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质减负】21《古代诗歌五首》自主学习单

文档属性

名称 【轻质减负】21《古代诗歌五首》自主学习单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55.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25 17:14: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五首》自主学习单
郑州外国语学校朗悦校区 秦芷萱、崔文娟
第一课时(《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自主学习单
基础性知识
(一)给划线字注音,为诗歌划分节奏,翻译诗歌内容。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 )而一涕下。
翻译:
望岳
岱( )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 ( )云,决眦( )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翻译: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翻译:
拓展性知识
三首登临诗都再现了自然山水的壮丽,请大家在读诗歌,探究诗人是如何表现美景之壮丽的?(修辞、炼字、视角等角度分析)
《登幽州台歌》
《望岳》
《登飞来峰》
(二)初读诗歌,说说三首诗所抒发的诗人情感,或表现的诗人形象。
《登幽州台歌》
《望岳》
《登飞来峰》
补充资料:
《登幽州台歌》创作背景
陈子昂24岁举进士,官至右拾遗。他对国家大略、边防事务颇有远见,但因直言敢谏,仕途不顺,曾蒙冤下狱。696年,契丹攻陷营州。
武攸宣率军征讨,宦海沉浮十余载的陈子昂担任随军参谋。前线兵败,陈子昂一再进谏,请求分兵抗敌,武不听,反把他降军曹。陈子昂登上幽州台,吟唱出《登幽州台歌》。
《望岳》创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杜甫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次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北游齐、赵,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登飞来峰》创作背景
庆历二年(1042),21岁的王安石考中进士,随即赴扬州任签判,之后又升任鄞县知县,治理一方,政绩显著。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29岁的王安石做知县任期到,在返回故乡江西的途中,经过飞来峰,登上峰顶,极目远眺,写下《登飞来峰》。
第二课时(《游山西村》、《己亥杂诗》)自主学习单
一、基础性知识
请划分下列诗歌的朗读节奏。(基础性学习目标1)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二)再读两首诗歌,如果任选一句或一联,配上一幅适合发朋友圈的图片?请你思考一下,你会选择哪一句或哪一联?(基础性目标2)
我会选择《游山西村》中的 (诗句),这句主要写出了 ,我感受到了 。
我会选择《己亥杂诗(其五)》中的 (诗句),这句主要写出了 ,我感受到了 。
二、拓展性知识
(一)请你找出来这两首诗歌中有富有哲理的句子,给诗人的朋友圈写回复。(拓展性学习目标3)
《游山西村》中的哲理句 (原文)。
回复: 。
《己亥杂诗(其五)》中的哲理句 (原文)。
回复: 。
请根据课堂所学完成表格内容。(拓展性目标4)
诗歌 创作背景 意象 哲理 表现手法 情感
《游山西村》
《己亥杂诗(其五)》
三、课后作业(挑战性目标5)
古诗文中某些名句往往被后人反复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
解释下列诗句在原诗中的意思,以及后来衍生的意义。
任选一句,根据诗句的衍生意义,创设情境,引用诗句,完成一个写作片段,要求100字左右。
(1)
诗句 原意 衍生意义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
第一课时(《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自主学习单答案
一、基础性知识
(一)chuàng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dài céng zì 泰山究竟怎么样呢?泰山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使心胸震荡;定睛凝望,鸟儿飞归,眼眶也似乎要裂开。(我)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群山,(那时)周围众多的山看起来都会显得低矮渺小。
飞来峰上耸立着很高很高的塔,听说鸡叫时可以望见旭日东升。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只因为人已经站在塔的最高层。
一、拓展性知识
(一)《登幽州台歌》从“念天地之悠悠”句子中,体会到天地(景物)广阔的特点,诗人通过“悠悠”一词,写出了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
《望岳》从“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句子中,体会到泰山的高大绵延和历史悠久的特点,诗人通过设问的方法\远望的视角,写出了泰山全貌,从空间看,横跨齐鲁,从时间看,泰山郁郁葱葱,千古长青,开篇既点明泰山的地理位置,又写出了泰山的高大绵延和历史悠久。“青未了”写青色一望无际,突出了山势的延绵不尽。
从“造化钟神秀”句子中,体会到泰山的神奇秀丽的特点,诗人通过“钟”字\拟人手法,写出了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把所有的神奇秀丽都聚集在泰山上,既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从“阴阳割昏晓”句子中,体会到泰山的高峻挺拔和遮天蔽日的特点,诗人通过“割”字\比喻手法,写出了泰山像一把直指云天、硕大无比的刀,它把阳光切断,使得山的南北两面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明暗之景,突出了泰山的高峻挺拔和遮天蔽日的特点。
