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5年春学期八年级下册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5年春学期八年级下册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25 17:02: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2025年春学期八年级下册期中语文试卷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 (24分,每小题3分)
某学校开展“介绍家乡,感受家乡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请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8题。
我的家乡平昌静卧大巴山褶皱深处,巴河如绿丝带绕城千年。línlín波里 倒映 盐茶古道的蹄印, 船工号子的余韵 ,两岸稻穗吮吸波光长成蜜色丰年。七里坡石阶嵌着挑山客的汗渍,佛头山柏木虬枝盘结若蛟龙探海,月华倾泻间暗潮奔涌,层林浮世蜃楼,悬空化蓬莱琼阁。当暮色给黛瓦白墙镀上苍青釉色,渔火便从巴河桥洞孔中次第钻出,在河面写下跳动的文字——这座川东小城无需霓虹装点,自有山水在骨血里豢养着亘古的清音。站在金宝山眺望【 】……,细细聆听还有佛玲的响声自群山深处传来。
这里不仅是川陕革命根据地不熄的火种之地,更是红色血脉前仆后继的传承之域。让青石板留着刘伯坚踩碎的月光,苏维埃旧址墙缝仍嵌着半枚束缚着硝烟记忆的弹壳。巴河流经红军石刻群像,漩涡托起岩壁里生根的年轻面孔,《带镣行》诗句随浪奔涌,将"生死为中国"的赤诚浇入后人血脉。每逢清明,总有白发老者手捧山菊前来缅怀,他们褶皱密布的眼角倒yìng着石刻上未干的朱砂,仿佛看见1933年那个血色黎明,三百青年渡江时掀起的xuàn丽浪花。
晨雾未散,河街背篓戛然而止的停下——惊飞瓦楞斑鸠搅碎油坊雾气。百年油锅烹香金鳞草鱼,花椒与山苍子如箭镞 , 刺破 游子乡愁。转角茶馆里,铜壶白雾漫过金宝茶的碧色春意,人情世故的寒暄被老街戏院的惊堂木劈碎。说书人沙哑嗓音卷起刘伯坚纵马跃江的旧事,茶烟忽被剑气荡开——mò然回首,豁然开朗的江面上,血色月光与银鳞渔火在浪尖结绳记事,倒yìng着千帆过尽的历史记忆。
1、下列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眺望(tiǎo) 粼粼波光 霓虹 (ní) 倒映
B.眺望 (tiào) 鳞鳞波光 霓虹 (mí) 倒映
C.豢养(huàn) 蓦然回首 褶皱(zhě) 绚丽
D.豢养(quàn) 墓然回首 褶皱 (zhě) 丽
2、文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仆后继 B.戛然而止 C.人情世故 D.豁然开朗
3、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línlín波里 倒映 盐茶古道的蹄印, 船工号子的余韵(在“船工号子”前面加“回荡”)
B.让青石板留着刘伯坚踩碎的月光。(将“月光”改为“脚步”)
C.百年油锅烹香金鳞草鱼,花椒与山苍子如箭镞 , 刺破 游子的乡愁。(将“刺破”改为“穿破”)
D.自有山水在骨血里豢养着亘古的清音(将“豢养”改为“激荡”)
4、依次填入文中【 】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山坳间浮动的雾霭渐次浓化,将松涛与岩壑的轮廓揉成朦胧的团块;
②脚下裸露的青岩泛着冷光,石缝里渗出的细流在寂静中敲打出清越的节拍;
③群山在暮色中化作深灰的剪影,层峦如凝固的浪涛向天边漫延;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5、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两岸稻穗吮吸波光长成蜜色丰年”句中的“稻穗”“吮吸”“丰年”分别是名词、动词、形容词。
B.“血色黎明”“晨雾未散”“剑气荡开”分别是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
C.“苏维埃旧址墙缝仍嵌着半枚束缚着硝烟记忆的弹壳”句子主干是“墙缝嵌着弹壳”。
D.“不仅是川陕革命根据地不熄的火种之地,更是红色血脉前仆后继的传承之域。”这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
6、活动中,大家交流文学文化常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形式自由灵活,每两句为一小节,每段常转韵,多用比兴叠字和衬字。
B.《灯笼》一文,作者“以灯串文”,小中见大,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C.垂髫,垂下来的头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与《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为“五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7、活动中,同学们书写“我爱家乡,最美平昌”的宣传标语,你认为用哪种字体合适 说明理由。(3分)
8、活动后,大家纷纷表示对自己的家乡进行介绍,某同学即兴写了一副对联,请将下联补充完整。(3分)
上联:伯坚星火燃川陕 下联:
二、现代文阅读(34分 )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9—11题。(9分,每小题3分)
【材料一】
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时称为高温,连续数天(3天以上)的高温天气过程称为高温热浪(也称为高温酷暑)。气温极高、太阳辐射强而且空气湿度小的高温天气,被称为干热型高温。由于夏季水汽丰富,空气湿度大,在气温并不太高(相对而言)时,人们的感觉是闷热,就像在蒸笼中,此类天气被称之为闷热型高温。
当前,全球变暖的趋势已毋庸置疑,近130多年来,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始终处于增长趋势。过去的几十年,每一个十年的温度都比前一个十年更加温暖。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极端高温事件也越来越频繁。
高温的形成往往是由特定的天气系统直接导致的,其中最典型、最常见的就是有着“高温使者”称号的副热带高压。它是在南北半球副热带地区出现的暖性高压系统,是夏季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除副高外,大陆暖高压、热带气旋、热低压、弱冷锋等天气系统也会催生高温热浪。
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使空气得到的热量不断增多,导致温度升高,形成城市热岛效应,对高温天气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世界上热岛效应最强的是中高纬度的大中城市,德国柏林城区与郊区的温差曾一度高达13.3℃!
