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5年高考化学抢押秘籍(黑吉辽蒙专用)猜押06化学反应历程、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图像分析(学生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备战2025年高考化学抢押秘籍(黑吉辽蒙专用)猜押06化学反应历程、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图像分析(学生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4-27 19:06:38

文档简介

猜押06化学反应历程、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图像分析
猜押考点 3年真题 考情分析 押题依据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2024·黑吉辽卷) (2023·辽宁卷) (2023·辽宁卷) (2022·辽宁卷) 高考强调核心素养,特别是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化学反应机理试题以图示的形式来描述某一化学变化所经由的全部反应,就是把一个复杂反应分解成若干个反应,然后按照一定规律组合起来,从而达到阐述复杂反应的内在联系的目的。近来年出现考查考生对反应热、活化能、催化剂对反应历程的影响与能量变化,反应历程分析等,且考查内容越来越多元化。 此类题是高考考查重点,比如催化剂的作用、活化能变化、中间体的判断、反应步骤分析等等。还有,需要知道命题的趋势,比如结合图像、能垒图或者实际工业生产流程来出题。
化学反应历程 (2022·辽宁卷)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像分析
押题一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1.(2025·内蒙古呼和浩特·一模)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在某催化剂表面上发生氨分解反应,测得不同起始浓度和催化剂表面积下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序号 时间 表面积 0 20 40 60 80
① 2.40 2.00 1.60 1.20 0.80
② 1.20 0.80 0.40
③ 2.40 1.60 0.80 0.40 0.40
A.相同条件下,增加氨气浓度或增大催化剂的表面积,反应速率增大
B.实验①,,
C.实验②,时处于平衡状态,且
D.实验③,当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答案】B
【详解】A.实验①、实验②中0~20min、20min~40min 氨气浓度变化量都是4.00×10-4mol/L,实验②中60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实验①和实验②催化剂表面积相同,实验①中氨气初始浓度是实验②中氨气初始浓度的两倍,实验①60min时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相同条件下,增加氨气浓度,反应速率并没有增大,A错误;
B.实验①中v(NH3)==2.00×10-5mol-1 L-1 min-1,则v(N2)=v(NH3)=1.00×10-5mol-1 L-1 min-1,B正确;
C.催化剂表面积大小只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实验③中氨气初始浓度与实验①中一样,实验③达到平衡时氨气气浓度为4.00×10-4mol/L,则实验①达平衡时氨气浓度也为4.00×10-4mol/L,而恒温恒容条件下,实验②相对于实验①为减小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因此实验②60min时处于平衡状态,x<0.2,C错误;
D.实验③,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当混合气体质量不变,密度保持恒定,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错误;
故选B。
2.(2025·内蒙古呼和浩特·一模)我国科技人员为了在更温和的条件下实现废水中氯苯的无害化处理,设计开发了一种电化学装置,如图所示。
转化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为电源负极
B.阳极区发生转化i的电极反应为
C.若氯苯完全转化为,生成气体
D.电解一段时间后,阴极区溶液增大
【答案】C
【分析】从图中可知,左侧电极上,氯苯转化为二氧化碳等物质,氯苯中的C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因此左侧电极为阳极,右侧电极为阴极,阴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气体X为H2。
【详解】A.根据分析左侧电极上,氯苯转化为二氧化碳等物质,氯苯中的C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因此左侧电极为阳极,a为正极,A错误;
B.阳极区是酸性条件下的反应,没有OH-离子参与,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B错误;
