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押08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曲线分析
猜押考点 3年真题 考情分析 押题依据
浓度(分数)变化曲线 将离子反应与图像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命题,很好地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获取信息采集处理数据的能力、图形转化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题目不仅偏重考查粒子的浓度大小顺序,而且还侧重溶液中的各种守恒(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关系的考查,从而使题目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灵活性和技巧性。考查重点落在考生的读图识表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题型稳定的基础上追求创新,图象会变得复杂,信息量更大,也可能根据题目情景考查学生绘图的能力。对数、分布系数图象将成为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高考新宠,命题设计更趋新颖灵活,综合性强,难度较大。
对数曲线 (2024·黑吉辽卷) (2023·辽宁卷)
分布系数图象 (2022·辽宁卷)
押题一 浓度(分数)变化曲线
1.(2025·内蒙古·模拟预测)25℃时,用0.1000mol·L-1 NaOH溶液分别滴定三种浓度均为0.1000mol·L-1的一元酸HA溶液(HA代表CH3COOH、CF3COOH或CH2ClCOOH),滴定过程pH变化如下图所示。已知CH2ClCOOH的pKa=2.8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点对应溶液中,c(A-)=10c(HA)
B.25℃时,Ⅲ对应的酸Ka=10-1.52
C.Ⅰ为CH3COOH溶液的滴定曲线
D.酸性强弱:CF3COOH>CH2ClCOOH>CH3COOH
2.(2024·内蒙古赤峰·三模)常温下,向20mL 0.1mol/L H2S溶液中缓慢加入少量易溶于水的MSO4粉末(已知MSO4难溶,忽略溶液体积变化),溶液中c(H+)与c(M2+)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Ka1(H2S)=1.0×10-9,Ka2(H2S)=1.0×10-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点溶液的pH约为5 B.从a点到c点,c(HS )逐渐减小
C.b点溶液中,c(S2-):c(H2S)=1:1020 D.c点溶液中,c(S2-)+c(HS )+c(H2S)=0.1mol/L
3.(2024·辽宁丹东·二模)室温下,用溶液滴定溶液时,、各含磷微粒的浓度对数与溶液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③表示与的变化关系
B.
C.d点对应溶液中的
D.b点
4.(2024·辽宁·一模)电位滴定是利用溶液电位突变指示终点的滴定法。常温下,用标准溶液测定VmL某生活用品中的含量(假设其他物质均不反应,且不含碳、钠元素),得到滴定过程中溶液电位E与V(HCl)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两个滴定终点时消耗盐酸的体积差可计算出的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的电离程度:a>b>d>c
B.a至c点对应溶液中逐渐增大
C.VmL生活用品中含有的质量为
D.b点溶液中,离子浓度排序:
押题二 对数曲线
5.(2024·辽宁抚顺·三模)常温下,在,和氨水的浊液中滴加醋酸,混合物中pX[,、、或]或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已知:。
A.①代表与pH的关系
B.0.1 mol L中性溶液中 mol L
C.在和共同的浊液中:
D.的平衡常数K为
6.(2025·辽宁·二模)用0.1mol/L AgNO3溶液滴定100mL相同浓度的NaI和NaCl的混合溶液,其滴定曲线如图。混合液中pX=-lgc(X)(X代表Ag+、Cl-、I-), Ksp(AgCl)=10-9.7,Ksp(AgI)= 10-16.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②代表p(I-)与AgNO3体积的关系 B.y1+y2=9.7,y3=4.85
C.如果增加NaCl的初始浓度,则C点右移 D.滴定过程中,使用棕色的酸式滴定管滴定
7.(2025·辽宁·一模)常温下,向、、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溶液,溶液中[、、]与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的溶解度大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直线②代表与关系
B.d点对应的溶液是过饱和溶液
C.当同时生成和沉淀时,溶液中
D.向上述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溶液,先生成沉淀
8.(2025·辽宁·模拟预测)常温下,在、和HR混合液中滴加NaOH溶液,pM与pH关系如图所示。已知:,M代表或。该条件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Y代表,Z代表
B.常温下,
C.在含的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先生成
D.常温下,的平衡常数K为1000
9.(2024·内蒙古呼和浩特·模拟预测)如图所示,图像中横坐标为或的物质的量浓度负对数,纵坐标为的物质的量浓度负对数。已知:且为砖红色沉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I表示
B.
