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语文文学文化常识专项训练(解析版+原卷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下语文文学文化常识专项训练(解析版+原卷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27 10:38:2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下册文学文化常识专题训练卷
(分值:70分 时间:50分钟)
一、填空题(25分)(1-9题每空1分)
1.《社戏》的体裁是_______。这篇课文的作者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 》《 彷徨》等。
2.《回延安》以“_________”民歌体的的形式,写诗人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表达了诗人无限兴奋和喜悦的心情。
3.《灯笼》是吴伯箫在20世纪30年代写的一篇_____(体裁),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意义,表现了作者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
4.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延安人,当代作家。已出版六本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__________奖。
5.《大自然的语言》作者 ,我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_______事业创始人之一。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选自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的作品,两篇文章同为________(体裁)。我国的“恐龙之乡”是四川______________(地名)。
7.________(1887—1948),美国生态学家、自然资源保护论者、现代环境学的奠基者。他创作出了一部浪漫与科学精妙融合的生态经典----《___________》。
8.《大雁归来》是一篇富有_____色彩的科学观察笔记。《时间的脚印》是一篇介绍岩石具有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的科普_______。
9.顾拜旦(1863-1937),____国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被誉为“_____________”。
10.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的经验积累和智慧结晶。请你根据节气相关内容,完成对联。(选4个,只填序号)(4分)
①寒食雨 ②春雷动 ③蝉噪有声 ④正逢二月 ⑤春回大地 ⑥夜昼分明
惊蛰:闻得   ,只是一声,虫醒桃开莺恰恰 ;说来地气苏,   ,牛耕日暖雨微微
清明:_____九千万里   ; 日暖神州二十四番花信风
11.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中,富有浓郁民俗特色的传统节日源远流长,五色斑斓。请根据诗意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传统节日,使诗句完整。(4分)
A.爱  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B.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  。
C.年年  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D.忆对  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
12.《社戏》中提到“老生”“小旦”“小生”“小丑”“老旦”等戏曲行当。请根据你积累的知识,指出下表中两位戏曲人物分别属于什么行当。(2分)
剧目 人物 图示 行当
京剧《四郎探母》 佘太君 (1)_______
京剧《野猪林》 林冲 (2)_______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5分)
13.《庄子》一书是庄子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
14.《石壕吏》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均为杜甫在“安史之乱”时期的名作,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控诉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
15.演讲旨在调动听众情绪,并引起听众的共鸣,传达演讲者的思想、观点、感悟,因此不应该使用记叙的表达方式。“记”是古代一种文体,可写人、叙事、状物、记景。《小石潭记》《核舟记》都以游记的形式来抒发作者情感,表达主张。( )
16.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既可说明记叙事物,也可发表议论,又可用于抒发情感,如《爱莲说》《马说》。( )
17.《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之一,是柳宗元被贬谪到湖南永州后的作品,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喜悦、豁达之情。( )
三、选择题(40分)(每小题2分)
18.下列作品、作家、出处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壶口瀑布》——梁衡——《梁衡文集》
B.《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马丽华——《藏北游历》
C.《登勃朗峰》——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
D.《一滴水经过丽江》——阿来——《课堂内外》
19.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礼记》,战国至秦汉间道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B.韩愈,字退之,晚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C.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发表演讲《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标题中的“格物致知”出自儒家经典《大学》,意思是“推究事物的原理而得到知识”。
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卖炭翁》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愤懑和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0.下列有关文学与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社戏》一文中“老生”“小旦”“小丑”都是戏曲行当。分别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年轻女子、滑稽人物。
