叶→大气
D [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不是光合作用)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途径是大气→自然降水→植物根系→植物茎叶→大气。]
[感悟提升]
(1)除茎以外,根和叶脉等结构内也有导管,这些导管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了水分运输的管网。
(2)无机盐溶解在水中,在植物体吸收和运输水的同时,无机盐就“搭着便车” 到达了植物体各部位。
任务二 蒸腾作用
1.识图
(1)[①]叶脉作用是支持和输导;[②]上表皮;[③]叶肉,其细胞内含有大量的叶绿体;[④]下表皮;[⑤]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是蒸腾作用的“门户” ,气体交换的“窗口” 。
(2)叶片是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的。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气孔主要分布在植物叶片的上表皮,这有利于气体更好地进行交换。 (×)
(2)在植树过程中,为了提高树苗成活率,应该在烈日炎炎的中午移栽。 (×)
(3)植物根吸收的水99%用于蒸腾作用,只有1%用于生命活动。 (√)
(4)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主要原因是大树有很强的蒸腾作用,带走了周围空气的热量。 (√)
(5)蒸腾作用是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动力。 (×)
(6)移栽幼苗时根带土的目的是保护幼根,利于成活。 (√)
叶片的结构
1.(2022·泰安中考)如图是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数字表示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1属于上皮组织,细胞排列比较紧密
B.2内有输导组织,能够运输营养物质
C.4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
D.5属于营养组织,细胞内含有大量叶绿体
A [1是上表皮,细胞排列比较紧密,保护内部组织,属于保护组织,A错误;2是叶脉,内有输导组织,能够运输营养物质,B正确;散布在表皮细胞中的由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的4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也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C正确;5叶肉细胞内含有大量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营养组织,D正确。]
蒸腾作用的过程及其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2.(2024·东平期末)下列有关“叶表皮上气孔”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
②气孔是叶片散失水分的“门户”,也是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③植物的气孔很小,因此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很少 ④当一对保卫细胞吸水时,它们之间的气孔就会闭合;反之,气孔张开 ⑤气孔地张开与闭合可以调节蒸腾作用的强度,使植物体内保持适量的水分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
B [①气孔是由两两相对而生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呈半月形,内含叶绿体,①正确。②气孔可以张开或关闭,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②正确。③植物的气孔很小,但是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以气体的形式通过气孔散发出去,即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③错误。④保卫细胞吸水时,细胞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时,细胞收缩,气孔闭合,④错误。⑤蒸腾作用是植物的一种重要生理功能,它主要由叶片进行。气孔地张开和闭合控制着蒸腾作用的强度,⑤正确。]
3.(2024·泰安期末)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蒸腾作用只在白天进行
B.叶片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C.植物体内的每一根导管都是由许多长形、管状的细胞所组成的
D.蒸腾作用可以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量
A [在白天,光照强,植物的气孔就张开,植物的蒸腾作用就强,在晚上,没有光照,植物的气孔就闭合或是缩小,植物的蒸腾作用就弱,而不是停止。所以植物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都进行蒸腾作用。]
[感悟提升]
(1)保卫细胞和叶肉细胞内有叶绿体;表皮细胞内无叶绿体。
(2)叶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但不是唯一器官,幼嫩的茎也能进行蒸腾作用。
(3)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
(4)移栽植物应注意:①带土移栽;②雨后或傍晚移栽;③剪枝后移栽;④移栽后遮盖。
(5)没有绿色植物,生物圈的水循环仍会继续。
蒸腾作用相关的实验
4.(2024·泰安期末)将一段带有叶的枝条放进滴有几滴红墨水的水中,在阳光下照射3~4小时,发现叶脉变红后,将茎横向切断并纵向切开,观察现象。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阳光照射下进行实验是为了促进枝条的蒸腾作用,缩短实验时间
B.滴加红墨水的作用是为了清晰地观察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位置和途径
C.从茎的横切面和纵切面上可以看到变成红色的部位是木质部和髓
D.茎内运输水分的结构是导管,运输的方向是由植物体的下端到上端
C [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本实验中,将茎横切,观察切口,可以看到染成红色的部分是木质部,再将枝条纵切开来,可以看到染成红色的部分是木质部,正是因为木质部中的导管是自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
5.(2024·肥城期末)下面是兴趣小组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图示(同一植物四个枝条的叶片大小和数量一致,四个量筒内的水量相同,且水面都滴有植物油。实验前按照图示处理,实验时在阳光下照射3小时),实验结果如下表。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装置 3小时后量筒内减少的水量(单位:毫升)
甲 X
乙 16毫升
丙 10毫升
丁 2毫升
A.植物油的作用是防止量筒中的水分因自然蒸发影响实验效果
B.对比甲和丁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片进行
C.根据图示和表中实验数据,可推断甲装置的X值应是26毫升
D.乙比丙散失水量多的原因是叶片下表面比上表面有较多的气孔
C [植物油的作用是封住液面,防止量筒中的水分因自然蒸发影响实验效果,A正确;对比甲和丁就形成了以叶片为变量的对照实验,所以实验结果可以得出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片进行,B正确;通过装置乙得知,叶片下表面散失的水分=16-茎散失的水分=16-2=14毫升,通过装置丙得知,叶片上表面散失的水分=10-茎散失的水分=10-2=8毫升,所以X=14+8+2=24毫升,C错误;叶片下表面比上表面有较多的气孔,通过下表皮散失的水分要比通过上表皮散失的水分多。所以乙比丙散失水量多,D正确。]
6.(2024·泰安三模)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课外实践中,用干湿计分别测量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中的湿度,获得的数据如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三个环境应在同一时间测量
B.每个环境至少测量三次并取平均值
C.相对湿度最大的是茂密的灌丛
D.该现象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
D [茂密的灌丛植物最多,蒸腾作用最强,相对湿度最大;植物相对较少的草地蒸腾作用较强,相对湿度较大;而没有植物的裸地蒸腾作用最弱,相对湿度最小,该现象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D错误。]
[感悟提升]
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
(1)光照强度:在一定的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强,蒸腾作用越强;光照强度越弱,蒸腾作用越弱。但光照过强(如正午),部分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反而减弱。
(2)环境温度:在一定的范围内,温度越高,蒸腾作用越强。
(3)空气湿度:空气湿度越小,蒸腾作用越强;反之越弱。
(4)空气流动状态:空气流动越快,蒸腾作用越强;反之越弱。
一、单项选择题
1.(2024·泰安期末)水和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体内水分充足时,叶片才能舒展,有利于光合作用
B.植物的生长只需要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C.油菜生长过程中缺少含钾的无机盐时,只开花不结果实
D.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
