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测试科学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测试科学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4-25 19:16:33

文档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测试科学试题
1.(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下列有关物理现象的描述,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花园里鲜花怒放
B.奔驰的猎豹
C.公路上滚滚车流
D.草原上奔驰的骏马
【答案】A
【知识点】机械运动的分类
【解析】【分析】物体空间位置发生改变的运动称为机械运动。【解答】A、花园里鲜花怒放,位置未发生改变,因此不属于机械运动,故A符合题意;
B、奔驰的猎豹,位置随时间发生改变,属于机械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公路上滚滚车流,位置随时间发生改变,属于机械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草原上奔驰的骏马,位置随时间发生改变,属于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下列对科学量的估测中,比较符合事实的是(  )
A.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 20km/h
B.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约为 1N
C.一个中学生的重力为 50N
D.中学生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接近于 100Pa
【答案】B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 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事实的答案。
【解答】 A.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4km/h,故A错误;
B.两个鸡蛋的质量约100g=0.1kg,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在F=G=mg=0.1kg×10N/kg=1N左右,故B正确;
C.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原子的质量很小,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不是12g,故C错误;
D.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站立时受力面积约400cm2,对地面的压强为:,故D错误。
故选B。
3.(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越来越多的运动爱好者喜爱骑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车把上加装橡胶套是为了减小摩擦
B.踏板上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C.骑行速度越大,轮胎受到地面的摩擦力越大
D.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B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 AB.增大摩擦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压力;
C.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是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D.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解答】 A. 车把上加装橡胶套是为了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摩擦 ,故A错误;
B.轮胎上凹凸不平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故B正确;
C.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是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与速度无关,因此骑行速度越大,轮胎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不变,故C错误;
D.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自行车的支持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B。
4.(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小敏利用海绵、桌子和砝码进行了如图探究实验。下列对整个探究活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探究的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B.探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C.探究过程分析:通过观察海绵凹陷面积大小判断受力效果
D.探究的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答案】C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压强大小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的变化
【解析】【分析】①压力的作用效果表现在受力物体的形变上,受力物体形变程度大,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明显;海绵是比较容易发生形变的物体,可以用海绵来感受压力,通过海绵的形变程度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②图中用小凳子压海绵,海绵受到的压力等于小凳子的重力,在海绵上放一个砝码来增大重力从而增大压力;受力面积等于桌子和海绵的接触面积,通过倒放来增大受力面积;③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积的关系时,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压力的大小一定;同样的道理,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受力面积一定;④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时,变化的那个物理量就是需要探究的因素,通过海绵的形变程度得出结论。可知甲乙可探究压力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乙丙可探究受力面积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
【解答】看图可知,通过实验来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A、 探究的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故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探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探究过程分析:通过观察海绵凹陷程度大小判断受力效果,故C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D、探究的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故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如图是人血涂片示意图,对该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缺铁会影响②的功能 B.①能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
C.人患炎症时①的数量会减少 D.③具有凝血功能
【答案】C
【知识点】血液
【解析】【分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图中,①是白细胞、②是红细胞、③是血小板。白细胞虽然最大,但数目较少,血涂片中最容易找到的是红细胞。【解答】A、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过少或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称为贫血;贫血会降低血液运输氧的能力,从而影响身体的各项生理活动,容易疲劳。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缺铁会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进而影响红细胞的功能,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①是白细胞,白细胞是数量最少的血细胞,有细胞核,但比红细胞大,能吞噬病菌,有防御保护功能,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白细胞又称为吞噬细胞,白细胞的功能是防御,当人体患有炎症时,人体血液中的白细胞会明显增多,某些白细胞能够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吞噬侵入人体的细菌和异物,对人体具有保护作用,故C错误,符合题意;
D、③是血小板,血小板是体积最小的血细胞,在显微镜下基本上看不到,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如图是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
A.金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一个金原子的中子数为197.0
C.一个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8
D.一个金原子核带有79个单位的正电荷
【答案】D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A、金元素属于金属元素,错误;
B、在元素周期表中,正下方的数是相对原子质量;金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197.0,不是中子数为197.0,错误;
C、在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79,错误;
D、在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金原子的质子数=原子序数=79,1个质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金原子核带有79个单位的正电荷,正确。
故答案为:D。
