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讲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任务一 排泄及泌尿系统的组成
1.填图
2.识图
(1)指出字母所代表的结构的名称
[A]皮质,[B]髓质,[C]肾盂,[D]输尿管。
(2)每个肾单位是由[③]肾小球、[⑥]肾小囊和[⑦]肾小管构成。图中①②分别代表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
(3)⑦主要分布在甲图中的[B]髓质里。
(4)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⑦]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和肾小囊壁都很薄,这有利于肾小囊对物质的过滤作用。 (×)
(2)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液的排出是间歇的,这是由于膀胱能暂时贮存尿液。 (√)
(3)尿检中,出现血尿,可能是肾小管发生病变。 (×)
(4)肾脏、肺和汗腺排出的废物是由血液从细胞运输来的。 (√)
(5)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形成的液体与血浆相比,不含葡萄糖。 (×)
(6)正常情况下原尿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质,但有小分子蛋白质。 (√)
(7)正常情况下人的血浆、原尿、尿液的相同成分是水、尿素、蛋白质等。 (×)
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1.下列有关人体泌尿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B.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C.进肾小球的血管是小动脉,出肾小球的血管是小静脉
D.排尿意义是排出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生理功能
C [肾动脉进入肾脏后经过反复分支形成入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形成肾小球,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又在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C错误。]
2.(2024·岱岳三模)如图为人体的泌尿系统组成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尿液排出的途径是①→②→③→④
B.肾静脉中流动的是尿素含量较少的静脉血
C.如果结构②发生病变,则会引发糖尿病
D.人体排尿既能排出废物,又能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C [肾脏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输尿管将肾脏形成的尿液输送到膀胱,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再从尿道排出体外。因此,尿液排出的途径是①→②→③→④,A正确;肾静脉是体循环的静脉,流的是静脉血,肾动脉中的尿素经过肾小球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后,以尿的形式排出,所以从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的尿素含量低,B正确;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C错误;排尿对于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排出废物,还能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生理功能,D正确。]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3.(2023·泰安中考)四种物质在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原尿和尿液中的含量如表所示(单位:克/100毫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物质名称 血浆 原尿 尿液
尿素 0.03 0.03 1.8
葡萄糖 0.1 0.1 0
无机盐 0.72 0.72 1.1
大分子蛋白质 8 0 0
A.大分子蛋白质不能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进入肾小囊
B.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后进入毛细血管
C.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尿素和无机盐没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
D.与流入肾脏的动脉血相比,流出肾脏的静脉血中尿素等废物含量减少
C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大分子蛋白质在血浆中是8,而在原尿中是0,说明大分子蛋白质不能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进入肾小囊中,形成原尿,A正确;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葡萄糖在原尿中是0.1,而在尿液中是0,说明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后进入毛细血管,B正确;结合分析可知,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尿素没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吸收,C错误;肾动脉中的尿素经过肾小球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后,以尿的形式排出,因此与流入肾脏的动脉血相比,流出肾脏的静脉血中尿素等废物含量减少,D正确。]
4.(2024·泰安三模)如图是人体肾单位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与入球小动脉相比,2内流动的液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B.由3过滤到4的液体中,含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
C.5能重吸收全部葡萄糖、大分水和部分无机盐
D.6中液体的尿素浓度比5中液体尿素浓度高
A [1入球小动脉、2出球小动脉内流动的血液都是动脉血,含有较多的氧气和较少的二氧化碳,A错误。]
5.(2024·泰安模拟)甜菜红素是红心火龙果的重要营养成分,但不易被消化分解,因此大量食用红心火龙果之后会引起尿液变色,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甜菜红素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的细胞质中
B.甜菜红素进入人体后通过血浆运输到肾脏
C.在肾小囊腔的原尿中检测不到甜菜红素
D.重吸收作用能将全部甜菜红素吸收回血液
B [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所以甜菜红素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的液泡中,A错误;甜菜红素进入人体后,通过血浆运输到肾脏,有些随尿液排出体外,B正确;在肾小囊腔的原尿中能够检测到大量的甜菜红素,C错误;重吸收作用不能将全部甜菜红素吸收回血液,有些随尿液排出体外,所以大量食用红心火龙果之后会引起尿液变色,D错误。]
6.(2024·东平月考)如图曲线表示某人肾单位内的葡萄糖含量变化,A、B、C表示组成肾单位的结构,那么B内的液体和C的结构名称分别是( )
A.血液、肾小球 B.原尿、肾小囊
C.原尿、肾小管 D.尿液、肾小管
C [A肾小球内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和B肾小囊内原尿中的葡萄糖含量相同。原尿流经C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里。因此从C肾小管的末端流出的尿液中葡萄糖含量为0。]
[感悟提升]
(1)若某人出现血尿或蛋白尿,可能是肾小球发生病变,通透性增大。
(2)若某人的尿液中有葡萄糖,原因可能有三个方面
①肾小管发生病变,重吸收能力下降。
②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浓度过高。
③健康人一次性摄取糖类物质过多,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有限。
(3)若某人的尿量比正常人多数倍,可能是肾小管发生病变引起的。
血浆、原尿和尿液的判定
7.(2024·新泰期末)下表是某人的血浆、肾小囊、输尿管中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含量比较。根据此表分析,甲、乙两种物质分别是( )
血浆 肾小囊 输尿管
甲 0.03% 0.03% 2%
乙 0.1% 0.1% 0
A.甲是葡萄糖、乙是蛋白质
B.甲是葡萄糖、乙是尿素
C.甲是蛋白质、乙是尿素
D.甲是尿素、乙是葡萄糖
D [甲物质在血浆和肾小囊中的浓度是相等的,都是0.03%,而在输尿管中的浓度却达到了2%,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把大部分的物质重新吸收回到血液中,使肾小管中的液体总量减少,所以甲物质只能是尿素;乙物质在血浆和肾小囊中的浓度为0.1%,而在输尿管中的浓度为0,这说明经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把全部的葡萄糖吸收回到血液中。]
8.下表是某健康人体内不同部位液体成分的分析结果(单位:g/100mL)。请你判断,样品2是( )
样品 水 尿素 葡萄糖 无机盐 蛋白质
样品1 90 0.03 0.1 0.72 8
样品2 98 0.03 0.1 0.72 0.01
样品3 96 1.8 0 1.1 0
A.血浆 B.原尿
C.尿液 D.血液
B [从表格中看出,样品1中含有葡萄糖、蛋白质,因此样品1是血浆;样品2中含有葡萄糖,蛋白质微量,因此样品2是原尿;样品3中没有葡萄糖、没有蛋白质,而含有大量的尿素,因此样品3是尿液。]
[感悟提升]
血浆、原尿和尿液的区别与判断
(1)原尿与血浆的区别是原尿中无大分子蛋白质;尿液与原尿的区别是尿液中无葡萄糖。
(2)判断步骤:找到“葡萄糖”和“蛋白质”含量均为“0”的一组,确定为“尿液”;找到“蛋白质”含量最高的一组,确定为“血浆”;剩余的一组为“原尿”。
任务二 汗液的形成和排出及排泄途径
1.填图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皮肤的附属物主要是由表皮细胞特化形成的,所以它们属于表皮的一部分。 (×)
(2)排尿和排便属于排泄。 (×)
(3)人体可以通过呼气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无机盐。 (×)
(4)汗液、尿液的成分基本相同,都是人体代谢废物。 (×)
(5)人排泄的途径主要有排便、出汗和呼出气体。 (×)
,排泄途径
1.下图是某健康人汗液和尿液分泌量随外界温度变化的曲线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外界温度低于24 ℃时,人体尿液分泌量大于汗液分泌量
B.随着温度升高汗液分泌量增多,汗液蒸发时带走身体一部分热量,调节体温
C.随着温度升高尿液分泌量减少,会导致体内尿素等废物积累过多,破坏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D.人体通过排尿和排汗将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
C [据图中曲线分析可知,随着温度升高汗液分泌量增多。汗液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和尿素,皮肤通过排汗,可排出水、无机盐和尿素,不会导致体内尿素等废物积累过多,不会破坏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同时皮肤通过排汗带走人体一部分热量,从而降低皮肤的温度,达到调节体温的作用。]
2.(2024·宁阳质检)人体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消耗营养物质的同时还要产生许多代谢废物。以下是关于人体代谢废物及其排出的相关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有二氧化碳、多余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粪便等
B.人体将代谢废物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
C.二氧化碳和少量水分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
D.一部分水和少量无机盐、尿素等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的汗腺排出
A [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多余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粪便是食物残渣,不是代谢废物,A错误。]
一、单项选择题
1.(2024·东平一模)如图为健康人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肾单位是组成肾脏的基本单位,由①②④构成
B.与②内液体相比,①内液体含有大分子蛋白质
C.与①内液体相比,③内液体不含葡萄糖和无机盐
D.与②内液体相比,⑤内液体中尿素的含量增加
A [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①肾小囊、②肾小球、④肾小管,A正确;当血液流经②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①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与②内液体(血液)相比,①内液体(原尿)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B错误;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与①内液体(原尿)相比,③内液体(尿液)不含葡萄糖,但含有无机盐,C错误;与②内液体相比,⑤内液体中尿素的含量减少,D错误。]
2.如图是人体某些部位的微观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液流经血管2时,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氧分离,血管1中流的是静脉血
B.3是小肠内表面的皱襞,皱襞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C.4内的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能透过4和5的内壁进入5中形成原尿
D.若7是小腿处组织细胞,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后,经过6流回到左心房
