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章节名称 功和功率 学时 1
新课标要求 理解功和功率。了解生产生活中常见机械的功率大小及其意义。
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通过比值定义功率的概念,知道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科学思维:通过建构物理模型,掌握机车启动问题的处理方法。 科学探究:通过情景的创立,练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内容与学情分析 内容分析 功率是反应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的概念广泛应用于人们日常的生活和科技之中,一轮复习过程中通过对基础知识的自学及情境设置来解决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难以区分的问题,本节的难点在于机车启动问题,要求教师做好引导,复杂问题简单化。
学情分析 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的基础知识,但通过检测发现,一半的学生很难区分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同时对功率的计算式p=F·vcos α理解不到位,还有一部分同学缺乏对概念把握的准确性与对物理问题的逻辑推理能力。
学习目标 1学生通自学,完成功率基本概念及定义式和计算式的填空,让知识在头脑中再现。 2.学生通过练习和探究的过程,能够区分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并能够计算重力的功率;体会p=F·vcos α中三个物理量的含义,并拓展到曲线运动,以进一步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 3.学生通过创设情境自行推导汽车启动的两种方式以及运动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理解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同时通过对公式的应用,进一步体会功率的概念,并逐渐理解功率。(难点)
学生课前准备工作 1、准备教材。 2、复习旧知识,功和功率。 3、对相关知识和检测的预习。
学习策略 自学、探究、讨论、类比、归纳。
学习环节 学习任务设计与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落实目标
(导) 情境导入 (思) ((多选)地下矿井中的矿石装在矿车中,用电机通过竖井运送至地面.某竖井中矿车提升的速度大小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图线①②分别描述两次不同的提升过程,它们变速阶段加速度的大小都相同;两次提升的高度相同,提升的质量相等.不考虑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对于第①次和第②次提升过程( ) A.矿车上升所用的时间之比为4∶5 B.电机的最大牵引力之比为2∶1 C.电机输出的最大功率之比为2∶1 D.电机所做的功之比为4∶5 复习功率的基本概念 1.定义: 2.单位 3.物理意义: 4.公式(1)定义式: (2)计算式: (3)式中物理量的特点(也可以叫适用条件): 倾听 回答 通过情境的导入,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通过复习,让知识再现。
(议) 探究一: 区分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问题情境:例1:质量m=3 kg的物体,在水平力F=6 N的作用下,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从静止开始运动,运动时间t=3 s,求: (1)力F在t=3 s内对物体所做功的平均功率. (2)在3 s末力F对物体做功的瞬时功率. 师生互动,回忆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问题1:受几个力?物体做什么运动? 问题2:如何求解加速度?位移?末速度 小结: 1.平均功率的计算方法 (1)利用=. (2)利用=F·cos α,其中为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2.瞬时功率的计算方法 (1)利用公式P=Fvcos α,其中v为t时刻的瞬时速度. (2)P=F·vF,其中vF为物体的速度v在力F方向上的分速度. (3)P=Fv·v,其中Fv为物体受到的外力F在速度v方向上的分力. 观察、思考 分析. 学生主动参与,可以独立完成也可小组合作完成 引导学生很好的区分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学生回答,发表见解,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议) 探究二:重力的功率特点 问题情境:例2.从高处以40 m/s的初速度平抛一重为10 N的物体,物体在空中运动3 s落地,不计空气阻力,则 1、物体落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为?(g=10 m/s2) 2、物体下落过程中重力的平均功率为多少? 小结:重力的功率特点
若为自由落体或平抛运动
思考讨论 对物理模型的熟知 提高学生在不同情况下应用知识的能力,化难为简.
(议) 探究3:机车启动方式(1)以恒定功率启动(2)以恒定加速度启动 问题情境:汽车换挡问题,上坡减速,增加牵引力,为什么?就是我们玩研究的机车启动问题。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得出两种启动方式的V-t图像与P-t图像,以及节点的意义,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建立自己的思维,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以及应用这块的知识。 机车启动方式(1)以恒定功率启动(2)以恒定加速度启动 通过提问的方式,一点点推导过程,最后用多媒体展示结论。 问题情境:例3.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30KW,质量为2000kg,当汽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时受到阻力为车重的0.1倍,求: 汽车在路面上能达到的最大速度? ② 以额定功率启动,汽车速度为10m/s时的加速度 ③ 若汽车从静止开始保持1m/s2的加速度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则这一过程能持续多长时间? 学生通过分析解决问题 学生学会建构物理模型,通过模型特点解决机车启动问题。 这里是本节课的难点,在学习这的知识时可以时间长一点
(展) 通过探究,展示所得结论,暴露学生所存在的疑点,误点,盲点,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学生分析、推导、计算。 学会应用所学知识经历计算和推理的过程。
(评) 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 思考、计算 分析、总结 学生能分析清楚题意,能构建恰当的物理模型,能分析并基本解决问题。
(检) (达标检测) 通过以上学习,可以解决刚上课时的高考题。 其他题具体见学案
(用) (作业布置) 具体见课件和学案
板书 设计 板书设计 功和功率 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重力的功率 机车启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