7.(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植物体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  )
A.根系 B.根 C.根尖 D.根毛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根的主要功能是将植物体固定在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导管具有运输作用,能自下向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解答】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根,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是根尖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大大增加了根与土壤中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吸水,根尖成熟区及其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形象化称呼,是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特殊水稻,不惧海水的短期浸泡,(海边滩涂是海水经过之地而非海水里).大多数植物都不能在高盐碱的海边滩涂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
A.海边沙土中溶液浓度过高 B.海边滩涂水量过高
C.植物获得光照强度不足 D.海边滩涂无机盐含量较低
【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解析】【分析】1、植物的正常生长需要根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水分;
2、植物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方式是扩散作用;
3、根吸收水分时水从浓度低的地方流向浓度高的地方。
【解答】植物的正常生长需要有充足的水分、无机盐和光照。在海边滩涂光照和无机盐都是充足的,水也是充足的。但海边滩涂的水是咸水,含盐量很高。而根通过扩散作用从土壤中吸收到水分,前提是土壤浸出液的浓度要低于根细胞液的浓度,根才能吸水,反之植物会失去水分而使植物萎蔫死亡。滩涂边的水由于浓度较高,根中细胞液的浓度低于滩涂土壤浸出液的浓度植物会失去水分,所以大多数植物都不能在滩涂生长的原因是海边沙土中溶液浓度过高,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
故选A
9.(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如图所示,AB为两个弹簧秤,钩码为50牛顿,如不计滑轮摩擦和绳重,当钩码静止时AB弹簧秤的读数分别为(  )
A.50牛顿 0牛顿 B.50牛顿 50牛顿
C.0牛顿 50牛顿 D.50牛顿 100牛顿
【答案】B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弹力;力的测量
【解析】【分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挂钩一侧受到的拉力。
【解答】图中两个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挂钩上受到的力,题中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受到了50N的力,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0N。
故答案为:B。
10.(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下列关于二氧化氮的化学式NO2表示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表示二氧化氮这种物质
B.表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
C.二氧化氮这种物质由一种氮元素和两种氧元素组成
D.一个二氧化氮分子由一个氮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含义:微观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或表示一个分子的构成;宏观表示一种物质或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进行解答。
【解答】A.可以表示二氧化氮这种物质,正确;
B.可以表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正确;
C.可以表示二氧化氮是由氮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而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错误;
D.可以表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是由一个氮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正确;
故选:C
11.(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把一实心金属块浸在盛满酒精的杯中静止后,溢出酒精8g(酒精=0.8×103kg/m3),若把这一金属块浸在盛满水的杯子中静止后,从杯中溢出水的质量是(  )
A.15g B.12.5g C.10g D.8g
【答案】C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将实心金属块浸没在盛满酒精的容器中时,溢出酒精的体积和金属块的体积相等,知道溢出酒精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求出溢出酒精的体积即为金属块的体积;
若把这个金属块放入盛满水的杯子里,溢出的水体积与金属块的体积相等,则利用m=ρV即可求出溢出水的质量。
【解答】 金属块完全浸没在酒精中,
金属块的体积:,
若把这个金属块放入盛满水的杯子里,则V排水=V=10cm3,
溢出水的质量:m水=ρ水V排水=1.0g/cm3×10cm3=10g。
故选C。
12.(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错误的是(  )
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C.水蒸发为水蒸气时体积变大——分子之间间隔变大
D.氧气支持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A.“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是因为梅花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诗人闻到梅花花香,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水蒸发为水蒸气时体积变大,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氧气支持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3.(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在实验室做粗盐提纯实验时,准备过滤实验所需的仪器有(  )
A.①②④⑥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⑥
【答案】D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过滤用于分离不互溶的固体和液体,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解答】在实验室做粗盐提纯实验时,准备过滤实验所需仪器有烧杯、漏斗、铁架台、玻璃棒。
故答案为:D。
14.(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毒气体。如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体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C.生成物中有单质
D.参与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3:2
【答案】D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常见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是:
即在解题前先将两侧相同的物质消去,其为过量的反应物,未参与反应。
【解答】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可知,有一种物质的分子是由同种的原子构成的,属于单质,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上述图示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2=1:1,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5.(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某同学为了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设计了如表所示的对比实验,其他同学看了该实验设计后,提出下列修改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
试管号 加入的物质 1 2
稀淀粉糊(毫升) 2 2
恒温处理(15分钟) 37℃ 0℃
新鲜唾液(毫升) - 2
蒸馏水(毫升) 2 -
恒温处理(15分钟) 37℃ 0℃
碘液(滴) 2 2
A.1号试管不必加入2毫升蒸馏水,而应该加入2毫升新鲜唾液
B.2号试管不必加入2毫升新鲜唾液,而应该加入2毫升蒸馏水
C.2号试管应该保持在37℃环境中进行恒温处理
D.1号试管应加入2毫升新鲜唾液,并保持在0℃环境中进行恒温处理
【答案】A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酶及其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探究的是温度对酶的活性的影响,所以应控制除温度以外的条件都相同,即要控制变量的唯一性。
【解答】A、该实验的变量是温度,因此,其余条件都要相同。1号试管不必加入2 mL蒸馏水,而应该加入2 mL新鲜唾液,故A正确;
B、2号试管不必加入2 mL蒸馏水,而应该加入2 mL新鲜唾液,故B错误;
C、1号试管和2号试管的温度应不同,2号试管应该保持在0℃环境中进行恒温处理,故C错误;
D、1号试管和2号试管的温度应不同,1号试管应加入2mL新鲜唾液,并保持在37℃环境中进行恒温处理,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6.(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  )
A.7~20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0~5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
C.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
D.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