A [水是新陈代谢过程的反应物质。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物的合成和分解的过程中,都必须有水分子参与,A正确;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B错误;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C错误;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拉动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D错误。]
2.(2024·泰安期中)“山上种满树,等于修水库”,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关于生物圈水循环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的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环境的降水量
B.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对植物本身是一种浪费
C.森林中的枯枝落叶能吸纳大量雨水,使雨水更多地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
D.植物体内的水往高处流,主要是因为蒸腾作用能产生一种将水分向上运输的拉力
B [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这不是对水的浪费,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B错误。]
3.(2024·滨州中考)下列生产措施与生物学原理对应错误的是( )
A.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降低光合作用
B.夜间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抑制呼吸作用
C.水淹的农田及时排涝——保障农作物根部的氧气供应
D.作物种植时“正其行,通其风”——使作物周围有充足的二氧化碳
A [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
4.(2024·烟台中考)研究者测量了一棵灰树18小时内水分的运输速率和水分的吸收速率,并绘制曲线(如图),分析正确的是( )
A.水分的运输速率大于吸收速率
B.水分的运输和吸收速率都与蒸腾作用无关
C.水分运输和吸收的最高速率相同
D.水分的运输速率和吸收速率存在相关性
D [根据曲线图可知:在上午6时至下午约5时,水分的运输速率大于吸收速率;下午5时两者相等;在下午5时至午夜0时,水分的运输速率小于吸收速率,A错误;植物的蒸腾作用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运输。可见,水分的运输和吸收速率都与蒸腾作用有关,B错误;根据曲线图可知,两条曲线的最高点不在一条水平线上,所以水分运输和吸收的最高速率并不相同,C错误;水分的运输速率和吸收速率通常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为植物的水分运输和吸收是相互协调的过程,以维持植物体内水分平衡,D正确。]
5.(2024·齐齐哈尔中考)关于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拉动水分与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
B.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C.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D.植物吸收的水分,通过蒸腾作用大量地散失掉了,这对植物来说是一种浪费
D [植物的蒸腾作用促进水分的吸收及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并能有效的散热,所以植物吸收的水分,虽然通过蒸腾作用大量地散失掉了,这对植物来说不是一种浪费,D错误。]
6.(2024·湖南模拟)为探究植被类型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某兴趣小组选取校园内面积相等的三个区域进行了空气湿度测量,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区域 裸地 草地 灌木丛
平均空气湿度 60% 72% 78%
A.该实验的变量为植被类型
B.裸地可作为该实验的对照组
C.灌木丛的空气湿度高于草地的空气湿度
D.测量时,不需要考虑三个区域的光照强度
D [光照强度可能会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进而影响空气湿度。所以,测量时,需要考虑三个区域的光照强度,D错误。]
7.(2023·泰安期中)园林工人们在移栽绿化树时会给绿化树“挂吊瓶”,以提高成活率。给植物打针输液是近年来植物施肥和防治病虫害的常见方法。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给树木输液时针头应插入茎木质部的导管内
B.“挂吊瓶”输入的液体将自下而上在植物体内运输
C.用作施肥的输液液体,其主要成分应是水分和有机物
D.该方法操作简便,施肥或杀虫效果好,且对环境污染小
C [输液液体的主要成分是水和无机盐,有机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C错误。]
8.(2024·泰安阶段练)取甲、乙两个相同的枝条(将乙的叶片全部摘除,甲不做处理),同时插入两个装有红色墨水的烧杯,墨水表面铺满植物油(如图),光下3~4小时后,发现甲枝条上少部分叶片的叶脉变红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植物油可避免水分因蒸发而减少
B.甲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较快
C.甲、乙枝条的韧皮部被染成红色
D.证明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片进行
C [植物体内,导管位于木质部,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位于韧皮部,能运输有机物,红墨水是通过导管运输的,因此被染成红色的应为木质部,C错误。]
二、非选择题
9.(2024·泰安期末)如图是绿色开花植物的生理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表示根对水分的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________。
(2)根吸收的水分,通过根、茎、叶中的________运输到叶片后,大部分通过生理过程C散失到大气中,过程C中水分散失的“门户”是________。
(3)B表示水分在植物体内从低处往高处运输的过程,其动力主要来自[ ]________。
(4)移栽植物时一般会去掉部分枝叶,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5)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数量是惊人的,1公顷树林的叶片,每天大约蒸发出100吨水,这些水分的散失对生物圈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
(6)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用甲、乙、丙、丁四组大小、发育程度相似,质量相同的新鲜菠菜叶,进行如下处理:
组别 甲 乙 丙 丁
涂凡士林的部位 上表皮 不涂 下表皮 上、下表皮
再将上述四组叶片置于通风处,则出现萎蔫现象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
A.丁→丙→乙→甲 B.乙→甲→丙→丁
C.丁→乙→丙→甲 D.甲→乙→丙→丁
[解析] (1)图中A表示根对水分的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2)水分是通过根、茎、叶的导管运输的,水分进入植物体内少部分用于植物体进行各种正常的生命活动,绝大部分的水通过[C]蒸腾作用以气体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而蒸腾作用的“门户”是气孔。(3)B表示水分在植物体内从低处往高处运输的过程,其动力主要来自[C]蒸腾作用。(4)植物在移栽过程中总会损伤一些幼根和根毛,导致吸水能力下降。因此移栽植物时要去掉部分枝叶、选择阴天或傍晚移栽、移栽以后要遮阴等,都是为了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5)植物吸收的水分只有1%被植物体利用,99%都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去了,从而增加空气湿度,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6)叶片上的气孔是植物体散失水分的窗口,叶片的下表皮的气孔数比上表皮多;则对甲、乙、丙、丁四组大小、发育程度相似,质量相同的新鲜菠菜叶作表格中的处理后,在同样的时间内,乙叶片散失水分最多,由于下表皮气孔比上表皮多,甲涂的是上表皮,因此甲叶片次之,丙叶片又次之,丁叶片因为上、下表皮的气孔都被凡士林密封了,基本不散失水;因此,四个叶片出现萎蔫的先后顺序是:乙→甲→丙→丁,B符合题意。
[答案] (1)成熟区 (2)导管 气孔 (3)[C]蒸腾作用 (4)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 (5)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6)B
课时规范训练(6)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2024·黑龙江中考)取一段带叶的茎,把它放入滴有几滴红墨水的水里,并在阳光下照射几小时,被染红的部分是( )
A.木质部中的筛管
B.木质部中的导管
C.韧皮部中的筛管
D.韧皮部中的导管
B [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取一段带叶的茎,把它放入滴有几滴红墨水的水里,并在阳光下照射几小时,被染红的部分是木质部,正是因为木质部中含有导管是自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