B.《核舟记》一文中“大苏”指苏轼,后人习惯用“大苏”和“小苏”来称呼苏轼和他的弟弟苏洵。
C.很多古人对年龄的称呼,都与头发有关。除了垂髫外,还有总角、束发、弱冠、及笄、黄发等。黄发则是用来指小孩。
D.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它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宗庙祭祀的歌词,代表作有我们学习的《关雎》。
21.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古代,人们尊称对方的妻子为令爱。
B.“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描写的是除夕。
C.端午节的习俗有挂香包、插艾蒿、登高采菊、喝雄黄酒等。
D.每到夏天,我们都要依次经历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处暑六个节气。
22.下列句子中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颈联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劝勉,即使身在天涯,只要心意相通,人就像在身边,抒发的情感是悲伤深沉的。
B.《关雎》中的“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女子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
C.《小石潭记》中的“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侧面写出游鱼的自由自在及游鱼在水中游动的姿态,正面烘托出潭水的清澈透明。
D.《核舟记》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总-分-总,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
2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之别。“愚见”“鄙人”“寒舍”属于谦辞,“惠顾”“赐教”“久仰”属于敬辞。
B.汉语中常用“烽烟”代指战争,“手足”代指兄弟,“桃李”代指学生,“鸿雁”代指书信。
C.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表明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其中“立”有开始之意,如“立夏”,即为夏季的开始。
D.下列古人代指年龄的词语,按由小到大排列是:襁褓、垂髫、黄发、弱冠。
24.下面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B.《小石潭记》是一篇短小精美的山水游记,文章按“发现小石潭——潭上感受——小潭溪流——潭中景物——交代同游者”的顺序,记录了作者游览的经历。
C.《望岳》《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南逢李龟年》记录了杜甫从青年到晚年时期的生活和经历,生动地描绘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生活画面。
D.明代魏学洢的《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写的《虞初新志》,核舟上所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出自《后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出自《赤壁赋》。
25.下列有关课文内容和相关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事理说明文中往往蕴含着科学精神。如《大自然的语言》《恐龙无处不有》等,作者都能由表及里,在阐明物候、地质之理时,表现出求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B.演讲的风格可以百花齐放。如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庄重典雅,丁肇中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风趣幽默,王选的《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准确严谨。
C.阅读游记,不啻于让心灵去旅行。读梁衡的《壶口瀑布》,让我们感受到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品阿来的《一滴水经过丽江》,让我们对丽江古城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心驰神往。
D.汉字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归”有“女子出嫁”的意思,如《大道之行也》中的“男有分,女有归”;“省”指探望、问候尊长,《社戏》中的鲁镇有出嫁的女儿夏天回母家省亲的习俗。
26.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用“阴”“阳”表示方位,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阳”,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阴”。
B.“黍”是我国五谷之一,一百粒黍排列起来的长度为一尺,因此一个黍粒的长度为一分,“二黍许”即二分左右。
C.五月初五端午节,相传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有吃粽子、赛龙舟等风俗。
D.“一车炭,千余斤”“能以径寸之木”“一食或尽粟一石”中的“斤”“寸”“石”都是重量单位。
27.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古时,“甫”是男子美称,多附于表字之后。
B.古人的纪年方法比较复杂,“天启壬戌”采用的是年号纪年法。
C.“漏断人初静”中“漏”指漏壶,古代计时的器具。“漏断”表明漏壶里的水渐少,说明已经深夜。
D.“矜”指老而无妻,“寡”指老而无夫,“孤”指幼而无父,“独”指老而无子。
28.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诗经》经常使用比、兴手法,采用重章叠句,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
B.游记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传达出敬畏生命、珍视自然的意识;《一滴水经过丽江》描写丽江的景物和人,赞美淳朴的、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
C.朗读课文要结合课文的文体特点进行。《回延安》是抒情诗,语调要舒缓低沉;《灯笼》《安塞腰鼓》都是散文,语调要高昂明快。
