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课时精选19.科学技术对建筑物的影响
一、填空题
1._______________促进了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的发展。
2.不同地区建筑物结构不同,除了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关外,还与建筑物所处地区的气候、环境、人们的生活方式及_______________有关。
3.古时候,人类为寻找远处的食物,用兽皮做成可移动的_______________,是人类最早建造的房屋。
4.科技发展促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新的建筑技术出现。
5.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发明了很多建筑新技术,这些新技术降低了_______________,提高了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推动了建筑物的发展变化,但是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7.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建筑机器人、太阳能技术等_______________的出现,以及各种_______________的使用,高层建筑和大跨度建筑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二、选择题
8.陕西窑洞,是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一种建筑结构。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更多的陕西人住进了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楼房。影响住宅发生巨大改变的根本因素是( )。
A.科学技术的发展 B.人力的发展 C.人们经济条件的改善
9.比较山洞、窝棚、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我们发现建筑材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下列描述概括得最全面的是( )。
A.墙体材料从石、砖变成了混凝土
B.门窗从天然木材变成了钢铁、铝合金、塑料、玻璃等材料
C.从简单的天然材料变成各种各样的现代建筑材料
10.下图的建筑物的功能是( )。
A.居住 B.防洪 C.祭祀
11.小智和小伙伴对于工程建造提出自己看法,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深圳很少发生地震,在深圳建造的工程不需要考虑抗震性
B.深圳湾大桥的建造用到了力、材料、测量等相关科学知识及技术的支持
C.工程的关键是把它建造出来,不需要设计图
12.古时候,人类可能最早居住的地方是( ) 。
A.洞穴 B.树巢 C.帐篷
13.建筑的发展顺序是 ( )。
A.手工操作、半手工操作、机械化、自动化
B.手工操作、半手工操作、自动化、机械化
C.机械化、手工操作、半手工操作、自动化
14.普通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的承重对比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变量是( )。
A.有无水泥 B.有无钢筋 C.水量的多少
15.在气候多雨的环境中生活,最适宜搭建的民居是( )。
A.陕西窑洞 B.四川民居 C.傣族竹楼
16.修建地铁时地下巨大的孔洞是用“盾构机”挖掘的,如下图。回顾过去的施工技术,建筑技术的发展趋势是( )。
A.人力代替机械 B.从人力走向机械化、自动化 C.自动化返回人力
三、判断题
17.19世纪以前的建筑材料主要有砖、木头、混凝土。( )
18.人类最早建造的房屋是木屋。( )
19.智能空调实现了语音控制、电量管理、睡眠模式、预约控制、信息提示等智能技术。( )
20.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发明了很多建筑新技术,如建筑机器人和 3D 打印建筑材料等,这些新技术既降低了工程的成本,又提高了建筑的质量。( )
21.用质地、形状、大小相同的纸搭出结构不同的纸桥,这些纸桥的承载力是各不相同的。( )
22.除了气候之外,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对建筑物的特点有一定的影响。( )
23.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建筑物的发展变化,带来的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
四、简答题
24.2022年北京冬奥会北京主赛区的标志性场馆——国家速滑馆呈椭圆形,因此混凝土结构建设难度非常大,再加上场馆采用了全冰面设计,因此对混凝土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多方反复讨论,项目团队最终研发了钢纤维高性能混凝土.抗冻混凝土和补偿收缩混凝土。这三种混凝土抗冻、微膨胀、高强度、易泵送,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赛道和场地的抗冻及收缩补偿功能。
结合上述资料,说说国家速滑馆在建设中是如何体现科学技术与建筑物关系的。
五、实验题
25.磊磊想探究“不同形状的纸桥哪种受力大”,下图是他画的拱形桥、平面桥示意图。
(1)磊磊是通过 实验来进行验证的、实验的相同条件是 。不同条件是 。
(2)磊磊记录了不同桥面坍塌时各放垫圈的数量
桥面形状 拱形 平面
垫圈数量(个) 12 5
分析实验数据,实验结论是 。
六、综合题
26.现代楼房很多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人们先把钢筋捆扎或焊接成骨架,然后浇筑水泥、大沙、石子和水混合成的混凝土。这种结构牢固吗?它是怎么发明的?乐乐决定查阅资料寻找答案。
资料卡:
有一次,法国人约瑟夫-莫尼尔摔碎了一个花盆。他发现盆虽然摔成了瓦片,但盆里的泥土和花的根部却抱成一团,并没有散开。他仔细观察,发现根系在泥土中弯弯曲曲互相勾连,使松散的泥土抱成一团。
莫尼尔受植物根系的启发,先用细小的钢筋模拟根系,编织成花盆的形状,然后在钢筋外面抹上水泥和大沙的混合砂浆。待干燥后发现,这种花盆果然比瓦盆坚硬牢固。于是,他将自己的发明申请了专利,后来被运用到建筑中。
(1)钢筋混凝土的发明原型是什么?钢筋有什么作用?
(2)中国古代建筑通常是木质结构,随着时代的发展,慢慢出现了砖瓦结构,现代建筑更多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建筑。请写一写哪些因素影响了建筑物结构的变化。
27.学校科技节要举行萝卜搭高比赛,利用一根萝卜和150根牙签搭高,谁搭得高,谁获胜。如果你参加比赛,想获得好成绩,你会怎么做?请在正面方框里写出设计方案,可以图形结合,并写一写这样设计的理由。
材料 一根萝卜、150根牙签、水果刀
我的设 计方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科学技术
2.文化传承
3.帐篷
4.建筑机器人 太阳能技术 3D打印
5.工程的成本 建筑的质量
6.科学技术的进步
7.高新建筑技术 新型建筑材料
8.A
9.C
10.C
11.B
12.A
13.A
14.B
15.C
16.B
17.×
18.×
19.√
20.√
21.√
22.√
23.×
24.国家速滑馆对混凝土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项目团队最终研发了钢纤维高性能混凝土.抗冻混凝土和补偿收缩混凝土三种混凝土,它们抗冻、微膨胀、高强度、易泵送,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赛道和场地的抗冻及收缩补偿功能。这说明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建筑新材料、新技术的发明,从而推动建筑物的发展。
25.对比 桥墩之间的距离、桥墩的高度、纸的种类和大小 桥面形状不同,一个是平面,另一个是拱形 拱形纸桥比平面纸桥承载量大
26.(1)钢筋混凝土的发明原型是植物的根系、钢筋的作用是提高延性和抗裂性。
(2)影响建筑结构变化的因素有建筑材料的更新和建筑技术的发展,另外还与地理环境、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有关。
27.设计方案:将萝卜切成多个薄片,然后用牙签将这些薄片垂直叠加起来,形成一个高塔结构。每层薄片之间用牙签固定,确保稳定性。
这样设计的理由:将萝卜切成薄片可以增加萝卜的高度利用率,使得搭建的高度最大化;牙签用来固定每层薄片,增加结构的稳定性,防止倒塌;薄片之间的牙签连接可以形成一个稳定的支撑结构,确保塔的整体平衡。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