2.(2024·眉山中考)取同一植物相同大小的两个枝条,分别标记为A、B,枝条A保留叶片,枝条B摘除叶片,然后,将它们分别插入两个相同大小盛有等量清水的量筒中。在量筒中滴加油滴,让油滴铺满水面。将这两个装置放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24小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变量是有无叶片
B.量筒中滴加油滴的目的是防止水分蒸发
C.实验结束后,A所在量筒比B所在量筒液面低
D.两量筒中液面差异的原因是枝条A进行了光合作用
D [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叶片对水分的影响,因此有无叶片是实验的变量,A正确;油滴铺满水面可以阻止水分通过量筒口蒸发,确保水分的变化仅由植物枝条引起,B正确;由于枝条A保留了叶片,叶片可以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导致A所在量筒的液面下降。而枝条B没有叶片,几乎无法进行蒸腾作用,因此B所在量筒的液面应该相对较高,C正确;液面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枝条A的蒸腾作用,而不是光合作用,D错误。]
3.(2024·连云港中考)移栽植物最好在阴天或傍晚,必要时还要去掉部分枝叶,这是为了降低植物的(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C [移栽植物的根系或多或少的会有一定的破坏,吸水的能力会降低,因此在移栽植物时,往往要剪掉大量的枝叶,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避免移栽植物出现萎蔫现象,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
4.(2023·滨州中考)如图所示为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蒸腾作用的强弱与叶片面积的大小密切相关
B.三个塑料袋内壁的水珠由多到少依次是C>B>A
C.蒸腾作用越强,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速度越快
D.将装置置于湿度小的环境中,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A [主要分布在叶片上的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因此植物蒸腾作用的强弱与叶片面积的大小密切相关,A正确。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通常叶片越多,蒸腾作用越旺盛,植物散失的水分越多。所以,可预测叶片最多的A袋内壁水珠最多;叶片较少的B袋内壁水珠较少;无叶片的C袋内壁水珠最少。所以,三个塑料袋内壁的水珠由多到少依次是A>B>C,B错误。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但不能促进对无机盐的吸收,C错误。该实验中,植物的枝叶分别套在A、B、C三个密闭的塑料袋中,因此将装置置于湿度小的环境中,不会使实验现象更明显,D错误。]
5.(2024·泰山一模)某兴趣小组利用同一植物的新鲜枝条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处理如图所示,图甲所示是去掉叶片的枝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油的作用是防止试管中的水分自然蒸发,影响实验效果
B.装置甲和丁组合,可探究叶片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C.装置乙和丙组合,可探究气孔在叶片上、下表皮分布的多少
D.乙、丙、丁中,水分通过茎和叶脉中的筛管,由叶表面的气孔散失到大气
D [乙、丙、丁中,水分通过茎和叶脉中的导管,由叶表面的气孔散失到大气,筛管运输的是有机物,D错误。]
6.(2024·无锡中考)下面几种植物中,宜选作植物蒸腾作用实验材料的是( )
A.仙人掌 B.雪松
C.天竺葵 D.睡莲
C [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天竺葵的叶片表面积较大,蒸腾作用旺盛,有利于观察;仙人掌的叶退化为刺状、雪松的叶退化为针状,叶的表面积较小,蒸腾作用很弱,短时间内不易观察;睡莲在水中蒸腾作用几乎不能体现。]
7.移栽树木时常常会给树木挂“吊瓶”,以提高成活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针头刺入的部位是木质部
B.吊瓶中液体的成分主要是水分和葡萄糖
C.吊瓶液体中的水分被植物吸收后,主要用于蒸腾作用
D.针头刺入部位不必太高,蒸腾作用能促进液体运输到顶端的枝叶
B [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树木的导管分布在木质部,故应该将针头刺入木质部,A正确。吊瓶中液体的成分主要是水分和无机盐,B错误。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吊瓶液体中的水分被植物吸收后,主要用于蒸腾作用,C正确。蒸腾作用能促进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故针头刺入部位不必太高,蒸腾作用能促进液体运输到顶端的枝叶,D正确。故选B。]
8.(2024·青岛模拟)柽柳适于在盐碱滩涂上生长,具有耐盐碱特性,夏、秋季开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柽柳也适于生活在干旱环境中,为防止水分蒸发其叶片的表皮上没有气孔
B.柽柳可通过扦插快速繁殖,也可通过种子进行繁殖
C.柽柳吸收水分时根毛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
D.柽柳根毛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经导管运输到茎和叶
A [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气孔从外界获得二氧化碳,因此,柽柳有气孔。柽柳叶片退化成了细小的鳞片以适应干旱的环境,A错误。]
9.(2024·泰安模拟)研究表明,植物的叶片面积、气孔状态与分布跟环境有密切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长在干旱地区的植物叶片面积相对较小,阳光充足地区的植物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背光面
B.气孔地张开与闭合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
C.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同种植物,气孔的数量与分布也是不完全相同的
D.生活在背光处的相同植物叶片,其叶面积变小,叶片变厚
D [生长在干旱地区的植物,由于缺水,所以植物叶片面积相对较小,以减少蒸腾作用;气孔地开闭受光照强度的影响,阳光充足地区的植物,为防止水分过多散失,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背光面,A正确。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所以气孔地张开与闭合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B正确。生活的环境不同,水分、温度、光照强度都不一样,所以同种植物气孔的数量与分布不是完全相同的,C正确。生活在背阴处的相同植物叶片,叶面积大,叶片变薄,D错误。]
10.(2024·济宁期末)下图是利用盆栽天竺葵来探究影响蒸腾作用因素的几个实验装置,在光照、温度等条件都适宜的情况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如果用来探究“叶是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应选取②④两个装置进行对照实验
B.如果用来探究光照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可以选取③⑤两个装置进行对照实验
C.如果用来探究空气流动状况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可以选取②⑤两个装置进行对照实验
D.在探究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时首先需要对植物进行暗处理
A [为排除花盆土壤中的水分蒸发对实验的干扰,应将透明塑料袋捆扎在天竺葵茎的基部,因此如果用来探究“叶是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应选取②④两个装置进行对照实验,A正确;③没有将透明塑料袋捆扎在茎的基部,因此无法排除塑料袋内壁的水珠是来自蒸腾作用还是土壤中的水分蒸发,③⑤两个装置不能进行对照实验,B错误;②和⑤除光照条件不同外,其他实验条件都相同,因此不能用来探究空气流动状况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C错误;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因此在探究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时不需要对植物进行暗处理,D错误。]
11.(2024·临沂二模)为探究被子植物叶片的一些生理功能,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在针筒内装入适量清水,针孔处插入枝条,在U形管中加入100毫升蓝墨水,连接针筒和U形管,将针孔及连接处密封后放在适宜环境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U形管中的液面发生了变化是因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所致
B.U形管中的液面发生了变化是因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所致
C.该实验证明了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D.该实验证明了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A [该图中枝条上的叶通过蒸腾作用把吸收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了大气中,针筒中的水分减少,因此U形管中的液面发生了变化是因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所致。]
