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1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4-25 19:07: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教学设计
学科 物理 授课年级 高一
课题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课型 新授课(探究实验课)
目 标 确 立 依 据 课 标 分 析 课标摘录 1.1.3通过实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能用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
课标分解 学生学什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设计实验方案;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误差。 学生怎么学 猜想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阅读教材,明确实验思路→利用提供器材进行实验探究→测量所需物理量数据→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图像得出实验结论及实验误差。 学生学到什么程度 会利用图像法处理数据对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进行实验探究;通过实验得出结论,能分析造成误差的原因。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是在学 习运动的描述及v-t图像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下一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的学习作好铺垫,有承上启下之作用。 2.本节内容是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理解和计算的基础上,对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定性探究实验;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基本步骤的掌握得到了加强,同时实验中的近似思想及图像法的应用及造成误差原因分析等,都助力了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提升,这些都为后续物理探究实验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学习过“运动的描述、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知识,以及对科学探究思想、图像法等物理思想方法及实验具体操作等基本掌握,为本节探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做了知识、方法及技能上的储备。虽然学生有了前期知识和能力上的储备,但与本节内容要求相比还存有一定差距,还需学生进一步提升科学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等,如图像法处理数据及造成实验误差可能原因分析等,都会对学生学习本节内容造成各种障碍。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设计过程,能够依据要求,设计探究实验方案,并能选择合理的方案进行探究实验。 2.经历用图像法处理数据的过程,能从图像中收集信息、获取证据及发现物理规律。 3.经历实验操作和测量过程,知道实验中具体注意事项、造成误差的可能原因及如何减小,体会科学探究过程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1.如何设计方案并使方案合理可行。 2.实验的操作 3.数据处理和分析 学习难点:1.实验方案设计 2.图像法处理数据
教学辅助支持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纸带、小车、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钩码(槽码)、细绳、刻度尺等
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018年举行世界上最特殊 的比赛,跑车、飞机、摩托车 比赛直线加速。实际物体的运动大部分都是变速运动,但加速的情况可能不同。那么如何研究物体的变速运动特点? 设计意图说明:通过播放视频,引入课题,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环节二:确定实验方案仔细观察下列图片,认真参与探究 问题1:本实验要研究的对象是什么?研究目的是什么?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选用什么器材? 问题2:请你把自己设计的方案写出来,并和同学交流。 问题3.你能说出实验方案的中具体操作中的关键点吗?1.学生答:小车、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位移和时间、打点计时器和刻度尺 2.设计思路 按教材P34图2.1-1所示的装置完成探究实验,小车作为研究对象,测出小车速度。 方案:要研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就要想办法测量 小车在不同时刻的瞬时速度,而打点计时器具有此功能。 如果用打点计时器测量速度,就可以如图 2.1-1 所示,把 一端带有滑轮的长铝板平放在实验桌上,铝板上放一个可 以左右移动的小车,小车一端连接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 另一端连接绕过滑轮系有槽码的细绳。小车在槽码的牵引 下运动,通过研究纸带上的信息,就可以知道小车运动的 速度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 3.小组代表回答后,教师给予补充。评价1 评价内容:针对各小 组提出的实验设计思 路、探究方案可行性 及小组合作表现给出 评价。 评价方式:小组互评 +教师点评 评价等级 合格:具有控制变量 的意识,在教师引导 下,基本能提出设计 思路和可行性实验方 案,具有与他人交流、 讨论问题的意识。 良好:根据探究问题, 提出设计思路,基本 能自主设计可行性实 验方案,并能确定关 键步骤,有较强的学 习和探究的兴趣。 优秀:根据探究问题, 提出并准确表述设计 思路,能自主设计可 行性实验方案,并能 确定关键步骤,能对 已有方案提出创新, 小组合作积极,探究 欲望强。设计意图说明:突出问题导向,强调在真实问题情境下,以实验为载体发展学生的 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推理与论证能力,进一步认识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意在落实 学习目标1。