C.的平衡常数
D.由数据可知,用硝酸银滴定氯离子测定其浓度时,可作为指示剂
10.(2024·内蒙古包头·模拟预测)室温下,(;X代表)随溶液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代表溶液中p随溶液的变化
B.的混合溶液中:
C.在浓度均为的混合溶液中:
D.该反应不可能发生
11.(2025·黑龙江·一模)一定温度下在不同pH的溶液中存在形式不同。图1中的两条曲线分别为、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图2为溶液中含碳粒子的物质的量分数与pH的关系。若初始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曲线Ⅰ为沉淀溶解平衡曲线
B.的的数量级为
C.pH=8、pM=1,发生反应:
D.pH=9、pM=2,平衡后溶液中存在
12.(2024·黑龙江大庆·模拟预测)时,难溶物和形成的饱和液中或与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设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单位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时,c点时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B.向饱和溶液中加入盐酸可使a点变到b点
C.时,的溶解度为
D.浓度均为的和,调,当开始沉淀时,尚未有沉淀生成
押题三 分布系数图象
13.(2025·黑龙江·模拟预测)25℃时,浓度相等的和的混合溶液中含碳粒子分布系数与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的酸性比的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代表与关系 B.的的数量级为
C.的溶液约为2.1 D.点溶液中:
14.(2024·黑龙江大庆·二模)乙二胺有类似于的性质,是一种二元弱碱。时,向的乙二胺溶液中通入气体,所得溶液的(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与体系中含N微粒浓度的对数值、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已知:乙二胺的两步电离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③代表随变化
B.的
C.Q点所示溶液:
D.N点所示溶液:
15.(2024·辽宁葫芦岛·二模)常温下,的溶液稀释过程中、、与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的分布系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曲线代表
B.a点溶液的
C.b点溶液中,
D.
16.(2024·辽宁沈阳·模拟预测)实验室模拟制NaHCO3,将CO2通入饱和氨盐水(溶质为NH3、NaCl),实验现象及数据如图1,含碳粒子在水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数(δ)与pH关系如图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min,溶液中
B.0~60min,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C.0~60min,水的电离程度一直增大
D.0~100min,n(Na+)、n(Cl-)均保持不变
17.(2024·辽宁沈阳·三模)常温下,用溶液滴定溶液。含A微粒a、b的分布系数、溶液体积V与的关系如下图。已知的分布系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x点对应溶液的约为5 B.该滴定可选择酚酞作指示剂
C.从p到q,水的电离程度一直增大 D.n点存在:
18.(2024·黑龙江大庆·模拟预测)25℃时,用溶液滴定同浓度的溶液,被滴定分与值、微粒分布分数[,X表示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KOH溶液滴定溶液可以用酚酞作指示剂
B.25℃时,第二步电离平衡常数
C.c点溶液中:
D.b、c两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e点对应的值约为2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猜押08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曲线分析
猜押考点 3年真题 考情分析 押题依据