12.(2024·聊城模拟)聊城东阿黄启元村的草莓因个体大、味鲜美而著称,小明为了体验劳动的乐趣,去摘草莓时向种植户讨要了一株草莓苗,回家种在了花盆里并一次性给草莓施加了很多化肥,草莓当晚就出现萎蔫现象。此时,采取下列哪项措施可使其恢复正常( )
A.给花盆疏松土壤
B.向花盆中浇适量的水
C.把花盆搬到暗处
D.用塑料袋把花盆罩起来
B [若一次性给草莓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不能吸水,反而会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造成“烧苗”现象。因此要向花盆中浇适量的水,降低土壤溶液浓度。]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15分)
13.(7分)(2024·泰安期末)绿色植物通过吸收水分和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肥是庄稼宝,施足又施巧。”给庄稼施肥最好是在土壤湿润时,或在下雨、浇水前后进行。从“植物的生活需要水”角度谈一下个人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植物主要靠根吸水。尝试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角度解释:________________。
(3)为探究水的运输,某同学将图一装置(木本植物枝条)放在阳光下照射3~4小时,发现整个叶片都红了,而茎的表面并不红。取出枝条横切,发现变红的部位是[ ]________,位于该部位运输水分的结构是________。(注:[ ]中填图中序号或代码,其后填名称,以下同。)
(4)为探究“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若将图一装置中的红墨水换成清水,并滴加植物油,使油铺满水面,定为甲装置;另外再设置一个乙装置,乙装置与甲装置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试管中滴加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根吸收,随着水分一起通过导管向上运输至植物体的各个器官。(2)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表面积大增,利于吸水。(3)将图一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3~ 4小时后,取出枝条把茎横向切断,发现横切面上变红的部位是[②]木质部。该部位中的导管具有运输水分的功能。(4)乙装置与甲装置的不同之处是将枝条上的叶全部去掉。在试管内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这是为了防止瓶内水分的蒸发,以减少瓶内水分散失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散失到植物体外的大气中的过程。所以预期现象是甲装置液面下降明显。
[答案] (1)无机盐(肥料)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吸收和运输到植物体各器官(意思正确即可) (2)根尖的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意思正确即可,在此基础上的详细解释亦可) (3)[②]木质部 导管 (4)将枝条上的叶全部去掉或换一枝无叶枝条 避免试管内的水分因蒸发而减少,影响效果 甲装置液面下降明显(反之,亦可)
14.(8分)(2024·泰安期末)实验课上,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请完成他们的实验步骤。
Ⅰ.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
(1)将新鲜的菠菜叶片平放在小木板上。
(2)右手捏紧____________刀片,沿着垂直于________的方向,迅速切割叶片。
(3)每切一次,将刀片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蘸一下,把切下的薄片放入水中。
(4)用毛笔蘸出________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
Ⅱ.制作叶片下表皮临时装片
(5)用镊子撕下一小块蚕豆叶片的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
Ⅲ.观察叶片的结构
(6)将制作好的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如图一和图二所示。
Ⅳ.交流
(7)图二中的⑦⑧⑨分别对应的是图一中的________(填序号),图一中[ ]________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8)通过观察,小欣发现叶片由多种组织构成,并认为每种组织的结构都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请你从图一所示的②④两种结构中任选一种,仿照表中的实例,填写表格:
结构 主要组织 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①⑤ 保护组织 细胞排列紧密,与其保护内部组织的功能相适应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并排的两片 主叶脉 (4)最薄
(7)③⑥⑤ [⑥]气孔 (8)②(或④) 营养组织(或输导组织) 叶肉细胞里含有许多叶绿体,并且含有大量液泡储存着营养物质,与其储藏营养物质的功能相适应(或叶脉中有导管和筛管,与其输导作用的功能相适应)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79张PPT)
第6讲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课标导航 明标定向
内容要求
1.植物根部吸收生活所需的水和无机盐,通过导管向上运输,供植物利用,其中大部分水通过蒸腾作用散失。
2.叶片产生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供植物其他器官利用。
3.植物通过对水的吸收和散失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学业要求
1.运用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方面的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从物质循环与能量变化的角度,阐明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深化研讨 任务达成
1.识图
任务一 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1)图中吸收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__]______,适于吸收水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植物的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要通过根茎叶中的[A]____,向上运输到植物的其他器官,用于各项生命活动,植物体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通过[B]____向下进行运输。
②
成熟区
有大量根毛,增加了吸水的面积
导管
筛管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不同植物的需水量不同,例如小麦的需水量就比水稻要多。 ( )
(2)玉米植株中导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 ( )
(3)盐碱地植物生长不好,是因为土壤溶液浓度过低,影响植物根部吸收水分。 ( )
(4)茎中的导管是运输水分的管道,导管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 )
(5)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途径:根毛→根的导管→茎的导管→叶的导管→气孔。 ( )
×
×
×
×
√
考向1 植物体内水的作用
1.(2024·新泰期末)“没有水,就没有生命”,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那么对植物而言,水的作用在于( )
①使叶片伸展,有利于光合作用 ②使植株硬挺,保持直立姿态 ③保持种子形状,便于储存及萌发 ④溶解无机盐,使之能顺利运输到植物各个器官 ⑤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
A [水是组成植物细胞的重要成分,水能使植株硬挺,枝叶舒展,有利于接收更多的光照,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因此水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考向2 水的吸收和运输
2.(2024·新泰期中)我们游览公园,在欣赏美丽景色的同时,也经常会发现园林工人在移栽较大的绿化树木时,会给绿化树“挂吊瓶”来补充水和无机盐,以提高成活率,“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绿化树木茎的哪一个结构中才可以达到目的( )
A.韧皮部 B.木质部 C.形成层 D.髓
√
B [木质部内有木纤维和导管。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木纤维起支持作用,因此“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较大绿化树茎(树干)的木质部中,B正确。]
3.(2024·泰安期末)如图是绿色开花植物的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如果表示根对水分的吸收,吸收水分的同时可能
吸收溶解在水中的一些无机盐
B.b如果表示水分从低往高运输,输导水分的结构是导管
C.c如果表示水分的散失,“门户”是气孔
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途径是大气→自然降水→植物根系→植物茎叶→大气
√
D [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不是光合作用)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途径是大气→自然降水→植物根系→植物茎叶→大气。]