C [图一表示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泡血液,所以血液流经血管2时,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氧结合,血管1中流的是含氧丰富动脉血,A错误;图二小肠壁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3小肠绒毛,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B错误;图三当血液流经4肾小球和5肾小囊内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过滤到5肾小囊形成原尿,C正确;图四若7是小腿处组织细胞,则此循环为体循环,最后流回右心房,D错误。]
3.(2024·泰安一模)世界杯运动员在完成各项高难度的动作时,离不开各个系统的协调配合,图中A~D代表人体器官或系统,①~⑦代表人体的某些生理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X表示鸡腿,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人体生长发育和受损细胞的修复都离不开它
B.人体将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是⑤⑥⑦
C.与流入D器官的血液相比,流出D器官的血液中尿素浓度、氧气浓度均下降
D.外界气体能顺畅地通过③过程进入B系统,是因为呼吸道有骨或软骨做支架
B [若X表示鸡腿,则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生长发育和受损细胞的修复都离不开它,A正确;⑤表示排汗,⑥表示排尿,二者为排泄的途径,⑦表示排遗,B错误;D为肾脏,是尿液形成的主要器官,所以与流入D器官的肾动脉中的血液相比,流出D器官的肾静脉中的血液中尿素浓度、氧气浓度均下降,C正确;③表示吸气,外界气体能顺畅地通过③过程进入B呼吸系统,是因为呼吸道有骨或软骨做支架,D正确。]
4.(2024·烟台中考)维生素B2是人体必需的一种维生素,在人体内的储存是有限的,需要每天由饮食补充。当摄入量较大时,会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结合如图分析,维生素B2排出的途径不正确的是( )
A.维生素B2由①进入③
B.维生素B2能过滤到④中
C.维生素B2在⑤处全部重吸收进入血液
D.⑥中的维生素B2会通过输尿管进入膀胱
C [当维生素B2的摄入量较大时,会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可见,维生素B2在⑤肾小管处不一定被全部重吸收进入血液,C错误。]
5.(2024·聊城中考)为了研究肾脏的功能,科学家利用微穿刺法将显微操纵仪插入肾小囊腔中,用微细玻璃管抽取囊腔中的液体(下称囊内液)进行微量化学分析(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囊内液中含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
B.若发现某人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可能是⑤出现病变
C.正常情况下,囊内液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D.等量的尿液与囊内液比较,尿素含量增加
B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构成了尿液的成分。若发现某人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可能是④肾小管出现病变,B错误。]
6.(2024·眉山中考)下图中甲、乙两条曲线表示肾单位形成尿液的过程中,肾小球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原尿、肾小管中的尿液中两种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曲线乙代表的物质是( )
A.血浆蛋白 B.葡萄糖
C.无机盐 D.尿素
B [由于血浆蛋白是大分子物质,它不会被肾小球过滤到原尿中,因此曲线乙不可能代表血浆蛋白,A不符合题意;葡萄糖是小分子物质,它会被肾小球过滤到原尿中,但在肾小管中会被重吸收回血液。因此,葡萄糖在血浆、原尿和尿液中的含量变化符合曲线乙的趋势,B符合题意;无机盐虽然也会被肾小球过滤到原尿中,但在肾小管中重吸收的量较少,因此它在尿液中的含量仍然较高,这与曲线乙的趋势不符,C不符合题意;尿素也会被肾小球过滤到原尿中,但在肾小管中几乎不被重吸收,因此它在尿液中的含量会很高,这与曲线乙的趋势不符,D不符合题意。]
7.(2024·济南三模)以下关于人体泌尿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肾的髓质部分比皮质部分颜色深
B.排尿可以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C.膀胱可以暂时储存尿液
D.血液流经肾脏后氧气、尿素含量都减少
A [肾小体分布在皮质内,肾小管大都分布在髓质和肾盂。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球是个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旋而成,内流动脉血,颜色较深,因而皮质比髓质颜色深,A错误。]
8.(2024·河南模拟)人大量食用红肉火龙果后尿液会变红,原因是火龙果中的甜菜红素难以被分解,随尿液排出。尿的形成过程如图所示,在甜菜红素排出过程中,不经过的结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C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所以在甜菜红素排出过程中,不经过的结构是③出球小动脉。]
二、非选择题
9.(2024·泰安二模)图一~图三是人体部分器官形态结构示意图(a~d,1~9,①~⑧表示各结构);图四表示某人肾单位内的葡萄糖含量变化(A~C表示组成肾单位的结构)。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血管b中流动的血液是________(填“动脉血”或“静脉血”)。
(2)分析图二,血管[ ]________与图一中的血管a相连通;若从图二所示7、8血管向心脏内注水,不能注入的原因是________;经体循环后,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并通过血管[5]和[ ]________流回心脏。
(3)分析图三,肾单位的结构包括[③]________、[④]和[⑦]三部分;某人因病就医进行尿检,发现尿中有蛋白质和红细胞,由此判断病变的结构可能是[ ]________。
(4)分析图四,C处发生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心脏的右心房从上、下腔静脉接收了来自体循环的含氧较低、呈暗红色的静脉血,这些静脉血经过右心室被送到肺动脉。因此,肺动脉内流动的是静脉血。(2)结合题图二可知,血管[9]肺静脉与图一中的血管a(肺静脉分支血管)相连通。若从图二所示[7]主动脉、[8]肺动脉血管向心脏内注水,不能注入的原因是动脉瓣关闭。体循环的途径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经过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可见,在体循环中,血液会通过血管[5]上腔静脉和[6]下腔静脉流回心脏。(3)结合题图三可知,肾单位的结构包括[③]肾小囊、[④]肾小球和[⑦]肾小管三部分。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由此判断病变的结构可能是[④]肾小球。(4)图四中的C肾小管处,葡萄糖浓度变为零,说明该处发生的生理过程是肾小管的重吸收。
[答案] (1)静脉血 (2)[9]肺静脉 动脉瓣关闭 [6]下腔静脉 (3)肾小囊 [④]肾小球 (4)肾小管的重吸收
课时规范训练(12)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2024·泰安模拟)人体的每个肾脏是由约100万个肾单位组成的,一个肾单位的结构。以下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流入的动脉血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B.流出的静脉血中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均较少
C.流入的动脉血和流出的静脉血中含氧量均较少
D.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D [从肾动脉流入肾脏的是动脉血,血液中氧的含量较高,二氧化碳的含量较低,A错误;从肾静脉流出肾脏的是静脉血,尽管尿素等代谢废物排入尿液,但二氧化碳仍存在于血液中。因此,流出肾脏的静脉血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B错误;流入肾脏的动脉血中氧的含量较高,流出肾脏的静脉血中氧的含量较低,C错误;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D正确。]
2.(2024·肥城期中)科研人员为研究慢性肾病患者的盐代谢功能,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正常人体摄入的多余无机盐可以通过尿液排出
B.实验时,正常组和患病组的盐摄入量可以不同
C.图1结果显示患病组的尿液中无机盐含量偏低
D.图2显示排盐量大时,患病组肾动脉血压高
B [正常人体摄入的多余的无机盐会进入肾脏的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最终再在尿液中排出,A正确;设置对照实验要控制变量唯一,在实验开始前的48小时内,为正常组和患病组应提供含盐量相同的食物,才能通过最后的实验测试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B错误;通过图1数据,很明显地看出,患病组的尿中无机盐含量偏低,C正确;图2显示排盐量大时,患病组肾动脉血压高,D正确。]
3.(2024·泰安期末)如图是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具有过滤作用
B.②中的液体称为尿液
C.③具有重吸收作用
D.正常情况下,②中的液体不含血细胞
B [①是肾小球,具有过滤作用,A正确;②是肾小囊那个,肾小囊中的液体是原尿,B错误;③是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C正确;②中的液体是原尿,含有水、无机盐和尿素,不含血细胞,D正确。]
4.(2024·新泰期末)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如图为一个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和②里流动的都是动脉血
B.④内不含有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
C.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⑤处毛细血管
D.⑥内不含葡萄糖,其中尿素浓度高于③
B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过滤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所以④肾小囊内不含有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但是含有葡萄糖,B错误。]
5.(2024·陕西模拟)以下是健康人正常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其中在①②部位发生了重要生理作用,“·”表示某种成分。能模拟尿素排出过程的是( )
A B
C D
D [排出尿素的途径: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收集管→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结合题图可知,若“·”表示尿素,A、B图的肾小管中没有尿素,不符合题意;C图中肾小管末端尿素含量小于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不符合题意;可见,符合尿素排出途径的是D图所示]
6.(2024·天水中考)下列器官中,不属于排泄器官的是( )
A.肾脏 B.肺
C.肛门 D.皮肤
C [肛门是消化系统的末端,它不是排泄器官。肛门的主要功能是控制食物残渣(粪便)的排出,属于排遗,C符合题意。]
7.(2024·广西模拟)根据尿常规化验结果,医生初步判断张某肾脏可能出现病变。判断的依据是其尿液成分中出现含量异常的( )
A.水 B.无机盐
C.尿素 D.红细胞
D [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8.(2024·齐齐哈尔中考)如图为健康人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中的液体含有尿素和血细胞
B.②中的液体含有大分子蛋白质和无机盐
C.③中的液体含有无机盐和葡萄糖
D.④中的液体含有尿素和葡萄糖
C [血浆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血细胞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过滤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故①②中的液体原尿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均含尿素和无机盐,A、B错误;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故③肾静脉中的液体含有无机盐和葡萄糖,④中液体尿液一般不含葡萄糖,C正确,D错误。]
9.(2024·连云港中考)健康人体一昼夜产生的原尿可达180 L,但人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1.5 L。在尿液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结构是下图中的( )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D [血液流经③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过滤到④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⑤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尿的形成包括③肾小球、④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⑤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因此尿液在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结构是③④⑤。]
10.(2024·遂宁中考)某男子近日身体不适,医生结合症状开单,为他作了尿液化验,部分化验数据如表。据此判断,该男子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
检查项目 结果(单位:g/L) 参考值(单位:g/L)
蛋白质 30 0
葡萄糖 0 0