【答案】B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路程时间图像中过原点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与横坐标相平行的横线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解答】A、乙车在7~20s内的图像是一条和时间轴平行的直线,所以乙车处于静止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像看出两车在0~5s内的图像是一条斜线,表示两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小于乙车通过的路程,所以,故B符合题意;
C、由图像看出两车在10s时相遇,此时乙处于静止状态,甲还在匀速运动,二者速度不相同,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像看出甲车在5s末的路程为10m,乙车在5s末的路程为15m,所以在5s末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7.(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将未装满水且密闭的矿泉水瓶,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倒立放置,如图所示。两次放置时,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强分别为pA和pB ,水对瓶底和水对瓶盖的压力分别为FA和FB, 则(  )
A. FA>FB B. FA=FB
C. FA>FB D. FA<FB
【答案】C
【知识点】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压强大小比较;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倒立时,水面上下不同宽,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不等于水的重力,需要通过计算压力,压强用进行计算。【解答】由图可知,倒放时瓶中水的深度较大,根据可知,水对瓶盖的压强较大,即。正放时,瓶子中的水柱是粗细相同的,瓶子底部受到的压力等于瓶中水的重力;倒放时,瓶子中的水柱上面粗,下面细,一部分水压的是瓶子的侧壁,瓶盖受到的压力小于瓶中水的重力;瓶中水的重力是一定的,所以正放时水对瓶底的压力大于倒放时水对瓶盖的压力,即,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8.(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肠道显微胶囊是一种用于诊断胃肠道疾病的可吞咽式小型设备(如图),患者将智能胶囊吞下后,它即随着胃肠肌肉的运动节奏依次通过消化道的各个结构,同时对经过的胃肠道进行连续摄像。结合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显微胶囊可依次经过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
B.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④,④分泌的消化液对蛋白质进行初步的消化
C.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②,②分泌的消化液含消化脂肪的消化酶
D.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⑥,⑥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答案】C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其中唾液腺、肝脏和胰腺位于消化道外,肠腺和胃腺位于消化道以内。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流入口腔中,参与糖类的初步消化;肝脏和胰腺分泌的胆汁和胰液流入小肠中参与食物的消化。
图中,①是食道、②是肝脏、③是大肠、④是胃、⑤是胰腺、⑥是小肠。
【解答】A、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因此,显微胶囊可依次经过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④是胃,胃对蛋白质有初步的消化作用;胃属于消化道,显微胶囊可进入,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②是肝脏,是位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显微胶囊不能进入,故C错误,符合题意;
D、⑥是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属于消化道,显微胶囊可进入,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9.(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如图某钓鱼爱好者站在充气浮台上钓鱼,此时刚好将一条大鱼从刚露出水面钓起至船上。在此过程中,船体受到的浮力变化情况与下列哪一选项最接近(鱼的质量和体积保持不变)(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船始终漂浮,由沉浮体积可知,浮力等于重力。根据判断鱼受到浮力的变化情况,鱼受到的浮力越小,人对鱼的拉力越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知鱼对人的拉力越大,船的总重力越大,浮力越大。
【解答】因为充气浮台始终漂浮,浮力等于其总的重力,将与鱼逐渐被钓起的过程中,鱼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变小,人对鱼施加的拉力变大,导致充气浮台总重增多,则浮力变大,当鱼被拿出水面后,所受浮力为0N,人对鱼施加的拉力等于鱼的重力且保持不变,因此充气浮台的浮力保持不变,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0.(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物体A和B,在大小为F的恒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图中B物体受到A物体对它的摩擦力均为F
B.甲、乙两图中B物体受到水平面对它的摩擦力均为F
C.甲、乙两图中A物体受到B物体对它的摩擦力均为F
D.甲、乙两图中A物体受到B物体对它的摩擦力均为零
【答案】B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与运动的关系;摩擦力的存在
【解析】【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时,可能受平衡力,也可能不受力。拉动B时,A与B之间没有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可知没有摩擦力。
【解答】ACD、甲图以A为研究对象,A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水平方向受拉力F和B对它的静摩擦力作用,且f=F, 乙图,AB同时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AB之间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A不受摩擦力的作用,故ACD错误;
B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在水平方向受地面的摩擦和拉力F,这两个力相互平衡,则f=F,两种情况下B受到的摩擦力相等,故B正确。
故答案为:B。
21.(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下图表示的是地壳里所含各种元素的分布。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出的金属元素有   种。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为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   ,写出钠离子   。(填符号)
【答案】(1)6
(2)O;Al;Na+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种类与分布;离子的书写与意义
【解析】【分析】(1)判断是否属于金属元素可通过元素的中文名称进行分辨,”钅“的是金属元素,注意汞也是金属元素。
(2)地壳中前4为元素为:氧、硅、铝、铁。
【解答】(1)金属元素名称的偏旁是“钅”故共有6中金属元素。(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为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钠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表示为:Na+。
(1)金属元素名称的偏旁是“钅”故共有6中金属元素;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为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钠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表示为:Na+。
22.(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为了便于运动数据记录,许多跑者使用了可穿戴“智能手环”,如图甲所示。为保证“智能手环”用电,我国研发的柔性、可裁剪的碲化铋纤维素复合热点薄膜电池”(简称“薄膜电池”)如图乙,它能充分贴合人体体表,实现体表散热为智能手环供电。
(1)碲化铋(Bi2Te3)中铋元素(Bi)的化合价+3,则碲元素(Te)的化合价为   。
(2)长跑时人体所需的氧气是通过   (选填“扩散”或“呼吸”)作用从肺泡进入血液,能量则是来自细胞内的   作用。
【答案】-2;扩散;呼吸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之和为零,单质的化合价均为零。
(2)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的,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解答】(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Te的化合价为x,设Bi的化合价为+3,则有3x+(+3)×2=0,x=-2,因此碲元素(Te)的化合价为-2。
(2)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是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作用实现的,长跑时,需要大量的氧气,外界气体进入肺泡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氧气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后,再经过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最后到达骨骼肌细胞,氧气在骨骼肌细胞的线粒体中,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因此能量来自细胞内的呼吸作用。