[感悟提升]
(1)除茎以外,根和叶脉等结构内也有导管,这些导管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了水分运输的管网。
(2)无机盐溶解在水中,在植物体吸收和运输水的同时,无机盐就“搭着便车” 到达了植物体各部位。
1.识图
任务二 蒸腾作用
(1)[①]____作用是__________;[②]______;[③]____,其细胞内含有大量的______;[④]______;[⑤]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________围成的空腔,是蒸腾作用的“门户” ,________的“窗口” 。
(2)叶片是由表皮、____和叶脉组成的。
叶脉
支持和输导
上表皮
叶肉
叶绿体
下表皮
保卫细胞
气体交换
叶肉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气孔主要分布在植物叶片的上表皮,这有利于气体更好地进行交换。 ( )
(2)在植树过程中,为了提高树苗成活率,应该在烈日炎炎的中午移栽。 ( )
(3)植物根吸收的水99%用于蒸腾作用,只有1%用于生命活动。 ( )
(4)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主要原因是大树有很强的蒸腾作用,带走了周围空气的热量。 ( )
(5)蒸腾作用是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动力。 ( )
(6)移栽幼苗时根带土的目的是保护幼根,利于成活。 ( )
×
×
√
√
×
√
考向1 叶片的结构
1.(2022·泰安中考)如图是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数字表示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1属于上皮组织,细胞排列比较紧密
B.2内有输导组织,能够运输营养物质
C.4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
D.5属于营养组织,细胞内含有大量叶绿体
2
4
3
题号
1
5
6
√
A [1是上表皮,细胞排列比较紧密,保护内部组织,属于保护组织,A错误;2是叶脉,内有输导组织,能够运输营养物质,B正确;散布在表皮细胞中的由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的4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也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C正确;5叶肉细胞内含有大量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营养组织,D正确。]
2
4
3
题号
1
5
6
考向2 蒸腾作用的过程及其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2.(2024·东平期末)下列有关“叶表皮上气孔”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 ②气孔是叶片散失水分的“门户”,也是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③植物的气孔很小,因此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很少 ④当一对保卫细胞吸水时,它们之间的气孔就会闭合;反之,气孔张开 ⑤气孔地张开与闭合可以调节蒸腾作用的强度,使植物体内保持适量的水分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
2
4
3
题号
1
5
6
√
B [①气孔是由两两相对而生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呈半月形,内含叶绿体,①正确。②气孔可以张开或关闭,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②正确。③植物的气孔很小,但是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以气体的形式通过气孔散发出去,即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③错误。④保卫细胞吸水时,细胞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时,细胞收缩,气孔闭合,④错误。⑤蒸腾作用是植物的一种重要生理功能,它主要由叶片进行。气孔地张开和闭合控制着蒸腾作用的强度,⑤正确。]
2
4
3
题号
1
5
6
3.(2024·泰安期末)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蒸腾作用只在白天进行
B.叶片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C.植物体内的每一根导管都是由许多长形、管状的细胞所组成的
D.蒸腾作用可以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量
2
4
3
题号
1
5
6
√
A [在白天,光照强,植物的气孔就张开,植物的蒸腾作用就强,在晚上,没有光照,植物的气孔就闭合或是缩小,植物的蒸腾作用就弱,而不是停止。所以植物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都进行蒸腾作用。]
[感悟提升]
(1)保卫细胞和叶肉细胞内有叶绿体;表皮细胞内无叶绿体。
(2)叶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但不是唯一器官,幼嫩的茎也能进行蒸腾作用。
(3)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
(4)移栽植物应注意:①带土移栽;②雨后或傍晚移栽;③剪枝后移栽;④移栽后遮盖。
(5)没有绿色植物,生物圈的水循环仍会继续。
2
4
3
题号
1
5
6
√
考向3 蒸腾作用相关的实验
4.(2024·泰安期末)将一段带有叶的枝条放进滴有几滴红墨水的水中,在阳光下照射3~4小时,发现叶脉变红后,将茎横向切断并纵向切开,观察现象。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阳光照射下进行实验是为了促进枝条的蒸腾作用,缩短实验时间
B.滴加红墨水的作用是为了清晰地观察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位置和途径
C.从茎的横切面和纵切面上可以看到变成红色的部位是木质部和髓
D.茎内运输水分的结构是导管,运输的方向是由植物体的下端到上端
C [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本实验中,将茎横切,观察切口,可以看到染成红色的部分是木质部,再将枝条纵切开来,可以看到染成红色的部分是木质部,正是因为木质部中的导管是自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
2
4
3
题号
1
5
6
5.(2024·肥城期末)下面是兴趣小组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图示(同一植物四个枝条的叶片大小和数量一致,四个量筒内的水量相同,且水面都滴有植物油。实验前按照图示处理,实验时在阳光下照射3小时),实验结果如下表。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2
4
3
题号
1
5
6
2
4
3
题号
1
5
6
装置 3小时后量筒内减少的水量(单位:毫升)
甲 X
乙 16毫升
丙 10毫升
丁 2毫升
A.植物油的作用是防止量筒中的水分因自然蒸发影响实验效果
B.对比甲和丁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片进行
C.根据图示和表中实验数据,可推断甲装置的X值应是26毫升
D.乙比丙散失水量多的原因是叶片下表面比上表面有较多的气孔
√
C [植物油的作用是封住液面,防止量筒中的水分因自然蒸发影响实验效果,A正确;对比甲和丁就形成了以叶片为变量的对照实验,所以实验结果可以得出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片进行,B正确;通过装置乙得知,叶片下表面散失的水分=16-茎散失的水分=16-2=14毫升,通过装置丙得知,叶片上表面散失的水分=10-茎散失的水分=10-2=8毫升,所以X=14+8+2=24毫升,C错误;叶片下表面比上表面有较多的气孔,通过下表皮散失的水分要比通过上表皮散失的水分多。所以乙比丙散失水量多,D正确。]
2
4
3
题号
1
5
6
6.(2024·泰安三模)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课外实践中,用干湿计分别测量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中的湿度,获得的数据如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三个环境应在同一时间测量
B.每个环境至少测量三次并取平均值
C.相对湿度最大的是茂密的灌丛
D.该现象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
2
4
3
题号
1
5
6
√
D [茂密的灌丛植物最多,蒸腾作用最强,相对湿度最大;植物相对较少的草地蒸腾作用较强,相对湿度较大;而没有植物的裸地蒸腾作用最弱,相对湿度最小,该现象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D错误。]
2
4
3
题号
1
5
6
[感悟提升]
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
(1)光照强度:在一定的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强,蒸腾作用越强;光照强度越弱,蒸腾作用越弱。但光照过强(如正午),部分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反而减弱。
(2)环境温度:在一定的范围内,温度越高,蒸腾作用越强。
(3)空气湿度:空气湿度越小,蒸腾作用越强;反之越弱。
(4)空气流动状态:空气流动越快,蒸腾作用越强;反之越弱。
一、单项选择题
1.(2024·泰安期末)水和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体内水分充足时,叶片才能舒展,有利于光合作用
B.植物的生长只需要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C.油菜生长过程中缺少含钾的无机盐时,只开花不结果实