环节三:进行实验 问题:上图实验中,如何测量小车的位移和时间? ①引导学生分析减小误差的方法。 巡视学生实验,帮助学生指出不足。 选择有代表性的小组,把数据填入表格。 学生动手做实验,并把测得数据填入表格。评价2 评价内容:针对各小 组实验过程中实验操 作的规范性及优化能 力,小组合作表现给 出评价。 评价方式:小组互评 +教师点评 评价等级: 合格:在教师引导下, 基本能使用给定器材 按步骤进行操作。能 对获得数据初步整理; 具有与他人交流成果、 讨论问题的意识。 良好:能自主根据实 验探究方案,使用给 定器材按步骤规范操 作,对获得数据能进 行定性分析;小组合 作积极,配合较好。 优秀:能自主根据实 验探究方案,使用给 定的器材按步骤规范 操作,对能对获得正 确数据进行定性分析, 发现其中的部分规律; 小组合作积极,配合 密切。设计意图说明:通过学生动手做实验,发展学生科学思维,培养学生求真求实严谨 的科学态度,提升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能力,意在落实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3。环节四: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及实验结论 问题1.分析表格实验数据,如何直观判断小车速度与时间的定量关系? 教师可利用代表性的小组实验数据填写表格,利用计算机生成图像。 问题2.通过实验探究,说出得出的实验结论。 问题3.说出造成实验误差的可能原因与减小方法。(教师引导并修正)1.学生绘制v-t图像。 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得出v与t正比关系。 3.结论: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加速度恒定。 4.可能原因与方法: ①计数点间距测量不准,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②速度计算不准,画v-t图像不准确。评价3 评价内容:对实验数 据的分析和处理,获 得的结论,误差来源 以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进行评价。 评价方式:小组互评 +教师点评 评价等级: 合格:在教师引导下, 基本能对数据进行作 图,通过分析图像, 得出初步结论;能说 出实验探究中造成误 差部分可能原因。 良好:能自主对数据 作图分析,发现特点, 形成正确结论;能说 出实验探究中存在部 分误差的可能原因和 减小误差方法。 优秀:能自主对数据 作图分析,主动转换 自变量(化曲为直), 发现其中规律,得出 正确的结论;能说出实 验探究中存在误差的 可能原因和减小误差 方法。设计意图说明: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结论。既突出了学生学 习的主体性,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及终生学习都 有着积极的意义,意在落实本节课的学习目标2。
板书设计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基础类 1.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 (1)下列哪些器材是多余的:________。 ①电磁打点计时器 ②天平 ③低压直流电源 ④细绳 ⑤纸带 ⑥小车 ⑦钩码 ⑧秒表 ⑨一端有滑轮的长木板 (2)为达到实验目的,还需要的器材是:____________。 2.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按照实验进行的先后顺序,将下述步骤的代号填在横线上________。(学习目标1、2) A.把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固定在小车后面 B.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没有定滑轮的一端,并连好电路 C.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做两次 D.把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定滑轮伸出桌面 E.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 F.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边吊着合适的钩码 G.断开电源,取出纸带 3.列车沿长直坡路向下行驶。开始时速度表上的示数是54 km/h,以后每5 s 读取一次数 据,见表2。 ( 1 )在表2 中填写以m ·s-1 为单位表示的速度值。 ( 2 )作出列车速度与时间关系的 v-t 图像。(学习目标1、2) 探究类 4.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给出了从0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其中0、1、2、3、4、5、6都为计数点。测得x1=1.40 cm,x2=1.90 cm,x3=2.38 cm,x4=2.88 cm,x5=3.39 cm,x6=3.87 cm。已知打点周期为0.02 s,那么: (1)在计时器打出点1、2、3、4、5时,小车的速度分别为:v1=________ cm/s,v2=________ cm/s,v3=______ cm/s,v4=________ cm/s,v5=________ cm/s。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v t图象(保留描点痕迹)。 (3)分析小车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学习目标1、2) 拓展类 5.为研究实验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规律, 把打点计时器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上,小车 拖动纸带运动时,纸带上打出的点如图2.1-5 所示。(学习目标1、2) ( 1 )某同学用以下方法绘制了小车运动的 v-t 图像。先把纸带每隔0.1 s 剪断,得到若干短 纸条。再把这些纸条并排贴在一张纸上,使这 些纸条下端对齐,作为时间坐标轴,标出时间。 最后将纸条上端中心连起来,于是得到 v-t 图 像。请你按以上办法(用张薄纸压在图 2.1-5 上,复制得到纸带)绘制这个v-t 图像。 ( 2 )这样做有道理吗?说说你的看法。 实践类 4.课后完成实验报告。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实验课在第一章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规律,学生基本能掌握实验内容、步骤及数据处理,但在用图像处理数据时存在较多问题,需加以说明,并通过习题来巩固.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