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统编教材八语文下文学文化常识专题复习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度统编教材八语文下文学文化常识专题复习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27 10:44: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文学文化常识
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专题复习
一、考点分析
文学常识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但考查的重点是与重要文学作品有关的内容,一般出自课下注释,多考查时代国别、风格流派、地位评价、文章体裁、题材人物、作家作品、字号称呼、文体特点等。
注意课下注释,弄清楚一些常见作家的作品、风格流派、写作特点等。要时时关注相关的文化常识专有名词,通过查字典、找资料等方式识记这些文化常识的具体内容,并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文化常识内容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加以整理。
复习备考文学常识要做到——
二、复习策略
1.加强对重点篇目有关作者、写作背景、篇目名称、主要内容概括、主题思想等相关知识的梳理;
2.利用时间、国别、体裁等穿针引线加强识记。
3. 抓住典型的文学样式、文学体裁及代表性的作家、作品等常识展开复习。
三、文学文化常识梳理
(一)教材中的特殊文体
1.信天游
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是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其形式通常为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节奏自由。有的一节表达一个简单独立的意思,有的几节构成一组,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信天游形式自由,常用来抒情,亦可叙事;多运用比兴手法,贴切、自然,增强了诗的音乐性;联想丰富,感情深切。
2. 散文
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
3.说明文
(1)说明文概念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实用性文体 。它通过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性质、种类、关系等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等能有科学的认识。
(2)说明文分类
按说明对象分: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按语言风格分:平实说明文、生动说明文
按说明特点分:自然科学说明文、社会科学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介绍事物的形态、构造、类别、特点、功能等。说明对象往往是具体的事物,解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比如《苏州园林》
事理说明文:解释事物的含义、原理、关系、演变等。对象往往是抽象的事理,解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
说明对象
说明对象的特征
对说明对象的特征进行具体说明
说明文学习的流程与方法
——说明文六个知识点的整合
说明文的分类
说明的顺序
说明的方法
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的语言






4.科普作品
科普作品,又称“科普著作”“科学小品”,它是一种以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作品。科普作品所述内容具有一定的学科专业性和一定的娱乐性、普及性、可读性和通俗性。这类作品在陈述专业科学知识时要求把握一定程度的严谨性,允许适当地虚构作品情节、人物、环境等等,以增强可读性。
5.“记”
记,一种不定体,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个事物有所感受,写出来都可以叫记。
一类是寓情理于事、景、物的描述之中;另一类由事、景、物的描述中,自然生发出情理,卒章显志。
叙事:《桃花源记》;
说明:《核舟记》;
写景:《小石潭记》;
言志:《岳阳楼记》。
演讲词也叫演说词,是指在公众场合就某一问题或某一事件等公开发表自己见解的讲话文稿。
它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也可以表达主张、见解等。演讲词是以“写”来体现“说”的艺术的,因此,与其他文体相比,演讲词具有鲜明性、鼓动性、针对性和启发性等特点,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等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6.演讲词
常见的演讲结构一:黄金圈结构
常见的演讲结构二:总分总结构
常见的演讲结构三:金字塔结构
游记,是散文的一种,指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游记以叙述为主兼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具有形式灵活、文情并茂的特点。它的选材内容非常广泛,凡举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社会生活,无不可以成为游记的题材。
游记包括三个要素:所至(作者的游踪)、所见(作者在游程中目睹的风貌)、所感(作者由所见所闻而引发的所思所想)。所至是骨骼;所见是血肉;所感是灵魂。无骨不立,无肉不丰,无魂不活。因此,三个要素缺一不可,构成一个完整的格局。
7.游记
8.说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说理透彻。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讲究文采,跟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如《爱莲说》《马说》等。
9.歌行体
歌,即能唱的诗。歌行体古诗是古代诗歌体裁之一,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种古诗,讲究押韵,朗朗上口,体现“歌”的特点;句子长短相间,顿挫相谐,有“行”的动感。篇幅可短可长,声律、韵脚较自由,句式灵活多七言。如白居易的《长恨歌》,杜甫的《兵车行》。
10.新乐府:
指不沿用旧乐府标题而另立新题,且不同于旧乐府可以配乐歌唱的一类乐府诗。始创于初唐,至李白、杜甫有较大发展,杜甫的《兵车行》、《丽人行》等均属此类。中唐白居易、元稹倡导新乐府运动,确定了新乐府的名称。白居易所作《新乐府》五十首,多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以七言为主,交错运用五言、三言等句式,节奏多变。
1.下列文学或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大雁归来》一文选自《沙乡年鉴》,作者利奥波德,美国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就是他提出来的。《大雁归来》是一篇事物说明文。
B.《回延安》一诗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信天游这种形式最大的特点是曲调淳朴、高亢、悠长;三句一节;地方色彩,即物起兴。