尿素 18 20
尿酸 0.3 0.5
无机盐 10 11
A.肾小管 B.肾小球
C.肾小囊 D.集合管
B [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分析表格数据可知,该男子的尿液中含有蛋白质,则病变的部位可能是肾小球。]
11.如曲线图表示血液中某种成分含量变化趋势,下列各项中,该曲线不能表示的是( )
A.血液流经肺部时氧气含量的变化
B.血液流经小肠时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
C.血液流经肾脏时尿素含量的变化
D.血液流经大脑时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C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经过过滤作用,血液中的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而尿素全部留在了尿液中。这样造成流经肾脏的血液中尿素含量减少,此曲线不能表示,C符合题意。]
12.下面是某医院化验室对几个尿液样本的化验数据(单位:g/mL),其中正常尿液的样品是( )
水 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 尿素 红细胞
样本A 96 0 0.06 1.5 1.80 0
样本B 96 0.32 0 1.5 1.80 0
样本C 96 0 0 1.5 1.80 0
A.样本A B.样本B
C.样本C D.都不是
C [结合分析可知,正常尿液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和尿素,不含蛋白质和葡萄糖。所以,题干表格中,样本A含有葡萄糖,样本B含有蛋白质,只有样本C才是正常尿液。]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7分)
13.(7分)(2024·河北模拟)某人因侧腹部疼痛就医,遵医嘱憋尿进行超声检查,发现肾脏中有结石。下图为人体泌尿系统组成及部分内部结构纵切示意图,①②③表示结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健康人的血液由肾动脉流入肾脏后,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的__________作用形成原尿。原尿中大部分水、全部__________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随血液通过肾静脉汇入__________,流回心脏的右心房,剩下的物质形成尿液。
(2)当膀胱中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位于膀胱壁内的__________受到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装满尿液”的信息沿________传到脊髓中的排尿中枢,同时上传到大脑皮层,产生尿意;需要憋尿时,大脑下达“指令”,尿道括约肌收缩,控制排尿,这属于________反射。
(3)经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后,结石变小,随尿液经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运输到膀胱中暂时储存,后经尿道排出体外。为了防止肾结石复发,医生给该患者的建议是,多喝水、适当运动、不憋尿。
[解析] (1)健康人的血液由肾动脉流入肾脏后,会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的过滤作用。这个过程中,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随后,原尿会进入肾小管。在肾小管中,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等会被重新吸收,随着体循环的途径,这些物质会随血液通过肾静脉汇入下腔静脉,最终流回心脏的右心房,剩下的物质则形成尿液。(2)当膀胱中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位于膀胱壁内的感受器会受到刺激,进而产生神经冲动。这个神经冲动会沿着传入神经传递到脊髓中的排尿中枢,同时上传到大脑皮层,产生尿意。此时,如果个体需要憋尿,大脑会下达“指令”,使得尿道括约肌收缩,从而控制排尿。这种反射属于条件反射,因为它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3)经过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后,结石会变小,并随尿液经①输尿管运输到膀胱中暂时储存,随后经尿道排出体外。人体通过排尿能够及时地把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并能够调节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进行正常的生理功能。
[答案] (1)过滤 葡萄糖 下腔静脉 (2)感受器 传入神经 条件(复杂) (3)①
微专题(三) 人体的生理活动
图示
图示解读 识图技巧:通过图中的典型图示明确其代表的结构或生理活动。 知识储备: 1.生理活动流程图 (1)食物在消化道内: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2)空气进入肺: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3)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4)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5)尿液形成: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 2.不同物质进入血液后的循环路径 (1)物质通过消化系统或静脉注射进入人体: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到达肺部需要经过心脏1次,到达组织细胞需要经过心脏2次。 (2)物质通过肺进入人体:最先到达心脏的左心房,到达组织细胞需要经过心脏1次。 图像解读:E吸气,F呼气;A右心房,B左心房,C左心室,D右心室;G营养物质的吸收,H排便;①肺动脉,⑥肺静脉,②上、下腔静脉,⑤肾动脉,④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1肾小球,2肾小囊,3肾小管。
1.(2024·泰安二模)人体的抵抗力与体内充足的水分、营养及充足的睡眠息息相关,其中水分所占的地位相当重要。图一表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字母A、B、C、D代表心脏四腔,①~⑥表示相关血管,E、F、G、H代表生理过程,1、2、3表示构成肾单位的相关结构。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当人们感冒发烧时,医生建议患者多喝温开水。水分进入人体后不经过消化,直接通过图一中的[ ]________过程进入到循环系统,并随血液循环途经心脏,依次经过心脏四个腔的顺序是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加强营养,保证充足的能量供给,有助于感冒患者的身体康复。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是糖类,糖类中的淀粉在人体内最终分解为____________,而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含这种物质,这与肾单位中发生的[ ]__________的重吸收作用有关。
(3)适量的运动能增强心肌功能,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心脏的活动具有节律性,图一中C、D同时收缩时,房室瓣处于________(填“关闭”或“张开”)状态。与血管⑤相比,从血管③流出的血液中,明显减少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2种)。
(4)图二表示人平静呼吸时肺容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一中的F过程,对应图二中的________段,此时膈肌处于__________状态。
(5)小肠绒毛壁、肺泡壁、毛细血管壁共同的结构特点是都是由一层________构成的,有利于物质透过,这体现了____________的生物学观点。
[解析] (1)水分进入人体后不经过消化,直接通过图一中的[G]吸收过程进入到循环系统。水经过消化系统吸收后的运输途径是:肠静脉→下腔静脉→[A]右心房→[D]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肺静脉→[B]左心房→[C]左心室→主动脉,所以水依次经过心脏四个腔的顺序是A→D→B→C。(2)淀粉在小肠内消化液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见,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这与肾单位中发生的[3]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有关。(3)图一中[C]左心室、[D]右心室同时收缩时,血液压向动脉,房室瓣处于关闭状态。血液流经肾脏时,一部分尿素等代谢废物会随尿液排出;同时,肾脏处的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需要吸收氧气、消耗营养物质、释放二氧化碳。因此,与血管[⑤]肾动脉相比,从血管[③]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明显减少的物质有氧气、尿素(或营养物质)。(4)结合题图可知,图一中的F表示呼气过程,肺容量减小,对应图二中的ce段,此时膈肌处于舒张状态。(5)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包括两层意思:一定的结构产生与之相对应的功能;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可见,小肠绒毛壁、肺泡壁、毛细血管壁等都是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物质透过、交换,这充分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答案] (1)[G]吸收 A→D→B→C (2)葡萄糖 [3]肾小管 (3)关闭 尿素、氧气(或营养物质) (4)ce 舒张 (5)上皮细胞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2.(2024·泰安一模)图一中的序号代表人体的某种生理活动,图二表示人体进行呼吸时肺内外气压的变化曲线,图三是完成图一所示某种生理活动的结构。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学校运动会上,为了保证跑步时能量的供给,小明在跑步前半小时吃了一些面包片。面包中的淀粉在________(填消化液的名称)等有关消化酶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并通过①过程进入血液,运送到组织细胞。葡萄糖被组织细胞利用的生理活动及其进行的主要场所分别是________。完成①过程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
(2)图二是小峰平静呼吸时的呼吸曲线,BC段对应的是图一中的________(填序号)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处于________状态。
(3)某人就医检查发现由于感染细菌致使[a]________通透性过高,尿中出现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在尿液的形成过程中,b结构参与图一所示的[ ]________过程。
[解析] (1)面包中的淀粉最初在口腔中被唾液初步消化,最终在小肠中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葡萄糖,彻底消化后的葡萄糖通过吸收进入血液,运送到组织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呼吸作用,而完成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2)图二中BC段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表示呼气,对应图一的③过程,呼气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舒张,膈顶回升。(3)某人就医检查发现由于感染细菌致使[a]肾小球通透性过高,尿中出现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在尿液的形成过程中,[b]肾小管参与图一所示的[⑤]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过程。
[答案] (1)唾液、肠液、胰液 呼吸作用、线粒体 小肠 (2)③ 舒张 (3)肾小球 ⑤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3.(2024·泰安三模)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和能量。下面是有关人体组织细胞获得物质和能量以及排出部分废物的图解。
(1)将图中的标号④和⑦分别填入最恰当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
(2)若⑥表示细胞内的某结构,它是________。
(3)②中起消化吸收作用的主要场所具有的消化液有____________________;营养物质进入⑤后首先到达心脏的哪个腔?________。
(4)肺泡内的氧气进入⑤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进行运输,氧气需要依次透过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进入血液。
(5)正常情况下,输尿管内液体与④内液体相比较,主要缺少________成分,造成该差别的生理过程称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肾小球和肾小囊壁主要起过滤作用,由图可知表示血液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被过滤到④肾小囊中;组织细胞可以分解有机物,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⑦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和维持正常体温。(2)⑥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组织细胞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和维持正常体温。(3)小肠是消化食物与吸收养分的主要部位,小肠中的消化液有肠液、胰液和胆汁。体内的物质靠循环系统运输,可见⑤是循环系统。营养物质被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吸收后由下腔静脉首先进入心脏的右心房。(4)肺泡内的氧气进入⑤循环系统中运输,因此需要穿过肺泡壁、毛细血管壁,才能进入血液。(5)当血液流经肾小球的和肾小囊壁时,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就形成了尿液。因此,正常情况下,输尿管内液体(尿液)与④肾小囊内液体(原尿)相比较,缺少葡萄糖,造成该差别的生理过程称之为肾小管的重吸收。