D.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比如《恐龙无处不有》运用了逻辑顺序,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证明了大陆漂移。《大雁归来》则是按时间顺序写大雁归来时的情景、归来后的日常生活及联合迁徙。
29.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B.《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我们学过的课文《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都出自其中。
C.王维,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有“诗魔”之称,与孟浩然并称“王孟”。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D.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与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合称“大李杜”。
30.下面图片中的字,对应现代汉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①日②山③人④森⑤林 B.①月②山③雨④森⑤林
C.①月②山③雨④林⑤森 D.①日②山③水④林⑤森
31.下面是关于长江和黄河的书法作品。请从下面的选项中为甲、乙两幅书法作品分别选出最适当的评价。
A.此作品为行书,笔法多变,活泼有神,书写便捷
B.此作品为隶书,字形扁方,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C.此作品为篆书,笔法古朴,粗细均匀,讲求对称
D.此作品为草书,笔法苍劲,龙飞凤舞,一气呵成
甲:( )  乙:( )
32.二十四节气是中国民间认知天象、物候、时令和大自然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这一认知谱系在国际气象界被认为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下列古诗横线上对应的分别是哪个节气,正确的一项是(  )
①______江南见未曾,今年方始是严凝。(宋·陆游)
②不怕南风热,能迎______开。(唐·独孤及)
③玉阶生______,夜久侵罗袜。(唐·李白)
④邯郸驿里逢______,抱膝灯前影伴身。(唐·白居易)
A.白露、大雪、小暑、冬至 B.大雪、小暑、白露、冬至
C.白露、冬至、大雪、小暑 D.大雪、白露、小暑、冬至
3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菊花是花中四君子之一,拥有着文人雅士笔下的那种历经风霜,依旧拥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的意志品质,象征着高雅傲露的意义。
B.中国是礼仪之邦,很讲究礼貌用语,献物于他人说“请笑纳”,请人指点说“请赐教”,他人送己说“请留步”,中途离开说“失陪”。
C.古人为诗文集命名,或以作者的姓名、字、号等命名,或以谥号、书斋、官职、居官地或籍贯等命名。如《柳河东集》是以居官地命名的。
D.古人用很多词指代天下,如“四海”“六合”“八荒”等。“海内存知己”中的“海内”也是指天下。
3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文体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小玲陪家里的老人一起登高望远,赏菊吟诗,遍插茱萸。
B.小玲的生肖属相是蛇,弟弟比她小2岁,小玲要挑选一款生肖属相的玩具送给弟弟作为生日礼物,她选择了一只可爱的机器狗。
C.小玲向同学小明询问他母亲的姓氏,按照古代的礼仪应这么问:“令堂贵姓?”
D.老师提问:“农历二月份有哪些节气?”小玲回答:“惊蛰和春分。”
35.下列对《经典常谈》的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
A.《经典常谈》是朱佩弦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要了解这本书最好的方法是浏览目录。
B.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仓颉造的。东汉时期的许慎编写的《说文解字》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上分为风、雅、颂、赋、比、兴六个部分,合称“六义”。
D.《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作品中撰写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3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市是城市中划定的集中进行交易的场所,唐代的“宫市”名为交易,实为掠夺。
B.“社”是谷神,“稷”是土地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C.“浮云”,在古代诗词中其特定的文化内涵有三:一是遮蔽阻挡;二是飘流无定;三是变化无常。“浮云游子意”中应采用第三种说法。
D.“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我国的中秋节传统节日。
37.下列有关保尔的五件事,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冒死救朱赫来脱险 ②战胜伤寒死里逃生 ③在筑路现场与冬妮亚决裂
④在神父家的面团里撒烟末 ⑤高度残疾时选择文学创作之路
A.③④①②⑤ B.②①④⑤③ C.②⑤④①③ D.④①③②⑤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下册文学文化常识专题训练卷
(分值:70分 时间:50分钟)
一、填空题(25分)(1-9题每空1分)
1.《社戏》的体裁是_______。这篇课文的作者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 》《 彷徨》等。
小说 呐喊
2.《回延安》以“_________”民歌体的的形式,写诗人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表达了诗人无限兴奋和喜悦的心情。
信天游
3.《灯笼》是吴伯箫在20世纪30年代写的一篇_____(体裁),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意义,表现了作者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
散文
4.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延安人,当代作家。已出版六本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__________奖。
鲁迅文学
5.《大自然的语言》作者 ,我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_______事业创始人之一。
竺可桢 气象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选自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的作品,两篇文章同为________(体裁)。我国的“恐龙之乡”是四川______________(地名)。
科普作品 自贡
