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学期日照市钟楼中学九年级语文学科学业水平阶段性检模拟测题
满分: 120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等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先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填空及问答题,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的区域内,答在区域外或试卷上均不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8小题,22分)
历经9个多月的长途跋涉,经历惊心动魄的“9分钟”,中国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着陆在火星表面。这是震奋人心的场景,这是令人自豪的时刻。
踏上遥远的红色星球,表明了中国航天人执着勇毅的探索精神。火星探测风险高、难度
大,长途星际飞行存在不确定性。中国航天器首次登陆火星,就豪发未损过关,令世界惊叹。
这背后,是地外行星软着陆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的保驾护航;这短短几分钟, ① 。
此次实现火星的着陆以及后续的火星巡视探测,不仅仅是太空技术的 (跨进\超越),也是行星科学领域的突破。再接再励,精心组织实施好火星巡视科学探测,坚持科技自立自强,精心 (推动\推进)行星探测等航天重大工程, ② ,我们就一定能
为探索宇宙奥秘、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下列选项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跋.(bá)涉 巡视 震奋人心 探索奥秘
B 着.(zháo)陆 实施 再接再励 令人自豪
C 凝结.(jiē) 勇毅 卓越创新 豪发未损
D 自强.(qiáng) 执着 惊心动魄 保驾护航
依次选用文中正确的词语,全部正确的是( )(2分)
A 跨越 推进 B 跨越 推动 C 超越 推进 D 超越 推动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凝结着中国航天人卓越创新的汗水 加快构建航天强国 B 凝结着中国航天人卓越创新的智慧 加快建设航天强国 C 凝结着中国航天人卓越创新的汗水 加快建设航天强国 D 凝结着中国航天人卓越创新的智慧 加快构建航天强国
4.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为积极创建“绿色平安”校园,各学校严禁学生不携带手机进校园和违规乘骑网约电单车。
B.工匠精神所追求的是一种踏实严谨、耐心专注、专业敬业的态度,它不投机取巧,不急于求成,而是强调下“笨功夫”,精雕细琢。
C.为了后代能遥望星空,荡舟碧波,我们应该坚持绿色生活理念,增强低碳生活方式。
D.教育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疫情防控工作一定不能松懈。
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
A.文学的条件很简单:有话值得说,说得恰到好处。有话值得说,内容才充实;说得恰到好处,形式才完美。
B.傅庚生认为,欣赏诗歌“首宜求其旨意,次必寻其脉络,然后乃可以探骊得珠也。”
C.丁香结是解不完的,它年年都有,人生中的结也是解不完的,它时常与我们相伴。可能正因如此,这世界才具有了无穷魅力。
D.这里的三个人:你、我、他,都必须去。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即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
B.《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是宋代文学家,本文是他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寄情山水的一篇佳作,表达了他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C.古人用地名称人,苏轼又称苏东坡:以官职称人,所以杜甫称杜少府;也用字称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乐天”就是刘禹锡阔别多年的诗友白居易。
D.“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贫困孤苦的处境。李白以此为题写了三首诗,
《行路难(其一)》是他在离开长安时所作的首中的第一首。
7.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段曲廊、一丛阶边小草、一组精妙的雕刻,无不对烘托气氛起着微妙的作用。
②一幅“嫦娥奔月”,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绘画者也许吸取了敦煌壁画飞天图案的艺术精华,很有些“吴带当风”的味道,耐人玩味。
③例如,颐和园中的长廊,有一华里长,分成十几段。
④北京的园林建筑在细微之处见匠心。
⑤每段房梁上都有油漆彩绘,或山,或水,或人,或物,或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竟无一相同。
A.④②③①⑤ B.④①③⑤② C.①④②⑤③ D.①⑤②④③
8. 名句默写(每题 1 分,共 8 分)
(1)__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2) ________________,万古惟留楚客悲。(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忧国忧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地轰鸣:“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周总理,你在哪里》)
( 5 ) 毛泽东在《 沁园春. 雪 》中想象雪后晴日当空之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6) 李白在《行路难》 ( 其一 ) 中借用典故,表明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7)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写早晚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8)古诗词中不少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句子,请默写一句: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二、名著与综合(9分)