【材料二】
中暑是在高温环境下,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或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轻度表现为头晕恶心、胸闷气短、全身无力等症状。中度则还会出现发烧、心慌气短,手脚冰凉等症状。但通常只要迅速离开高温暴晒环境,在阴凉通风处进行适度降温,及时补充水分或电解质饮料,便可得到较快缓解。而更为严重的中暑则被称为热射病,严重时会导致高烧、全身抽搐乃至昏迷,甚至会危及生命,需要立即就医。
人是恒温动物,正常人体温为36~37℃。不管气温如何,人体总能保持相对固定的温度。这是因为人体拥有皮肤和汗腺,可通过扩张皮肤血管、出汗蒸发散热来保持正常体温。通过扩张皮肤血管,可以让更多涌动的热血流经体表来和周围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达到降温的效果。但若环境温度过高、超过皮肤温度时,皮肤这个法宝就不太奏效了。这时,出汗成了唯一的散热方式。当空气湿度较大时,会影响汗液的蒸发,人体就难以有效散热。所以,下雨天过后的高温、高湿环境更容易发生中暑。
相比生理中暑,更加隐蔽的是情绪中暑。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会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产生影响,睡眠质量降低、食欲不振、焦虑暴躁等都是情绪中暑后的反应。除了要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中,日常生活中注意清淡饮食,及时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瓜果蔬莱,多参与令人揄悦的活动等,也是预防和缓解情绪中暑的有效措施。
【材料三】
中国斯闻网2022年8月27日电,2022年6月以来,四川省先后出现2段区域强高温过程,分别为7月4日一16日和7月28日一8月2日。据四川省气候中心监测评估,综合考虑区城性高温过程事件的平均强度、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今年从7月28日至今持续的高温事件综合强度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强。6月以来(裁止8月24日),全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显著偏高23℃,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全省平均降水较常年同期显著偏少43%,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6月以来,我省高温天气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强度大。高温日数历史同期最多,全省平均高温日数显著偏多20天;高温覆盖广,高温站数涉及全省129县站;极端性强,渠县单站最高气温44.0℃刷新四川国家站日最高气温纪录,全省共有104县站日最高气温位居历史同期最高,101县站突破历史最高气温记录。
9、下列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的一项是( )
A.干热型高温气温极高,但空气湿度小,而闷热型高温的空气湿度大,但气温相对不太高。
B.副热带高压是在南北半球副热带地区出现的暖性高压系统,是夏季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
C.出汗是环境温度超过皮肤温度时唯一的散热方式,空气湿度会影响出汗散热的效果。
D.清淡饮食,多吃瓜果蔬菜,积极参加愉悦身心的活动,是根治情绪中暑的有效措施。
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使空气得到的热量不断增多,导致温度升高,形成城市热岛效应,对高温天气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B.中暑是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或呼吸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C.据四川省气候中心监测评估,综合考虑区域性高温过程事件的平均强度、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今年从7月28日至今持续的高温事件综合强度为历史最强。
D今年6月以来,我省高温天气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强度大,高温日数历史同期最多。
11、根据材料内容,简要分析高温热浪形成的原因。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2-15题。(12分,每小题3分)
大自然的语言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异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完毕,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但凡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假设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低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那么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拟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拟,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有删改)