浓度(分数)变化曲线 将离子反应与图像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命题,很好地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获取信息采集处理数据的能力、图形转化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题目不仅偏重考查粒子的浓度大小顺序,而且还侧重溶液中的各种守恒(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关系的考查,从而使题目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灵活性和技巧性。考查重点落在考生的读图识表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题型稳定的基础上追求创新,图象会变得复杂,信息量更大,也可能根据题目情景考查学生绘图的能力。对数、分布系数图象将成为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高考新宠,命题设计更趋新颖灵活,综合性强,难度较大。
对数曲线 (2024·黑吉辽卷) (2023·辽宁卷)
分布系数图象 (2022·辽宁卷)
押题一 浓度(分数)变化曲线
1.(2025·内蒙古·模拟预测)25℃时,用0.1000mol·L-1 NaOH溶液分别滴定三种浓度均为0.1000mol·L-1的一元酸HA溶液(HA代表CH3COOH、CF3COOH或CH2ClCOOH),滴定过程pH变化如下图所示。已知CH2ClCOOH的pKa=2.8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点对应溶液中,c(A-)=10c(HA)
B.25℃时,Ⅲ对应的酸Ka=10-1.52
C.Ⅰ为CH3COOH溶液的滴定曲线
D.酸性强弱:CF3COOH>CH2ClCOOH>CH3COOH
【答案】B
【分析】卤素原子为吸电子基团,且电负性:F>Cl,含有电负性越大的原子越多,吸电子效应越大,使得羧基中O—H键的共用电子对更加靠近吸电子基团,更容易电离出H+,使酸性增强,因此CH3COOH、CF3COOH和CH2ClCOOH的酸性强弱:CF3COOH>CH2ClCOOH>CH3COOH。在相同的浓度下,HA的酸性越强,电离出的c(H+)越大,pH越小。根据图像,滴定还未开始时,溶液的pH:曲线Ⅰ>曲线Ⅱ>曲线Ⅲ,则酸性:曲线Ⅰ<曲线Ⅱ<曲线Ⅲ,可知曲线Ⅰ表示的是CH3COOH溶液的滴定曲线,曲线Ⅱ和Ⅲ分别表示的是CH2ClCOOH和CF3COOH溶液的滴定曲线。
【详解】A.根据分析,曲线Ⅱ为NaOH溶液滴定CH2ClCOOH溶液。根据已知,CH2ClCOOH的pKa=2.86,则Ka=10-2.86。CH2ClCOOH的电离方程式:CH2ClCOOH CH2ClCOO-+H+,平衡常数。M点溶液的pH=3.86,c(H+)=10-3.86mol/L,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可得,则c(CH2ClCOO-)=10c(CH2ClCOOH),若用HA表示,则c(A-)=10c(HA),A正确;
B.根据分析,曲线Ⅲ表示的是CF3COOH溶液的滴定曲线。CF3COOH的电离方程式:CF3COOH CF3COO-+H+,平衡常数。根据图像,滴定还未开始时,CF3COOH溶液的pH=1.06,c(CF3COO-)c(H+)=,c(CF3COOH),则,B错误;
C.根据分析,CH3COOH的酸性最弱。相同浓度下,酸越弱,电离出的c(H+)越小,pH越大,结合图像,可知曲线Ⅰ为CH3COOH溶液的滴定曲线,C正确;
D.根据分析,卤素原子为吸电子基团,且电负性:F>Cl,含有电负性越大的原子越多,吸电子效应越大,使得羧基中O—H键的公共电子对更加靠近吸电子基团,从而更容易电离出H+,使酸性增强,则CH3COOH、CF3COOH和CH2ClCOOH的酸性强弱:CF3COOH>CH2ClCOOH>CH3COOH,D正确;
答案选B。
2.(2024·内蒙古赤峰·三模)常温下,向20mL 0.1mol/L H2S溶液中缓慢加入少量易溶于水的MSO4粉末(已知MSO4难溶,忽略溶液体积变化),溶液中c(H+)与c(M2+)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Ka1(H2S)=1.0×10-9,Ka2(H2S)=1.0×10-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点溶液的pH约为5 B.从a点到c点,c(HS )逐渐减小
C.b点溶液中,c(S2-):c(H2S)=1:1020 D.c点溶液中,c(S2-)+c(HS )+c(H2S)=0.1mol/L
【答案】D
【分析】随着MSO4粉末的加入, MSO4与H2S发生反应MSO4+H2S=MS↓+H2SO4,据此进行分析。
【详解】A.a点溶液为0.1mol/L H2S溶液,H2S以第一步电离为主,结合题目Ka1(H2S)=1.0×10-9进行计算,设0.1mol/L的H2S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x,所以c(HS-)≈c(H+)=x, c(H2S)=1-x,,解得x≈1.0×10-5 mol/L,所以pH约为5,A正确;
B.随着MSO4粉末的加入发生反应MSO4+H2S=MS↓+H2SO4,随着反应进行,氢离子浓度逐渐增大,会抑制H2S的电离,c(HS )逐渐减小,B正确;
C.b点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0.1mol/L,进行计算 ,C正确;
D.由物料守恒可知,c点除了溶液中含硫元素外,沉淀MS中也含硫元素,c(S2-)+c(HS )+c(H2S)<0.1mol/L,D错误;
故选D。
3.(2024·辽宁丹东·二模)室温下,用溶液滴定溶液时,、各含磷微粒的浓度对数与溶液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③表示与的变化关系
B.