D.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
15分钟练 当堂达标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A [水是新陈代谢过程的反应物质。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物的合成和分解的过程中,都必须有水分子参与,A正确;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B错误;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C错误;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拉动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D错误。]
2.(2024·泰安期中)“山上种满树,等于修水库”,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关于生物圈水循环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的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环境的降水量
B.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对植物本身是一种浪费
C.森林中的枯枝落叶能吸纳大量雨水,使雨水更多地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
D.植物体内的水往高处流,主要是因为蒸腾作用能产生一种将水分向上运输的拉力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B [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这不是对水的浪费,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B错误。]
3.(2024·滨州中考)下列生产措施与生物学原理对应错误的是( )
A.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降低光合作用
B.夜间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抑制呼吸作用
C.水淹的农田及时排涝——保障农作物根部的氧气供应
D.作物种植时“正其行,通其风”——使作物周围有充足的二氧化碳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
A [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
4.(2024·烟台中考)研究者测量了一棵灰树18小时内水分的运输速率和水分的吸收速率,并绘制曲线(如图),分析正确的是( )
A.水分的运输速率大于吸收速率
B.水分的运输和吸收速率都与蒸腾作用无关
C.水分运输和吸收的最高速率相同
D.水分的运输速率和吸收速率存在相关性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
D [根据曲线图可知:在上午6时至下午约5时,水分的运输速率大于吸收速率;下午5时两者相等;在下午5时至午夜0时,水分的运输速率小于吸收速率,A错误;植物的蒸腾作用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运输。可见,水分的运输和吸收速率都与蒸腾作用有关,B错误;根据曲线图可知,两条曲线的最高点不在一条水平线上,所以水分运输和吸收的最高速率并不相同,C错误;水分的运输速率和吸收速率通常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为植物的水分运输和吸收是相互协调的过程,以维持植物体内水分平衡,D正确。]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5.(2024·齐齐哈尔中考)关于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拉动水分与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
B.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C.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D.植物吸收的水分,通过蒸腾作用大量地散失掉了,这对植物来说是一种浪费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
D [植物的蒸腾作用促进水分的吸收及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并能有效的散热,所以植物吸收的水分,虽然通过蒸腾作用大量地散失掉了,这对植物来说不是一种浪费,D错误。]
6.(2024·湖南模拟)为探究植被类型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某兴趣小组选取校园内面积相等的三个区域进行了空气湿度测量,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区域 裸地 草地 灌木丛
平均空气湿度 60% 72% 78%
A.该实验的变量为植被类型
B.裸地可作为该实验的对照组
C.灌木丛的空气湿度高于草地的空气湿度
D.测量时,不需要考虑三个区域的光照强度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D [光照强度可能会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进而影响空气湿度。所以,测量时,需要考虑三个区域的光照强度,D错误。]
√
7.(2023·泰安期中)园林工人们在移栽绿化树时会给绿化树“挂吊瓶”,以提高成活率。给植物打针输液是近年来植物施肥和防治病虫害的常见方法。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给树木输液时针头应插入茎木质部的导管内
B.“挂吊瓶”输入的液体将自下而上在植物体内运输
C.用作施肥的输液液体,其主要成分应是水分和有机物
D.该方法操作简便,施肥或杀虫效果好,且对环境污染小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
C [输液液体的主要成分是水和无机盐,有机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C错误。]
8.(2024·泰安阶段练)取甲、乙两个相同的枝条(将乙的叶片全部摘除,甲不做处理),同时插入两个装有红色墨水的烧杯,墨水表面铺满植物油(如图),光下3~4小时后,发现甲枝条上少部分叶片的叶脉变红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植物油可避免水分因蒸发而减少
B.甲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较快
C.甲、乙枝条的韧皮部被染成红色
D.证明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片进行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
C [植物体内,导管位于木质部,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位于韧皮部,能运输有机物,红墨水是通过导管运输的,因此被染成红色的应为木质部,C错误。]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二、非选择题
9.(2024·泰安期末)如图是绿色开花植物的生理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A表示根对水分的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________。
(2)根吸收的水分,通过根、茎、叶中的________运输到叶片后,大部分通过生理过程C散失到大气中,过程C中水分散失的“门户”是________。
(3)B表示水分在植物体内从低处往高处运输的过程,其动力主要来自[ ]________。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成熟区
导管
气孔
C
蒸腾作用
(4)移栽植物时一般会去掉部分枝叶,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5)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数量是惊人的,1公顷树林的叶片,每天大约蒸发出100吨水,这些水分的散失对生物圈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
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6)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用甲、乙、丙、丁四组大小、发育程度相似,质量相同的新鲜菠菜叶,进行如下处理: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再将上述四组叶片置于通风处,则出现萎蔫现象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
A.丁→丙→乙→甲 B.乙→甲→丙→丁
C.丁→乙→丙→甲 D.甲→乙→丙→丁
组别 甲 乙 丙 丁
涂凡士林的部位 上表皮 不涂 下表皮 上、下表皮
B
[解析] (1)图中A表示根对水分的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
(2)水分是通过根、茎、叶的导管运输的,水分进入植物体内少部分用于植物体进行各种正常的生命活动,绝大部分的水通过[C]蒸腾作用以气体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而蒸腾作用的“门户”是气孔。
(3)B表示水分在植物体内从低处往高处运输的过程,其动力主要来自[C]蒸腾作用。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4)植物在移栽过程中总会损伤一些幼根和根毛,导致吸水能力下降。因此移栽植物时要去掉部分枝叶、选择阴天或傍晚移栽、移栽以后要遮阴等,都是为了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
