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题 重力势能
课型 新授课
目 标 确 立 依 据 课 标 分 析 课标摘录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与本节课相关的要求: 2.1.3理解重力势能,知道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
课标分解 学生学什么 理解重力做功特点。 理解重力势能。 理解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体会微元法的应用。 学生学到什么程度 理解重力做功的特点。 理解重力势能,会求重力势能,会比较重力势能大小,知道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正负表示大小。 理解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学生怎么学 通过任务一,分析、归纳得出重力做功特点。 通过对对比实验与重力做功的分析,得出重力势能表达式。通过演示实验估算重力势能,知道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其正负表示大小。 通过任务二,计算重力势能、重力做功、重力势能的变化,定量理解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结合任务一的结论,强化理解。
教材分析 1. 本节课内容是上一节“功和功率”的应用特例——重力做功,同时是后续内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础,是本章的重要内容。 重力做功是重力势能变化的量度,是重要的功能关系,为下一节内容动能定理功能关系的理解打下基础。 2. 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分析、总结重力做功特点。通过对比实验,认识到影响重力势能的两个因素,进一步分析得出重力势能表达式。通过演示实验认识重力势能有正负,表示大小。在具体问题中求解重力势能,进一步分析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3.本节课在分析归纳的情境中,增强了学生对物理过程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演示实验,认识到可以用正负表示重力势能的大小。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发现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学情分析 知识层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功,会求直线运动中的重力做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应用微元法,进一步分析沿曲线运动过程中求解重力做功。对于功能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做功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对理解重力做功是重力势能变化的量度打下基础。 能力层面:能够准确计算直线运动过程中的做功情况。对于沿曲线运动的过程,能够想到应用微元法,化曲为直,将新问题变成已经会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再归纳总结规律。
学习目标 1.物理观念:通过不同路径重力做功的分析,归纳出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的特点 。通过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体会功能关系。 2.科学思维:比较实心球不同路径下落,概括出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理解重力势能的表达式,科学推理出重力做功伴随着重力势能的变化。 3.科学探究:利用控制变量法,通过实验,来验证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并对出现的问题通过小组交流作出合理解释。 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央视新闻素材,认识科学与生活的联系,提升社会责任。
学习重难点 重点: 1. 分析、归纳重力做功的特点; 2. 理解重力势能,知道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正负表示大小; 3. 理解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难点: 1. 利用微元思想求解曲线运动中重力做的功; 2. 理解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教学辅助支持 希沃白板(课件、动画、投影、教学过程中应用放大功能)、高空抛物案例视频、对比实验视频、演示实验、
学习评价设计 针对重力做功特点的得出过程,设置学习评价1;针对重力势能表达式的得出和理解,设置学习评价2;针对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设置学习评价3.