[答案] (1)肾小囊 能量 (2)线粒体 (3)肠液、胰液和胆汁 右心房 (4)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5)葡萄糖 肾小管的重吸收
4.(2024·泰安二模)据悉,在太空中航天员体内的新陈代谢会发生些许变化,图1表示人体部分代谢(呼吸、消化、泌尿、循环)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关系图,字母A、B、C、D代表心脏四个腔,①~⑥表示相关血管,a、b、c、d代表相关物质,1~3表示构成肾单位的相关结构;图2代表人平静呼吸时肺容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曲线。请综合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物质a、b进出肺的过程,是通过______实现的;小肠处组织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依次会经过图中心脏的哪些腔及连通的血管____________________(用数字、字母和箭头表示),最终到达肺并排出体外。
(2)体育锻炼能增强心肌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心脏的活动具有节律性,图1心脏中的C、D同时收缩时,房室瓣处于________(填“关闭”或“张开”)状态。
(3)图1中a物质进入肺泡的时间恰好是图2中的________段,此时膈肌处于________状态。
(4)图1小肠吸收的物质c中,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是________。如果某人尿液中出现了大分子蛋白质,可能是肾单位中的结构[ ]________发生了病变,通透性增大所致。
[解析] (1)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故图1中,物质a、b进出肺的过程,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小肠处组织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途径是:肠静脉→[②]上、下腔静脉→[A]右心房→[D]右心室→[①]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通过呼气排出体外。(2)图一心脏中的[C]左心室、[D]右心室同时收缩时,房室瓣处于关闭状态,动脉瓣打开,血液分别被压入肺动脉和主动脉,完成肺循环和体循环。(3)若图2曲线表示人平静呼吸时肺容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则图1中a物质进入肺泡(吸气过程)的时间在图2中为ac段(ac段肺容积增大,是吸气过程),此时肋间肌处于收缩状态。(4)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故图1小肠处吸收的营养物质c中,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是葡萄糖。如果有人的尿液中出现了大分子蛋白质,可能是肾单位中[1]肾小球发生了病变,通透性增大,把不能过滤的大分子蛋白质过滤到肾小囊腔中了。
[答案] (1)呼吸运动 ②→A→D→① (2)关闭 (3)ac(abc) 收缩 (4)葡萄糖 [1]肾小球
5.(2024·泰安三模)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器官系统相互协调配合才能保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图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过程示意图,其中的代码A、B、C、D表示系统,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④⑤表示生理结构。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中,胸廓容积缩小时,人体处于________(填“吸气”或“呼气”)状态;进行过程②时,血液成分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系统中,食物中的蛋白质最终被分解为氨基酸,参与其消化的消化液有____________________,消化后的营养成分进入C系统,经运输首先到达心脏的________。当心脏的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时,左、右心室的状态是________。
(3)在D系统中,如果⑤发生病变,通透性增大,患者不仅尿量增加,而且尿液中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尿流经④时,正常情况下会被全部重新吸收的成分是________。
[解析] (1)①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气时,肋间肌舒张,肋骨下移,胸骨向下向内移动,胸廓的左右径和前后径变小,这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胸廓的上下径变小,这时肺内压大于外界大气压,肺内的气体跑到外界,完成呼气动作。②表示肺泡内气体交换,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2)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等处被③吸收后,经血液循环系统首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当心脏的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时,左、右心室的状态是收缩。(3)正常人的肾小球的通透性是有一定限度的,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不能过滤到肾小囊腔中,但当肾小球发生病变、通透性增大时,会导致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过滤到肾小囊腔,但肾小管不能重吸收蛋白质,因此会在尿液中发现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原尿在流经④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里。
[答案] (1)呼气 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2)胃液、胰液、肠液(缺一不可) 右心房 收缩 (3)血细胞(或红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或蛋白质) 葡萄糖
6.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需要营养物质和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尿素等废物需要及时排出体外,这些物质在人体内的运输主要依靠血液循环系统。下面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由血管、心脏和________组成。
(2)图中字母A代表心脏的一个腔,其名称是________。
(3)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发生物质交换,①所代表的是营养物质和________。
(4)在肺循环过程中,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由静脉血变成________血。
(5)与A相比,左心室的心壁肌肉________(填“厚”或“薄”),是因为左心室的血液从主动脉泵出流向全身各处,经历的路线长,阻力大,这体现了________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解析] (1)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作血液循环;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2)心脏内部有一道厚厚的肌肉壁将心脏分割成左右不相通的两个部分。每一部分又各有上下两个腔,这两个腔是相互连通的,上面的空腔叫心房,按照身体位置分别叫左心房、右心房;下面的空腔叫心室,分别叫左心室、右心室。图中字母A代表右心室。(3)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发生物质交换,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进入组织细胞,因此①所代表的是营养物质和氧气。(4)肺循环的路线是:血液由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经过肺泡处进行气体交换,肺泡中氧的浓度高,周围血液二氧化碳浓度低,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5)心脏四腔中体循环的起点是左心室,左心室流出的血液要流向全身各处,所以左心室心肌壁最厚,这体现了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答案] (1)血液 (2)右心室 (3)氧气 (4)动脉 (5)厚 结构和功能
7.(2024·菏泽中考)人体每天需要从外界获取所需的各种物质,用于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图甲为人体生理活动示意图,A~D表示不同的系统,①~⑦表示某些生理过程。图乙中曲线表示平静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的变化,虚线表示外界气压。请回答下列问题:
(1)食物中的脂肪在图甲A系统内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的过程中,参与的消化液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①过程中,肋间肌和膈肌都处于________(填“收缩”或“舒张”)状态,②过程与图乙中曲线________段对应。
(3)肝脏能将蛋白质分解后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氨转变成尿素,尿素产生后,进入图甲中[ ]________系统,在心脏中的________首先出现,然后运送至肾小球,一部分随尿液排出体外,这部分排出的尿素在体内运送过程中,最先和最后流经的动脉血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脂肪首先在小肠中被胆汁乳化为脂肪微粒,再被肠液和胰液中的酶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故参与脂肪消化的消化液有胆汁、肠液和胰液。(2)图甲①吸气过程中,肋间肌和膈肌都处于收缩状态,由分析可知,②呼气过程与图乙中曲线bc段对应。(3)肝脏能将蛋白质分解后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氨转变成尿素,尿素产生后,通过肝静脉进入图甲中[C]循环系统,在心脏中的右心房首先出现,然后通过体循环运送至肾小球,一部分随尿液排出体外,途径为: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收集管→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所以这部分排出的尿素在体内运送过程中,最先流经的动脉血管是肺动脉,最后流经的动脉血管是入球小动脉。
[答案] (1)胆汁、肠液、胰液 (2)收缩 bc (3)[C]循环 右心房 肺动脉、入球小动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18张PPT)
第12讲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课标导航 明标定向
内容要求
1.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结构。
2.血液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的过滤作用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3.人体可以通过汗腺排出部分尿素、无机盐和水等物质。
学业要求
1.描述泌尿系统的构成和功能,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2.学会根据血常规、尿常规等化验的主要结果初步判断身体的健康状况。
3.运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分析由于机体特定结构受损可能导致的机体功能障碍或异常行为表现,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深化研讨 任务达成
1.填图
任务一 排泄及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2.识图
(1)指出字母所代表的结构的名称
[A]____,[B]____,[C]____,[D]______。
(2)每个肾单位是由[③]______、[⑥]______和[⑦]肾小管构成。图中①②分别代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⑦主要分布在甲图中的[B]____里。
(4)尿的形成包括_________________和[⑦]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皮质
髓质
肾盂
输尿管
肾小球
肾小囊
入球小动脉
出球小动脉
髓质
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和肾小囊壁都很薄,这有利于肾小囊对物质的过滤作用。 ( )
(2)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液的排出是间歇的,这是由于膀胱能暂时贮存尿液。 ( )
(3)尿检中,出现血尿,可能是肾小管发生病变。 ( )
(4)肾脏、肺和汗腺排出的废物是由血液从细胞运输来的。 ( )
×
√
×
√
(5)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形成的液体与血浆相比,不含葡萄糖。 ( )
(6)正常情况下原尿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质,但有小分子蛋白质。 ( )
(7)正常情况下人的血浆、原尿、尿液的相同成分是水、尿素、蛋白质等。 ( )
×
√
×
考向1 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1.下列有关人体泌尿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B.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C.进肾小球的血管是小动脉,出肾小球的血管是小静脉
D.排尿意义是排出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生理功能
1
题号
2
3
4
5
6
7
8
√
C [肾动脉进入肾脏后经过反复分支形成入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形成肾小球,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又在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C错误。]
