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4)科学七下 4.1探索地球表面2 课件(22页ppt)+作业(PDF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2024)科学七下 4.1探索地球表面2 课件(22页ppt)+作业(PDF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4-25 13:57:10

文档简介

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
七上 3.7 地形和地形图(2)
1.下列四种现象中,属于外力作用的是---( )
A.欧洲与美洲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大西洋逐渐加宽 B.夏威夷群岛的形成
C.广西桂林石灰岩溶洞的形成 D.东非裂谷带的形成
2.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是哪种外力作用的结果---( )
A.风化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砂石沉积作用 D.冰川搬运作用
3.华北平原是由于地壳不断下沉和泥沙不断淤积形成的,这说明地形的形成---( )
A.内力作用是主要的 B.外力作用是主要的
C.地壳运动的结果 D.内力和外力共同塑造的结果
4.珠穆朗玛峰顶部酷似尖尖的金字塔,形成这种山峰外形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冰川作用 B.风力作用 C.流水作用 D.板块碰撞
5.“胜哥”在太行山游玩时发现一处崖壁中竟然有一条条含有螺蚌壳和鹅卵石的条状岩层,
这说明了---( )
A.螺蚌等生物原来是生活在山崖上的,后来才下水
B.这里发生了海陆变迁的地形变化
C.远古人类曾把螺蚌带上山崖
D.地形是稳定不变的
6.喜马拉雅山山脉和青藏高原的形成是由于---( )
A.印度洋板块分裂 B.太平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
C.非洲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 D.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
7. “胜哥”的家乡有著名的双龙洞,分内、外两洞,内洞与外洞仅相隔 5 米,有一块巨大石屏
相隔,进内洞须仰卧小舟而入。产生溶洞的原因是---( )
A.地热的作用 B. 流水的作用 C. 风力的作用 D. 地震
8.造成埃及“狮身人面像”破坏的主要外力是---( )
A.风力 B. 流水 C. 冰川 D. 海浪
9.下列地形区中,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
①喜马拉雅山 ②内蒙古高原 ③黄土高原 ④华北平原 ⑤长江三峡 ⑥海南岛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③ ④ ⑤ D.①②⑥
10.下列地形变化属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是---( )
A.浙江千岛湖 B.杭州西湖 C.柴达木盆地 D.喜马拉雅山
11.如图为北纬 30°附近的等高线地形图。M 为陡崖,其地貌
的成因可能是---( )
A.流水侵蚀
B.岩层断裂
C.风蚀作用
D.泥沙堆积
12.下列地貌类型成因正确的是---( )
A.三角洲——流水溶蚀 B.风蚀城堡——风沙沉积
C.角峰——冰川侵蚀 D.金华双龙洞——流水冲刷
13.下列选项与图中①、②最符合的是---( )
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
B.风化作用、人类活动
C.流水侵蚀、人类活动
D.流水侵蚀、外力搬运
1
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
14.如图所示地表形态都是在地球内力或外力的作用下形成的,请据图回答:
(1)分别写出各形态的主要作用力:
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
(2)总结一下,在地球内力和外力的作用下,地表形态变化的特点。
15.“沧海变桑田”、“海枯石烂”分别是何种力作用的结果?
16.以流水和风的作用为例,说明外力是如何“塑造”地形的。
17.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
每年 7~30 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如
图表示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回答:
(1)材料提供的图中板块 a 是________板块;板块 b 是________板块。
(2)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大拐弯处最显著的地质作用是_________。
(3)根据喜马拉雅山脉岩层中发现有海洋生
物化石,可以确定该地为__________。
(填岩石类型)
2
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
答案
1.C 2.B 3.D 4.A 5.B 6.D 7.B 8.A 9.C 10.A 11.B 12.C 13.A
14.(1)内力 内力 外力 外力 (2)答:内力作用使地表起伏加大,外力作用使地表趋
于平坦。
15. “沧海变桑田”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海枯石烂”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16.流水对高山高原地形具有侵蚀作用,在平原地区具有堆积作用。风的吹蚀会形成风蚀城
堡、戈壁,风的堆积作用可以形成沙漠。
17. (1)印度洋 亚欧 (2)流水侵蚀 (3)沉积岩
3(共22张PPT)
第4章我们生活的大地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在漫长的岁月里,人类在此
繁衍生息和发展。鲜艳的花
朵,丰硕的果实,挺拔的枝
干,都离不开这片土地。那
么,地球的圈层结构是怎样
的?是什么力量让沧海变桑
田?土壤是由什么组成的?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与土壤又有什么关系?