.C“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主张,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
D.白居易创作的“旧乐府诗”,要求诗歌的形式与内容统一,表达直切顺畅,让人容易接受。
达标检测
【答案】C【解析】A.《大雁归来》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选项错误;B.信天游两行一节;极富地方色彩,选项错误;C.白居易创作的是“新乐府诗”。
2.下列对相关文体知识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时间顺序多用于介绍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制作工序等:空间顺序常用于介绍建筑物或物品;而逻辑顺序则常用于介绍事理。
B.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的杂文颇为相似,如《爱莲说》《马说》等。
C. 律诗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颈联,第三联为颔联,第四联为尾联。
D.演讲稿的语言可以有不同的风格,或庄重严肃,或轻松活泼,但应尽可能口语化、大众化。
C
3.下列文学或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逻辑顺序是介绍事理时通常采用的顺序,如《恐龙无处不有》,用在南极发现恐龙这一事实佐证“板块构造”理论,就采用了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
B.《大自然的语言》和《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均运用逻辑顺序进行说明。前文阐述物候、物候学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后文阐述不同学科之间的紧密相连。
C. 不同的演讲者有属于自己不同的风格。顾拜旦的《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用诗歌般的语言阐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丁肇中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语言幽默风趣,深受听众欢迎,并频频获得观众笑声。
D.游记是一种内容丰富、形式自由的文体。《一滴水经过丽江》采用第一人称和拟人的手法,从一滴水这个独特的视角,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集历史、人文、地理等于一体的美丽画卷;《壶口瀑布》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立足点是“河心”,先写水,后写石,视角反复转换。
【答案】C【解析】C.有误,应该是:王选的《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风趣幽默,深受听众欢迎,并频频获得观众笑声;丁肇中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准确严谨。
01社戏 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2.社戏是中国农村举行迎神赛会或岁时节庆时所演的戏,在江南尤为盛行。“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简单地说,凡一村或几村合伙出钱,为祭神而演,大家可看的戏便是“社戏”。
3.戏曲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4.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
(二)教材中的《文学文化常识》逐课梳理
02回延安 1. 《回延安》选自《贺敬之诗选》。作者贺敬之,现代著名革命诗人、剧作家。主要作品有《回延安》《放声歌唱》《雷锋之歌》等。出版有诗集《放歌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等。1945年,他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
2.《回延安》采用陕北“信天游”的格式。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章法上:两句一节,节数不定。韵律上:节内押韵。语言上:七言为基本句式,可长可短,灵活自由。艺术上:多用比兴手法。往往是上句旨在比兴,下句道出本意。
03安塞腰鼓 1.刘成章,当代诗人、散文家。散文集《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2.安塞腰鼓是陕北的汉族民俗舞蹈。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4灯笼 《灯笼》选自《吴伯箫散文选》,作者吴伯箫,原名熙成,当代著名的散文家和教育家。其作品主要收在《羽书》《烟尘集》《忘年》等文集中。
05大自然的语言 1.竺可桢,字藕舫,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他一生在气候变迁、物候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主要著作有《物候学》(合著)、《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等。
2.课文《大自然的语言》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一期《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改写。
3.农谚: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中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
0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阿西莫夫,美国科幻小说家、科普作家。代表作有 《基地》《新疆域》等。其作品中以《基地系列》、《银河帝国三部曲》和《机器人系列》三大系列被誉为“科幻圣经 ”。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他提出的“机器人学三定律”被称为“现代机器人学的基石”。
07大雁归来 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被誉为“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大雁归来》收录于《沙乡年鉴》,该书记录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之间彼此折射辉映的亲知和体悟。文笔优美,思想深邃,被誉为“绿色圣经”。
08时间的脚印 作者:陶世龙,科普作家。参与主编了《科普创作》《科技写作》《科普创作概论》等。
09桃花源记 1.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号“五柳先生”,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其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
2. 记: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分为碑记、游记、杂记、传记。游记,用来记叙旅途见闻和某地政治生活、社会面貌、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胜古迹等。