23.(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指尖陀螺是目前很流行的一种玩具,该玩具中间是轴承,轴承内有滚珠,边上有三个用密度较大的金属制作的飞叶,拨动飞叶后,飞叶可以绕轴在指尖上长时间转动(如图)。陀螺对指尖的压力和指尖对陀螺的支持力是一对   力;飞叶转速变慢时惯性将   (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答案】相互作用;不变
【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惯性
【解析】【分析】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惯性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只和质量有关,惯性不是力,注意不能说“惯性力”、“惯性作用”、“受到惯性”等,只能说“由于惯性”或“具有惯性”。【解答】陀螺对指尖的压力和指尖对陀螺的支持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因此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惯性只与质量有关,当飞叶转速变慢时,质量不变,惯性将不变。
24.(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如图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①代表生理过程,a、b分别代表一种气体。据图回答:
(1)食物中的蛋白质在A系统的   (器官)内被分解为氨基酸。营养物质进入血液后,最先到达心脏四腔中的   。
(2)b代表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3)排出的尿液中发现了葡萄糖,则可能是肾单位中的   发生了病变。
【答案】(1)小肠;右心房
(2)CO2
(3)肾小管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液循环;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1)图示为人体新陈代谢的部分生理过程,A是消化系统、B是呼吸系统、C是泌尿系统;①是吸收。经消化和静脉注射进入血液的物质,经上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吸入的物质经肺静脉进入左心房。
(2)B是呼吸系统,a是氧气、b是二氧化碳,气体通过扩散作用进行交换。
(3)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正常情况下将全部的葡萄糖、氨基酸等吸收进血液。
【解答】(1)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因此,食物中的蛋白质小肠内被分解为氨基酸。
营养物质通过小肠吸收进入血液,首先通过门静脉到达肝脏,然后进入下腔静脉,最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
(2)当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便扩散到肺泡里,并通过呼气排出体外,同时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由题图可知,b由血液扩散至肺泡,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3)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血液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过滤)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因此,正常情况下,葡萄糖在肾小球滤过后会在肾小管被完全重吸收。如果尿液中出现葡萄糖,说明肾小管发生了病变,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出现了问题。
(1)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因此,食物中的蛋白质小肠内被分解为氨基酸。
营养物质通过小肠吸收进入血液,首先通过门静脉到达肝脏,然后进入下腔静脉,最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
(2)当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便扩散到肺泡里,并通过呼气排出体外,同时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由题图可知,b由血液扩散至肺泡,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3)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血液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过滤)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因此,正常情况下,葡萄糖在肾小球滤过后会在肾小管被完全重吸收。如果尿液中出现葡萄糖,说明肾小管发生了病变,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出现了问题。
25.(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如图所示是轿车车顶的外掀式天窗。在轿车行驶时,将天窗的前面关闭,后面微微向上打开,车顶形成一个凸面,这样可以   (填“增大”或“减小”)天窗口空气的流速,使天窗开口处的气压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车内的气压,这有利于保持车内空气清新。
【答案】增大;小于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解答。
【解答】根据描述可知,车顶凸面从而使天窗口处形成一个曲面,可以增大天窗口空气的流速,流速越大压强越小;而车内空气流速小而气压大,于是这时车内空气向外流动,有利于保持车内空气清新。
26.(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小宁从家乡宁波到高原地区旅游,发现随身携带的食品袋鼓起来了,如图1所示。这是因为海拔高度升高,大气压   填“变大”或“变小”导致的。如图2所示,用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测得当地大气压等于   mm高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如果在此地烧水,水沸腾时的温度   100℃。(填“>”“<”或“=”)
【答案】变小;750;<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解析】【分析】高度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强越小。
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解答】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空气密度减小,大气压也随之降低;而袋内气体由于密闭,气压几乎不变,外界大气压小于袋内气压,外界大气压的变小导致袋装小面包内部气体膨胀。
如图2所示,用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测得当地大气压等于750mm高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标准大气压下,水银柱的高度为760mm,此地的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如果在此地烧水,由于气压越低液体的沸点越低,因此此地水沸腾时的温度小于100℃。
27.(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临海市大力发展内河港,提升通江达海能力。
(1)如图是港口集装箱吊机正在作业,随着船上货物增多,货船受到的浮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若货船从淡水港口出发入海后,受到的浮力不变,则排开海水的体积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变大;变小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由沉浮条件可知,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状态时,浮力等于重力;下沉时,浮力小于重力。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化。【解答】(1)由于船处于漂浮状态,根据漂浮条件可知F浮=G;如果向船上装货物时,船的重力增大,则船受到的浮力将变大。
(2)若货船从淡水港口出发入海后,因船在海水中也处于漂浮状态,所受浮力不变;由于水的密度变大,根据F浮=ρ水gV排可知排开水的体积变小。
28.(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相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小车在三种不同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分别停留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1)三次实验中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到达底端水平面时   ;
(2)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路程越长,木块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   (选填“快”或“慢”);
(3)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将做   运动。
【答案】初速度相同;慢;匀速直线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为了控制变量,要求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所以要让相同的小车在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自由下滑。
(2)阻力小,运动状态改变得慢,速度减小的慢。
(3)物体受平衡力或不受力时,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将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解答】(1)实验中为了保证小车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相同,使相同的小车在同一斜面、同一高度自由下滑。
(2)根据实验分析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的越慢,运动的距离越长。
(3)由上述实验分析可得,若小车不受力,即水平面绝对光滑,速度的大小将不会发生改变,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29.(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咸祥芦浦村,是夏日避暑的好去处,遮天蔽日的林荫和淙淙溪涧,还有清凉的石门水库。小宁发现水库的大坝是上窄下宽的构造,如图1所示,猜想是否与液体压强的特点有关呢?带着疑问的他回校后,又在一次“科学创新实验”社团活动中,看见如图2所示的双探头压强计,该装置一次测量可采集多个数据,激起了他探究液体压强的浓厚兴趣。