C.d点对应溶液中的
D.b点
【答案】C
【分析】当V(NaOH)=10mL,溶液中溶质为n(H3PO4):n(NaH2PO4)=1:1,故③④为H3PO4和的曲线,又因为随着pH的升高,H3PO4浓度减小,浓度对数和浓度成正比关系,故③为H3PO4,④为,又因为pH=2.12时,浓度最小,故曲线②为,曲线①为。
【详解】A.由分析可知,线③表示与的变化关系,故A正确;
B.当V(NaOH)=10mL时,c(H3PO4):c(NaH2PO4)=1:1,,V(NaOH)=30mL时,= ,则,故B正确;
C.d点溶质为Na2HPO4,由曲线可知,故C错误;
D.b点溶质为NaH2PO4,由质子守恒关系可知:该点mol/L, mol/L,故可得,故D正确;
故选C。
4.(2024·辽宁·一模)电位滴定是利用溶液电位突变指示终点的滴定法。常温下,用标准溶液测定VmL某生活用品中的含量(假设其他物质均不反应,且不含碳、钠元素),得到滴定过程中溶液电位E与V(HCl)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两个滴定终点时消耗盐酸的体积差可计算出的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的电离程度:a>b>d>c
B.a至c点对应溶液中逐渐增大
C.VmL生活用品中含有的质量为
D.b点溶液中,离子浓度排序:
【答案】C
【详解】A.未加盐酸前,溶液中溶质主要为Na2CO3,对水的电离起促进作用,随着盐酸的加入,溶质逐步转化为NaHCO3、H2CO3,水的电离程度应逐步减小,故水的电离程度:a>b>c>d,A错误;
B.=,温度不变,Ka2不变,但随着盐酸的加入,c(H+)逐渐增大,则逐渐减小,B错误;
C.V1→V2表示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CO3,根据碳守恒,有n(Na2CO3)=n(NaHCO3)=c(V2-V1)×10-3 mol,即V mL生活用品中含有Na2CO3的质量为0.106c(V2-V1) g,C正确;
D.由题干图示信息可知,b点为第一滴定终点,即此时为NaHCO3和NaCl等浓度的混合溶液,则该溶液中离子浓度排序:,D错误;
故答案为:C。
押题二 对数曲线
5.(2024·辽宁抚顺·三模)常温下,在,和氨水的浊液中滴加醋酸,混合物中pX[,、、或]或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已知:。
A.①代表与pH的关系
B.0.1 mol L中性溶液中 mol L
C.在和共同的浊液中:
D.的平衡常数K为
【答案】C
【分析】由已知:、与pH的直线斜率相同,溶度积较大,故①代表与pH的关系,②代表与pH的关系,=Kb/c(OH-),随pH增大,比值减小,=Ka/c(H+),随pH增大,比值增大,因此④代表与pH的关系,③代表与pH的关系。
【详解】A.根据分析,曲线①代表与pH的关系, A项错误;
B.和均会水解,因此两者的浓度均小于0.1 mol L,B项错误;
C.由c、d点数据计算知,,,,C项正确;
D.的平衡常数,D项错误;
答案选C。
6.(2025·辽宁·二模)用0.1mol/L AgNO3溶液滴定100mL相同浓度的NaI和NaCl的混合溶液,其滴定曲线如图。混合液中pX=-lgc(X)(X代表Ag+、Cl-、I-), Ksp(AgCl)=10-9.7,Ksp(AgI)= 10-16.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②代表p(I-)与AgNO3体积的关系 B.y1+y2=9.7,y3=4.85
C.如果增加NaCl的初始浓度,则C点右移 D.滴定过程中,使用棕色的酸式滴定管滴定
【答案】B
【分析】用0.1mol/L AgNO3溶液滴定100mL相同浓度的NaI和NaCl的混合溶液,随着AgNO3溶液的滴加,银离子浓度会慢慢增加,则pAg+减小,碘离子和氯离子会慢慢减小,则pCl-和pI-增大,达到一定程度先生成碘化银沉淀,再生成氯化银沉淀,据此解答。