C.1mol氯苯完全转化为CO2,共失去28mol电子,X为H2,共生成H2,C正确;
D.阴极上有多少H+放电生成H2,就有多少H+通过质子交换膜进入阴极,电解一段时间后,阴极区溶液不变,D错误;
答案选C。
3.(2025·内蒙古·模拟预测)测定含量步骤如下:向含试样中先加入已知物质的量的过量溶液,再加入指示剂,用溶液进行滴定,溶液出现浅红色即达滴定终点,消耗溶液。已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滴定中有生成 B.不可先加指示剂,后加溶液
C.试样中 D.以上实验步骤不适用于含量测定
【答案】C
【详解】A.滴定中溶液与过量的溶液反应生成沉淀,到达终点时与指示剂反应生成红色Fe(SCN)3,故A正确;
B.铁离子会与银离子竞争硫氰根,或者生成的黄色沉淀掩蔽红色硫氰化铁,导致终点误差较大,所以应该先加溶液,接近终点的时候再加入指示剂,故B正确;
C.溶液测定的是剩余的物质的量,需根据溶液的起始量与剩余量差计算碘离子的物质的量,故C错误;
D.由于Ksp(AgCl)= 10 9.74>Ksp(AgSCN)=10 11.9,用KSCN滴定过量的Ag+时,会使AgCl沉淀发生转化,因此该实验不适用于含量测定,故D正确,
故选:C。
4.(2025·黑龙江吉林·一模)为研究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转化率,向恒压反应器中通入含一定浓度与的气体,在无催化剂和有催化剂在时,分别测得不同温度下反应器出口处的转化率如图中曲线a、b所示(图中虚线表示相同条件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的
B.曲线a中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是由于反应速率变快
C.曲线b中从M点到N点,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是由于催化剂活性减弱
D.催化剂存在时,其他条件不变,增大气体,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为曲线c
【答案】D
【详解】A.由图中虚线可知,平衡后继续升高温度,一氧化氮平衡转化率减小,说明升温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则反应的,A正确;
B.由图可知,相同温度时,曲线b中对应点一氧化氮的转化率大于曲线a,说明曲线a代表未加入催化剂时,一氧化氮转化率与温度变化的关系,所以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是因为反应速率变快而导致,B正确;
C.曲线b对应有催化剂的转化率,M点到N点未平衡,在达到平衡之前,转化率随着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是因为催化剂活性随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后减小,导致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C正确;
D.催化剂存在时,其他条件不变,向容器中通入氧气,增大,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一氧化氮的转化率升高,高于同温度时虚线,所以c曲线不符合增大的曲线变化,D错误;
故答案为:D。
5.(2024·吉林长春·模拟预测)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及其叙述正确的是
A.甲烷的燃烧热为,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B.若 ,则
C.、完全反应,放出热量,则
D. ; ,则有
【答案】D
【详解】A.甲烷的燃烧热为,燃烧热是在101kPa,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时放出的热量,氢元素应该变为,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A错误;
B.还有沉淀生成,生成2mol水时放热大于114.6kJ,,B错误;
C.若和完全反应放热,则2molSO2(g)在O2中完全反应放热196.6kJ,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 ,但是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不可能完全进行,C错误;
D.氢气与氧气反应是放热反应,焓变小于0,放出的热量大于,所以,D正确;
故选D。
6.(2025·辽宁·二模)下列实验操作或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在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实验中,为了保证盐酸完全被中和,采用稍过量的NaOH溶液
B.在燃烧热测定实验中,必须使用1mol可燃物进行实验
C.在化学反应速率测定实验中,可以用固体物质的质量变化率来衡量反应进行的快慢
D.在沉淀转化实验中,向盛有2 mL0.1mol/LMgCl2溶液的试管中滴加2~4滴2mol/L NaOH溶液,再滴加4滴0.1 mol/LFeCl3溶液,观察现象
【答案】B
【详解】A.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中,通常需要让一种反应物(如NaOH)稍过量,以确保另一种反应物(如盐酸)完全反应,从而准确测定反应热,A正确;