3.年龄称谓:黄发垂髫: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垂髫,三四岁至七八岁的儿童,泛指幼年。
拓展:(1)襁褓(qiǎnɡ bǎo):未满周岁的婴儿。
(2)孩提:二至三岁的儿童。
(3) 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例: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八上23课《愚公移山》)
(4)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泛指童年。
(5)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09桃花源记 (6)及笄:女子十五岁。
(7)束发:男子十五岁,泛指青少年。
(8)舞象:舞象之年是一个汉语成语,是古代男子15岁-20岁时期的称谓,是成童的代名词。
(9)冠、加冠、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例:①丈夫之冠也。(八上22课《富贵不能淫》)②既加冠。(九下11课《送东阳马生序》)
(10) 而立之年:三十岁。例:三十而立。(七上11课《〈论语〉十二章》)
(11)不惑之年:四十岁。例:四十而不惑。(七上11课《〈论语〉十二章》)
(12)知命、知天命:五十岁。例:五十而知天命。(七上11课《〈论语〉十二章》)
(13)花甲、耳顺之年:六十岁。例:六十而耳顺。(七上11课《〈论语〉十二章》)
(14)古稀:七十岁。
(15)耄耋(mào dié):八九十岁,指高寿,老年。例:今虽耄老,未有所成。(九下11课《送东阳马生序》)
(16)期颐(qī yí):一百岁。
10小石潭记 1.选自《柳河东集》,原题是《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永州八记”是其被贬后借山水游记抒写胸中抑郁的八篇游记的合称。
2.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世人称之为“柳河东”“河东先生”。
3.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11核舟记 1.《核舟记》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著有《茅檐集》。
2.关于苏轼游赤壁: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诬以诗诽谤朝廷,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职。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矶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等著名作品,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
12《诗经》二首 1.《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五经”指的是《诗》《书》《易》《礼》《春秋》,这五部书是我国保存至今的最古的文献,也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主要经典。)。《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类。“风”又叫“国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使用赋、比、兴的手法。风、雅、颂、赋、比、兴合成“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
2.《关雎》选自《诗经·周南》,《蒹葭》选自《诗经·秦风》
13最后一次讲演 1.闻一多,本名闻家骅,字友三,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代表作品有《红烛》《死水》《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作品主要收录在《闻一多全集》中。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2.演讲词:也叫演说词,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演讲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演讲词有三种类型:①叙事型、②说理型、③抒情型。其特点主要有:①针对性、②鲜明性、③条理性。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选自《瞭望》,有改动。是作者1919年10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情系中华”大会上发表的演讲。作者: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5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1.选自《在北大听讲座(第1辑):思想的声音》。本文是作者1998年10月在北京大学的演讲。原题为《我一生中的八个重要抉择》,这里节选的主要是第六个抉择的部分。有改动。
2.王选(1937—2006),江苏无锡人,生于上海,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专家,被誉为“当代毕昇”。2002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由他领导研制成功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我国新闻出版业普及推广中文计算机排版做出了重大贡献。
16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1.皮埃尔·德·顾拜旦,法国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创始人,被誉为“现代奥林匹克之父”。1928年获诺贝尔和平奖。有著名诗作《体育颂》。本文是他在1919年4月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全体委员大会上发表的演讲。
2.关于奥林匹克运动:奥林匹克运动是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指导下,以体育运动和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庆典——奥运会为主要活动内容,促进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道德全面发展,沟通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在全世界普及奥林匹克精神,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社会运动。奥林匹克运动会有一系列独特而鲜明的象征性标志,如奥林匹克标志、格言、会徽、奖牌、吉祥物等,这些标志有着丰富的文化含义,形象地体现了奥林匹克理想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内涵。奥林匹克五环标志,它由5个奥林匹克环套接组成,有蓝、黑、红、黄、绿5种颜色。五环的含义是象征五大洲的团结以及全世界的运动员以公正、坦率的比赛和友好的精神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相见。
17壶口瀑布 1.《壶口瀑布》选自《梁衡文集 》,作者梁衡,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曾荣获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众多奖项。代表作品有《没有新闻的角落——一个记者的内心独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等。