(1)U形管A、B中装入同种液体,小宁用手轻压探头C、D处橡皮膜到一定程度,U形管两侧液面都出现了明显高度差且保持稳定,说明压强计   (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2)小宁先在图2的装水的容器中进行实验:然后换用密度大于水的硫酸铜溶液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
序号 液体种类 探头C深度 hC/cm 高度差ΔhA/格 探头D深度 hD/cm 高度差ΔhB/格
1 水 3 6 5 10
2 水 4 8 6 12
3 硫酸铜溶液 3 9 5 15
4 硫酸铜溶液 4 12 6 18
①分析表中   (填序号)两次数据可知: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②分析表中1、3(或2、4)数据可知:深度相同时,液体   越大,压强越大。
【答案】不漏气;1、2或3、4;密度
【知识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解析】【分析】(1)能形成稳定的高度差,说明压强差不变,可知装置气密性良好。
(2)结合表中数据进行分析,注意控制变量法的使用,每次探究只存在一个变量。【解答】(1)用手轻压探头C、D处橡皮膜到一定程度,U形管两侧液面都出现了明显高度差且保持稳定,说明压强计的气密性良好,不漏气。
(2)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需要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改变探头所处的深度,因此选用1、2或3、4可知得出结论为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3]表中1、3(或2、4)数据中探头所处的深度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且当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即压强越大。
30.(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如图表示大棚内A、B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用二氧化碳吸收量表示)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请分析回答:
(1)B植物的光合作用开始于   (选填“c点前”、“c点”或“c点后”)
(2)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当光照强度为f时,一段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   (选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B。
(3)在农业生产中要使A植物正常生长,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点   
【答案】c点前;多于;d
【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图中,a、b光照强度是0,二氧化碳吸收量是负值,表明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cd二氧化碳吸收量是0,表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e点植物A、植物B二氧化碳吸收量相等,表明二者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差相等。即图像与横坐标的交点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光合作用开始与交点之前。
(2)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部分来自于空气,部分来自于自身的呼吸作用,从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相同时,呼吸作用强度越大,生成的二氧化碳越大,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越大,光合作用越强。
(3)植物正常生长,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积累有机物,即应大于图像与横坐标的交点对应的光照强度。【解答】(1)c点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释放量相等,所以B植物的光合作用开始于c点前。
(2)从图中看出,当光照强度为f时,植物A和植物B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相等,表明植物A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差等于植物B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差;光照强度为0时,植物A的二氧化碳吸收量比植物B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小,表明植物A的呼吸作用强度大于植物B的呼吸作用强度。因此“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当光照强度为f时,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植物A多于植物B。
(3)“要使植物A能正常生长”,必须使植物A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因此大棚内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d点。
31.(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小明用2mL的注射器、量程为0~10N的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粗略测量大气压的值。
步骤一: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步骤二:如图所示安装好器材,水平向右缓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被拉动
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2N。
步骤三: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有效长度为4.00cm,由此可算出注射器的横截面积S
步骤四:算出大气压强值为_________Pa;
同组的小华分析了影响实验结果的可能因素后,对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
(1)步骤四中算出大气压强值为   Pa;
(2)步骤一未完全排出注射器中的空气,会导致测量出的大气压强值   ;(填“偏大”或“偏小”)
(3)取下橡皮帽,重复步骤二的操作,读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3N由此可知,此时活塞所受到的   (填“摩擦力”或“大气压力”)为0.3N。
【答案】1.04×105;偏小;摩擦力
【知识点】误差分析;摩擦力的存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计算压强,注意单位换算。
(2)未排尽装置内的空气,会导致测得的大气压偏小;活塞与注射器之间存在摩擦,会导致测得的大气压偏大。
(3)取下橡皮帽,两侧大气压相互抵消,压力相等,测得的力为摩擦力。【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注射器的横截面积为
大气压强值为
(2)未完全排出注射器中的空气,导致测量大气施加的压力偏小,由可知,计算的压强偏小。
(3)取下橡皮帽,此时注射器内外气体压强相等,此时注射器中的活塞被拉动时会受到筒内施加的摩擦力,因此读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0.3N为活塞所受到的摩擦力。
32.(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其中含有醋酸。醋酸的化学式为 CH3COOH,请回答:
(1)醋酸属于   选填(“单质”或“化合物”)。
(2)醋酸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
(3)6克醋酸中含    克氧元素
【答案】(1)化合物
(2)6:1
(3)3.2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2)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3)氧元素的质量=醋酸质量×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 (1)醋酸的化学式为 CH3COOH,是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2)醋酸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12×2):(1×4)=6:1;
(3)含 6.克氧元素的醋酸的质量为。
33.(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东钱湖是宁波人心目中的地标,整个东钱湖占地总面积约33km2,其中环湖自行车道长达8km。小宁周末和爸爸一起去东钱湖骑行,若爸爸以1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若车所受阻力恒为总重的0.1倍,车重10kg,爸爸重60kg。求:
(1)爸爸环湖骑行所需的时间。
(2)爸爸环湖骑行全程所受牵引力。
(3)爸爸环湖骑行时,自行车坐垫与他的接触面积是200cm2,求爸爸对自行车坐垫的压强。
【答案】(1)环湖所需时间为
(2)该车受到的阻力为f=0.1G总=0.1×(60kg+10kg)×10N/kg=70N
(3)人对自行车坐垫压力为
F=G=mg=60Kg×10N/kg=600N
人对座垫压强为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重力的大小;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1)。
(2)匀速行驶,牵引力等于阻力等于重力的0.1倍。
(3)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压强,注意单位换算。
(1)环湖所需时间为
(2))该车受到的阻力为
f=0.1G总=0.1×(60kg+10kg)×10N/kg=70N
该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受到的牵引力与阻力相互平衡,则牵引力F=f=70N
(3)人对自行车坐垫压力为
F=G=mg=60Kg×10N/kg=600N
人对座垫压强为
34.(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小明同学对一个金属块进行了两次测量:第一次如图(甲)所示,用细线系住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2.7N。第二次如图(乙)所示,让金属块浸没在盛水的杯子中,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1.7N。(g取10N/kg)