12、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决定物供现象来的四个因素,作者为什么要先说纬度,再说经度、高低的差异,最后说古今的差异?请从说明順序的角度作简要分析。(3分)
13、对《大自然的语言》选文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但凡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B.物候现象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10年平均同1921年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7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相比拟,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9天。这段文字指出古今差异是物候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C.文章在说明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的时候,作者采用了逻辑顺序进行说明。
D.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14、文章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15、请你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④段中的加点词“一定”的表达作用。(3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6—18题。(13分)
父亲的半瓶酒
贾平凹
①我在城里工作后,父亲便没有来过,他从学校退休在家,一直照管着我的小女儿。从来我的作品没有给他寄过,姨前年来,问我是不是写过一个中篇,说父亲听别人说过,曾去县上几个书店、邮局跑了半天去买,但没有买到。我听了很伤感,以后写了东西,就寄他一份,他每每又寄还给我,上边用笔批了密密麻麻的字。父亲给我的信上说,他很想来一趟,因为小女儿已经满地跑了,害怕离我们太久,将来会生疏的。但是,一年过去了,他却没来,只是每月寄一张小女儿的照片,叮咛我好好写作,说:“你正是干事的时候,就努力干吧,农民扬场趁风也要多扬几锨呢!但听说你喝酒厉害,这毛病要不得,我知道这全是我没给你树个好样子,我现在也不喝酒了。”接到信,我十分羞愧,便发誓再也不去喝酒,回信让他和小女儿一定来城里住,好好孝顺他老人家一些日子。
②但是,没过多久,我的作品在报刊上引起了争论。争论本是正常的事,复杂的社会上却有了不正常的看法,随即发展到作品之外的一些闹哄哄的什么风声雨声都有。我很苦恼,也更胆怯,像乡下人担了鸡蛋进城,人窝里前防后挡,唯恐被撞翻了担子。茫然中,便觉得不该让父亲来。但是,还未等我再回信,在一个雨天他却抱孩子搭车来了。
③老人显得很瘦,那双曾患过白内障的眼睛,越发比先前滞呆。一见面,我有点慌恐,他看了看我,就放下小女儿,指着我让叫爸爸。小女儿斜着看我,怯怯地刚走到我面前,突然转身扑到父亲的怀里,父亲就笑了,说:“你瞧瞧,她真生疏了,我能不来吗 ”
④父亲住下了,我们睡在西边房子,他睡在东边房子。小女儿慢慢和我们亲热起来,但夜里却还是要父亲搂着去睡。我叮咛爱人,什么也不要告诉父亲,一下班回来,就笑着和他说话,他也很高兴。一到晚上,家里来了很多人,都来谈社会上的风言风语,谈报刊上连续发表批评我的文章,我就关了西边门,让他们小声点,父亲一进来,我们就住了口。可我心里毕竟是乱的,虽然总笑着脸和父亲说话,小女儿有些吵闹了,就忍不住斥责,又常常动手去打屁股。这时候,父亲就过来抱了孩子,说孩子太嫩,怎么能打,越打越会生分,哄着到东边房子去了。我独自坐一会儿,觉得自己不对,又不想给父亲解释,便过去看他们。一推门,父亲在那里悄悄流泪,赶忙装着眼花了,揉了揉,和我说话,我心里愈发难受了。
⑤从此,我下班回来,父亲就让我和小女儿多玩一玩,说再过一些日子,他和孩子就该回去了。但是,夜里来的人很多,人一来,他就又抱着孩子到东边房子去了。这个星期天,一早起来,父亲就写了一个条子贴在门上——“今日人不在家”,要一家人到郊外的田野里去逛逛。到了田野,他说去给孩子买些糖果,就到远远的商店去了。好长的时候,他回来了,腰里鼓囊囊的,先掏出一包糖来,给了小女儿一把,剩下的交给我爱人,让她们到一边去玩。又让我坐下,在怀里掏着,是一瓶酒,还有一包酱羊肉。我很纳闷:父亲早已不喝酒了,又反对我喝酒,现在却怎么买了酒来?他使劲用牙启开了瓶盖,说:“平儿,我们喝些酒吧,我有话要给你说呢。你一直在瞒着我,但我什么都知道了。我原本是不这么快来的,可我听人说你犯了错误了,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情况,怕你没有经过事,才来看看你。报纸上的文章,我前天在街上的报栏里看到了,我觉得那没有多大的事。你太顺利了,不来几次挫折,你不会有大出息呢!当然,没事咱不寻事,出了事也不要怕事,别人怎么说,你心里要有个主见。搞你们这行事,你才踏上步,你要安心当一生的事儿干了,就不要被一时的得所迷惑,也不要被一时的失所迷惘。这就是我给你说的,今日喝喝酒,把那些烦闷都解了去吧。来,你喝喝,我也要喝的。”
⑥他先喝了一口,立即脸色通红,皮肉抽搐着,终于咽下了,嘴便张 开往外哈着气。那不能喝酒却硬要喝的表情,使我手颤着接不住他递过来的酒瓶,眼泪刷刷地流下来了。
⑦喝了半瓶酒,然后一家人在田野里尽情地玩着,一直到天黑才回去。父亲又住了几天,他带着小女儿便回乡下去了。但那半瓶酒,我再没有喝,放在书桌上,常常看看它,从此再没有了什么烦闷,也没有从此沉沦下去。
(节选自《语文世界》,有删改)
16、文中的父亲为“我”做了哪些事?请分点概括。(3分)
17、赏析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