【详解】A.根据分析曲线②代表p(I-)与AgNO3体积的关系,故A正确;
B.由图可知加入100mL硝酸银时碘离子沉淀完全,因此碘化钠和氯化钠的初始浓度均是0.1mol/L,在200mL时曲线①和③重合,说明银离子和氯离子浓度相等,恰好生成氯化银沉淀,根据氯化银的溶度积常数可知氯离子和银离子浓度均是,y3=4.85,A点加入50mL硝酸银溶液消耗一半的碘离子,剩余碘离子浓度是,依据碘化银的溶度积常数可知溶液中银离子浓度是,即y1大于9.7,故B错误;
C.如果增加NaCl的初始浓度,相当于增加氯离子浓度,消耗硝酸银溶液的体积增加,故C点右移,故C正确;
D.AgNO3见光易分解且具有氧化性,所以滴定过程中,使用棕色的酸式滴定管滴定,故D正确;
答案选B。
7.(2025·辽宁·一模)常温下,向、、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溶液,溶液中[、、]与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的溶解度大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直线②代表与关系
B.d点对应的溶液是过饱和溶液
C.当同时生成和沉淀时,溶液中
D.向上述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溶液,先生成沉淀
【答案】C
【分析】根据溶度积与离子浓度关系有-lg=-lgKsp(Ag2SO4) +2lgc(Ag+),-lg=-lgKsp(Ag2CrO4) +2lgc(Ag+),- lgc(Cl-) =-lgKsp(AgCl) +lgc(Ag+),结合图像中曲线斜率可知,②代表- lgc(Cl-)与lgc(Ag+)的关系,结合溶解度大小可知,Ksp(Ag2SO4) >Ksp(Ag2CrO4),故①代表-lg与lgc(Ag+)的关系,③代表-lg与lgc(Ag+)的关系,根据a、b、c点坐标可知,Ksp(Ag2CrO4)=10-11.95,Ksp(Ag2SO4) = 10-4.92,Ksp(AgCl)= 10-9.75。
【详解】A.由分析可知,直线②代表-lgc(Cl-)与lgc(Ag+)的关系,A错误;
B.由分析可知,③代表-lg与lgc(Ag+)的关系,d点相比a点,c(Ag+)偏小,则d点对应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B错误;
C.当同时生成和沉淀时,溶液中,C正确;
D.先计算开始产生沉淀时银离子浓度,然后判断沉淀顺序,所需银离子浓度越小,越先沉淀,开始生成Ag2CrO4时,
c(Ag+) =2 mol/L,开始生成AgCl时,c(Ag+)= ,开始生成Ag2SO4时,c(Ag+) =2 mol/L,向上述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溶液,先生成AgCl沉淀,D错误;
故选C。
8.(2025·辽宁·模拟预测)常温下,在、和HR混合液中滴加NaOH溶液,pM与pH关系如图所示。已知:,M代表或。该条件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Y代表,Z代表
B.常温下,
C.在含的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先生成
D.常温下,的平衡常数K为1000
【答案】D
【分析】根据图像中数据可知,X、Y直线斜率相等,说明变化趋势相同。由的组成类型相同,pM和pH变化关系相同,说明Z代表任选一组数据计算溶度积:,,由于的溶度积大于,所以X代表,Y代表,据此解答。
【详解】A.由分析可知,X代表,Y代表,A错误;
B.由分析可知,Y代表,任选一组数据计算溶度积,如pH=10,pM=7时,c(OH-)=10-4mol/L,c()=1.0×10-7mol/L,则,B错误;
