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新)第二单元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新)第二单元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6-01 08:16: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完成前面学习基础上安排的,重要简 ( http: / / www.21cnjy.com )介了从唐朝至宋朝,我国经济重心的转移。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的发展几个方面介绍了南方经济的发展。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学情分析]
经济史的内容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在教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与对教学的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和认识。21教育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看图片、动脑筋分析,使学生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及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最后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过程与方法:
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1cnjy.com
[教学重点]
南方商业的繁荣
[教学难点]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宋代货郎图,设问: 这幅图片反映了什么?导入新课。 调动学生注意力,吸引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学 习 新 课 南 方 农 业 的 发 展 展示雨中耕获图,设问: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展示水稻图片,设问: 居宋朝粮食产量首位的是什么作物?
从越南引进新的水稻品种是? 动画展示棉花种植范围图,让学生了解棉花种植范围的扩大。 展示茶园图片,让学生了解茶树种植情况。 打出“苏湖熟,天下足”农谚,设问: 这句农谚是什么意思? 展示〈耕获图〉。动脑筋: 仔细观察右图,看看图中的农民都在从事哪些劳动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的能力。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展示丝织品、棉纺、瓷器图片,让学生了解宋代手工业的发展情况,指导学生自学。动脑筋: 左图是一艘出土于福建泉州的南宋海船,有13个密封的船舱。想想看,这种船有什么优点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南 方 商 业 的 繁 荣 展示宋代城市商业区图片和泉州清真寺图片,引导学生自学。动脑筋: 隋唐科举制明确规定,商人及其子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宋朝的科举放宽尺度,允许商人中有“奇才异行者”应举,这说明什么 情景再现: 让学生模仿一个商人带着铜钱的四川经商行。动脑筋: 想一想,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纸币 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哪些优点 今天的货币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为学生分析下面的问题打基础。
小结 开始于唐朝的经济重心转移是何时完成的?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板书 设计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苏湖熟,天下足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棉纺业出现景德镇造船业三、南方商业的繁荣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