7.________(1887—1948),美国生态学家、自然资源保护论者、现代环境学的奠基者。他创作出了一部浪漫与科学精妙融合的生态经典----《___________》。
利奥波德 沙乡年鉴
8.《大雁归来》是一篇富有_____色彩的科学观察笔记。《时间的脚印》是一篇介绍岩石具有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的科普_______。
文学 说明文
9.顾拜旦(1863-1937),____国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被誉为“_____________”。
法 奥林匹克之父
10.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的经验积累和智慧结晶。请你根据节气相关内容,完成对联。(选4个,只填序号)(4分)
①寒食雨 ②春雷动 ③蝉噪有声 ④正逢二月 ⑤春回大地 ⑥夜昼分明
惊蛰:闻得 ②  ,只是一声,虫醒桃开莺恰恰 ;说来地气苏, ④  ,牛耕日暖雨微微
清明:__⑤___九千万里 ①  ; 日暖神州二十四番花信风
11.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中,富有浓郁民俗特色的传统节日源远流长,五色斑斓。请根据诗意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传统节日,使诗句完整。(4分)
A.爱  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B.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  。
C.年年  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D.忆对  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
【答案】元宵 清明 端午 中秋
12.《社戏》中提到“老生”“小旦”“小生”“小丑”“老旦”等戏曲行当。请根据你积累的知识,指出下表中两位戏曲人物分别属于什么行当。(2分)
剧目 人物 图示 行当
京剧《四郎探母》 佘太君 (1)_______
京剧《野猪林》 林冲 (2)_______
【答案】(1)老旦(2)小生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5分)
13.《庄子》一书是庄子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 )
【解析】《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
14.《石壕吏》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均为杜甫在“安史之乱”时期的名作,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控诉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 )
15.演讲旨在调动听众情绪,并引起听众的共鸣,传达演讲者的思想、观点、感悟,因此不应该使用记叙的表达方式。“记”是古代一种文体,可写人、叙事、状物、记景。《小石潭记》《核舟记》都以游记的形式来抒发作者情感,表达主张。( × )
【解析】演讲可以用记叙的表达方式;《核舟记》不是游记。
16.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既可说明记叙事物,也可发表议论,又可用于抒发情感,如《爱莲说》《马说》。( √ )
17.《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之一,是柳宗元被贬谪到湖南永州后的作品,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喜悦、豁达之情。( × )
【解析】“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喜悦、豁达之情”表述有误,《小石潭记》中作者的感情由乐转哀,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抑郁、凄苦之情。
三、选择题(40分)(每小题2分)
18.下列作品、作家、出处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壶口瀑布》——梁衡——《梁衡文集》
B.《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马丽华——《藏北游历》
C.《登勃朗峰》——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
D.《一滴水经过丽江》——阿来——《课堂内外》
【答案】C
【解析】 《登勃朗峰》选自《远处的青山》。
19.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礼记》,战国至秦汉间道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B.韩愈,字退之,晚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C.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发表演讲《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标题中的“格物致知”出自儒家经典《大学》,意思是“推究事物的原理而得到知识”。
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卖炭翁》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愤懑和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答案】C
【解析】A项,《礼记》是儒家论著的汇编;B项,韩愈的生活年代大致跨越了唐代的中期和后期非晚唐;D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C项正确。
20.下列有关文学与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社戏》一文中“老生”“小旦”“小丑”都是戏曲行当。分别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年轻女子、滑稽人物。
B.《核舟记》一文中“大苏”指苏轼,后人习惯用“大苏”和“小苏”来称呼苏轼和他的弟弟苏洵。
C.很多古人对年龄的称呼,都与头发有关。除了垂髫外,还有总角、束发、弱冠、及笄、黄发等。黄发则是用来指小孩。
D.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它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宗庙祭祀的歌词,代表作有我们学习的《关雎》。
【答案】A
【解析】B.“苏洵”有误,应为:苏辙;C.“黄发则是用来指小孩”有误,黄发是用来指老人。D.“是宗庙祭祀的歌词”有误,应为:是各地的民歌;故选A。
21.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古代,人们尊称对方的妻子为令爱。
B.“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描写的是除夕。
C.端午节的习俗有挂香包、插艾蒿、登高采菊、喝雄黄酒等。