B.燃烧热的定义是1 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的热效应。实验中实际使用量可能不足1 mol,但需通过数据换算为1 mol对应的热量,因此“必须使用1 mol可燃物”的说法错误,B错误;
C.化学反应速率通常通过浓度变化衡量。但是也可以用固体质量变化或气体体积的变化来衡量反应进行的快慢,C正确;
D.在沉淀转化实验中,向盛有2 mL0.1mol/LMgCl2溶液的试管中滴加2~4滴2mol/L NaOH溶液,量不足,完全生成了白色沉淀,再滴加4滴0.1 mol/LFeCl3溶液,若观察到红褐色沉淀说明生成了,说明,D正确;
故选B。
押题二 化学反应历程
7.(2025·辽宁丹东·一模)我国科学家成功催化氢化获得甲酸。利用化合物1催化氢化的反应过程如图甲所示(Bu表示丁基),其中化合物2与水反应生成化合物3和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的转化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均未发生变化
B.化合物1到化合物2的过程中存在碳氧键的断裂和碳氢键的形成
C.化合物2的总键能大于化合物3的总键能
D.图乙表示的反应历程包括三步基元反应,第一步为决速步
【答案】B
【详解】A.由图甲可知,化合物4转化为化合物1时,氢气生成水,被氧化,因此铁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化合物1转化为化合物2时,二氧化碳生成甲酸根离子,碳元素化合价降低,因此铁元素化合价升高,A项错误;
B.由图甲可知,化合物1到化合物2的过程中二氧化碳中的碳氧键断裂,生成碳氢键,B项正确;
C.由图乙可知,化合物2与水反应生成化合物3和过程是放热反应,则化合物2的总键能小于化合物3的总键能,C项错误;
D.图乙中峰存在3个过渡态,则包括三步基元反应;其中峰值越大则活化能越大,活化能越大反应越慢,决定总反应速率的是慢反应,第二步反应的活化能最大,故第二步为决速步骤,D项错误;
故选B。
8.(2025·辽宁·模拟预测)某科研组研究催化烷烃脱氢反应的机理(其过程如图所示),建立起系统的非金属催化反应理论体系,切实推动了绿色非金属纳米催化领域的发展。下列有关催化烷烃脱氢过程分析错误的是
A.生成时总反应方程式为
B.是反应的催化剂,、等均是反应的中间产物
C.中碳碳双键比中碳碳单键的键长要长
D.反应中O元素及部分C元素价态有变化
【答案】C
【详解】A.由反应过程可知,和O2反应生成和时,总反应方程式为,A正确;
B.此反应过程中先和发生反应,后续又生成,说明是催化剂,而、等均是反应的中间产物,B正确;
C.分子中两个成键原子的核间距离定义为键长,碳碳双键的键能大于碳碳单键,则碳碳双键的键长小于碳碳单键的键长,C错误;
D.反应中O元素化合价降低,部分C元素化合价升高,D正确;
故选C。
9.(2025·内蒙古呼和浩特·一模)电喷雾电离得到的(、、等)与反应可得。分别与、反应机理如下图所示(两者历程相似,图中以示例)。已知:直接参与化学键变化的元素被替换为更重的同位素时,反应速率会变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步骤I和II中涉及氢原子成键变化的是I
C.与反应的能量变化应为图中曲线
D.若与反应,氘代甲醇的产量
【答案】D
【详解】A.步骤I、步骤Ⅱ均为放热反应,A正确;
B.由图可知,步骤Ⅰ涉及碳氢键的断裂和氢氧键的形成,步骤Ⅱ中涉及碳氧键形成,所以涉及氢原子成键变化的是步骤Ⅰ,B正确;
C.直接参与化学键变化的元素被替换为更重的同位素时,反应速率会变慢,说明正反应活化能会增大,则MO+与CD4反应的能量变化应为图中曲线c,C正确;
D.与,反应时,因直接参与化学键变化的元素被替换为更重的同位素时,步骤I的活化能增大,反应速率会变慢,则更难获得,故产率:,D错误;
故选D;
10.(2025·内蒙古·模拟预测)某离子液体的阴离子可以吸收,其可能的两种反应路径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两种路径的总反应相同 B.路径Ⅰ是主要的反应途径
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D.生成物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答案】B
【详解】A.反应物相同,经过不同的反应路径,最终生成物相同,均为,总反应均为=,A正确;
B.路径Ⅱ活化能小,反应速率快,故路径Ⅱ是主要的反应途径,B错误;
C.该反应的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C正确;
D.生成物为,其内部含有共价键,离子液体中呈电中性,故离子液体中还含有阳离子,与之间存在离子键,D正确;
故答案为:B。
11.(2025·黑龙江哈尔滨·一模)二氟卡宾()是一种活性中间体。硫单质与二氟卡宾可以形成,最后生成部分含碳副产物,反应历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反应
B.该反应速率主要由生成的反应决定
C.反应过程中碳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D.反应过程中存在极性共价键的形成
【答案】B
【详解】A.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正确;
B.反应的活化能越高反应速率越慢,37.29-(-4.36)=41.65>5.41-(-28.80)=34.21,故该反应速率主要由生成的反应决定,故B错误;
C.由反应历程图可知,碳原子的成键个数在反应过程发生变化,所以其化合价也发生变化,故C正确;