2.游记,是对旅行进行记录的一种文体,现在也多指记录游览经历的文章。游记三要素:所至,所见,所感。
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选自《藏北游历》,作者马丽华,女作家。一级作家、编审。著有长篇报告文学《青藏苍茫——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五十年》,散文集《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西藏之旅》《走过西藏》等。被誉为“西藏的歌者和行者”。
19登勃朗峰 《登勃朗峰》选自《远处的青山》。作者马克·吐温,美国作家、幽默大师,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代表作品有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百万英镑》等。
20一滴水经过丽江 《一滴水经过丽江》作者是阿来,藏族,当代著名作家,2000年,年仅41岁的阿来凭借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成为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代表作品有《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等。2016年10月,他凭借作品《蘑菇圈》获得第四届郁达夫小说中篇小说奖。
21《庄子》二则 1.《<庄子>二则》选择《庄子集释》,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2.《庄子》亦称《南华经》,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道家经典之一,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3.《北冥有鱼》就选自《庄子》的《逍遥游》。《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
22《礼记》二则 1.《<礼记>二则》选自《礼记正义》,《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礼记》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礼仪,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礼记>二则》中《虽有嘉肴》运用“类比”的方法,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大道之行也》则运用了“对举”的手法,阐明了儒家思想中“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天下为公”的愿望。
2.汉代开始,把《诗》《书》《易》《礼》《春秋》称为“五经”。唐代把《周礼》《礼记》《仪礼》《公羊传》《穀梁传》《左传》与《诗》《书》《易》称为“九经”。唐文宗刻石经,将《孝经》《论语》《尔雅》列入经部,宋代又将《孟子》列入,这十三部儒家经典,称为“十三经”。
23马说 1.《马说》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这是作者《杂说》四篇中的第四篇。2.韩愈: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2. 说: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跟现代杂文相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
3.伯乐:本名孙阳,字伯乐,春秋时秦国人,擅长相马。
4.古代度量单位:
石:古代的容量或者重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一百二十斤为一石。
斛:容量单位,五斗为一斛。
钧: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
锱、铢: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如:锱铢必较: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
跬:长度单位,半步为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仞:长度单位,古代以七尺或者八尺为一仞。(太行王屋二山,高万仞)
舍:长度单位,古代行军时以三十里为一舍。(退避三舍:主动退让九十里)寻: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飞来山上千寻塔)
24唐诗三首 1.《唐诗三首》中《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诗详注》。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世称之为“杜工部”,其诗风沉郁顿挫,他的很多诗篇都反映了“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及衰的历史面貌,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其人被称为“诗圣”。与李白合称“李杜”。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2.《卖炭翁》选自《白居易集》,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庄子是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特色是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想想雄奇瑰丽。
C.柳宗元,字子厚,“唐宋八大家”之一。《小石潭记》作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期间,这一时期他所写的山水游记统称“永州八记”。
D.“世外桃源”“不为五斗米折腰”等,表现了陶渊明远离社会黑暗、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答案】A 【解析】《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达标检测
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卖炭翁》是白居易创作的组诗《新乐府》中的一首。所谓“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就是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
B.《石壕吏》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时期,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目睹的现实写的“三吏三别”组诗中的一首。
C.《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D.韩愈,字退之,河阳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答案】C【解析】C.庄子,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其笔下的《桃花源记》所描绘的世外桃源是他心中的理想社会。