9. 阅读下面的名著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3分)
“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
这段话描写的是① 《 》中的 ② 。他的主要性格特点是③ 。
10.班级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问题。(6分)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开场白。(50字左右)(3分)
(2) 请分别概括下面诗句所揭示的自强不息的内涵。(句式不限)(3分)
①志向坚定,奋斗不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②______________——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③______________——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三、古诗文阅读(共8小题,20分)
(一)古代诗歌阅读(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1~12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 韩 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1.选出对两首诗歌分析不当的一项( )(2 分)
《酬》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用“千帆过”“万木春”喻自己被贬后仕途得意的新贵们,客观上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达了他豁达的胸襟。
《酬》诗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照应题目,表达了诗人积极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左》诗前四句写祸事缘起,冤屈之意毕见。首联直抒自己获罪被贬的悲愤,对比鲜明。三、四句直书“除弊事”,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后悔之情,令人同情。
D、《左》诗颈联“云横”、“雪拥”,既是实景,又不无象征意义。 “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仕途难测。“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作者英雄失落之悲。
12.比较分析两首诗思想感情的异同。(4 分)
(二)文言文阅读Ⅰ(共3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5题。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醉翁亭记》)
13.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把酒临风 把:持、执 沙鸥翔集 集:会聚,集会
B.或异二者之为 或: 或许、也许 至若春和景明 景:景色
C.宴酣之乐 酣:尽兴地喝酒 杂然而前陈者 陈:陈列,摆开
D.先天下之忧而忧 之:在主谓之间,取独,不译 往来而不绝者 而:连词,表顺承
14.翻译句子。(3 分)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写景并不是作者的目的,作者真正的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
B. 乙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选段的用意不在写宴会之盛,而在展现人民的安居乐业。
C.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以写景、议论为主,乙文以记述为主。甲文是于写景抒情中穿插议论,语言凝练,富有哲理性。乙文是于写景抒情中结合叙事,语言优美,富有诗意。
D. 甲文中的“乐”不只表示与民同乐的思想,而且表现崇高的思想境界。乙文中“乐”既抒发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又暗含作者寄情山水排遣谪居苦闷的旷达情怀。
(三)文言文阅读Ⅱ(共3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8题。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 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①黄湜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②白③事, 蒙以越境不肯往。湜怒,他日行④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湜曰:“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
【注释】①黄湜(shí):人名。②行台:地方大吏的官署与居所。③白:禀告。④行:巡视。
16.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未冠.,有俊声 冠:行冠礼
B.或.一日挥千金 或:有时
C.蒙以.越境不肯往 以:凭借
D.将推毂..之 推毂:荐举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 分) 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侯蒙乐善好施。他还不满二十岁的时候,就有好的名声,为正义的事情急于奔走,喜好施救有困难的人。
B.面对百姓的诉讼官司,侯蒙都是当庭判决,受罚的人都没有任何怨言。转运使黄湜因此听到他的名声,要推举他。
C.侯蒙精于治理,敏于干事。侯蒙不肯越境禀报工作,转运使黄湜大怒,想借审查工作治侯蒙的罪。
D.本文着重写侯蒙的品行,主要采用正面描写来塑造其形象,如文中“君真能吏也”“合荐之”。