D.反应过程中存在极性共价键S-C键的形成,故D正确;
答案选B。
12.(2025·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由簇介导的光辅助水蒸气重整甲烷的两个连续催化循环机理如图所示(“UV”代表紫外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只有在循环中起催化作用
B.该反应可用于制取合成气、
C.过程包含反应
D.反应过程中金属元素的价态发生改变
【答案】A
【详解】A.V元素在催化循环I、II中起到催化作用,化合价发生变化,含V物质中氧原子个数变化,因此都有催化作用,故A错误;
B.图中可知循环I、II反应的反应物为CH4和H2O,产物为和,故B正确;
C.由图示可知,循环I中,作用的步骤为转化为、CO、H2,即故C正确;
D.含V物质中氧原子个数改变,V的氧化程度改变,因此、、中金属元素价态一定改变,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押题三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像分析
13.(2025·黑龙江·一模)一定温度下在不同pH的溶液中存在形式不同。图1中的两条曲线分别为、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图2为溶液中含碳粒子的物质的量分数与pH的关系。若初始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曲线Ⅰ为沉淀溶解平衡曲线
B.的的数量级为
C.pH=8、pM=1,发生反应:
D.pH=9、pM=2,平衡后溶液中存在
【答案】D
【分析】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镁,当溶液中pH=12时碳酸镁对应的离子镁离子浓度大于对应的镁离子浓度,故曲线I为为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图2中pH=12至pH=8的虚线下降表示碳酸根离子浓度变化,pH=12至pH=8以及pH减小的实线表示碳酸氢根离子浓度变化,pH=8减小部分虚线为碳酸浓度的变化;
【详解】A.相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小于,故当pH=12时碳酸镁对应的离子镁离子浓度大于对应的镁离子浓度,故曲线I为为沉淀溶解平衡曲线,A正确;
B.当pH=6.5时,c()=c(),的,其数量级为10-7,B正确;
C.pH=8时溶液中主要含碳离子为碳酸氢根,pM=1即镁离子浓度为0.1mol/L,该点碳酸镁曲线在氢氧化镁曲线下方,生成碳酸镁较多,故发生反应:,C正确;
D.pH=9、pM=2时,该点位于曲线II上方,会生成碳酸镁沉淀,故溶液中,D错误;
故选D。
14.(2025·黑龙江·一模)汽车尾气净化反应为 △H<0。某温度下,向1L盛有催化剂的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NO和CO,NO、CO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NO的反应速率
B.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C.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
D.1s时,加入mol ,此时
【答案】C
【详解】A.ab段NO的反应速率,A错误;
B.升高温度,可能使催化剂的活性减小,可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减小,B错误;
C.根据已知条件列出“三段式”
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C正确;
D.根据已知条件列出“三段式”
1s时,加入mol ,Qc=故选C。
15.(2024·黑龙江大庆·二模)乙二胺有类似于的性质,是一种二元弱碱。时,向的乙二胺溶液中通入气体,所得溶液的(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与体系中含N微粒浓度的对数值、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已知:乙二胺的两步电离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③代表随变化
B.的
C.Q点所示溶液:
D.N点所示溶液:
【答案】D
【分析】向乙二胺溶液中通入氯化氢气体时,溶液pH减小,溶液中减小,先增大后减小,增大,则曲线①表示、曲线②表示、曲线③表示;由图可知,溶液中和相等时,溶液的pH为9.8,则电离常数Kb1==c(OH-)=10-4.9,同理可知,电离常数Kb2==c(OH-)=10-6.2。
【详解】A.由分析可知,曲线③代表随变化,A错误;
B.由分析可知,的,B错误;
C.Q点时,产物只有ClH3NCH2CH2NH3Cl,存在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两式相减得到:,C错误;
D.N点所示溶液有=,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即:,根据=得出,此时溶液的pH=7.8,,则,D正确;
答案选D。