(5)植物吸收的水分只有1%被植物体利用,99%都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去了,从而增加空气湿度,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6)叶片上的气孔是植物体散失水分的窗口,叶片的下表皮的气孔数比上表皮多;则对甲、乙、丙、丁四组大小、发育程度相似,质量相同的新鲜菠菜叶作表格中的处理后,在同样的时间内,乙叶片散失水分最多,由于下表皮气孔比上表皮多,甲涂的是上表皮,因此甲叶片次之,丙叶片又次之,丁叶片因为上、下表皮的气孔都被凡士林密封了,基本不散失水;因此,四个叶片出现萎蔫的先后顺序是:乙→甲→丙→丁,B符合题意。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题号
课时规范训练(6)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2024·黑龙江中考)取一段带叶的茎,把它放入滴有几滴红墨水的水里,并在阳光下照射几小时,被染红的部分是( )
A.木质部中的筛管 B.木质部中的导管
C.韧皮部中的筛管 D.韧皮部中的导管
14
B [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取一段带叶的茎,把它放入滴有几滴红墨水的水里,并在阳光下照射几小时,被染红的部分是木质部,正是因为木质部中含有导管是自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题号
2
1
3
4
5
6
8
7
9
10
11
12
13
√
2.(2024·眉山中考)取同一植物相同大小的两个枝条,分别标记为A、B,枝条A保留叶片,枝条B摘除叶片,然后,将它们分别插入两个相同大小盛有等量清水的量筒中。在量筒中滴加油滴,让油滴铺满水面。将这两个装置放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24小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变量是有无叶片
B.量筒中滴加油滴的目的是防止水分蒸发
C.实验结束后,A所在量筒比B所在量筒液面低
D.两量筒中液面差异的原因是枝条A进行了光合作用
14
题号
2
1
3
4
5
6
8
7
9
10
11
12
13
D [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叶片对水分的影响,因此有无叶片是实验的变量,A正确;油滴铺满水面可以阻止水分通过量筒口蒸发,确保水分的变化仅由植物枝条引起,B正确;由于枝条A保留了叶片,叶片可以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导致A所在量筒的液面下降。而枝条B没有叶片,几乎无法进行蒸腾作用,因此B所在量筒的液面应该相对较高,C正确;液面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枝条A的蒸腾作用,而不是光合作用,D错误。]
14
题号
3
2
4
5
6
8
7
9
10
11
12
13
1
√
3.(2024·连云港中考)移栽植物最好在阴天或傍晚,必要时还要去掉部分枝叶,这是为了降低植物的(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14
C [移栽植物的根系或多或少的会有一定的破坏,吸水的能力会降低,因此在移栽植物时,往往要剪掉大量的枝叶,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避免移栽植物出现萎蔫现象,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
题号
4
2
3
5
6
8
7
9
10
11
12
13
1
√
4.(2023·滨州中考)如图所示为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蒸腾作用的强弱与叶片面积的大小密切相关
B.三个塑料袋内壁的水珠由多到少依次是C>B>A
C.蒸腾作用越强,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速度越快
D.将装置置于湿度小的环境中,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14
题号
4
2
3
5
6
8
7
9
10
11
12
13
1
A [主要分布在叶片上的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因此植物蒸腾作用的强弱与叶片面积的大小密切相关,A正确。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通常叶片越多,蒸腾作用越旺盛,植物散失的水分越多。所以,可预测叶片最多的A袋内壁水珠最多;叶片较少的B袋内壁水珠较少;无叶片的C袋内壁水珠最少。所以,三个塑料袋内壁的水珠由多到少依次是A>B>C,B错误。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但不能促进对无机盐的吸收,C错误。该实验中,植物的枝叶分别套在A、B、C三个密闭的塑料袋中,因此将装置置于湿度小的环境中,不会使实验现象更明显,D错误。]
14
题号
2
4
5
3
6
8
7
9
10
11
12
13
1
5.(2024·泰山一模)某兴趣小组利用同一植物的新鲜枝条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处理如图所示,图甲所示是去掉叶片的枝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14
题号
2
4
5
3
6
8
7
9
10
11
12
13
1
A.植物油的作用是防止试管中的水分自然蒸发,影响实验效果
B.装置甲和丁组合,可探究叶片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C.装置乙和丙组合,可探究气孔在叶片上、下表皮分布的多少
D.乙、丙、丁中,水分通过茎和叶脉中的筛管,由叶表面的气孔散失到大气
14
√
D [乙、丙、丁中,水分通过茎和叶脉中的导管,由叶表面的气孔散失到大气,筛管运输的是有机物,D错误。]
题号
2
4
5
3
6
8
7
9
10
11
12
13
1
√
6.(2024·无锡中考)下面几种植物中,宜选作植物蒸腾作用实验材料的是( )
A.仙人掌 B.雪松
C.天竺葵 D.睡莲
14
C [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天竺葵的叶片表面积较大,蒸腾作用旺盛,有利于观察;仙人掌的叶退化为刺状、雪松的叶退化为针状,叶的表面积较小,蒸腾作用很弱,短时间内不易观察;睡莲在水中蒸腾作用几乎不能体现。]
题号
2
4
5
3
7
6
8
9
10
11
12
13
1
√
7.移栽树木时常常会给树木挂“吊瓶”,以提高成活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针头刺入的部位是木质部
B.吊瓶中液体的成分主要是水分和葡萄糖
C.吊瓶液体中的水分被植物吸收后,主要用于蒸腾作用
D.针头刺入部位不必太高,蒸腾作用能促进液体运输到顶端的枝叶
14
题号
2
4
5
3
7
6
8
9
10
11
12
13
1
B [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树木的导管分布在木质部,故应该将针头刺入木质部,A正确。吊瓶中液体的成分主要是水分和无机盐,B错误。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吊瓶液体中的水分被植物吸收后,主要用于蒸腾作用,C正确。蒸腾作用能促进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故针头刺入部位不必太高,蒸腾作用能促进液体运输到顶端的枝叶,D正确。故选B。]
14
题号
2
4
5
3
8
6
7
9
10
11
12
13
1
√
8.(2024·青岛模拟)柽柳适于在盐碱滩涂上生长,具有耐盐碱特性,夏、秋季开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柽柳也适于生活在干旱环境中,为防止水分蒸发其叶片的表皮上没有气孔
B.柽柳可通过扦插快速繁殖,也可通过种子进行繁殖
C.柽柳吸收水分时根毛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
D.柽柳根毛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经导管运输到茎和叶
14
A [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气孔从外界获得二氧化碳,因此,柽柳有气孔。柽柳叶片退化成了细小的鳞片以适应干旱的环境,A错误。]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
9.(2024·泰安模拟)研究表明,植物的叶片面积、气孔状态与分布跟环境有密切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长在干旱地区的植物叶片面积相对较小,阳光充足地区的植物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背光面
B.气孔地张开与闭合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
C.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同种植物,气孔的数量与分布也是不完全相同的
D.生活在背光处的相同植物叶片,其叶面积变小,叶片变厚
14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D [生长在干旱地区的植物,由于缺水,所以植物叶片面积相对较小,以减少蒸腾作用;气孔地开闭受光照强度的影响,阳光充足地区的植物,为防止水分过多散失,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背光面,A正确。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所以气孔地张开与闭合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B正确。生活的环境不同,水分、温度、光照强度都不一样,所以同种植物气孔的数量与分布不是完全相同的,C正确。生活在背阴处的相同植物叶片,叶面积大,叶片变薄,D错误。]
14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10.(2024·济宁期末)下图是利用盆栽天竺葵来探究影响蒸腾作用因素的几个实验装置,在光照、温度等条件都适宜的情况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14