1
题号
2
3
4
5
6
7
8
2.(2024·岱岳三模)如图为人体的泌尿系统组成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尿液排出的途径是①→②→③→④
B.肾静脉中流动的是尿素含量较少的静脉血
C.如果结构②发生病变,则会引发糖尿病
D.人体排尿既能排出废物,又能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1
题号
2
3
4
5
6
7
8
√
1
题号
2
3
4
5
6
7
8
C [肾脏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输尿管将肾脏形成的尿液输送到膀胱,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再从尿道排出体外。因此,尿液排出的途径是①→②→③→④,A正确;肾静脉是体循环的静脉,流的是静脉血,肾动脉中的尿素经过肾小球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后,以尿的形式排出,所以从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的尿素含量低,B正确;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C错误;排尿对于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排出废物,还能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生理功能,D正确。]
考向2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3.(2023·泰安中考)四种物质在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原尿和尿液中的含量如表所示(单位:克/100毫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1
题号
2
3
4
5
6
7
8
物质名称 血浆 原尿 尿液
尿素 0.03 0.03 1.8
葡萄糖 0.1 0.1 0
无机盐 0.72 0.72 1.1
大分子蛋白质 8 0 0
A.大分子蛋白质不能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进入肾小囊
B.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后进入毛细血管
C.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尿素和无机盐没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
D.与流入肾脏的动脉血相比,流出肾脏的静脉血中尿素等废物含量减少
1
题号
2
3
4
5
6
7
8
√
C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大分子蛋白质在血浆中是8,而在原尿中是0,说明大分子蛋白质不能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进入肾小囊中,形成原尿,A正确;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葡萄糖在原尿中是0.1,而在尿液中是0,说明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后进入毛细血管,B正确;结合分析可知,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尿素没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吸收,C错误;肾动脉中的尿素经过肾小球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后,以尿的形式排出,因此与流入肾脏的动脉血相比,流出肾脏的静脉血中尿素等废物含量减少,D正确。]
1
题号
2
3
4
5
6
7
8
4.(2024·泰安三模)如图是人体肾单位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与入球小动脉相比,2内流动的液体含有较多的
二氧化碳
B.由3过滤到4的液体中,含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
C.5能重吸收全部葡萄糖、大分水和部分无机盐
D.6中液体的尿素浓度比5中液体尿素浓度高
1
题号
2
3
4
5
6
7
8
√
A [1入球小动脉、2出球小动脉内流动的血液都是动脉血,含有较多的氧气和较少的二氧化碳,A错误。]
5.(2024·泰安模拟)甜菜红素是红心火龙果的重要营养成分,但不易被消化分解,因此大量食用红心火龙果之后会引起尿液变色,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甜菜红素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的细胞质中
B.甜菜红素进入人体后通过血浆运输到肾脏
C.在肾小囊腔的原尿中检测不到甜菜红素
D.重吸收作用能将全部甜菜红素吸收回血液
1
题号
2
3
4
5
6
7
8
√
B [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所以甜菜红素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的液泡中,A错误;甜菜红素进入人体后,通过血浆运输到肾脏,有些随尿液排出体外,B正确;在肾小囊腔的原尿中能够检测到大量的甜菜红素,C错误;重吸收作用不能将全部甜菜红素吸收回血液,有些随尿液排出体外,所以大量食用红心火龙果之后会引起尿液变色,D错误。]
1
题号
2
3
4
5
6
7
8
6.(2024·东平月考)如图曲线表示某人肾单位内的葡萄糖含量变化,A、B、C表示组成肾单位的结构,那么B内的液体和C的结构名称分别是( )
A.血液、肾小球 B.原尿、肾小囊
C.原尿、肾小管 D.尿液、肾小管
1
题号
2
3
4
5
6
7
8
√
C [A肾小球内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和B肾小囊内原尿中的葡萄糖含量相同。原尿流经C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里。因此从C肾小管的末端流出的尿液中葡萄糖含量为0。]
[感悟提升]
(1)若某人出现血尿或蛋白尿,可能是肾小球发生病变,通透性增大。
(2)若某人的尿液中有葡萄糖,原因可能有三个方面
①肾小管发生病变,重吸收能力下降。
②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浓度过高。
③健康人一次性摄取糖类物质过多,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有限。
(3)若某人的尿量比正常人多数倍,可能是肾小管发生病变引起的。
考向3 血浆、原尿和尿液的判定
7.(2024·新泰期末)下表是某人的血浆、肾小囊、输尿管中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含量比较。根据此表分析,甲、乙两种物质分别是( )
A.甲是葡萄糖、乙是蛋白质
B.甲是葡萄糖、乙是尿素
C.甲是蛋白质、乙是尿素
D.甲是尿素、乙是葡萄糖
1
题号
2
3
4
5
6
7
8
√
血浆 肾小囊 输尿管
甲 0.03% 0.03% 2%
乙 0.1% 0.1% 0
D [甲物质在血浆和肾小囊中的浓度是相等的,都是0.03%,而在输尿管中的浓度却达到了2%,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把大部分的物质重新吸收回到血液中,使肾小管中的液体总量减少,所以甲物质只能是尿素;乙物质在血浆和肾小囊中的浓度为0.1%,而在输尿管中的浓度为0,这说明经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把全部的葡萄糖吸收回到血液中。]
1
题号
2
3
4
5
6
7
8
8.下表是某健康人体内不同部位液体成分的分析结果(单位:g/100mL)。请你判断,样品2是( )
1
题号
2
3
4
5
6
7
8
√
A.血浆 B.原尿 C.尿液 D.血液
样品 水 尿素 葡萄糖 无机盐 蛋白质
样品1 90 0.03 0.1 0.72 8
样品2 98 0.03 0.1 0.72 0.01
样品3 96 1.8 0 1.1 0
B [从表格中看出,样品1中含有葡萄糖、蛋白质,因此样品1是血浆;样品2中含有葡萄糖,蛋白质微量,因此样品2是原尿;样品3中没有葡萄糖、没有蛋白质,而含有大量的尿素,因此样品3是尿液。]
1
题号
2
3
4
5
6
7
8
[感悟提升]
血浆、原尿和尿液的区别与判断
(1)原尿与血浆的区别是原尿中无大分子蛋白质;尿液与原尿的区别是尿液中无葡萄糖。
(2)判断步骤:找到“葡萄糖”和“蛋白质”含量均为“0”的一组,确定为“尿液”;找到“蛋白质”含量最高的一组,确定为“血浆”;剩余的一组为“原尿”。
1.填图
任务二 汗液的形成和排出及排泄途径
表皮
真皮
汗腺
神经末梢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皮肤的附属物主要是由表皮细胞特化形成的,所以它们属于表皮的一部分。 ( )
(2)排尿和排便属于排泄。 ( )
(3)人体可以通过呼气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无机盐。 ( )
(4)汗液、尿液的成分基本相同,都是人体代谢废物。 ( )
(5)人排泄的途径主要有排便、出汗和呼出气体。 ( )
×
×
×
×
×
考向 排泄途径
1.下图是某健康人汗液和尿液分泌量随外界温度变化的曲线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外界温度低于24 ℃时,人体尿液分泌量大于汗液分泌量
B.随着温度升高汗液分泌量增多,汗液蒸发时带走身体一部分热量,调节体温
C.随着温度升高尿液分泌量减少,会导致体内尿素等废物积累过多,破坏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D.人体通过排尿和排汗将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
√
C [据图中曲线分析可知,随着温度升高汗液分泌量增多。汗液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和尿素,皮肤通过排汗,可排出水、无机盐和尿素,不会导致体内尿素等废物积累过多,不会破坏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同时皮肤通过排汗带走人体一部分热量,从而降低皮肤的温度,达到调节体温的作用。]
2.(2024·宁阳质检)人体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消耗营养物质的同时还要产生许多代谢废物。以下是关于人体代谢废物及其排出的相关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有二氧化碳、多余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粪便等
B.人体将代谢废物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
C.二氧化碳和少量水分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
D.一部分水和少量无机盐、尿素等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的汗腺排出
√
A [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多余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粪便是食物残渣,不是代谢废物,A错误。]
一、单项选择题
1.(2024·东平一模)如图为健康人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肾单位是组成肾脏的基本单位,由①②④构成
B.与②内液体相比,①内液体含有大分子蛋白质
C.与①内液体相比,③内液体不含葡萄糖和无机盐
D.与②内液体相比,⑤内液体中尿素的含量增加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
15分钟练 当堂达标
A [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①肾小囊、②肾小球、④肾小管,A正确;当血液流经②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①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与②内液体(血液)相比,①内液体(原尿)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B错误;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与①内液体(原尿)相比,③内液体(尿液)不含葡萄糖,但含有无机盐,C错误;与②内液体相比,⑤内液体中尿素的含量减少,D错误。]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2.如图是人体某些部位的微观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A.血液流经血管2时,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氧分离,血管1中流的是静脉血
B.3是小肠内表面的皱襞,皱襞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C.4内的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能透过4和5的内壁进入5中形成原尿
D.若7是小腿处组织细胞,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后,经过6流回到左心房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
C [图一表示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泡 血液,所以血液流经血管2时,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氧结合,血管1中流的是含氧丰富动脉血,A错误;图二小肠壁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3小肠绒毛,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B错误;图三当血液流经4肾小球和5肾小囊内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过滤到5肾小囊形成原尿,C正确;图四若7是小腿处组织细胞,则此循环为体循环,最后流回右心房,D错误。]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3.(2024·泰安一模)世界杯运动员在完成各项高难度的动作时,离不开各个系统的协调配合,图中A~D代表人体器官或系统,①~⑦代表人体的某些生理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A.若X表示鸡腿,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人体生长发育和受损细胞的修复都离不开它
