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水结成冰,质量保持不变
B.每1个碳原子和1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二氧化碳分子
C.5g蔗糖溶于80g水中后,物质总质量为85g
D.某物质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2.在化学反应A+2B=C+2D中,已知16gA与64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11:9,又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11 B.22 C.44 D.88
3.把A、B、C、D四种纯净物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反应后D物质的质量为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2 24.5 2 1
反应后的质量/g 16.9 0 2 未知
A.8.6g B.9.6g C.7.6g D.10.6g
4.关于质量守恒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g水变为10g冰,该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该变化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镁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该变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氧化汞分解的过程中,氧原子和汞原子的种类、数目均没有发生变化
5.对于化学方程式4Al+3O2 2Al2 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化学方程式读作“铝加氧气等于氧化铝”
B.该反应的反应条件为点燃,生成物为三氧化二铝
C.4个铝原子和3个氧分子等于 2个氧化铝分子
D.反应中 Al、 O2、Al2O3的质量比是 27: 32: 102
6.科学家们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实现这一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共有3种氧化物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4H2=CH2O+H2O
C.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个数都不变
D.该反应可以作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研究方向
7.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下列信息不正确的是
A.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构成的,都属于化合物
B.该化学反应条件是点燃,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反应体系中微观粒子的数量关系是定值
D.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实际质量之比等于相对质量之比
8.已知2A+5B=4C+2D,A和B的混合物194g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和D,测得C和D相对分子质量比为44:9,则C的质量为
A.176g B.141.3g C.44g D.36g
9.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后,分离并回收反应后的物质,实验流程如下图所示(注:不考虑实验过程中的损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A属于纯净物 B.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1.8g
C.实验中得到5.5g黑色固体C D.原混合物中含有25.5g氯酸钾
10.从微观上看,化学反应是微观粒子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某有机物(化学式为)在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和分子数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有机物 氧气 水 二氧化碳
反应前分子数目 a 0 0
反应后分子数目 0 a 待测
A.x=2,y=6
B.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之比为
C.一个水分子的质量为是
D.实验中消耗氧气的质量为
二、填空与简答
11.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的 不变;原子的 不变;原子的 不变;元素的 不变。
12.用下图装置研究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
(1)实验1,点燃蜡烛后,电子秤示数减小。蜡烛减少的质量 燃烧后生成物的总质量(填写“等于”或“不等于”)。
(2)实验2的实验现象是有 色固体生成,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电子秤示数不变。
(3)分析实验3中,电子秤示数改变的原因是 。
(4)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一定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 。
13.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 Al+ Fe2O3 Fe+ Al2O3
(2) CH4+ O2 CO2+ H2O
(3) Fe2O3+ H2SO4= Fe2(SO4)3+ H2O
14.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 ,数目 ,原子的质量 。
15.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通过分别称量下列两组试剂在密闭容器内混合前后的总质量,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大理石和稀盐酸
B.NaOH溶液和Na2SO4溶液
C.蔗糖和水
(2)在足量氧气中点燃镁条的实验过程中,固体质量变化如图一:
①从燃烧条件分析,固体质量在前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②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 g。
(3)在一定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微观示意图如图二、回答下列问题:
①C物质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②上述反应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元素种类 B.原子种类 C.原子个数 D.分子种类
三、综合应用题
1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影响更大,主要来源之一是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
(1)下列措施能减少PM2.5污染的是 。
A.鼓励少开私家车,坐公交车出行 B.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C.鼓励用煤火力发电 D.露天焚烧垃圾、秸秆等
(2)下表是福州某日的空气质量日报,三个空气质量监测项目中,会导致酸雨形成的是 。
空气质量监测项目 空气质量指数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
可吸入颗粒物 65 Ⅱ 良
二氧化硫 16
二氧化氮 20
(3)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是78%
B.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属于空气污染物
C.空气与人呼出的气体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都增大
D.稀有气体可以做为焊接保护气,说明在一般情况下,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4)安装尾气催化净化装置可以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其反应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7.近年来,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太空中,如何补充宇航员吸入的氧气,是科学家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医疗急救、炼钢、化工生产等也都要用到氧气,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于在不同使用场景下制取氧气进行了以下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 了解自然界中的氧气来源
(1)氧循环也是自然界重要的循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下列过程中,能产生氧气的有 (填字母序号)。
A.煤炭燃烧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人的呼吸
任务二 了解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工业生产需要大量氧气,如图为工业上利用空气制取氧气的流程。
【查阅资料】标准大气压下,氧气的沸点是,氮气的沸点是。
(2)工业上采用 的方法制取氧气,该方法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氮气从液态变为气态,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该变化的本质: 。
任务三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及实验操作
如图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部分装置图。
(4)仪器①的名称为 。
(5)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 。
(6)若利用B装置制取氧气时,长颈漏斗必须伸入液面以下,目的是 。
(7)能用C装置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具有 且不与水反应的性质。用AC装置制取制氧气,停止加热时先把 ,再熄灭酒精灯。当 ,说明氧气已集满。某同学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不纯,原因可能是 。
(8)若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
(9)除了上述制取氧气的方法外,实验室还可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任务四 基于特定需求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
如图1所示是小组同学制作简易的家用制氧机,通过A、B两种物质产生氧气,其中A是过碳酸钠白色固体,B是二氧化锰黑色粉末。在反应仓中加入适量水,再先后加入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锰。过碳酸钠加水溶解会分解生成和。
(10)反应仓中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整个反应过程中二氧化锰的 不变。过滤仓中的水除了有过滤杂质提纯氧气的作用外,还可以起到的作用是 (填字母序号)。
A.可以通过气泡观察氧气生成的速率
B.降低氧气温度
C.加快氧气的生成
(11)验证过滤仓导出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 。
(12)图1反应仓中“通道”相当于图2装置中的 (填“c”或“d”)导管。
(13)制作简易的家用制氧机除需考虑反应原理、方法选择外,还需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例如: (写一条)。
任务五 航天航空工业中氧气的制取
通过分析上述制取氧气的方法,科学家设计了如图表示空间站的水气整合系统,既补充了宇航员需要的氧气又解决了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
(14)在氧气生成系统中,运用电解水的方法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5)该流程中,理论上进入氧气生成系统发生电解的水与萨巴蒂尔反应系统中生成的水质量比是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D D B D A A C D
11. 质量 种类 数目
种类
12.(1)不等于
(2)红
(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逸出
(4)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和质量都不变
13.(1) 2 1 2 1
(2) 1 2 1 2
(3) 1 3 1 3
14.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不变 不变 不变
15.(1)A
(2) 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1.6
(3) 7:16 D
16.(1)AB
(2)SO2、NO2
(3)ABC
(4)
17.(1) 21% B
(2) 分离液态空气 物理
(3)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4)长颈漏斗
(5) 防止冷凝水流至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6)形成液封,防止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7) 不易溶于水 导管撤出水面 集气瓶瓶口有大气泡往外冒出时 开始收集时集气瓶中未装满水(或未等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就开始收集,合理即可)
(8) D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集满
(9)
(10) 分解反应 质量和化学性质 AB
(11)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a处,若木条复燃,则为氧气
(12)c
(13)试剂的成本(合理即可)
(14)
(15)2∶1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