金属 金 铜 铁 铝
密度(×103kg/m3 19.3 8.9 7.9 2.7
(1)求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求金属块的体积;
(3)通过进一步计算,结合下表所列的“某些金属的密度”,说明金属块是何种金属。
【答案】(1)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F浮=G物 F=2.7N 1.7N=1N
(2)因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所以,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得,金属块的体积
V金=V排===1×10 4m3
(3)由题意可知,金属块的重力G=2.7N,由G=mg可得,金属块的质量
m===0.27kg
密度
ρ===2.7×103kg/m3
答:(1)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1N;(2)金属块的体积是1×10 4m3;(3)金属材料的密度是2.7×103kg/m3。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1)称重法测浮力:浮力=重力-拉力。
(2)金属块浸没,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金属块的体积。
(3),利用这两个公式进行计算。
1 / 1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测试科学试题
1.(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下列有关物理现象的描述,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花园里鲜花怒放
B.奔驰的猎豹
C.公路上滚滚车流
D.草原上奔驰的骏马
2.(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下列对科学量的估测中,比较符合事实的是(  )
A.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 20km/h
B.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约为 1N
C.一个中学生的重力为 50N
D.中学生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接近于 100Pa
3.(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越来越多的运动爱好者喜爱骑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车把上加装橡胶套是为了减小摩擦
B.踏板上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C.骑行速度越大,轮胎受到地面的摩擦力越大
D.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4.(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小敏利用海绵、桌子和砝码进行了如图探究实验。下列对整个探究活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探究的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B.探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C.探究过程分析:通过观察海绵凹陷面积大小判断受力效果
D.探究的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5.(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如图是人血涂片示意图,对该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缺铁会影响②的功能 B.①能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
C.人患炎症时①的数量会减少 D.③具有凝血功能
6.(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如图是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
A.金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一个金原子的中子数为197.0
C.一个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8
D.一个金原子核带有79个单位的正电荷
7.(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植物体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  )
A.根系 B.根 C.根尖 D.根毛
8.(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形象化称呼,是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特殊水稻,不惧海水的短期浸泡,(海边滩涂是海水经过之地而非海水里).大多数植物都不能在高盐碱的海边滩涂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
A.海边沙土中溶液浓度过高 B.海边滩涂水量过高
C.植物获得光照强度不足 D.海边滩涂无机盐含量较低
9.(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如图所示,AB为两个弹簧秤,钩码为50牛顿,如不计滑轮摩擦和绳重,当钩码静止时AB弹簧秤的读数分别为(  )
A.50牛顿 0牛顿 B.50牛顿 50牛顿
C.0牛顿 50牛顿 D.50牛顿 100牛顿
10.(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下列关于二氧化氮的化学式NO2表示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表示二氧化氮这种物质
B.表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
C.二氧化氮这种物质由一种氮元素和两种氧元素组成
D.一个二氧化氮分子由一个氮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11.(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把一实心金属块浸在盛满酒精的杯中静止后,溢出酒精8g(酒精=0.8×103kg/m3),若把这一金属块浸在盛满水的杯子中静止后,从杯中溢出水的质量是(  )
A.15g B.12.5g C.10g D.8g
12.(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错误的是(  )
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C.水蒸发为水蒸气时体积变大——分子之间间隔变大
D.氧气支持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13.(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在实验室做粗盐提纯实验时,准备过滤实验所需的仪器有(  )
A.①②④⑥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⑥
14.(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毒气体。如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体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C.生成物中有单质
D.参与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3:2
15.(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某同学为了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设计了如表所示的对比实验,其他同学看了该实验设计后,提出下列修改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
试管号 加入的物质 1 2
稀淀粉糊(毫升) 2 2
恒温处理(15分钟) 37℃ 0℃
新鲜唾液(毫升) - 2
蒸馏水(毫升) 2 -
恒温处理(15分钟) 37℃ 0℃
碘液(滴) 2 2
A.1号试管不必加入2毫升蒸馏水,而应该加入2毫升新鲜唾液
B.2号试管不必加入2毫升新鲜唾液,而应该加入2毫升蒸馏水
C.2号试管应该保持在37℃环境中进行恒温处理
D.1号试管应加入2毫升新鲜唾液,并保持在0℃环境中进行恒温处理
16.(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  )
A.7~20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0~5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
C.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
D.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
17.(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将未装满水且密闭的矿泉水瓶,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倒立放置,如图所示。两次放置时,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强分别为pA和pB ,水对瓶底和水对瓶盖的压力分别为FA和FB, 则(  )
A. FA>FB B. FA=FB
C. FA>FB D. FA<FB
18.(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肠道显微胶囊是一种用于诊断胃肠道疾病的可吞咽式小型设备(如图),患者将智能胶囊吞下后,它即随着胃肠肌肉的运动节奏依次通过消化道的各个结构,同时对经过的胃肠道进行连续摄像。结合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显微胶囊可依次经过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
B.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④,④分泌的消化液对蛋白质进行初步的消化
C.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②,②分泌的消化液含消化脂肪的消化酶
D.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⑥,⑥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19.(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如图某钓鱼爱好者站在充气浮台上钓鱼,此时刚好将一条大鱼从刚露出水面钓起至船上。在此过程中,船体受到的浮力变化情况与下列哪一选项最接近(鱼的质量和体积保持不变)(  )
