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3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4-25 23:2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实验室中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的物质是
A.水 B.食盐水 C.酒精 D.澄清石灰水
2.“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这句话体现了金刚石
A.熔点高 B.硬度大 C.光学性能好 D.化学性质稳定
3.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国古代字画经久不褪色,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将通入足量二氧化碳的石蕊溶液加热,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C.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D.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起到对地球的保温作用
4.化学让生活更美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脱色,利用的是其吸附性
B.氦气通电发出粉红色的光,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C.用干冰营造舞台意境时,看到的白雾是二氧化碳气体
D.硬水软化后口感更好,因煮沸时除去了硬水中的所有杂质
5.我国向世界承诺: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实现“碳中和”有利于缓解的环境问题是
A.酸雨 B.臭氧空洞 C.全球气候变暖 D.沙尘暴
6.下列实验中水的主要作用解释错误的是
A.冷却溅落的熔化物
B.读出消耗氧气的体积
C.排出集气瓶中的空气,收集的气体更纯
D.吸收热量
7.化学学习小组开展学科实践活动,利用塑料瓶、注射器、吸管、输液管等设计并制作四套简易供氧器如图所示。各装置中右侧瓶中所装液体为水,分别向三套装置的左侧瓶中加入制氧药品。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中不合理的是乙
B.装置丙可根据需要调节氧气流量
C.各装置中右侧瓶类似于排水集气装置
D.设计供氧器需要综合考虑便捷、安全、环保等因素
8.碳炔是碳原子聚集在一起形成的链,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强韧的材料,其硬度是钻石的 40倍。下列关于碳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碳炔不具有可燃性 B.碳炔中原子之间没有间隔
C.碳炔可用于切割玻璃 D.碳炔易溶于水
9.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净化操作不正确的是
A.自来水蒸馏 B.活性炭吸附
C.浑浊河水过滤 D.井水煮沸软化
10.下列实验设计不正确的是
A.燃着木条熄灭,说明CO2已集满
B.下端滤纸先变红,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
C.气球变瘪,说明CO2仅与NaOH反应
D.一段时间石灰水浑浊,证明分子不断运动
二、填空与简答
11.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碳有金刚石、石墨和C60等,由于它们的碳原子 不同,即 不同,它们的性质也存在 ,由此也可以知道: 。
12.MnO2可用作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催化剂。
Ⅱ.某兴趣小组在跨学科实践课上制作了一台简易化学“制氧机”,如图所示,该制氧机利用M、N两种物质产生氧气,其中M是过碳酸钠白色固体,N是二氧化锰黑色粉末。过碳酸钠(2Na2CO3·3H2O2)加水溶解会分解生成Na2CO3和H2O2。
用该制氧机制氧时,在反应仓中加入适量水,再先后加入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锰,反应仓内有黑色粉末翻腾,变得浑浊,仓壁变得温热,过滤仓底部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
(1)“反应仓”中H2O2生成氧气,“过滤仓”中的水除了有过滤杂质提纯氧气的作用外,还可以起到的作用是 (填序号)。
a.可以通过气泡观察氧气生成的速率
b.降低氧气温度
c.加快氧气的生成
(2)如果在实验室用过碳酸钠、二氧化锰、水制取氧气,可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填“A”或“B”),为获得平稳气流,需要对装置进行改进,改进的方法是 。
13.温室效应
(1)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 ,此外还有臭氧、甲烷、一氧化二氮、氟氯代烷等。
(2)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 和化石燃料的燃烧。
(3)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 。
14.“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
(1)从微观角度分析,水循环主要是由 引起的。
(2)用科学观点分析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变化观:每个人都在参与碳循环、氧循环。
B.微粒观:绿色植物的作用是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C.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O2和CO2含量的相对稳定
(3)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CO2来实现的。自然界中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之一是 ;吸收二氧化碳的途径有 (写一条)。
15.“碳达峰”指排放量不再增加,“碳中和”指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我国科研人员利用二氧化碳、氢气等物质合成了葡萄糖和脂肪酸,大致原理如下图所示:
这一技术如果能应用和推广,将“工厂化”地吸收和利用二氧化碳,有效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完成下列问题:
(1)利用二氧化碳最终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的过程类似于绿色植物 (选填“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
(2)减少排放,可以减缓 效应。
(3)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请写出你的做法 (至少写出一点)。
三、综合应用题
16.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继氧气之后的又一种重要的气体,该气体不仅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且对地球生命具有重要意义。请随着以下线索开展探究之旅。
任务一 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的来源
(1)下图为大自然中碳循环的局部示意图,其中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的途径是 (填序号)。
任务二 工业上二氧化碳的制取
(2)早在公元300年左右,中国西晋学者张华就在《博物志》一书中作了“烧白石作白灰既讫……”的记载,即为工业上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任务三 实验室二氧化碳的制取
【探究一: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如图是老师总结的有关二氧化碳的物质转化网络关系图。
(3)能利用碳的燃烧获得较纯净的二氧化碳吗?
①描述木炭在氧气中的燃烧现象: ,放出热量,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②木炭燃烧的方法不适合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理由是 。
③由此类推一氧化碳、甲烷燃烧的方法也不适合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写出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写一个)。
(4)利用如表中提供的试剂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请分析:
组别 剂实 现象
① 状石灰石和稀盐酸 生气泡速率适中
② 状石灰石和稀硫酸 生气泡速率缓慢并逐渐停止
③ 酸钙粉末和稀盐酸 生气泡速率很快
从制取和收集角度考虑,一般选择第①组试剂,不选择第③组试剂的原因是 ,不选择第②组试剂的原因是 。
【探究二: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某同学选择利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发生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5)应选用的发生与收集装置为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用所给的装置制取较多的二氧化碳,从便于操作及回收和节约试剂等角度考虑,最好一次性向 (写仪器名称)内加入足量的石灰石。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是 。
(7)装置C相比装置B的优点是 。不能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 。
(8)实验室常用 (填试剂名称)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通入气体后,若观察不到明显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写一条)。
(9)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
①装置A相比图3装置B的优点是 。
②装置B的作用是 。
③将装置C中的导管补画完整 。
17.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图中仪器 a 的名称是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其发生装置可用 A 或 B,B 中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是插入在容积很小的试管中,则与 A 装置相比,B 装置的优点是 。
(3)若用 C 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若用活泼金属单质和浓盐酸反应制取纯净、干燥的 H2,请从这些装置中选择并连接成一套组合装置,按照气流从左到右的流向,写出所选装置连接顺序:A→ →F。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C A C D C C A C
11. 排列方式 结构 较大差异 物质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12.(1)ab
(2) B 将长颈漏斗换成分液漏斗
13.(1)/二氧化碳
(2)人和动植物的呼吸
(3)植物的光合作用、水体溶解
14.(1)水分子运动
(2)B
(3) 化石燃料的烧然 植物光合作用
15.(1)光合作用
(2)温室
(3)植树造林、绿色出行、不用一次性筷子、节约用电等
16.(1)①②④⑥
(2) 分解反应
(3)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不便于收集反应产生的,且得到的二氧化碳不纯 /(合理即可)
(4) 反应速率过快,气体不易收集 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会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进行
(5) BD/CD
(6) 锥形瓶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气体已收集满
(7)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8) 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澄清石灰水已经变质(合理即可)
(9) 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除去氯化氢气体
17.(1)长颈漏斗
(2)形成液封,节约药品
(3)
(4)H→G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