(1)我听了很伤感,以后写了东西,就寄他一份,他每每又寄还给我,上边用笔批了密密麻麻的字。(请从用词的角度赏析)(3分)
(2)他先喝了一口,立即脸色通红,皮肉抽搐着,终于咽下了,嘴便张 开往外哈着气。(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3分)
18、本文原题为《酒》,后改名为《父亲的半瓶酒》。你更欣赏那个题目?请联系作品内容说说理由。(4分)
三、古诗文阅读 (27分)
(一)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每空1分)
19、诗人笔下都能展现出优美的画卷,让人享受精神的愉悦。《桃花源记》中表现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①“ , ;在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②“ , ”两句以诗人想渡湖而无舟船为喻,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从政的心愿,希望得到举荐;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以③“ , ”借游鱼之姿从侧面描写出小石潭水的清澈;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以④“ , ”写出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辅卫,突出其雄浑阔大的气势。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20—21题。(5分)
蒹葭《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0、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实写之词,伊人在河水的那一方,他因此上下追寻。
B.《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C.“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以及“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等意思相同,这种表达方法加强了诗歌的感彩。
D.《蒹葭》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动态写照。
21、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2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2-25题。(14分)
【甲】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秦时妇人
唐开元中,代州都督以五台多客僧①,恐妖伪事起②,非有住持者,悉逐之。客僧惧逐,多权③窜山谷。
有法朗④者,深入雁门山。幽涧之中有石洞,容人出入。朗多赍⑤干粮,欲住此山,遂寻洞入。数百步渐阔,至平地,涉流水,渡一岸,日月甚明。
更行二里,至草屋中,有妇人,并衣草叶,容色端丽。见僧惧愕,问云:“汝乃何人 ”僧曰:“我人也。”妇人笑云:“宁⑥有人形骸⑦如此 ”僧曰:“我事⑧佛。佛须摈落⑨形骸,故尔。”因问:“佛是何者 ”僧具言之。相顾笑曰:“语甚有理。”复问:“宗旨如何 ”僧为讲《金刚经》。称善数四。僧因问:“此处是何世界 ”妇人云:“我自⑩秦人,随蒙恬筑长城。恬多使妇人我等不胜其弊 逃窜至此。初食草根,得以不死。此来亦不知年岁,不复至人间。”遂留僧,以草根哺之,涩不可食。
僧住此四十余日,暂辞,出人间求食。及至代州,备粮更去,则迷不知其所矣。
【注释】①客僧:外来和尚。②妖伪事起:兴妖作怪,蛊惑人心。③权:权且,暂且。④法朗:和尚法号。⑤赍:携带。⑥宁:难道。⑦形骸:形体。⑧事:侍奉,供奉。⑨摈落:剃光头。⑩自:本是。 弊:压迫。
2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便要还家:_______________ (2)无论魏晋:_______________
(3)并衣草叶:_______________ (4)僧具言之:_______________
2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乃不知有汉/汝乃何人 B.寻病终/遂寻洞入
C.皆出酒食/初食草根 D.悉如外人/悉逐之
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5、《桃花源记》中人们来到桃源村和《秦时妇人》中人们来到雁荡山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回答)在内容上的相似之处?(3分)
四、名著阅读 (5分)
26、(1)《说文解字》,简称《___________》,是由_________(时期)经学家、文学家_________编著的语文工具书著作。(3分)
(2)儒、墨、道、法四大学派在历史上影响深远。请分别写出一位儒家、法家的代表人物。(2分)
儒家:_________ 法家:___________
五、作文(60分)
27、微写作(10分)
博雅中学八年级(1)班将举办以“低碳生活,人人有责”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参加。同学们推荐你做主题班会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不少于150字。
28、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对于史铁生来说,母亲是他成长路上的那把伞;对于鲁迅来说,藤野先生是他求学路上的那束光;对苏轼来说,张怀民是他被贬黄州时的那轮相伴的明月…-在你的人生历程中,谁又是你成长路上的那把伞、那束光、那轮明月……