B.人体将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是⑤⑥⑦
C.与流入D器官的血液相比,流出D器官的血液中尿素浓度、氧气浓度均下降
D.外界气体能顺畅地通过③过程进入B系统,是因为呼吸道有骨或软骨做支架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
B [若X表示鸡腿,则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生长发育和受损细胞的修复都离不开它,A正确;⑤表示排汗,⑥表示排尿,二者为排泄的途径,⑦表示排遗,B错误;D为肾脏,是尿液形成的主要器官,所以与流入D器官的肾动脉中的血液相比,流出D器官的肾静脉中的血液中尿素浓度、氧气浓度均下降,C正确;③表示吸气,外界气体能顺畅地通过③过程进入B呼吸系统,是因为呼吸道有骨或软骨做支架,D正确。]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4.(2024·烟台中考)维生素B2是人体必需的一种维生素,在人体内的储存是有限的,需要每天由饮食补充。当摄入量较大时,会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结合如图分析,维生素B2排出的途径不正确的是( )
A.维生素B2由①进入③
B.维生素B2能过滤到④中
C.维生素B2在⑤处全部重吸收进入血液
D.⑥中的维生素B2会通过输尿管进入膀胱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
C [当维生素B2的摄入量较大时,会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可见,维生素B2在⑤肾小管处不一定被全部重吸收进入血液,C错误。]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
5.(2024·聊城中考)为了研究肾脏的功能,科学家利用微穿刺法将显微操纵仪插入肾小囊腔中,用微细玻璃管抽取囊腔中的液体(下称囊内液)进行微量化学分析(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囊内液中含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
B.若发现某人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可能是⑤出现病变
C.正常情况下,囊内液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D.等量的尿液与囊内液比较,尿素含量增加
B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构成了尿液的成分。若发现某人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可能是④肾小管出现病变,B错误。]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6.(2024·眉山中考)下图中甲、乙两条曲线表示肾单位形成尿液的过程中,肾小球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原尿、肾小管中的尿液中两种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曲线乙代表的物质是( )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
A.血浆蛋白 B.葡萄糖
C.无机盐 D.尿素
B [由于血浆蛋白是大分子物质,它不会被肾小球过滤到原尿中,因此曲线乙不可能代表血浆蛋白,A不符合题意;葡萄糖是小分子物质,它会被肾小球过滤到原尿中,但在肾小管中会被重吸收回血液。因此,葡萄糖在血浆、原尿和尿液中的含量变化符合曲线乙的趋势,B符合题意;无机盐虽然也会被肾小球过滤到原尿中,但在肾小管中重吸收的量较少,因此它在尿液中的含量仍然较高,这与曲线乙的趋势不符,C不符合题意;尿素也会被肾小球过滤到原尿中,但在肾小管中几乎不被重吸收,因此它在尿液中的含量会很高,这与曲线乙的趋势不符,D不符合题意。]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7.(2024·济南三模)以下关于人体泌尿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肾的髓质部分比皮质部分颜色深
B.排尿可以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C.膀胱可以暂时储存尿液
D.血液流经肾脏后氧气、尿素含量都减少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
A [肾小体分布在皮质内,肾小管大都分布在髓质和肾盂。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球是个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旋而成,内流动脉血,颜色较深,因而皮质比髓质颜色深,A错误。]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8.(2024·河南模拟)人大量食用红肉火龙果后尿液会变红,原因是火龙果中的甜菜红素难以被分解,随尿液排出。尿的形成过程如图所示,在甜菜红素排出过程中,不经过的结构是( )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
A.① B.②
C.③ D.④
C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所以在甜菜红素排出过程中,不经过的结构是③出球小动脉。]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二、非选择题
9.(2024·泰安二模)图一~图三是人体部分器官形态结构示意图(a~d,1~9,①~⑧表示各结构);图四表示某人肾单位内的葡萄糖含量变化(A~C表示组成肾单位的结构)。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图一中,血管b中流动的血液是________(填“动脉血”或“静脉血”)。
(2)分析图二,血管[ ]________与图一中的血管a相连通;若从图二所示7、8血管向心脏内注水,不能注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经体循环后,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并通过血管[5]和[ ]________流回心脏。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静脉血
9
肺静脉
动脉瓣关闭
6
下腔静脉
(3)分析图三,肾单位的结构包括[③]________、[④]和[⑦]三部分;某人因病就医进行尿检,发现尿中有蛋白质和红细胞,由此判断病变的结构可能是[ ]________。
(4)分析图四,C处发生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肾小囊
④
肾小球
肾小管的重吸收
[解析] (1)心脏的右心房从上、下腔静脉接收了来自体循环的含氧较低、呈暗红色的静脉血,这些静脉血经过右心室被送到肺动脉。因此,肺动脉内流动的是静脉血。
(2)结合题图二可知,血管[9]肺静脉与图一中的血管a(肺静脉分支血管)相连通。若从图二所示[7]主动脉、[8]肺动脉血管向心脏内注水,不能注入的原因是动脉瓣关闭。体循环的途径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经过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可见,在体循环中,血液会通过血管[5]上腔静脉和[6]下腔静脉流回心脏。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3)结合题图三可知,肾单位的结构包括[③]肾小囊、[④]肾小球和[⑦]肾小管三部分。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由此判断病变的结构可能是[④]肾小球。
(4)图四中的C肾小管处,葡萄糖浓度变为零,说明该处发生的生理过程是肾小管的重吸收。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2024·泰安模拟)人体的每个肾脏是由约100万个肾单位组成的,一个肾单位的结构。以下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流入的动脉血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B.流出的静脉血中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均较少
C.流入的动脉血和流出的静脉血中含氧量均较少
D.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课时规范训练(12)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D [从肾动脉流入肾脏的是动脉血,血液中氧的含量较高,二氧化碳的含量较低,A错误;从肾静脉流出肾脏的是静脉血,尽管尿素等代谢废物排入尿液,但二氧化碳仍存在于血液中。因此,流出肾脏的静脉血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B错误;流入肾脏的动脉血中氧的含量较高,流出肾脏的静脉血中氧的含量较低,C错误;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D正确。]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题号
2
1
3
4
5
6
8
7
9
10
11
12
13
√
2.(2024·肥城期中)科研人员为研究慢性肾病患者的盐代谢功能,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正常人体摄入的多余无机盐可
以通过尿液排出
B.实验时,正常组和患病组的盐
摄入量可以不同
C.图1结果显示患病组的尿液中无机盐含量偏低
D.图2显示排盐量大时,患病组肾动脉血压高
题号
2
1
3
4
5
6
8
7
9
10
11
12
13
B [正常人体摄入的多余的无机盐会进入肾脏的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最终再在尿液中排出,A正确;设置对照实验要控制变量唯一,在实验开始前的48小时内,为正常组和患病组应提供含盐量相同的食物,才能通过最后的实验测试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B错误;通过图1数据,很明显地看出,患病组的尿中无机盐含量偏低,C正确;图2显示排盐量大时,患病组肾动脉血压高,D正确。]
题号
3
2
4
5
6
8
7
9
10
11
12
13
1
√
3.(2024·泰安期末)如图是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具有过滤作用
B.②中的液体称为尿液
C.③具有重吸收作用
D.正常情况下,②中的液体不含血细胞
B [①是肾小球,具有过滤作用,A正确;②是肾小囊那个,肾小囊中的液体是原尿,B错误;③是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C正确;②中的液体是原尿,含有水、无机盐和尿素,不含血细胞,D正确。]
题号
4
2
3
5
6
8
7
9
10
11
12
13
1
√
4.(2024·新泰期末)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如图为一个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和②里流动的都是动脉血
B.④内不含有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
C.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
收进入⑤处毛细血管
D.⑥内不含葡萄糖,其中尿素浓度高于③
题号
4
2
3
5
6
8
7
9
10
11
12
13
1
B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过滤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所以④肾小囊内不含有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但是含有葡萄糖,B错误。]
题号
2
4
5
3
6
8
7
9
10
11
12
13
1
√
5.(2024·陕西模拟)以下是健康人正常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其中在①②部位发生了重要生理作用,“·”表示某种成分。能模拟尿素排出过程的是( )
A B
C D
题号
2
4
5
3
6
8
7
9
10
11
12
13
1
D [排出尿素的途径: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收集管→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结合题图可知,若“·”表示尿素,A、B图的肾小管中没有尿素,不符合题意;C图中肾小管末端尿素含量小于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不符合题意;可见,符合尿素排出途径的是D图所示]
题号
2
4
5
3
6
8
7
9
10
11
12
13
1
√
6.(2024·天水中考)下列器官中,不属于排泄器官的是( )
A.肾脏 B.肺
C.肛门 D.皮肤
C [肛门是消化系统的末端,它不是排泄器官。肛门的主要功能是控制食物残渣(粪便)的排出,属于排遗,C符合题意。]
题号
2
4
5
3
7
6
8
9
10
11
12
13
1
√
7.(2024·广西模拟)根据尿常规化验结果,医生初步判断张某肾脏可能出现病变。判断的依据是其尿液成分中出现含量异常的( )
A.水 B.无机盐
C.尿素 D.红细胞
D [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题号
2
4
5
3
8
6
7
9
10
11
12
13
1
√
8.(2024·齐齐哈尔中考)如图为健康人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中的液体含有尿素和血细胞
B.②中的液体含有大分子蛋白质和无机盐
C.③中的液体含有无机盐和葡萄糖
D.④中的液体含有尿素和葡萄糖
题号
2
4
5
3
8
6
7
9
10
11
12
13
1
C [血浆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血细胞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过滤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故①②中的液体原尿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均含尿素和无机盐,A、B错误;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故③肾静脉中的液体含有无机盐和葡萄糖,④中液体尿液一般不含葡萄糖,C正确,D错误。]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
