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复习【必背知识】第六单元第15讲生物圈中的微生物课件(共17张PPT)+知识清单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生物复习【必背知识】第六单元第15讲生物圈中的微生物课件(共17张PPT)+知识清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4-27 16:44:19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第15讲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任务一 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特征
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菌落 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菌落类型 分为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前者菌落比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后者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的表面还呈现不同孢子的颜色。根据菌落的大小、形态和颜色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的种类
培养方法和步骤 ①配制培养基;②高温灭菌;③冷却、接种;④恒温培养
细菌和真菌的
生存条件 水分、适宜的温度和有机物等
2.细菌和真菌
(1)细菌、真菌模式图
(2)细菌
①形态: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不同形态。
②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③营养方式:无叶绿体,属于异养。
④生殖方式:分裂生殖。
(3)真菌
①真菌的细胞有细胞核,还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属于真核生物。
②青霉的菌体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构成的。菌丝分为营养菌丝和直立菌丝两种,前者深入营养物质内部,后者在营养物质表面向上生长。
③真菌的细胞内无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为异养。
④真菌的生殖方式:可以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
3.病毒
大小 极其微小,比细菌小得多
观察 电子显微镜
形态 球形、杆形、蝌蚪形
结构 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营养 寄生在活细胞中
繁殖 自我复制
种类 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4.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作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对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3)与动植物共生。
任务二 人类对微生物的利用
1.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
利用酵母菌可用来制作馒头、面包、酒等;利用乳酸菌可用来制作酸奶、泡菜等;利用醋酸菌制醋;利用多种霉菌制作酱油、豆腐乳、酱等。
2.米酒制作
(1)实验步骤:浸泡洗净→蒸熟冷却→放置酒曲→搅拌压实→挖一凹坑→保温发酵。
(2)成功标准:打开容器,闻到酒香,米粒呈柔软状,食用时微甜而不酸。
3.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
方法 原理
巴氏消毒 加热,杀死微生物
冷藏、冷冻 低温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真空包装 创造无氧环境
罐藏 封盖前高温灭菌,封盖后罐内没有细菌
防腐剂 使用某些化学物质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4.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
抗生素 有些细菌和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
转基因药品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把其他生物的某种基因转入一些细菌内部,使这些细菌能够生产药品
5.细菌与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
(1)生产清洁能源:在无氧条件下,甲烷菌可以利用有机物合成甲烷。
(2)净化污水:一些细菌可以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使污水得到净化。
6.病毒的利用
利用病毒来生产疫苗;防治有害生物;在转基因工程中的利用等。
重点实验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1.提出问题
洗手前手上的细菌和真菌数量比洗手后多吗?
2.作出假设
洗手前手上的细菌和真菌数量比洗手后多。
3.制定并实施计划
准备:将经过高温灭菌冷却后的培养基分成3组,贴上标签

接种:洗手前、洗手后分别接种,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

培养:将培养皿同时放同一恒温箱内培养

观察: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并记录各培养皿中菌落的数量
4.实验结果
5.实验结论
洗手前手上细菌和真菌的数量比洗手后的多,洗手能减少手上细菌和真菌的数量。第六单元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第15讲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任务一 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特征
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菌落 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菌落类型 分为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前者菌落比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后者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的表面还呈现不同孢子的颜色。根据菌落的大小、形态和颜色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的种类
培养方法和步骤 ①配制培养基;②高温灭菌;③冷却、接种;④恒温培养
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 水分、适宜的温度和有机物等
2.细菌和真菌
(1)细菌、真菌模式图
(2)细菌
①形态: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不同形态。
②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③营养方式:无叶绿体,属于异养。
④生殖方式:分裂生殖。
(3)真菌
①真菌的细胞有细胞核,还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属于真核生物。
②青霉的菌体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构成的。菌丝分为营养菌丝和直立菌丝两种,前者深入营养物质内部,后者在营养物质表面向上生长。
③真菌的细胞内无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为异养。
④真菌的生殖方式:可以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
3.病毒
大小 极其微小,比细菌小得多
观察 电子显微镜
形态 球形、杆形、蝌蚪形
结构 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营养 寄生在活细胞中
繁殖 自我复制
种类 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4.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作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对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3)与动植物共生。
任务二 人类对微生物的利用
1.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
利用酵母菌可用来制作馒头、面包、酒等;利用乳酸菌可用来制作酸奶、泡菜等;利用醋酸菌制醋;利用多种霉菌制作酱油、豆腐乳、酱等。
2.米酒制作
(1)实验步骤:浸泡洗净→蒸熟冷却→放置酒曲→搅拌压实→挖一凹坑→保温发酵。
(2)成功标准:打开容器,闻到酒香,米粒呈柔软状,食用时微甜而不酸。
3.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
方法 原理
巴氏消毒 加热,杀死微生物
冷藏、冷冻 低温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真空包装 创造无氧环境
罐藏 封盖前高温灭菌,封盖后罐内没有细菌
防腐剂 使用某些化学物质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4.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
抗生素 有些细菌和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
转基因药品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把其他生物的某种基因转入一些细菌内部,使这些细菌能够生产药品
5.细菌与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
(1)生产清洁能源:在无氧条件下,甲烷菌可以利用有机物合成甲烷。
(2)净化污水:一些细菌可以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使污水得到净化。
6.病毒的利用
利用病毒来生产疫苗;防治有害生物;在转基因工程中的利用等。
重点实验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1.提出问题
洗手前手上的细菌和真菌数量比洗手后多吗?
2.作出假设
洗手前手上的细菌和真菌数量比洗手后多。
3.制定并实施计划
准备:将经过高温灭菌冷却后的培养基分成3组,贴上标签
 ↓
接种:洗手前、洗手后分别接种,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
 ↓
培养:将培养皿同时放同一恒温箱内培养
 ↓
观察: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并记录各培养皿中菌落的数量
4.实验结果
5.实验结论
洗手前手上细菌和真菌的数量比洗手后的多,洗手能减少手上细菌和真菌的数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