四、现代文阅读(共7小题,19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共3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怀疑与学问顾颉刚
1“学者先要会疑。” — —程颐。
2“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 —张载
③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 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己亲自去观察。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证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见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④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肯随便轻信,便是怀疑的精神,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 ,便要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 书是何时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 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便要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 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⑤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先经过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个步骤以后,那本书才是我的书,那种学问才是我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⑥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就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获得新发明,怀疑精神也是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躲懒。 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做学问。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进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鍊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 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 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建设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来的。 如果后来的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就停滞了,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9.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引用两位北宋理学家的名言作为论点,点明怀疑与学问的关系: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B.第④段运用举例论证,通过列举“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的例子,并连续追问,指出做学问时怀疑的必要性以及怎样以怀疑精神做学问。
C. 第⑤段通过反面论述和举例论证来证明怀疑、思索、辨别这三步的重要性,也是对怀疑精神的具体论证。
D.本文立论有深意,采用总分的结构,论证层层深入,论述有理有据,详略得当,具有很强的论证力量和说服力。
20.下列说法与文意不相符的一项是( )
A.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是最要紧最可靠的,别人的传说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B.不随便轻信的态度,是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础条件。
C.只要常常怀疑、常常发问,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就会发展起来。
D.一切学问家,对流俗传说和过去学者的学说都要抱怀疑的态度,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21.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二)现代文阅读Ⅱ(共4小题,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2~25题。
墙上的春天
①年是一团火焰,把隆冬的坚冰融化;年是一枝红梅,把素淡的雪野妆点;年是一串红辣椒样的鞭炮,噼里啪啦,火辣辣的激情就在人们的骨骼里燃烧;年是大红大绿的喜庆年画,把腊月的土墙扮成了花旦,扮成了新娘,扮成了永恒的春天。
②日头偏过了正中,爹从年集上归来。把别的物品交代完毕,他慢慢地展开了画卷,孩子们的眼睛里放出异样的光彩。经过一年烟呛火燎的土屋,此刻被年画这一轮太阳照得亮堂堂的。吉祥可爱的胖娃娃,珠光宝气的仙女,娇艳美丽的花儿,五谷丰登的粮仓,眼前一晃,仿佛都变成了真实的存在。娘轻抿微笑,画卷被隆重地重新卷起,放在棚子上。
③日子该怎么忙活还怎么忙活,只是这家棚子上的年画让一家人的忙碌都有了底气和希望。“日子会像画上一样好的。”每年贴年画的时候,娘总是这样说,爹就憨憨地笑。