第2课时 地形的变化
第1节 探索地球表面
三、地形的变化
在喜马拉雅山区发现了海洋古生物化石,说明在几千万年前,喜马拉雅山区曾经是一片海洋。可见地壳是在变动的,地形也是在变化的。
地壳的结构和表面形态在不断变化。岩石变形、海陆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地壳变动有剧烈迅速的,也有缓慢的难以察觉。
自然现象
佐证
地壳变动
水平岩层在内部的力作用
下,或发生弯曲,或引发断
裂,这是地球上山脉和谷地
形成的最重要原因。
板块碰撞引起青藏高原的不断抬升。
雅鲁藏布江年复一年的流水冲刷。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某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横线代表曾被火山灰覆盖,小点部分有海洋生物活动的痕迹。地壳的升降运动是导致海陆变迁的重要原因。
雅鲁藏布大峡谷
世界上最大的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
青藏高原的不断抬升
雅鲁藏布江的冲刷
降水比较丰富的湿润地区,流水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最大。
流水的冲刷使疏松的黄土高原变得沟壑纵横。
江河携带的泥沙在河流的中下游和河口沉积,形成平原和三角洲。
流水也会使石灰岩溶蚀,形成许多溶洞。
降水比较少的地区,风的吹蚀和沙的沉积会形成风蚀城堡和沙丘等地形。
高寒地区,冰川作用会形成角峰和冰斗谷等地形。
角峰
冰斗谷
1. 列举事实,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主要有哪些?
答: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有: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生物等。如风力作用形成的西北地区的雅丹地貌,流水侵蚀形成的桂林山水、云南石林等。
答: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对地形发展的主要外力因素是不同的。如我国东部气候湿润的地区,流水是主要外力因素;西北干旱地区,风力是主要外力因素;滨海地区以波浪的作用为主;青藏高原的高山地区以冰川的作用为主。胜哥的家乡金华,著名的双龙洞是流水的作用形成的。
2. 你的家乡有哪些地形变化,导致这些地形变化的主要外力作用有哪些?请通过野外考察或查阅资料的方式加以说明。
外力对地形的影响通常缓慢而持久。外力作用主要是削低高山,填平深谷,外力使地表趋于平坦。
地球表面形态是在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既受地球内力作用的影响,也受外力作用的影响。
1.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  )
A.火山活动的结果
B.河流冲刷的结果
C.地壳变动的结果
D.地震活动的结果
C
2.下列地形中,形成的主要原因不同于另外三项的是 (  )
A. 长江三角洲 B. 海边的怪石
C. 喜马拉雅山脉 D. 沙漠石蘑菇
C
3.下列有关地壳变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地壳变动一直在广泛地、持续不断地进行着
B.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等都是地壳变动的证据
C.引起地壳变动的巨大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
D.地震和火山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
D
4. 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在地球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下列属于内力作用的有    。
①地壳运动 ②岩浆活动
③地震 ④搬运作用
⑤火山喷发 ⑥堆积作用
①②③⑤
“胜哥课程”版权声明
“胜哥课程”工作室的课件资料的版权属于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 购买下载的课件仅限购买者本人使用,可以用于自己研究学习、课堂教学,但无传播权,禁止传播,如传播造成的后果将负法律责任。只要购买使用“胜哥课程”则视作同意本声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