16.(2025·吉林白城·一模)25 ℃时,分别稀释pH=11的Ba(OH)2溶液和氨水,溶液pH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已知:Kb(NH3·H2O)=1.8×10-5 mol·L-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35 ℃时分别稀释上述两种溶液,则图中Ⅰ、Ⅱ曲线将比原来靠近
B.保持25 ℃不变,取A、B两点对应的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9
C.由水电离产生的c(H+):A点=B点
D.曲线Ⅰ上任意点对应的溶液中,=1.8×10-5 mol·L-1
【答案】A
【分析】25℃时,Ba(OH)2溶液和氨水的pH相同,由于Ba(OH)2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而氨水中NH3·H2O是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稀释相同倍数时,由于稀释过程中氨水会继续电离出OH-,导致溶液中OH-的浓度大于Ba(OH)2溶液中的OH-浓度,即溶液的pH变化小于Ba(OH)2溶液,因此曲线Ⅰ代表氨水稀释时溶液pH随稀释倍数的变化,曲线Ⅱ代表Ba(OH)2溶液稀释时溶液pH随稀释倍数的变化。
【详解】A.温度升高,促进一水合氨的电离,稀释相同倍数时,氨水的pH变化更小,则在35℃时分别稀释两种溶液,图中Ⅰ、Ⅱ曲线将比原来疏远,A错误;
B.25℃时,A、B两点对应的溶液的pH均为9,保持25℃不变,则Kw不变,两者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H+浓度不变,故pH仍不变,B正确;
C.A点和B点溶液pH相同,则由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A点=B点,C正确;
D.曲线Ⅰ上任意点对应的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OH-)=c(H+)+c),则有=1.8×10-5mol·L-1,D正确;
故选A。
17.(2025·吉林·二模)常温下,浓度均为的和两种溶液中,分布系数与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如:]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酸性强弱:
B.若,则a点对应的溶液中有
C.的电离常数
D.时,
【答案】B
【分析】随着pH增大,CH2ClCOOH、CHCl2COOH浓度减小,CH2ClCOO-、CHCl2COO-浓度增大,-Cl为吸电子基团,CHCl2COOH的酸性强于CH2ClCOOH,即Ka(CHCl2COOH)>Ka(CH2ClCOOH),(酸分子)=(酸根离子)=0.5时pH分别约为1.3和等于2.8,故两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分别为Ka(CHCl2COOH)10-1.3,Ka(CH2ClCOOH)=10-2.8,由此分析解题;
【详解】A.-Cl为吸电子基团,吸电子基团越多O-H键极性越大,越易断裂,故CHCl2COOH的酸性强于CH2ClCOOH,A正确;
B.根据Ka(CHCl2COOH)=,若溶质只有CHCl2COOH,则c(CHCl2COO-)=c(H+)==10-1.15mol/L,小于a点对应溶液pH=1时氢离子浓度为10-1mol/L,说明此时溶液中加入了酸性更强的酸,对应还有其他酸根,根据电荷守恒,c(H+)C.由分析可知,Ka(CH2ClCOOH)=10-2.8,C正确;
D.由图中交点坐标,pH=2.08时,(CHCl2COOH)=(CH2ClCOO-)=0.15,故α(CHCl2COOH)=85%,α(CH2ClCOOH)=15%,D正确;
故本题选B。
18.(2025·黑龙江吉林·一模)菠萝中含有一种难溶于水的草酸钙针晶,这是菠萝“扎嘴”的原因之一。常温下,草酸钙在不同下,体系中与关系如下图所示(M代表),已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表示的浓度变化
B.A点时,溶液
C.将等浓度的草酸溶液和澄清石灰水按体积比混合,可得到B点溶液
D.时,曲线④呈下降趋势的原因是生成了沉淀
【答案】B
【分析】CaC2O4为强碱弱酸盐,其溶液呈碱性,体系中存在一系列平衡:、、,随着pH增大,水解平衡被抑制,H2C2O4浓度减小,浓度会减小的更慢,浓度增大,由于增大则Ca2+减小,则曲线①表示、②表示H2C2O4、③表示、④表示Ca2+,结合H2C2O4的Ka2=,Ksp[Ca(OH)2]=c(Ca2+) c2(OH-)计算判断,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由分析可知,①表示、④表示Ca2+,A错误;
B.由图像可知A点时溶液中,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 , ,A点时pH < 7, ,则,B正确;
C.由图像可知B点时溶液中c(H2C2O4)=c(),H2C2O4的Ka1=<10-2,同理由A点可知,H2C2O4的Ka2=≈10-4,等浓度的草酸溶液与澄清石灰水按体积比4:1混合时,溶液中有等浓度的H2C2O4和溶液,H2C2O4的电离程度和的电离及水解程度不同,c(H2C2O4)≠c(),C错误;
D.由图像可知,pH>10时,如pH=13,c(OH-)=0.1mo/L、c(Ca2+)==10-4.1mol/L,此时Qc[Ca(OH)2]=10-4.1×(10-1)2=10-6.1故选B。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猜押06化学反应历程、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图像分析