A. B.
C. D.
20.(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物体A和B,在大小为F的恒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图中B物体受到A物体对它的摩擦力均为F
B.甲、乙两图中B物体受到水平面对它的摩擦力均为F
C.甲、乙两图中A物体受到B物体对它的摩擦力均为F
D.甲、乙两图中A物体受到B物体对它的摩擦力均为零
21.(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下图表示的是地壳里所含各种元素的分布。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出的金属元素有   种。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为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   ,写出钠离子   。(填符号)
22.(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为了便于运动数据记录,许多跑者使用了可穿戴“智能手环”,如图甲所示。为保证“智能手环”用电,我国研发的柔性、可裁剪的碲化铋纤维素复合热点薄膜电池”(简称“薄膜电池”)如图乙,它能充分贴合人体体表,实现体表散热为智能手环供电。
(1)碲化铋(Bi2Te3)中铋元素(Bi)的化合价+3,则碲元素(Te)的化合价为   。
(2)长跑时人体所需的氧气是通过   (选填“扩散”或“呼吸”)作用从肺泡进入血液,能量则是来自细胞内的   作用。
23.(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指尖陀螺是目前很流行的一种玩具,该玩具中间是轴承,轴承内有滚珠,边上有三个用密度较大的金属制作的飞叶,拨动飞叶后,飞叶可以绕轴在指尖上长时间转动(如图)。陀螺对指尖的压力和指尖对陀螺的支持力是一对   力;飞叶转速变慢时惯性将   (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24.(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如图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①代表生理过程,a、b分别代表一种气体。据图回答:
(1)食物中的蛋白质在A系统的   (器官)内被分解为氨基酸。营养物质进入血液后,最先到达心脏四腔中的   。
(2)b代表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3)排出的尿液中发现了葡萄糖,则可能是肾单位中的   发生了病变。
25.(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如图所示是轿车车顶的外掀式天窗。在轿车行驶时,将天窗的前面关闭,后面微微向上打开,车顶形成一个凸面,这样可以   (填“增大”或“减小”)天窗口空气的流速,使天窗开口处的气压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车内的气压,这有利于保持车内空气清新。
26.(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小宁从家乡宁波到高原地区旅游,发现随身携带的食品袋鼓起来了,如图1所示。这是因为海拔高度升高,大气压   填“变大”或“变小”导致的。如图2所示,用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测得当地大气压等于   mm高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如果在此地烧水,水沸腾时的温度   100℃。(填“>”“<”或“=”)
27.(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临海市大力发展内河港,提升通江达海能力。
(1)如图是港口集装箱吊机正在作业,随着船上货物增多,货船受到的浮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若货船从淡水港口出发入海后,受到的浮力不变,则排开海水的体积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8.(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相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小车在三种不同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分别停留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1)三次实验中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到达底端水平面时   ;
(2)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路程越长,木块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   (选填“快”或“慢”);
(3)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将做   运动。
29.(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咸祥芦浦村,是夏日避暑的好去处,遮天蔽日的林荫和淙淙溪涧,还有清凉的石门水库。小宁发现水库的大坝是上窄下宽的构造,如图1所示,猜想是否与液体压强的特点有关呢?带着疑问的他回校后,又在一次“科学创新实验”社团活动中,看见如图2所示的双探头压强计,该装置一次测量可采集多个数据,激起了他探究液体压强的浓厚兴趣。
(1)U形管A、B中装入同种液体,小宁用手轻压探头C、D处橡皮膜到一定程度,U形管两侧液面都出现了明显高度差且保持稳定,说明压强计   (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2)小宁先在图2的装水的容器中进行实验:然后换用密度大于水的硫酸铜溶液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
序号 液体种类 探头C深度 hC/cm 高度差ΔhA/格 探头D深度 hD/cm 高度差ΔhB/格
1 水 3 6 5 10
2 水 4 8 6 12
3 硫酸铜溶液 3 9 5 15
4 硫酸铜溶液 4 12 6 18
①分析表中   (填序号)两次数据可知: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②分析表中1、3(或2、4)数据可知:深度相同时,液体   越大,压强越大。
30.(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如图表示大棚内A、B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用二氧化碳吸收量表示)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请分析回答:
(1)B植物的光合作用开始于   (选填“c点前”、“c点”或“c点后”)
(2)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当光照强度为f时,一段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   (选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B。
(3)在农业生产中要使A植物正常生长,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点   
31.(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小明用2mL的注射器、量程为0~10N的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粗略测量大气压的值。
步骤一: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步骤二:如图所示安装好器材,水平向右缓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被拉动
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2N。
步骤三: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有效长度为4.00cm,由此可算出注射器的横截面积S
步骤四:算出大气压强值为_________Pa;
同组的小华分析了影响实验结果的可能因素后,对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
(1)步骤四中算出大气压强值为   Pa;
(2)步骤一未完全排出注射器中的空气,会导致测量出的大气压强值   ;(填“偏大”或“偏小”)
(3)取下橡皮帽,重复步骤二的操作,读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3N由此可知,此时活塞所受到的   (填“摩擦力”或“大气压力”)为0.3N。
32.(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其中含有醋酸。醋酸的化学式为 CH3COOH,请回答:
(1)醋酸属于   选填(“单质”或“化合物”)。
(2)醋酸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
(3)6克醋酸中含    克氧元素
33.(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东钱湖是宁波人心目中的地标,整个东钱湖占地总面积约33km2,其中环湖自行车道长达8km。小宁周末和爸爸一起去东钱湖骑行,若爸爸以1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若车所受阻力恒为总重的0.1倍,车重10kg,爸爸重60kg。求:
(1)爸爸环湖骑行所需的时间。
(2)爸爸环湖骑行全程所受牵引力。
(3)爸爸环湖骑行时,自行车坐垫与他的接触面积是200cm2,求爸爸对自行车坐垫的压强。
34.(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小明同学对一个金属块进行了两次测量:第一次如图(甲)所示,用细线系住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2.7N。第二次如图(乙)所示,让金属块浸没在盛水的杯子中,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1.7N。(g取10N/kg)
金属 金 铜 铁 铝
密度(×103kg/m3 19.3 8.9 7.9 2.7
(1)求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求金属块的体积;
(3)通过进一步计算,结合下表所列的“某些金属的密度”,说明金属块是何种金属。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机械运动的分类
【解析】【分析】物体空间位置发生改变的运动称为机械运动。【解答】A、花园里鲜花怒放,位置未发生改变,因此不属于机械运动,故A符合题意;
B、奔驰的猎豹,位置随时间发生改变,属于机械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公路上滚滚车流,位置随时间发生改变,属于机械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草原上奔驰的骏马,位置随时间发生改变,属于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答案】B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 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事实的答案。
【解答】 A.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4km/h,故A错误;
B.两个鸡蛋的质量约100g=0.1kg,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在F=G=mg=0.1kg×10N/kg=1N左右,故B正确;
C.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原子的质量很小,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不是12g,故C错误;
D.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站立时受力面积约400cm2,对地面的压强为:,故D错误。
故选B。
3.【答案】B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 AB.增大摩擦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压力;
