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A层 基础必会】
(2024·防城港模拟)读下列四大洲轮廓图(比例尺不同),完成1、2题。
1.既濒临太平洋又濒临大西洋的大洲是 (A)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2.关于图中四个大洲的表述,正确的是 (D)
A.①大洲与②大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
B.②大洲濒临三大洋
C.④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D.四个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④①②③
《八十天环游地球》是法国作家凡尔纳所著,小说叙述了英国人福特从伦敦出发,八十天内环游地球一周回到伦敦。读福特八十天环游地球路线图,完成3、4题。
3.福特从伦敦出发,沿线经过的大洲有 (C)
A.欧洲、非洲、亚洲、南美洲
B.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
C.欧洲、非洲、亚洲、北美洲
D.欧洲、非洲、亚洲、南极洲
4.下列关于大洲大洋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A、B两大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
B.赤道没有穿过的大洲有亚洲、欧洲
C.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A洲
D.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竖版世界地图以崭新的视野展示世界,读图,完成5、6题。
5.甲、乙、丙、丁位于北半球的是 (A)
A.甲 B.乙 C.丙 D.丁
6.甲、乙、丙、丁对应的地理区域,正确的是(C)
A.甲—欧洲 B.乙—太平洋
C.丙—南极洲 D.丁—大西洋
(2024·北京大兴区期末)考古学家们认为,中龙是生活在古生代的一种淡水爬行动物,其化石仅发现于非洲和南美洲南部。如图为南美洲和非洲的古老地层及动植物化石相似性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中龙化石分布现象”能够证明的学说是(A)
A.大陆漂移学说 B.板块构造学说
C.海底扩张学说 D.地球圈层学说
8.下列现象说明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运动变化的是 (C)
A.岛礁有时被淹没而有时露出
B.青藏高原上有许多珍稀动植物
C.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
D.杭州湾两岸架起了跨海大桥
【B层 能力进阶】
9.(2024·岳阳学业考)某学校利用盛满水的盆、海绵纸、吸管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表层运动的实验(如图),实验中发现,将吸管插入水中朝盆底吹气时,大量气泡出现在海绵纸交界处。图中冒出的气泡模拟的地理现象,最有可能是 (A)
A.火山地震 B.海冰消融
C.水土流失 D.动物迁徙
读图,回答10、11题。
10.陆半球图中 (D)
A.亚洲和非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
B.北冰洋被亚、欧、非三大洲包围
C.亚欧大陆跨越经度范围小于90°
D.0°纬线穿过非洲大陆的中部地区
11.水半球图中 (C)
A.能看到地球上五带中的北寒带
B.能看到非洲大陆
C.能看到陆地被海洋分割、包围
D.只能看到南半球
华北平原曾是大海湾,山东丘陵为海中的一个大岛。黄河等河流挟带的大量泥沙逐步堆积,使陆地不断扩大,海岸线不断向外推移。经过长期的变化,原来的海湾最终形成了华北平原。读下图,完成12、13题。
12.能正确反映华北平原形成过程的排序是(A)
A.②④③① B.④②③①
C.③①④② D.③①②④
13.下面是同学们对此变化过程的讨论和思考,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C)
A.所有海湾最终都会变成陆地
B.地壳变动是此变化的主要原因
C.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变化中
D.此变化与人类活动无关
14.(2024·玉林模拟)某班同学在学习板块运动时,用书本做演示实验。根据演示实验及世界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形成的。“用手挤压书本”实验反映了板块碰撞挤压(碰撞挤压/张裂拉伸)运动。
(2)读世界板块分布示意图,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澳大利亚位于印度洋板块。
(3)2024年3月11日是日本发生“3·11”特大地震灾害12周年。请用板块构造学说简述日本多地震的原因: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A层 基础必会】
(2024·防城港模拟)读下列四大洲轮廓图(比例尺不同),完成1、2题。
1.既濒临太平洋又濒临大西洋的大洲是 ( )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2.关于图中四个大洲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①大洲与②大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
B.②大洲濒临三大洋
C.④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D.四个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④①②③
《八十天环游地球》是法国作家凡尔纳所著,小说叙述了英国人福特从伦敦出发,八十天内环游地球一周回到伦敦。读福特八十天环游地球路线图,完成3、4题。
3.福特从伦敦出发,沿线经过的大洲有 ( )
A.欧洲、非洲、亚洲、南美洲
B.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
C.欧洲、非洲、亚洲、北美洲
D.欧洲、非洲、亚洲、南极洲
4.下列关于大洲大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A、B两大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
B.赤道没有穿过的大洲有亚洲、欧洲
C.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A洲
D.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竖版世界地图以崭新的视野展示世界,读图,完成5、6题。
5.甲、乙、丙、丁位于北半球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6.甲、乙、丙、丁对应的地理区域,正确的是( )
A.甲—欧洲 B.乙—太平洋
C.丙—南极洲 D.丁—大西洋
(2024·北京大兴区期末)考古学家们认为,中龙是生活在古生代的一种淡水爬行动物,其化石仅发现于非洲和南美洲南部。如图为南美洲和非洲的古老地层及动植物化石相似性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中龙化石分布现象”能够证明的学说是( )
A.大陆漂移学说 B.板块构造学说
C.海底扩张学说 D.地球圈层学说
8.下列现象说明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运动变化的是 ( )
A.岛礁有时被淹没而有时露出
B.青藏高原上有许多珍稀动植物
C.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
D.杭州湾两岸架起了跨海大桥
【B层 能力进阶】
9.(2024·岳阳学业考)某学校利用盛满水的盆、海绵纸、吸管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表层运动的实验(如图),实验中发现,将吸管插入水中朝盆底吹气时,大量气泡出现在海绵纸交界处。图中冒出的气泡模拟的地理现象,最有可能是 ( )
A.火山地震 B.海冰消融
C.水土流失 D.动物迁徙
读图,回答10、11题。
10.陆半球图中 ( )
A.亚洲和非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
B.北冰洋被亚、欧、非三大洲包围
C.亚欧大陆跨越经度范围小于90°
D.0°纬线穿过非洲大陆的中部地区
11.水半球图中 ( )
A.能看到地球上五带中的北寒带
B.能看到非洲大陆
C.能看到陆地被海洋分割、包围
D.只能看到南半球
华北平原曾是大海湾,山东丘陵为海中的一个大岛。黄河等河流挟带的大量泥沙逐步堆积,使陆地不断扩大,海岸线不断向外推移。经过长期的变化,原来的海湾最终形成了华北平原。读下图,完成12、13题。
12.能正确反映华北平原形成过程的排序是( )
A.②④③① B.④②③①
C.③①④② D.③①②④
13.下面是同学们对此变化过程的讨论和思考,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 )
A.所有海湾最终都会变成陆地
B.地壳变动是此变化的主要原因
C.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变化中
D.此变化与人类活动无关
14.(2024·玉林模拟)某班同学在学习板块运动时,用书本做演示实验。根据演示实验及世界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 说的基础上形成的。“用手挤压书本”实验反映了板块 (碰撞挤压/张裂拉伸)运动。
(2)读世界板块分布示意图,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 板块,澳大利亚位于 板块。
(3)2024年3月11日是日本发生“3·11”特大地震灾害12周年。请用板块构造学说简述日本多地震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