④贴年画是最隆重的。腊月的最后一天,屋子已经扫过尘,四壁也干净了。娘用小锅煮了糨糊,爹开始糊墙。他用旧报纸把卧室四壁糊好,独留下贴年画的地方。年画要最后贴,就像戏台上的高潮,总要留在吊足胃口的时刻。爹比量好上下左右的位置,用铅笔在土墙上将画的四角位置描上四个点,然后把画取下来,放在小桌子上,用小刷子在画的背面均匀地涂满薄薄的糨糊。而后,将崭新的画贴上去,用新的希冀翻过旧的光阴。贴年画的时候爹非常小心,轻轻抻着,用力大了,半湿的年画容易破,抻得轻了容易起褶。糊了一上午墙爹都不说累,贴年画的时候鼻尖却冒出了细密的汗珠。贴上新年画,爹用一把新笤帚仔细将年画扫一遍,被扫过的年画,就像被熨斗熨过的衣裳,平展得一点纹都没有。爹又裁好一溜儿二指宽的大红纸,给年画的四边镶上红边,就更辉耀四壁了。
⑤我家的年画是分主题的。炕头是娘的年画区:手执莲花在水中嬉戏的“荷花娃娃”,骑着小金马的“美好前程娃娃”,背依硕大金元宝摇拨浪鼓的“富贵娃娃”,不管背景如何,主角永远是一个穿红肚兜、胳膊像嫩藕一样的栩栩如生的俏丽娃娃。炕头能贴两张大画,另一张必定是戏曲画,那是金钗闪烁、玉翠簇拥的新婚女子,那是喜庆的百年好合,世间女子的艳丽和奢华都堆在我家的炕头上。炕尾的墙是爹的园地,他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布置它,爹喜欢花鸟画,炕尾年年是花样不同的四季联,画工细腻精致,各样水果逼真到似乎能闻到香气,我常常近距离地逼视它们,恨不得趁没人的时候啃一口。
⑥年画打开了我的眼界,我很早就认识了北方乡村没有的花儿,牡丹、荷花、菊花、山茶、梅花、兰花,还认识了佛手、枇杷、香蕉等南国水果,认识了如意等普通老百姓绝没有机会认识的物件。年画这本教科书,给了我美好的想象,还给了我那么多故事。《岳母刺字》
《连环计》《西厢记》《西游记》《卧冰求鲤》,一幅幅生动鲜活,我看这些有故事的年画时,总是央求主人给读一下画的题目,讲一下画里面的故事,那些民间故事他们讲得无比生动,给了我最早的文学启蒙。
⑦我家炕尾曾经贴过一张美人图,一个钗环简素着紫红衣衫的少女手挽一只竹篮,窈窕行走在乡间路上,身边有绿树挺拔,背后是一条似乎听得见哗哗流水的河。那张画太美了,惹我遐思颇多。画的右下角标有“西施浣纱”四个字,我那时刚刚上学,不认识“浣”,一直读成“完”,也不知西施是谁。后来有一天,读过不少书的小舅来我家,我才得知“浣” 的读音,也认识了叫作“浣溪沙”的词牌名。
⑧年画是年最鲜艳的花朵,人们把它擎在炕头上,擎在心里最高的地方。每年到了除夕这天,家家都换了新年画,我最快乐的事就是逐家去看年画,逐一检阅他们的喜庆。
⑨年画是看得见的好日子,日子不论贫富都要用心挑选吉祥年画。集市上的年画摊子摆着、挂着几十种年画,看着哪幅都好,拿到手里就不舍得放下,她想要《五谷丰登》,也想要《花好月圆》,看好了《凤还巢》,还惦记着《木兰从军》,她喜欢那水嫩嫩的胖娃娃,也想要那生动的四季联。挑挑拣拣,拿起放下,赶集的女人,包袱还轻飘飘的,还有许多东西要置办,却被年画的迷宫缀住..了脚步。最后,她舍弃了自己的一双新鞋,又舍弃了一条擦脸手巾,把那些现实日子里的用品变成了她手中多出来的年画。买上自己喜欢的年画,她的脸升上祥云,仿佛那富裕美好的日子从此像手中的年画一样跟定了她。
⑩“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当我遇见这首古诗的时候,几乎是一遍成诵。它说的是我们家家户户墙上的年画啊,那是我们墙上永不老去的春天。
(选自《光明日报》2021年02月,有删减)
2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①段中连用三个“扮成”,有一咏三叹的味道,突出了作者对年画由衷的喜爱与赞美,也奠定了本篇感情基调。
B.文章结构严谨。如文题“墙上的春天”和第一段“扮成了永恒的春天”以及结尾处“那是我们墙上永不老去的春天”首尾呼应,浑然一体,给读者一种首尾圆合的美感。
C.文章最后一段写自己遇见《画》这首古诗的时候,几乎是一遍成诵,是为了表现作者少时的聪敏。
D.题目意蕴丰富,写出了墙上的年画给人春天般的感受。“春天”还象征着一个新的开始,用“墙上的春天”为题还寄寓着对生活新的希望和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23.最是细节动人心,文中第④段中哪个细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3分)
24.请赏析文章划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赶集的女人,包袱还轻飘飘的,还有许多东西要置办,却被年画的迷宫缀住..了脚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结合原文,谈一谈“年画”到底有怎样的魅力让作者对其情有独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共50分)
26.读提示语,按要求作文。
历练,就是经历世事,得到锻炼,炼就意志与品质。历练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杜小康经历放鸭的孤独,让自己走向成熟;莫顿·亨特经过悬崖历险,领悟了人生哲理......亲爱的你,经受过哪些历练,获得了怎样的感悟呢 请完成下面的作文。
题目:历练
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 600 字;4.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5.不得抄袭。
语文模拟试题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8小题,22分)
1.(2分)正确选项:D A 震奋人心 ——振奋人心 B着(zháo)陆——zhuó 再接再励——再接再厉 C豪发未损 ——毫发未损
2. (2分)A
3. (2分)B
4. (2分)A.否定失当,删去“不”;C.搭配不当,“方式”改为“意识”;D.句子有歧义,“领导”因有“几个”“学校”两个修饰语而有两种理解:一是局长嘱咐一个学校的几个领导,二是局长嘱咐不同学校的领导,产生歧义,可改为:“学校的几个领导”;故选B。
5. (2分)A
6. (2分) C【解析】杜甫做过工部员外郎,所以称杜甫为“杜工部”,“杜少府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人物,这个人不是杜甫。
7. (2分)考查句子排序。④句表明作者观点:北京的园林建筑在细微之处见匠心。起到总领全段的作用,应为首句。①句中的“一段曲廊、一丛阶边小草、一组精妙的雕刻”紧承④句中的“细微之处”,应为次句。③句列举实例,证明了①句,应为第三句。⑤句中的“每段房梁”指的是颐和园中的长廊的房梁,应为第四句。②中的“嫦娥奔月”是⑤句中的“油漆彩绘”中的某一处,应为末句。故排序为:④①③⑤②。故选B。
8. (8分)名句默写
(1)鸡声茅店月