C.没有限制起始离子浓度相等,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不一定先析出,C错误;
D.的平衡常数,D正确;
故选D。
9.(2024·内蒙古呼和浩特·模拟预测)如图所示,图像中横坐标为或的物质的量浓度负对数,纵坐标为的物质的量浓度负对数。已知:且为砖红色沉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I表示
B.
C.的平衡常数
D.由数据可知,用硝酸银滴定氯离子测定其浓度时,可作为指示剂
【答案】C
【详解】A. 根据Ksp(AgCl)=,,,故曲线Ⅰ表示Ksp(AgCl),A正确;
B.由图可知,,B正确;
C.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C错误;
D.由可知,相同银离子时,氯离子先沉淀,用硝酸银滴定氯离子测定其浓度时,铬酸银开始沉淀,出现砖红色,表明氯离子已经反应完全,此时到达滴定终点,故可作为指示剂,D正确;
故选C。
10.(2024·内蒙古包头·模拟预测)室温下,(;X代表)随溶液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代表溶液中p随溶液的变化
B.的混合溶液中:
C.在浓度均为的混合溶液中:
D.该反应不可能发生
【答案】B
【分析】由题干图示信息可知,Ka==10-pXc(H+),L2上点(1,3.80)可知,该直线所示的Ka=10-3.8×10-1=10-4.8,同理可知,L1上点(2,1.45)可知,该直线所示的Ka=10-1.45×10-2=10-3.45,又知,故L1代表随溶液pH的变化,L2代表随溶液pH的变化,L3代表Mg2+随溶液pH的变化,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由分析可知,L1代表随溶液pH的变化,A错误;
B.NaF、NaA的混合溶液中,,即,B正确;
C.在浓度均为的混合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F-和A-水解使溶液呈碱性,则c(Na+)>c(H+)>c(OH-),则,C错误;
D.由直线L3上点(9,1.3)可知,Mg(OH)2的=c(Mg2+)c2(OH-)=10-1.3(10-5)2=10-11.3,而,故<, 但Mg(OH)2能在NaF饱和溶液中转化为MgF2,D错误;
故选B。
11.(2025·黑龙江·一模)一定温度下在不同pH的溶液中存在形式不同。图1中的两条曲线分别为、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图2为溶液中含碳粒子的物质的量分数与pH的关系。若初始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曲线Ⅰ为沉淀溶解平衡曲线
B.的的数量级为
C.pH=8、pM=1,发生反应:
D.pH=9、pM=2,平衡后溶液中存在
【答案】D
【分析】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镁,当溶液中pH=12时碳酸镁对应的离子镁离子浓度大于对应的镁离子浓度,故曲线I为为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图2中pH=12至pH=8的虚线下降表示碳酸根离子浓度变化,pH=12至pH=8以及pH减小的实线表示碳酸氢根离子浓度变化,pH=8减小部分虚线为碳酸浓度的变化;
【详解】A.相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小于,故当pH=12时碳酸镁对应的离子镁离子浓度大于对应的镁离子浓度,故曲线I为为沉淀溶解平衡曲线,A正确;
B.当pH=6.5时,c()=c(),的,其数量级为10-7,B正确;
C.pH=8时溶液中主要含碳离子为碳酸氢根,pM=1即镁离子浓度为0.1mol/L,该点碳酸镁曲线在氢氧化镁曲线下方,生成碳酸镁较多,故发生反应:,C正确;