A.如果用来探究“叶是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应选取②④两个装置进行对照实验
B.如果用来探究光照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可以选取③⑤两个装置进行对照实验
C.如果用来探究空气流动状况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可以选取②⑤两个装置进行对照实验
D.在探究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时首先需要对植物进行暗处理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14
√
A [为排除花盆土壤中的水分蒸发对实验的干扰,应将透明塑料袋捆扎在天竺葵茎的基部,因此如果用来探究“叶是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应选取②④两个装置进行对照实验,A正确;③没有将透明塑料袋捆扎在茎的基部,因此无法排除塑料袋内壁的水珠是来自蒸腾作用还是土壤中的水分蒸发,③⑤两个装置不能进行对照实验,B错误;②和⑤除光照条件不同外,其他实验条件都相同,因此不能用来探究空气流动状况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C错误;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因此在探究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时不需要对植物进行暗处理,D错误。]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14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11.(2024·临沂二模)为探究被子植物叶片的一些生理功能,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在针筒内装入适量清水,针孔处插入枝条,在U形管中加入100毫升蓝墨水,连接针筒和U形管,将针孔及连接处密封后放在适宜环境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14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A.U形管中的液面发生了变化是因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所致
B.U形管中的液面发生了变化是因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所致
C.该实验证明了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D.该实验证明了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14
√
A [该图中枝条上的叶通过蒸腾作用把吸收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了大气中,针筒中的水分减少,因此U形管中的液面发生了变化是因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所致。]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
14
12.(2024·聊城模拟)聊城东阿黄启元村的草莓因个体大、味鲜美而著称,小明为了体验劳动的乐趣,去摘草莓时向种植户讨要了一株草莓苗,回家种在了花盆里并一次性给草莓施加了很多化肥,草莓当晚就出现萎蔫现象。此时,采取下列哪项措施可使其恢复正常( )
A.给花盆疏松土壤
B.向花盆中浇适量的水
C.把花盆搬到暗处
D.用塑料袋把花盆罩起来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14
B [若一次性给草莓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不能吸水,反而会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造成“烧苗”现象。因此要向花盆中浇适量的水,降低土壤溶液浓度。]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15分)
13.(7分)(2024·泰安期末)绿色植物通过吸收水分和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4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1)“肥是庄稼宝,施足又施巧。”给庄稼施肥最好是在土壤湿润时,或在下雨、浇水前后进行。从“植物的生活需要水”角度谈一下个人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植物主要靠根吸水。尝试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角度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无机盐(肥料)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吸收和运输到植物
体各器官(意思正确即可)
根尖的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意思正确即可,在此基础上的详细解释亦可)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3)为探究水的运输,某同学将图一装置(木本植物枝条)放在阳光下照射3~4小时,发现整个叶片都红了,而茎的表面并不红。取出枝条横切,发现变红的部位是[ ]________,位于该部位运输水分的结构是________。(注:[ ]中填图中序号或代码,其后填名称,以下同。)
14
②
木质部
导管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4)为探究“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若将图一装置中的红墨水换成清水,并滴加植物油,使油铺满水面,定为甲装置;另外再设置一个乙装置,乙装置与甲装置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试管中滴加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将枝条上的叶全部去
掉或换一枝无叶枝条
避免试管内的水分因蒸发而减少,
影响效果
甲装置液面下降明显(反之,亦可)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14
[解析] (1)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根吸收,随着水分一起通过导管向上运输至植物体的各个器官。(2)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表面积大增,利于吸水。(3)将图一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3~ 4小时后,取出枝条把茎横向切断,发现横切面上变红的部位是[②]木质部。该部位中的导管具有运输水分的功能。(4)乙装置与甲装置的不同之处是将枝条上的叶全部去掉。在试管内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这是为了防止瓶内水分的蒸发,以减少瓶内水分散失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散失到植物体外的大气中的过程。所以预期现象是甲装置液面下降明显。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14
14.(8分)(2024·泰安期末)实验课上,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请完成他们的实验步骤。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Ⅰ.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
(1)将新鲜的菠菜叶片平放在小木板上。
(2)右手捏紧____________刀片,沿着垂直于________的方向,迅速切割叶片。
(3)每切一次,将刀片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蘸一下,把切下的薄片放入水中。
(4)用毛笔蘸出_______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
14
并排的两片
主叶脉
最薄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Ⅱ.制作叶片下表皮临时装片
(5)用镊子撕下一小块蚕豆叶片的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
Ⅲ.观察叶片的结构
(6)将制作好的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如图一和图二所示。
Ⅳ.交流
(7)图二中的⑦⑧⑨分别对应的是图一中的________(填序号),图一中[ ]________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14
③⑥⑤
⑥
气孔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8)通过观察,小欣发现叶片由多种组织构成,并认为每种组织的结构都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请你从图一所示的②④两种结构中任选一种,仿照表中的实例,填写表格:
14
结构 主要组织 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①⑤ 保护组织 细胞排列紧密,与其保护内部组织的功能相适应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14
结构 主要组织 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或④)
营养组织(或输导组织)
叶肉细胞里含有许多叶绿体,并且含有大量液泡储存着营养物质,与其储藏营养物质的功能相适应(或叶脉中有导管和筛管,与其输导作用的功能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