猜押考点 3年真题 考情分析 押题依据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2024·黑吉辽卷) (2023·辽宁卷) (2023·辽宁卷) (2022·辽宁卷) 高考强调核心素养,特别是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化学反应机理试题以图示的形式来描述某一化学变化所经由的全部反应,就是把一个复杂反应分解成若干个反应,然后按照一定规律组合起来,从而达到阐述复杂反应的内在联系的目的。近来年出现考查考生对反应热、活化能、催化剂对反应历程的影响与能量变化,反应历程分析等,且考查内容越来越多元化。 此类题是高考考查重点,比如催化剂的作用、活化能变化、中间体的判断、反应步骤分析等等。还有,需要知道命题的趋势,比如结合图像、能垒图或者实际工业生产流程来出题。
化学反应历程 (2022·辽宁卷)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像分析
押题一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1.(2025·内蒙古呼和浩特·一模)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在某催化剂表面上发生氨分解反应,测得不同起始浓度和催化剂表面积下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序号 时间 表面积 0 20 40 60 80
① 2.40 2.00 1.60 1.20 0.80
② 1.20 0.80 0.40
③ 2.40 1.60 0.80 0.40 0.40
A.相同条件下,增加氨气浓度或增大催化剂的表面积,反应速率增大
B.实验①,,
C.实验②,时处于平衡状态,且
D.实验③,当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2.(2025·内蒙古呼和浩特·一模)我国科技人员为了在更温和的条件下实现废水中氯苯的无害化处理,设计开发了一种电化学装置,如图所示。
转化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为电源负极
B.阳极区发生转化i的电极反应为
C.若氯苯完全转化为,生成气体
D.电解一段时间后,阴极区溶液增大
3.(2025·内蒙古·模拟预测)测定含量步骤如下:向含试样中先加入已知物质的量的过量溶液,再加入指示剂,用溶液进行滴定,溶液出现浅红色即达滴定终点,消耗溶液。已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滴定中有生成 B.不可先加指示剂,后加溶液
C.试样中 D.以上实验步骤不适用于含量测定
4.(2025·黑龙江吉林·一模)为研究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转化率,向恒压反应器中通入含一定浓度与的气体,在无催化剂和有催化剂在时,分别测得不同温度下反应器出口处的转化率如图中曲线a、b所示(图中虚线表示相同条件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的
B.曲线a中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是由于反应速率变快
C.曲线b中从M点到N点,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是由于催化剂活性减弱
D.催化剂存在时,其他条件不变,增大气体,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为曲线c
5.(2024·吉林长春·模拟预测)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及其叙述正确的是
A.甲烷的燃烧热为,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B.若 ,则
C.、完全反应,放出热量,则
D. ; ,则有
6.(2025·辽宁·二模)下列实验操作或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在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实验中,为了保证盐酸完全被中和,采用稍过量的NaOH溶液
B.在燃烧热测定实验中,必须使用1mol可燃物进行实验
C.在化学反应速率测定实验中,可以用固体物质的质量变化率来衡量反应进行的快慢
D.在沉淀转化实验中,向盛有2 mL0.1mol/LMgCl2溶液的试管中滴加2~4滴2mol/L NaOH溶液,再滴加4滴0.1 mol/LFeCl3溶液,观察现象
押题二 化学反应历程
7.(2025·辽宁丹东·一模)我国科学家成功催化氢化获得甲酸。利用化合物1催化氢化的反应过程如图甲所示(Bu表示丁基),其中化合物2与水反应生成化合物3和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的转化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均未发生变化
B.化合物1到化合物2的过程中存在碳氧键的断裂和碳氢键的形成
C.化合物2的总键能大于化合物3的总键能
D.图乙表示的反应历程包括三步基元反应,第一步为决速步
8.(2025·辽宁·模拟预测)某科研组研究催化烷烃脱氢反应的机理(其过程如图所示),建立起系统的非金属催化反应理论体系,切实推动了绿色非金属纳米催化领域的发展。下列有关催化烷烃脱氢过程分析错误的是
A.生成时总反应方程式为