从“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句子中,体会到泰山的雄伟壮丽、令人震撼的特点,诗人通过对偶、夸张、细节描写、动静结合,写出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开阔,衬托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令人震撼的力量。
从“一览众山小。”句子中,体会到泰山的高大雄奇的特点,诗人通过“小”字,诗人写众山的“低小”进一步反衬出泰山的高大雄奇。
《登飞来峰》从“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句子中,体会到飞来峰高大的特点,诗人通过夸张的手法\正面实写的角度,写出了诗人立足点高。“闻说”“见日升”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侧面的写出峰高。
(二)《登幽州台歌》陈子昂登上燕昭王为招贤而修建的幽州台,发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赏贤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
《望岳》杜甫眼中的泰山神奇秀丽、雄伟高大。他想要攀登绝顶,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登飞来峰》王安石登上飞来峰,看宝塔高耸入云,看日出灿烂辉煌,他更加坚定了不惧怕奸邪小人的阻挠,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勇往直前,积极进取的决心。
第二课时(《游山西村》、《己亥杂诗(其五)》)自主学习单答案
一、基础性知识
(一)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二)
(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这句写出了酒菜满桌、宴席热闹、村民热情招待作者,我感受到了热情好客的人情美。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句写出了作者山泉在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难辨认。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之间,顿觉豁然开朗。我感受到了山水环绕的风景美。
(3)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这句写出了村民虽衣着朴素,但是欢天喜地热热闹闹地迎神,还能听到社戏的声音,我感受到了民风淳朴的民俗美。
(4)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句写出了作者如果允许趁着月明来闲游,会拄着拐杖随时半夜来敲门,我感受到了作者对山西村的喜爱及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5)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这句写出了日落西斜,扬鞭东去,远离京城,从此辞官奔赴天涯,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离愁。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句话写出了落花纷纷,还要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的鲜花,我感受到了作者关心国家命运的情怀。
二、拓展性知识
(一)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句不仅写出了你在山西村的真实经历,而且还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困境中往往蕴含着希望的哲理。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你以“落红”自比,即使萎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孕育新的生命,写出你虽然辞官,但仍然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二)
诗歌 创作背景 意象 哲理 表现手法 情感
《游山西村》 南宋时期,陆游因主战被罢官,归隐乡村 山、水、柳、花(自然之趣)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叙事与写景结合,白描展现田园画面 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
《己亥杂诗》 晚清时期,龚自珍辞官南归,目睹社会腐朽 落红、春泥(生命轮回)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托物言志,以“落红”象征自我牺牲 甘愿为国家效力的奉献精神
三、挑战性知识
(1)
诗句 原意 衍生意义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 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那是因为我站得最高。 掌握了正确的观点与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重峦叠嶂,水迂回曲折,正怀疑前面没有路,突然出现了一个柳绿花红的小山村。 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花纷纷,不是无情飘酒,还要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的新花。 多借指甘愿牺牲自我的无私奉献精神。
(2)我有次骑自行车外出,不小心扎了车胎,这时又赶上下大雨,我没处躲,只能推着车子快点往家走,心想这一路得淋坏了。走着走着一抬头,发现熟悉的路上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家修车子的小店。虽然店面不大,但是我既可以在里面躲雨,又用这个时间修好了车胎,可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原创名校精品资源21世纪教育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