请以《你是我成长路上的________》为题,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统编版2025年春学期八年级下册期中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1、C(A.“tiào”;B“粼粼波光”、“ní”D“huàn”“蓦”“绚”)
2、B(形容声音突然终止,不能来形容人动作的停止。)
3、B(删掉介词“让”和“脚步”不能被踩碎)
4、C
5、C(A“丰年”是名词;B“剑气荡开”是主谓短语;D“不仅....更是”程度在加深,属于递进复句。)
6、C(“垂髫”在古时候指的是小孩)
7、答案不唯一。示例一:在书写"我爱家乡,最美平昌"宣传标语时,建议采用楷书或行书字体,理由如下:①辨识度高,庄重大方 (1分)楷书作为规范字体,结构严谨、笔画清晰,适合大众快速识别。②情感表达贴切 (1分)楷书的方正稳健象征家乡建设的坚实基础。(言之有理即可)
8、下联:巴河烟雨证古今
9、D(结合文中“日常生活中注意清淡饮食,及时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瓜果蔬菜,多参与令人愉悦的活动等,也是预防和缓解情绪中暑的有效措施”,题干“是根治情绪中暑的有效措施”错误。)
10、D
11、①全球变暖的社会背景;②副热带高压为主的天气系统的催生;③城市热岛效应的推波助澜。
12、①选文在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时,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或由主到次),依次排列,纬度影响最大,所以先说;②经度次之,放到第二位;高低差异又次之,放到第三位;古今差异影响最小,所以最后说。③另外前三者都是空间因素,古今差异是时间因素,这都是按照逻辑顺序安排的,条理淸晰。
13、D
14、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华南丘陵区引种热带作物的例子,说明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15、“—定”在这里是“特定”的意思,起限制性作用,说明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只有在特定的高度上气温才比低处高,并不是所有高度都如此,它表达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16、①父亲写信叮咛“我”好好写作,劝“我”不要喝酒。 ②父亲带小女儿进城,为“我”暗自担忧。 ③父亲陪“我”喝酒,并鼓励“我”。
17、(1)①“每每”意为“每次”;②“密密麻麻”指字多且密。③两个叠词共同强调父亲对待“我”的作品认真细致,每次都披满文字寄回,表现他对“我”创作的关心和重视。
神态、动作描写,写出父亲想借酒来安慰我,却不胜酒力,勉强入口的难受状态,淋漓尽致地体现出父亲的情深。
18、示例一:我更欣赏《父亲的半瓶酒》。①“父亲的”强调了这瓶酒是父亲为了安慰低谷中的“我”而专门买来陪我喝的酒。②“半瓶”突出了这是已戒酒的父亲陪“我”消愁又破戒喝去一半,这让我感到亲情的慰藉,具有特别意义。③故《父亲的半瓶酒》这一标题更能象征父爱的伟大。④以此为题,巧设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示例二:我更欣赏《酒》。①“酒”既指出“我”在事业低谷时和父亲共饮那瓶酒,也指“我”和父亲曾经与“酒”有关的往事。②文章开头部分就提到父亲建议“我”戒酒,而结尾处又和“我”一起借酒消愁,“酒”成了联系父子情感的纽带。③“酒”见证了父亲对“我”的爱。④从结尾“我再也没有了什么烦问,也没有从此沉沦下去”可看出酒对“我”的成长有深远的影响。
19、①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②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④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20、D
21、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22、(1)通“邀”,邀请。(2)不要说,更不必说。
穿(衣) (4)详细
23、D
24、(1)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向外人说啊。”
(2)(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
25、①前者是“避秦时乱”;②后者是“恬多使妇人,我等不胜其弊”;③都描写了一个美好的世外仙界。
26、(1)《说文》;(东汉);许慎
(2)儒家:孔子 法家:韩非子
27、示例:同学们,低碳生活就是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尽量减少能量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从而更好地保护环境。倡导低碳生活,共建美好家园,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低碳环保小卫士。现在,我宣布,“低碳生活,人人有责”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28、略
学校: 考号: 姓名: 班级:
※※※※※※※※※※※密※※※※※※※※※※※※※※※※※封※※※※※※※※※※※※※※※※※※※※※※ 线※※※※※※※※※※※※※
学校: 考号: 姓名: 班级:
※※※※※※※※※※※密※※※※※※※※※※※※※※※※※封※※※※※※※※※※※※※※※※※※※※※※ 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