B. 《诗经》又称《诗三百》,为“五经”之一。它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C. 《卖炭翁》的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D.《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又称柳河东、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
【答案】B【解析】B.“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有误。改为: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4.下列对相关文本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惠施肯定自己能知道鱼之乐,庄周则否定了惠施的说法,两人在辩论中反映出来的敏捷思路和睿智的交谈,令人拍案叫绝。
B.《虽有嘉肴》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一大特点:非常重视实践,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于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好的。
C.《大道之行也》寄托着儒家崇高的社会理想:和平安定;人人都能受到社会关爱,安居乐业,且各尽所能。
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推己及人,诗人宁愿“吾庐独破”,也要得到“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表现了诗人心系百姓忧国忧民的情怀。
【答案】A【解析】A.对课文情节理解有误,应是庄周肯定自己能知道鱼之乐,惠施则否定了庄周的说法。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最后一次讲演》选自《闻一多全集》,作者闻一多,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女神》等。
B.《北冥有鱼》节选自《庄子》内篇中的《逍遥游》。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C.《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所以又名《小戴礼记》。
D.白居易的《石壕吏》一诗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控诉,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答案】C【解析】A.闻一多的代表作有诗集《红烛》,《女神》是郭沫若的诗集;B.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D.《石壕吏》的作者是杜甫;故选C。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每到夏季,我们都要依次经历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处暑六个节气。
B. 端午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龙舟节、五月节,传统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等。
C. 古人称自己或家人时往往会用谦逊的态度,如“鄙人”“拙荆”;称呼对方的家人时为了表示尊重,往往会使用尊称,如“令尊”“令爱”。
D.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皆为我国的传统节日。
【答案】A【解析】A.夏季中的六个节气依次是: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没有“处暑”。
7.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阿西莫夫是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我们曾经读过他的代表作《基地》《三体》和《银河帝国三部曲》。
B. 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苏菲的世界》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也是一部通俗有趣的哲学启蒙读物。
C.《虽有佳肴》选自《礼记》。《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D.马克·吐温是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大师之一,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篇小说《百万英镑》、短篇小说《竞选州长》等。
【答案】A【解析】《三体》是刘慈欣创作的系列长篇科幻小说。
8.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古代有很多运用借代的词语,如:桃李指学生,烽烟指战争,丝竹指音乐,汗青指历史,须眉指男子,伉俪指夫妻等。
B.《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垂髫”都指的是老人。
C. “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D. 《卖炭翁》是白居易创作的组诗《新乐府》中的一首。所谓“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就是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
【答案】D【解析】D.有误,“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
9.下列对相关文本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惠施肯定自己能知道鱼之乐,庄周则否定了惠施的说法,两人在辩论中反映出来的敏捷思路和睿智的交谈,令人拍案叫绝。
B. 《虽有嘉肴》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一大特点:非常重视实践,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于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好的。
C. 《大道之行也》寄托着儒家崇高的社会理想:和平安定;人人都能受到社会关爱,安居乐业,且各尽所能。
D.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推己及人,诗人宁愿“吾庐独破”,也要得到“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表现了诗人心系百姓忧国忧民的情怀。
【答案】A【解析】A.对课文情节理解有误,应是庄周肯定自己能知道鱼之乐,惠施则否定了庄周的说法。
10.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思维导图,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B.
C. D.
【答案】A【解析】B.《礼记》是儒家经典而不是道家经典,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C.庄子不是春秋时期的,而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D.韩愈是唐代文学家;故选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