(2)三年谪宦此栖迟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4)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 5)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 6)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7).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 8)略
二、名著与综合(9分)
9.(3分)《水浒传》武松;一身虎胆,武艺高强,嫉恶如仇,行侠仗义,爱打抱不平(2个即可)。
10.(1)(3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当继续传承这一美德,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本次主题班会。
(2) (3分) ①历经磨难,坚韧顽强 ②任重道远,求索不止
(一)古代诗歌阅读(共2小题,6分)
11. (2分)C直抒自己获罪被贬的悲愤 (“直抒”不当,悲愤之情在叙事中流露。) 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后悔之情,令人同情 (“后悔之情,令人同情。”不当,表现了“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决心和对朝廷的忠心耿耿。)
12. (4分) 两首诗都表达了空有一腔热血而遭贬谪,抱负无法施展的愤懑之情。但又有不同,【甲】诗有诗人对故友的怀念、时光易逝的感慨,更表现豁达乐观的胸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必答)。【乙】诗语虽悲酸,有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前途的担忧,但却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决心和对朝廷的忠心耿耿(必答)。
(二)文言文阅读Ⅰ(共3小题,7分)
13.(2分)C
集:停息
景:日光 D.而:连词,表修饰
14.(3分)(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掉,端着酒,迎着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
15.(2分)B 选段的用意是通过写实会之盛,从而体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感,不是表现人民的安居乐业。
(三)文言文阅读Ⅱ(共3小题,7分)
16. (2分)C以:因为
17. (3分)后来(发现)没有一点瑕疵可指摘,这才以宾客之礼接见他。
两个分句翻译正确各得1分,语言通顺1分。“既而”译为“不久(后)”、“随后”、“之后”“后来”皆可。“始”译为“才”,若译为“开始”不得分。
18. (2分) D侧面描写
答案:
五、现代文阅读(共7小题,19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共3小题,7分)
19(2分).C
20. (2分)C 只有 才
21 . (3分) 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引用卡笛儿的话,举他做学问的事例,强调了怀疑的重要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二)现代文阅读Ⅱ(共4小题,12分)
22.(2分)C 【解析】文章最后一段写自己遇见《画》这首古诗的时候,几乎是一遍成诵,并不是为了表现作者少时的聪敏,而是说作者对年画有独特的深情,故而一遍成诵。
23.(3分)答案示例一:爹爹贴年画的“比量好”“描”“取”“放”“均匀地涂满”等一系列动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动作准确而传神地写出了爹爹贴年画的郑重、用心和小心翼翼的样子,表现了他对年画的重视与珍爱。
答案示例二:“糊了一上午墙爹都不说累,贴年画的时候鼻尖却冒出了细密的汗珠。”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爹爹贴年画的辛劳与不易,侧面衬托出他对年画的重视与珍爱。
答案示例三:“贴上新年画,爹用一把新笤帚仔细将年画扫一遍,被扫过的年画,就像被熨斗熨过的衣裳,平展得一点纹都没有。”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爹爹仔细扫过的年画比作被熨斗熨过的衣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年画的平整,侧面衬托出爹爹对年画的重视与珍爱。(注:本题4分,结合原文分析,言之成理即可。不结合原文扣分)
24. (3分)答案示例:“缀住”是动词,本义是被牵制住的意思,(1分)此处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赶集女人被“年画”吸引,驻足停留,不舍离去的情形。(1分)写出了她们对年画的无比喜爱之情。(1分)
25.(4分)答案示例:年画种类繁多、色彩鲜艳、美丽喜庆,让人赏心悦目;年画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向往;年画打开了我的眼界,给了我最早的文学启蒙;或父老乡亲、父母对年画的珍爱、重视,让“年画”成为了作者寄寓思乡、思亲深情的媒介。(1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共4分)
六、写作(共50分)
作文分项分等评分标准
等级项目 一类卷 二类卷 三类卷 四类卷
内容 (20分) (20-18) 符合题意 内容充实 中心突出 有真情实感 (17-15) 较符合题意 内容较具体 中心较明确 感情较真实 (14-12) 基本符合题意 内容尚算具体 中心基本明确 感情尚算真实 (11-0) 不符合题意 内容空泛 中心不明确 感情不真实
语言 (25分) (25-22) 文体规范 条理清楚 结构合理 语言通顺 (21-18) 文体较规范 条理较清楚 结构较完整 语言较通顺 (17-14) 条理基本清楚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有部分语病 (13-0) 条理不清楚 结构不完整 语言不通顺 语病较多
文面 (5分) (5) 书写工整 标点正确 (4) 书写比较工整 标点大体正确 (3) 字迹不够清楚 标点错误较多 (2-0) 字迹潦草 标点错误很多
说明:①缺少题目,扣2分;②出现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完5分为止;③不足600字,每少50字扣1分。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