B.是反应的催化剂,、等均是反应的中间产物
C.中碳碳双键比中碳碳单键的键长要长
D.反应中O元素及部分C元素价态有变化
9.(2025·内蒙古呼和浩特·一模)电喷雾电离得到的(、、等)与反应可得。分别与、反应机理如下图所示(两者历程相似,图中以示例)。已知:直接参与化学键变化的元素被替换为更重的同位素时,反应速率会变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步骤I和II中涉及氢原子成键变化的是I
C.与反应的能量变化应为图中曲线
D.若与反应,氘代甲醇的产量
10.(2025·内蒙古·模拟预测)某离子液体的阴离子可以吸收,其可能的两种反应路径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两种路径的总反应相同 B.路径Ⅰ是主要的反应途径
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D.生成物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11.(2025·黑龙江哈尔滨·一模)二氟卡宾()是一种活性中间体。硫单质与二氟卡宾可以形成,最后生成部分含碳副产物,反应历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反应
B.该反应速率主要由生成的反应决定
C.反应过程中碳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D.反应过程中存在极性共价键的形成
12.(2025·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由簇介导的光辅助水蒸气重整甲烷的两个连续催化循环机理如图所示(“UV”代表紫外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只有在循环中起催化作用
B.该反应可用于制取合成气、
C.过程包含反应
D.反应过程中金属元素的价态发生改变
押题三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像分析
13.(2025·黑龙江·一模)一定温度下在不同pH的溶液中存在形式不同。图1中的两条曲线分别为、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图2为溶液中含碳粒子的物质的量分数与pH的关系。若初始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曲线Ⅰ为沉淀溶解平衡曲线
B.的的数量级为
C.pH=8、pM=1,发生反应:
D.pH=9、pM=2,平衡后溶液中存在
14.(2025·黑龙江·一模)汽车尾气净化反应为 △H<0。某温度下,向1L盛有催化剂的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NO和CO,NO、CO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NO的反应速率
B.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C.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
D.1s时,加入mol ,此时
15.(2024·黑龙江大庆·二模)乙二胺有类似于的性质,是一种二元弱碱。时,向的乙二胺溶液中通入气体,所得溶液的(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与体系中含N微粒浓度的对数值、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已知:乙二胺的两步电离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③代表随变化
B.的
C.Q点所示溶液:
D.N点所示溶液:
16.(2025·吉林白城·一模)25 ℃时,分别稀释pH=11的Ba(OH)2溶液和氨水,溶液pH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已知:Kb(NH3·H2O)=1.8×10-5 mol·L-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35 ℃时分别稀释上述两种溶液,则图中Ⅰ、Ⅱ曲线将比原来靠近
B.保持25 ℃不变,取A、B两点对应的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9
C.由水电离产生的c(H+):A点=B点
D.曲线Ⅰ上任意点对应的溶液中,=1.8×10-5 mol·L-1
17.(2025·吉林·二模)常温下,浓度均为的和两种溶液中,分布系数与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如:]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酸性强弱:
B.若,则a点对应的溶液中有
C.的电离常数
D.时,
18.(2025·黑龙江吉林·一模)菠萝中含有一种难溶于水的草酸钙针晶,这是菠萝“扎嘴”的原因之一。常温下,草酸钙在不同下,体系中与关系如下图所示(M代表),已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表示的浓度变化
B.A点时,溶液
C.将等浓度的草酸溶液和澄清石灰水按体积比混合,可得到B点溶液
D.时,曲线④呈下降趋势的原因是生成了沉淀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