9.(2024·连云港中考)健康人体一昼夜产生的原尿可达180 L,但人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1.5 L。在尿液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结构是下图中的( )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D [血液流经③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过滤到④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⑤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尿的形成包括③肾小球、④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⑤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因此尿液在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结构是③④⑤。]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
10.(2024·遂宁中考)某男子近日身体不适,医生结合症状开单,为他作了尿液化验,部分化验数据如表。据此判断,该男子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
A.肾小管
B.肾小球
C.肾小囊
D.集合管
检查项目 结果(单位:g/L) 参考值(单位:g/L)
蛋白质 30 0
葡萄糖 0 0
尿素 18 20
尿酸 0.3 0.5
无机盐 10 11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B [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分析表格数据可知,该男子的尿液中含有蛋白质,则病变的部位可能是肾小球。]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
11.如曲线图表示血液中某种成分含量变化趋势,下列各项中,该曲线不能表示的是( )
A.血液流经肺部时氧气含量的变化
B.血液流经小肠时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
C.血液流经肾脏时尿素含量的变化
D.血液流经大脑时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C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经过过滤作用,血液中的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而尿素全部留在了尿液中。这样造成流经肾脏的血液中尿素含量减少,此曲线不能表示,C符合题意。]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12.下面是某医院化验室对几个尿液样本的化验数据(单位:g/mL),其中正常尿液的样品是( )
√
水 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 尿素 红细胞
样本A 96 0 0.06 1.5 1.80 0
样本B 96 0.32 0 1.5 1.80 0
样本C 96 0 0 1.5 1.80 0
A.样本A B.样本B C.样本C D.都不是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C [结合分析可知,正常尿液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和尿素,不含蛋白质和葡萄糖。所以,题干表格中,样本A含有葡萄糖,样本B含有蛋白质,只有样本C才是正常尿液。]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7分)
13.(7分)(2024·河北模拟)某人因侧腹部疼痛就医,遵医嘱憋尿进行超声检查,发现肾脏中有结石。下图为人体泌尿系统组成及部分内部结构纵切示意图,①②③表示结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1)健康人的血液由肾动脉流入肾脏后,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的________作用形成原尿。原尿中大部分水、全部__________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随血液通过肾静脉汇入__________,流回心脏的右心房,剩下的物质形成尿液。
(2)当膀胱中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位于膀胱壁内的__________受到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装满尿液”的信息沿________传到脊髓中的排尿中枢,同时上传到大脑皮层,产生尿意;需要憋尿时,大脑下达“指令”,尿道括约肌收缩,控制排尿,这属于__________反射。
过滤
葡萄糖
下腔静脉
感受器
传入神经
条件(复杂)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3)经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后,结石变小,随尿液经_______(填图中序号)运输到膀胱中暂时储存,后经尿道排出体外。为了防止肾结石复发,医生给该患者的建议是,多喝水、适当运动、不憋尿。
①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解析] (1)健康人的血液由肾动脉流入肾脏后,会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的过滤作用。这个过程中,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随后,原尿会进入肾小管。在肾小管中,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等会被重新吸收,随着体循环的途径,这些物质会随血液通过肾静脉汇入下腔静脉,最终流回心脏的右心房,剩下的物质则形成尿液。
题号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2)当膀胱中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位于膀胱壁内的感受器会受到刺激,进而产生神经冲动。这个神经冲动会沿着传入神经传递到脊髓中的排尿中枢,同时上传到大脑皮层,产生尿意。此时,如果个体需要憋尿,大脑会下达“指令”,使得尿道括约肌收缩,从而控制排尿。这种反射属于条件反射,因为它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3)经过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后,结石会变小,并随尿液经①输尿管运输到膀胱中暂时储存,随后经尿道排出体外。人体通过排尿能够及时地把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并能够调节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进行正常的生理功能。
微专题(三) 人体的生理活动
图示
图示解读 识图技巧:通过图中的典型图示明确其代表的结构或生理活动。
知识储备:
1.生理活动流程图
(1)食物在消化道内: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2)空气进入肺: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3)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4)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5)尿液形成: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
图示解读 2.不同物质进入血液后的循环路径
(1)物质通过消化系统或静脉注射进入人体: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到达肺部需要经过心脏1次,到达组织细胞需要经过心脏2次。
(2)物质通过肺进入人体:最先到达心脏的左心房,到达组织细胞需要经过心脏1次。
图像解读:E吸气,F呼气;A右心房,B左心房,C左心室,D右心室;G营养物质的吸收,H排便;①肺动脉,⑥肺静脉,②上、下腔静脉,⑤肾动脉,④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1肾小球,2肾小囊,3肾小管。
2
4
3
题号
1
5
1.(2024·泰安二模)人体的抵抗力与体内充足的水分、营养及充足的睡眠息息相关,其中水分所占的地位相当重要。图一表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字母A、B、C、D代表心脏四腔,①~⑥表示相关血管,E、F、G、H代表生理过程,1、2、3表示构成肾单位的相关结构。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6
7
真题感悟 明确考向
2
4
3
题号
1
5
(1)当人们感冒发烧时,医生建议患者多喝温开水。水分进入人体后不经过消化,直接通过图一中的[ ]________过程进入到循环系统,并随血液循环途经心脏,依次经过心脏四个腔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加强营养,保证充足的能量供给,有助于感冒患者的身体康复。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是糖类,糖类中的淀粉在人体内最终分解为_______,而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含这种物质,这与肾单位中发生的[ ]__________的重吸收作用有关。
6
7
G
吸收
A→D→B→C
葡萄糖
3
肾小管
真题感悟 明确考向
2
4
3
题号
1
5
(3)适量的运动能增强心肌功能,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心脏的活动具有节律性,图一中C、D同时收缩时,房室瓣处于_____(填“关闭”或“张开”)状态。与血管⑤相比,从血管③流出的血液中,明显减少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2种)。
(4)图二表示人平静呼吸时肺容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一中的F过程,对应图二中的________段,此时膈肌处于__________状态。
(5)小肠绒毛壁、肺泡壁、毛细血管壁共同的结构特点是都是由一层_________构成的,有利于物质透过,这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的生物学观点。
6
7
关闭
尿素、氧气(或营养物质)
ce
舒张
上皮细胞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真题感悟 明确考向
2
4
3
题号
1
5
[解析] (1)水分进入人体后不经过消化,直接通过图一中的[G]吸收过程进入到循环系统。水经过消化系统吸收后的运输途径是:肠静脉→下腔静脉→[A]右心房→[D]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肺静脉→[B]左心房→[C]左心室→主动脉,所以水依次经过心脏四个腔的顺序是A→D→B→C。
6
7
真题感悟 明确考向
2
4
3
题号
1
5
(2)淀粉在小肠内消化液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见,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这与肾单位中发生的[3]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有关。
6
7
真题感悟 明确考向
2
4
3
题号
1
5
(3)图一中[C]左心室、[D]右心室同时收缩时,血液压向动脉,房室瓣处于关闭状态。血液流经肾脏时,一部分尿素等代谢废物会随尿液排出;同时,肾脏处的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需要吸收氧气、消耗营养物质、释放二氧化碳。因此,与血管[⑤]肾动脉相比,从血管[③]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明显减少的物质有氧气、尿素(或营养物质)。
6
7
真题感悟 明确考向
2
4
3
题号
1
5
(4)结合题图可知,图一中的F表示呼气过程,肺容量减小,对应图二中的ce段,此时膈肌处于舒张状态。
(5)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包括两层意思:一定的结构产生与之相对应的功能;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可见,小肠绒毛壁、肺泡壁、毛细血管壁等都是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物质透过、交换,这充分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6
7
2.(2024·泰安一模)图一中的序号代表人体的某种生理活动,图二表示人体进行呼吸时肺内外气压的变化曲线,图三是完成图一所示某种生理活动的结构。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2
4
3
题号
1
5
6
7
(1)在学校运动会上,为了保证跑步时能量的供给,小明在跑步前半小时吃了一些面包片。面包中的淀粉在__________________(填消化液的名称)等有关消化酶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并通过①过程进入血液,运送到组织细胞。葡萄糖被组织细胞利用的生理活动及其进行的主要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完成①过程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
2
4
3
题号
1
5
6
7
唾液、肠液、胰液
呼吸作用、线粒体
小肠
(2)图二是小峰平静呼吸时的呼吸曲线,BC段对应的是图一中的________(填序号)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处于________状态。
(3)某人就医检查发现由于感染细菌致使[a]________通透性过高,尿中出现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在尿液的形成过程中,b结构参与图一所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
2
4
3
题号
1
5
6
7
③
舒张
肾小球
⑤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解析] (1)面包中的淀粉最初在口腔中被唾液初步消化,最终在小肠中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葡萄糖,彻底消化后的葡萄糖通过吸收进入血液,运送到组织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呼吸作用,而完成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
(2)图二中BC段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表示呼气,对应图一的③过程,呼气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舒张,膈顶回升。