D.每到夏天,我们都要依次经历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处暑六个节气。
【答案】B
【解析】A. 错误。在古代,人们尊称对方的妻子为令正。令爱是指对方的女儿;
C.错误,登高采菊是重阳节的习俗。端午节的习俗有挂香包、插艾蒿、喝雄黄酒等。
D.错误,改为:每到夏天,我们都要依次经历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和大暑六个节气。
故选B。
22.下列句子中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颈联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劝勉,即使身在天涯,只要心意相通,人就像在身边,抒发的情感是悲伤深沉的。
B.《关雎》中的“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女子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
C.《小石潭记》中的“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侧面写出游鱼的自由自在及游鱼在水中游动的姿态,正面烘托出潭水的清澈透明。
D.《核舟记》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总-分-总,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
【答案】D
【详解】A.颈联抒发的情感是乐观旷达的;B.“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的是男子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正面写出游鱼的自由自在及游鱼在水中游动的姿态,侧面烘托出潭水的清澈透明;故选D。
2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之别。“愚见”“鄙人”“寒舍”属于谦辞,“惠顾”“赐教”“久仰”属于敬辞。
B.汉语中常用“烽烟”代指战争,“手足”代指兄弟,“桃李”代指学生,“鸿雁”代指书信。
C.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表明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其中“立”有开始之意,如“立夏”,即为夏季的开始。
D.下列古人代指年龄的词语,按由小到大排列是:襁褓、垂髫、黄发、弱冠。
【答案】D
【详解】D.襁褓: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指婴幼儿(古代泛指一岁以下幼童,现在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垂髫:古时童子头发下垂,不加扎束,所以称幼童或童年为垂髫;黄发:指代老人;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为成人,进入二十岁后要行加冠礼,因二十岁的年纪身体尚未强壮,故名,后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龄。因此,按由小到大排列是:襁褓、垂髫、弱冠、黄发。故选D。
24.下面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B.《小石潭记》是一篇短小精美的山水游记,文章按“发现小石潭——潭上感受——小潭溪流——潭中景物——交代同游者”的顺序,记录了作者游览的经历。
C.《望岳》《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南逢李龟年》记录了杜甫从青年到晚年时期的生活和经历,生动地描绘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生活画面。
D.明代魏学洢的《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写的《虞初新志》,核舟上所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出自《后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出自《赤壁赋》。
【答案】B
【详解】B.《小石潭记》是一篇短小精美的山水游记,文章按“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溪流——潭上感受——交代同游者”的顺序,记录了作者游览的经历。故选B。
25.下列有关课文内容和相关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事理说明文中往往蕴含着科学精神。如《大自然的语言》《恐龙无处不有》等,作者都能由表及里,在阐明物候、地质之理时,表现出求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B.演讲的风格可以百花齐放。如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庄重典雅,丁肇中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风趣幽默,王选的《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准确严谨。
C.阅读游记,不啻于让心灵去旅行。读梁衡的《壶口瀑布》,让我们感受到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品阿来的《一滴水经过丽江》,让我们对丽江古城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心驰神往。
D.汉字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归”有“女子出嫁”的意思,如《大道之行也》中的“男有分,女有归”;“省”指探望、问候尊长,《社戏》中的鲁镇有出嫁的女儿夏天回母家省亲的习俗。
【答案】B
【详解】考查对课文内容及相关文学常识的把握。
B.《最后一次讲演》慷慨激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准确严谨,《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风趣幽默;故选B。
26.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用“阴”“阳”表示方位,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阳”,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阴”。
B.“黍”是我国五谷之一,一百粒黍排列起来的长度为一尺,因此一个黍粒的长度为一分,“二黍许”即二分左右。
C.五月初五端午节,相传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有吃粽子、赛龙舟等风俗。
D.“一车炭,千余斤”“能以径寸之木”“一食或尽粟一石”中的“斤”“寸”“石”都是重量单位。
【解析】D项,“寸”是长度单位,“石”是容量单位。
27.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古时,“甫”是男子美称,多附于表字之后。
B.古人的纪年方法比较复杂,“天启壬戌”采用的是年号纪年法。