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环节一:引入新课播放高空抛物视频案例: 问题1:从这个案例中,你有哪些感悟? 阐述观点: 高空抛物存在安全隐患 国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处于高处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 设计意图说明:从身边事入手,体会处于高处的物体具有跟位置有关的重力势 能,增强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提升社会责任感。环节二:重力做功 任务一、请求解小球m分别沿三种不同的路径,从h1高度运动到h2高度过程中重力做的功。 追问1:发现三种情境中,小球均从h1下落到h2高度,比较重力做功,有什么发现? 完成任务一,比较不同情境中重力做功,归纳重力做功特点。 学习评价1: 能够求出沿1.2路径运动过程重力做功:(合格) 能够求出沿曲线3路径运动过程重力做功,并能够清晰阐述微元法的应用:(良好) 归纳出重力做功特点:(优秀)设计意图说明:引导学生通过做任务一,归纳重力做功特点,亲自发现重力做功与运动路径无关。再一次体会微元法的应用,培养物理思维。环节三:重力势能播放对比实验视频: 问题2:从视频中的对比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问题3:重物下落过程重力势能如何变化? 追问1:下落过程中有哪个力做功了? 追问2:结合任务一三种情境中重力做功和问题3,重力势能应该怎样表示呢? 说明:重力势能单位、标量。 课堂演示实验:用手拖着板擦在空中静止,请确定板擦的重力势能。板擦质量约50g,手离桌面50cm高,桌面离地面高度1m。 追问1:选桌面为零势能面,将板擦放到桌面上重力势能是多少? 将板擦放到桌面下方重力势能怎么表示?认识重力势能与高度有关;与质量有关。 分析、确定重力势能表达式; 理解重力势能。 分析板擦的重力势能,认识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学习评价2: 能够认识到同一物体所处位置越高,重力势能越大;在同一高度处,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合格) 认识到高度变化,重力势能变化,相应过程中重力做功(良好) 分析、确定重力势能表达式(优秀)设计意图说明:通过对比实验视频和演示实验,引导学生确定重力势能表达式,理解重力势能,理解重力势能相对性和正负。环节四: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 任务二、如图,有一个质量 0.5 kg 的小球从桌面以上高 h 1 =1.2 m 的 A 点落到地面上的 B 点,桌面的高为 h 2 =0.8 m 。请按要求填写下表 (g=10m/s 2 ) 。 追问1:观察表格中数据,你有什么发现吗? 追问2:结合任务一,发现重力做功与重力势的变化有怎样的关系?完成任务二,回答问题。 学习评价3: 准确计算,填写表格(合格) 能够认识到重力势能大小与参考平面选取有关,重力势能的变化量与参考平面选取无关(良好) 能够准确表述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量的关系(优秀)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重力势能 重力做功 特点:与运动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高度差有关。 重力势能 Ep=mgh 单位J、状态量、标量、相对性(参考平面)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p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 试根据功的定义计算沿不同斜面运动时重力做的功,它的大小与斜面的倾角是否有关? (学习目标1) 2. (1)足球由位置 1 运动到位置 2 时,重力做了多少功?足球的重力势能增加了多少? (2)足球由位置 2 运动到位置 3 时,重力做了多少功?足球的重力势能减少了多少? (学习目标2、3) 3. 长为2 m、质量为10 kg的一条细铁链放在水平地面上,从提起铁链一端直到铁链全部离开地面的瞬间, 铁链克服重力做的功为多少?重力势能变化多少?( g 取9.8 m/s 2 ) (学习目标1、3)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软件与技术手段应用: 希沃白板(课件、动画功能、投影功能、教学过程中应用放大功能)、高空抛物案例视频、对比实验视频、演示实验。 说明 微元法是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的一种处理问题的方法。在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一节中曾应用过,将时间进行无限分割,最终图线和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在本节课中,求小球沿曲线下落过程中重力做功,学生不曾接触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将新问题转化成已经解决过的问题,既将曲线运动转化成直线运动研究。利用微元法,将轨迹分割成很多小段,直到每小段都能看成直线为止。将这一分割、化曲为直的过程,利用希沃白板的放大功能进行展示,直到分割成每小段都是直线,看到轨迹确是直线后再分别求解、求和,能使学生对微元法的应用更加深刻,进而掌握微元思想。 投影展示学生完成的任务,既是对学生活动的肯定,也是对做的不够好的学生的激励。 做得好一点,争取下次获得展示的机会,形成良性循环,同时也使学习评价落地实施。 利用板擦(手边易得、生活常见物)进行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重力势能,理解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正负,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的距离,增强学生观察意识和能力,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建模和估算能力,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利用高空抛物视频,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发生在身边的事物,如何看待?正确引导价值取向,引导学生从物理角度解释现象。 利用希沃制作动画,可以使运动过程“动”起来,增强直观体验,调动学习兴趣,符合物理思维发展过程。 高空对比实验不好操作,存在安全隐患,用cctv权威的实验视频代替,效果很好。
教学反思与改进
学生通过完成驱动任务和问题,使本节课教学目标已达成。 存在的问题:教学过程中应用了希沃白板放大功能,讲解应用微元法求解小球沿曲线下落过程中重力做功,其中放大讲完后再缩回到原来状态书写表达式也许会更好。这样能够让学生有个整体结构上的认识。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