(3)某人就医检查发现由于感染细菌致使[a]肾小球通透性过高,尿中出现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在尿液的形成过程中,[b]肾小管参与图一所示的[⑤]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过程。
2
4
3
题号
1
5
6
7
3.(2024·泰安三模)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和能量。下面是有关人体组织细胞获得物质和能量以及排出部分废物的图解。
2
4
3
题号
1
5
6
7
(1)将图中的标号④和⑦分别填入最恰当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
(2)若⑥表示细胞内的某结构,它是________。
(3)②中起消化吸收作用的主要场所具有的消化液有____________________;营养物质进入⑤后首先到达心脏的哪个腔?________。
2
4
3
题号
1
5
6
7
肾小囊
能量
线粒体
肠液、胰液和胆汁
右心房
(4)肺泡内的氧气进入⑤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进行运输,氧气需要依次透过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进入血液。
(5)正常情况下,输尿管内液体与④内液体相比较,主要缺少_______成分,造成该差别的生理过程称之为________________。
2
4
3
题号
1
5
6
7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葡萄糖
肾小管的重吸收
[解析] (1)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肾小球和肾小囊壁主要起过滤作用,由图可知表示血液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被过滤到④肾小囊中;组织细胞可以分解有机物,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⑦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和维持正常体温。
(2)⑥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组织细胞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和维持正常体温。
2
4
3
题号
1
5
6
7
(3)小肠是消化食物与吸收养分的主要部位,小肠中的消化液有肠液、胰液和胆汁。体内的物质靠循环系统运输,可见⑤是循环系统。营养物质被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吸收后由下腔静脉首先进入心脏的右心房。
(4)肺泡内的氧气进入⑤循环系统中运输,因此需要穿过肺泡壁、毛细血管壁,才能进入血液。
2
4
3
题号
1
5
6
7
(5)当血液流经肾小球的和肾小囊壁时,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就形成了尿液。因此,正常情况下,输尿管内液体(尿液)与④肾小囊内液体(原尿)相比较,缺少葡萄糖,造成该差别的生理过程称之为肾小管的重吸收。
2
4
3
题号
1
5
6
7
4.(2024·泰安二模)据悉,在太空中航天员体内的新陈代谢会发生些许变化,图1表示人体部分代谢(呼吸、消化、泌尿、循环)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关系图,字母A、B、C、D代表心脏四个腔,①~⑥表示相关血管,a、b、c、d代表相关物质,1~3表示构成肾单位的相关结构;图2代表人平静呼吸时肺容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曲线。请综合分析
回答下列问题:
2
4
3
题号
1
5
6
7
(1)图1中,物质a、b进出肺的过程,是通过__________实现的;小肠处组织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依次会经过图中心脏的哪些腔及连通的血管____________________(用数字、字母和箭头表示),最终到达肺并排出体外。
(2)体育锻炼能增强心肌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心脏的活动具有节律性,图1心脏中的C、D同时收缩时,房室瓣处于________(填“关闭”或“张开”)状态。
2
4
3
题号
1
5
6
7
呼吸运动
②→A→D→①
关闭
(3)图1中a物质进入肺泡的时间恰好是图2中的________段,此时膈肌处于________状态。
(4)图1小肠吸收的物质c中,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是________。如果某人尿液中出现了大分子蛋白质,可能是肾单位中的结构[ ]________发生了病变,通透性增大所致。
2
4
3
题号
1
5
6
7
ac(abc)
收缩
葡萄糖
1
肾小球
[解析] (1)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故图1中,物质a、b进出肺的过程,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小肠处组织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途径是:肠静脉→[②]上、下腔静脉→[A]右心房→[D]右心室→[①]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通过呼气排出体外。
(2)图一心脏中的[C]左心室、[D]右心室同时收缩时,房室瓣处于关闭状态,动脉瓣打开,血液分别被压入肺动脉和主动脉,完成肺循环和体循环。
2
4
3
题号
1
5
6
7
(3)若图2曲线表示人平静呼吸时肺容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则图1中a物质进入肺泡(吸气过程)的时间在图2中为ac段(ac段肺容积增大,是吸气过程),此时肋间肌处于收缩状态。
(4)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故图1小肠处吸收的营养物质c中,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是葡萄糖。如果有人的尿液中出现了大分子蛋白质,可能是肾单位中[1]肾小球发生了病变,通透性增大,把不能过滤的大分子蛋白质过滤到肾小囊腔中了。
2
4
3
题号
1
5
6
7
5.(2024·泰安三模)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器官系统相互协调配合才能保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图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过程示意图,其中的代码A、B、C、D表示系统,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④⑤表示生理结构。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2
4
3
题号
1
5
7
6
(1)过程①中,胸廓容积缩小时,人体处于________(填“吸气”或“呼气”)状态;进行过程②时,血液成分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系统中,食物中的蛋白质最终被分解为氨基酸,参与其消化的消化液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消化后的营养成分进入C系统,经运输首先到达心脏的________。当心脏的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时,左、右心室的状态是______。
2
4
3
题号
1
5
7
6
呼气
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胃液、胰液、肠液(缺一不可)
右心房
收缩
(3)在D系统中,如果⑤发生病变,通透性增大,患者不仅尿量增加,而且尿液中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尿流经④时,正常情况下会被全部重新吸收的成分是________。
2
4
3
题号
1
5
7
6
血细胞(或红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或蛋白质)
葡萄糖
[解析] (1)①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气时,肋间肌舒张,肋骨下移,胸骨向下向内移动,胸廓的左右径和前后径变小,这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胸廓的上下径变小,这时肺内压大于外界大气压,肺内的气体跑到外界,完成呼气动作。②表示肺泡内气体交换,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2
4
3
题号
1
5
7
6
(2)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等处被③吸收后,经血液循环系统首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当心脏的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时,左、右心室的状态是收缩。
2
4
3
题号
1
5
7
6
(3)正常人的肾小球的通透性是有一定限度的,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不能过滤到肾小囊腔中,但当肾小球发生病变、通透性增大时,会导致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过滤到肾小囊腔,但肾小管不能重吸收蛋白质,因此会在尿液中发现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原尿在流经④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里。
2
4
3
题号
1
5
7
6
6.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需要营养物质和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尿素等废物需要及时排出体外,这些物质在人体内的运输主要依靠血液循环系统。下面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2
4
3
题号
1
5
6
7
(1)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由血管、心脏和________组成。
(2)图中字母A代表心脏的一个腔,其名称是________。
(3)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发生物质交换,①所代表的是营养物质和________。
(4)在肺循环过程中,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由静脉血变成________血。
(5)与A相比,左心室的心壁肌肉________(填“厚”或“薄”),是因为左心室的血液从主动脉泵出流向全身各处,经历的路线长,阻力大,这体现了____________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
4
3
题号
1
5
6
7
血液
右心室
氧气
动脉
厚
结构和功能
[解析] (1)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作血液循环;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2)心脏内部有一道厚厚的肌肉壁将心脏分割成左右不相通的两个部分。每一部分又各有上下两个腔,这两个腔是相互连通的,上面的空腔叫心房,按照身体位置分别叫左心房、右心房;下面的空腔叫心室,分别叫左心室、右心室。图中字母A代表右心室。(3)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发生物质交换,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进入组织细胞,因此①所代表的是营养物质和氧气。
2
4
3
题号
1
5
6
7
(4)肺循环的路线是:血液由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经过肺泡处进行气体交换,肺泡中氧的浓度高,周围血液二氧化碳浓度低,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5)心脏四腔中体循环的起点是左心室,左心室流出的血液要流向全身各处,所以左心室心肌壁最厚,这体现了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
4
3
题号
1
5
6
7
7.(2024·菏泽中考)人体每天需要从外界获取所需的各种物质,用于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图甲为人体生理活动示意图,A~D表示不同的系统,①~⑦表示某些生理过程。图乙中曲线表示平静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的变化,虚线表示外界气压。请回答下列问题:
2
4
3
题号
1
5
6
7
(1)食物中的脂肪在图甲A系统内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的过程中,参与的消化液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①过程中,肋间肌和膈肌都处于________(填“收缩”或“舒张”)状态,②过程与图乙中曲线________段对应。
(3)肝脏能将蛋白质分解后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氨转变成尿素,尿素产生后,进入图甲中[ ]_______系统,在心脏中的_______首先出现,然后运送至肾小球,一部分随尿液排出体外,这部分排出的尿素在体内运送过程中,最先和最后流经的动脉血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
4
3
题号
1
5
6
7
胆汁、肠液、胰液
收缩
bc
C
循环
右心房
肺动脉、入球小动脉
[解析] (1)脂肪首先在小肠中被胆汁乳化为脂肪微粒,再被肠液和胰液中的酶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故参与脂肪消化的消化液有胆汁、肠液和胰液。
(2)图甲①吸气过程中,肋间肌和膈肌都处于收缩状态,由分析可知,②呼气过程与图乙中曲线bc段对应。
2
4
3
题号
1
5
6
7
(3)肝脏能将蛋白质分解后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氨转变成尿素,尿素产生后,通过肝静脉进入图甲中[C]循环系统,在心脏中的右心房首先出现,然后通过体循环运送至肾小球,一部分随尿液排出体外,途径为: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收集管→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所以这部分排出的尿素在体内运送过程中,最先流经的动脉血管是肺动脉,最后流经的动脉血管是入球小动脉。
2
4
3
题号
1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