C.“漏断人初静”中“漏”指漏壶,古代计时的器具。“漏断”表明漏壶里的水渐少,说明已经深夜。
D.“矜”指老而无妻,“寡”指老而无夫,“孤”指幼而无父,“独”指老而无子。
【解析】B项,“天启壬戌”属于年号干支兼用纪年法,“天启”是年号,“壬戌”是干支之一。
28.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诗经》经常使用比、兴手法,采用重章叠句,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
B.游记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传达出敬畏生命、珍视自然的意识;《一滴水经过丽江》描写丽江的景物和人,赞美淳朴的、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
C.朗读课文要结合课文的文体特点进行。《回延安》是抒情诗,语调要舒缓低沉;《灯笼》《安塞腰鼓》都是散文,语调要高昂明快。
D.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比如《恐龙无处不有》运用了逻辑顺序,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证明了大陆漂移。《大雁归来》则是按时间顺序写大雁归来时的情景、归来后的日常生活及联合迁徙。
【答案】C
【详解】考查对文学常识及文章内容的把握。
C.“《回延安》是抒情诗,语调要舒缓低沉”表述错误,《回延安》是抒情诗,感情真挚热烈,语调要明快;故选C。
29.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B.《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我们学过的课文《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都出自其中。
C.王维,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有“诗魔”之称,与孟浩然并称“王孟”。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D.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与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合称“大李杜”。
【答案】C
【解析】诗佛是王维,诗鬼是李贺,诗魔是白居易,诗豪是刘禹锡。
30.下面图片中的字,对应现代汉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①日②山③人④森⑤林 B.①月②山③雨④森⑤林
C.①月②山③雨④林⑤森 D.①日②山③水④林⑤森
【答案】D
31.下面是关于长江和黄河的书法作品。请从下面的选项中为甲、乙两幅书法作品分别选出最适当的评价。
A.此作品为行书,笔法多变,活泼有神,书写便捷
B.此作品为隶书,字形扁方,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C.此作品为篆书,笔法古朴,粗细均匀,讲求对称
D.此作品为草书,笔法苍劲,龙飞凤舞,一气呵成
甲:( D )  乙:( C )
32.二十四节气是中国民间认知天象、物候、时令和大自然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这一认知谱系在国际气象界被认为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下列古诗横线上对应的分别是哪个节气,正确的一项是(  )
①______江南见未曾,今年方始是严凝。(宋·陆游)
②不怕南风热,能迎______开。(唐·独孤及)
③玉阶生______,夜久侵罗袜。(唐·李白)
④邯郸驿里逢______,抱膝灯前影伴身。(唐·白居易)
A.白露、大雪、小暑、冬至 B.大雪、小暑、白露、冬至
C.白露、冬至、大雪、小暑 D.大雪、白露、小暑、冬至
【答案】B
3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菊花是花中四君子之一,拥有着文人雅士笔下的那种历经风霜,依旧拥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的意志品质,象征着高雅傲露的意义。
B.中国是礼仪之邦,很讲究礼貌用语,献物于他人说“请笑纳”,请人指点说“请赐教”,他人送己说“请留步”,中途离开说“失陪”。
C.古人为诗文集命名,或以作者的姓名、字、号等命名,或以谥号、书斋、官职、居官地或籍贯等命名。如《柳河东集》是以居官地命名的。
D.古人用很多词指代天下,如“四海”“六合”“八荒”等。“海内存知己”中的“海内”也是指天下。
【答案】C
【解析】《柳河东集》是以籍贯命名的。
3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文体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小玲陪家里的老人一起登高望远,赏菊吟诗,遍插茱萸。
B.小玲的生肖属相是蛇,弟弟比她小2岁,小玲要挑选一款生肖属相的玩具送给弟弟作为生日礼物,她选择了一只可爱的机器狗。
C.小玲向同学小明询问他母亲的姓氏,按照古代的礼仪应这么问:“令堂贵姓?”
D.老师提问:“农历二月份有哪些节气?”小玲回答:“惊蛰和春分。”
【答案】B
35.下列对《经典常谈》的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
A.《经典常谈》是朱佩弦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要了解这本书最好的方法是浏览目录。
B.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仓颉造的。东汉时期的许慎编写的《说文解字》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上分为风、雅、颂、赋、比、兴六个部分,合称“六义”。
D.《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作品中撰写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答案】C
3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市是城市中划定的集中进行交易的场所,唐代的“宫市”名为交易,实为掠夺。
B.“社”是谷神,“稷”是土地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C.“浮云”,在古代诗词中其特定的文化内涵有三:一是遮蔽阻挡;二是飘流无定;三是变化无常。“浮云游子意”中应采用第三种说法。
D.“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我国的中秋节传统节日。
【答案】A
【解析】B.社稷中的“社”指土地神,“稷”指五谷神。C.“浮云游子意”中应采用第二种说法。D.描写的是我国的元宵节传统节日。
37.下列有关保尔的五件事,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冒死救朱赫来脱险 ②战胜伤寒死里逃生 ③在筑路现场与冬妮亚决裂
④在神父家的面团里撒烟末 ⑤高度残疾时选择文学创作之路
A.③④①②⑤ B.②①④⑤③ C.②⑤④①③ D.④①③②⑤
【答案】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