D.pH=9、pM=2时,该点位于曲线II上方,会生成碳酸镁沉淀,故溶液中,D错误;
故选D。
12.(2024·黑龙江大庆·模拟预测)时,难溶物和形成的饱和液中或与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设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单位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时,c点时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B.向饱和溶液中加入盐酸可使a点变到b点
C.时,的溶解度为
D.浓度均为的和,调,当开始沉淀时,尚未有沉淀生成
【答案】A
【详解】A.由图知,,c点,c点时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故A正确;
B.加入盐酸,溶解,c(M3+)浓度增大,应是b点变到a点,故B错误;
C.由图知,时,即c(OH-)=10-6mol/L,故C错误;
D.当开始沉淀时,溶液中,此时,有沉淀生成,故D错误;
故选A。
押题三 分布系数图象
13.(2025·黑龙江·模拟预测)25℃时,浓度相等的和的混合溶液中含碳粒子分布系数与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的酸性比的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代表与关系 B.的的数量级为
C.的溶液约为2.1 D.点溶液中:
【答案】D
【分析】设两种酸均为HA,随着pH的增大,酸分子HA数目减小、酸分子的分布系数减小,酸根A-数目增加、酸根离子A-的分布系数增大;
【详解】A.根据电离常数表达式可知,,,结合的电离常数大于,可知,图像中,代表,代表,代表,代表,A项错误;
B.结合选项A,由、点计算可知,,其数量级为10-5,,其数量级为10-3,B项错误;
C.的溶液中,根据电离常数可知,,,,C项错误;
D.根据图像,结合物料守恒,点体系中,,由于点溶液中,所以,,D项正确;
选D。
14.(2024·黑龙江大庆·二模)乙二胺有类似于的性质,是一种二元弱碱。时,向的乙二胺溶液中通入气体,所得溶液的(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与体系中含N微粒浓度的对数值、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已知:乙二胺的两步电离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③代表随变化
B.的
C.Q点所示溶液:
D.N点所示溶液:
【答案】D
【分析】向乙二胺溶液中通入氯化氢气体时,溶液pH减小,溶液中减小,先增大后减小,增大,则曲线①表示、曲线②表示、曲线③表示;由图可知,溶液中和相等时,溶液的pH为9.8,则电离常数Kb1==c(OH-)=10-4.9,同理可知,电离常数Kb2==c(OH-)=10-6.2。
【详解】A.由分析可知,曲线③代表随变化,A错误;
B.由分析可知,的,B错误;
C.Q点时,产物只有ClH3NCH2CH2NH3Cl,存在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两式相减得到:,C错误;
D.N点所示溶液有=,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即:,根据=得出,此时溶液的pH=7.8,,则,D正确;
答案选D。
15.(2024·辽宁葫芦岛·二模)常温下,的溶液稀释过程中、、与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的分布系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曲线代表
B.a点溶液的
C.b点溶液中,
D.
【答案】C
【分析】常温下,pH为3的NaHR溶液稀释过程中,钠离子和HR—离子的浓度减小,NaHR溶液呈酸性可知,HR﹣离子在溶液中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中R2﹣离子浓度大于H2R浓度,则曲线L1、L2、L3分别代表δ(H2R)、δ(R2﹣)、δ(HR﹣)与pc(Na+)的关系。
【详解】A.由分析可知,曲线L2代表δ(R2﹣)与pc(Na+)的关系,故A正确;
B.由图可知,H2R的电离常数Ka2(H2R)= ==2×10﹣4,a点溶液中R2—离子浓度等于HR﹣离子浓度,则溶液中氢离子浓度c(H+)=2×10﹣4mol/L,溶液pH为3.7,故B正确;
C.由图可知,b点溶液中HR﹣离子浓度大于H2R浓度,由物料守恒c(Na+)=c(HR﹣)+c(R2﹣)+c(H2R)可知,溶液中c(Na+) <2c(HR﹣)+c(R2﹣),故C错误;
D.由图可知,H2R的电离常数Ka1(H2R)= ==2×10﹣2,故D正确;
故选C。
16.(2024·辽宁沈阳·模拟预测)实验室模拟制NaHCO3,将CO2通入饱和氨盐水(溶质为NH3、NaCl),实验现象及数据如图1,含碳粒子在水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数(δ)与pH关系如图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min,溶液中
B.0~60min,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C.0~60min,水的电离程度一直增大
D.0~100min,n(Na+)、n(Cl-)均保持不变
【答案】B
【详解】A.0min,溶液是饱和氨盐水,溶质为NH3、NaCl,溶液显碱性,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a+)++c(H+)=c(OH-)+c(Cl-),则,故A错误;
B.0 60min,反应生成少量白色沉淀为碳酸氢钠晶体,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B正确;
C.0min时溶液是饱和氨盐水,溶质为NH3、NaCl,60min时,随着通入二氧化碳反应消耗一水合氨,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水的电离程度:0min>60min,故C错误;
D.0 100min,n(Cl-)保持不变,n(Na+)减小,故D错误。
17.(2024·辽宁沈阳·三模)常温下,用溶液滴定溶液。含A微粒a、b的分布系数、溶液体积V与的关系如下图。已知的分布系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x点对应溶液的约为5 B.该滴定可选择酚酞作指示剂
C.从p到q,水的电离程度一直增大 D.n点存在:
【答案】D
【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当V(NaOH)=0时,pH=3,c(H+)=10-3mol/L,此时。随着NaOH的不断滴入,溶液的pH不断增大,不断减小,不断增大,则为不断下降的曲线,为不断上升的曲线,据此回答,
【详解】A.x点,即,由,得,溶液的约为5,A正确;
B.随着NaOH的加入,逐渐减少,逐渐增多,结合图象可知,微粒a为,微粒b为,NaA溶液呈碱性,酚酞变色范围为8.2~10,所以取酚酞作指示剂,B正确;
C.从p到q对应的溶液中,起初以的电离为主,抑制水电离,后来以的水解为主,促进水电离,所以水的电离程度一直增大,C正确;
D.n点对应的溶液pH=7,此时NaA、HA共存,c(H+)=c(OH-),依据电荷守恒,可得出c(Na+)=c(A-),由,可得出,所以存在:,D错误;
故选D。
18.(2024·黑龙江大庆·模拟预测)25℃时,用溶液滴定同浓度的溶液,被滴定分与值、微粒分布分数[,X表示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KOH溶液滴定溶液可以用酚酞作指示剂
B.25℃时,第二步电离平衡常数
C.c点溶液中:
D.b、c两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e点对应的值约为2
【答案】A
【详解】A.根据图示,KHA溶液呈酸性,K2A溶液的pH≈10,酚酞的变色范围是8~10,所以用KOH溶液滴定溶液可以用酚酞作指示剂,故A正确;
B.根据图示,c(A2-)=c(HA-)时,pH=7,25℃时,第二步电离平衡常数,故B错误;
C.c点溶液中c(A2-)=c(HA-),pH=7,c(H+)=c(OH-),又根据电荷守恒,c(H+)+ c(K+)=c(OH-)+ 2c(A2-)+ c(HA-),可以得到,故C错误;
D.随滴入KOH的体积增大,H2A减少、K2A最多,H2A抑制水电离,K2A水解促进水电离,所以b< c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由图可知e点对应的值大于2,故D错误;
答案选A。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