C.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是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D.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解答】 A. 车把上加装橡胶套是为了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摩擦 ,故A错误;
B.轮胎上凹凸不平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故B正确;
C.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是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与速度无关,因此骑行速度越大,轮胎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不变,故C错误;
D.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自行车的支持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B。
4.【答案】C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压强大小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的变化
【解析】【分析】①压力的作用效果表现在受力物体的形变上,受力物体形变程度大,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明显;海绵是比较容易发生形变的物体,可以用海绵来感受压力,通过海绵的形变程度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②图中用小凳子压海绵,海绵受到的压力等于小凳子的重力,在海绵上放一个砝码来增大重力从而增大压力;受力面积等于桌子和海绵的接触面积,通过倒放来增大受力面积;③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积的关系时,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压力的大小一定;同样的道理,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受力面积一定;④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时,变化的那个物理量就是需要探究的因素,通过海绵的形变程度得出结论。可知甲乙可探究压力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乙丙可探究受力面积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
【解答】看图可知,通过实验来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A、 探究的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故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探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探究过程分析:通过观察海绵凹陷程度大小判断受力效果,故C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D、探究的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故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答案】C
【知识点】血液
【解析】【分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图中,①是白细胞、②是红细胞、③是血小板。白细胞虽然最大,但数目较少,血涂片中最容易找到的是红细胞。【解答】A、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过少或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称为贫血;贫血会降低血液运输氧的能力,从而影响身体的各项生理活动,容易疲劳。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缺铁会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进而影响红细胞的功能,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①是白细胞,白细胞是数量最少的血细胞,有细胞核,但比红细胞大,能吞噬病菌,有防御保护功能,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白细胞又称为吞噬细胞,白细胞的功能是防御,当人体患有炎症时,人体血液中的白细胞会明显增多,某些白细胞能够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吞噬侵入人体的细菌和异物,对人体具有保护作用,故C错误,符合题意;
D、③是血小板,血小板是体积最小的血细胞,在显微镜下基本上看不到,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答案】D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A、金元素属于金属元素,错误;
B、在元素周期表中,正下方的数是相对原子质量;金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197.0,不是中子数为197.0,错误;
C、在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79,错误;
D、在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金原子的质子数=原子序数=79,1个质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金原子核带有79个单位的正电荷,正确。
故答案为:D。
7.【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根的主要功能是将植物体固定在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导管具有运输作用,能自下向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解答】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根,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是根尖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大大增加了根与土壤中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吸水,根尖成熟区及其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解析】【分析】1、植物的正常生长需要根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水分;
2、植物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方式是扩散作用;
3、根吸收水分时水从浓度低的地方流向浓度高的地方。
【解答】植物的正常生长需要有充足的水分、无机盐和光照。在海边滩涂光照和无机盐都是充足的,水也是充足的。但海边滩涂的水是咸水,含盐量很高。而根通过扩散作用从土壤中吸收到水分,前提是土壤浸出液的浓度要低于根细胞液的浓度,根才能吸水,反之植物会失去水分而使植物萎蔫死亡。滩涂边的水由于浓度较高,根中细胞液的浓度低于滩涂土壤浸出液的浓度植物会失去水分,所以大多数植物都不能在滩涂生长的原因是海边沙土中溶液浓度过高,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
故选A
9.【答案】B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弹力;力的测量
【解析】【分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挂钩一侧受到的拉力。
【解答】图中两个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挂钩上受到的力,题中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受到了50N的力,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0N。
故答案为:B。
10.【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含义:微观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或表示一个分子的构成;宏观表示一种物质或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进行解答。
【解答】A.可以表示二氧化氮这种物质,正确;
B.可以表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正确;
C.可以表示二氧化氮是由氮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而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错误;
D.可以表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是由一个氮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正确;
故选:C
11.【答案】C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将实心金属块浸没在盛满酒精的容器中时,溢出酒精的体积和金属块的体积相等,知道溢出酒精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求出溢出酒精的体积即为金属块的体积;
若把这个金属块放入盛满水的杯子里,溢出的水体积与金属块的体积相等,则利用m=ρV即可求出溢出水的质量。
【解答】 金属块完全浸没在酒精中,
金属块的体积:,
若把这个金属块放入盛满水的杯子里,则V排水=V=10cm3,
溢出水的质量:m水=ρ水V排水=1.0g/cm3×10cm3=10g。
故选C。
12.【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A.“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是因为梅花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诗人闻到梅花花香,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水蒸发为水蒸气时体积变大,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氧气支持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3.【答案】D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过滤用于分离不互溶的固体和液体,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解答】在实验室做粗盐提纯实验时,准备过滤实验所需仪器有烧杯、漏斗、铁架台、玻璃棒。
故答案为:D。
14.【答案】D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常见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是:
即在解题前先将两侧相同的物质消去,其为过量的反应物,未参与反应。
【解答】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可知,有一种物质的分子是由同种的原子构成的,属于单质,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上述图示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2=1:1,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5.【答案】A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酶及其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探究的是温度对酶的活性的影响,所以应控制除温度以外的条件都相同,即要控制变量的唯一性。
【解答】A、该实验的变量是温度,因此,其余条件都要相同。1号试管不必加入2 mL蒸馏水,而应该加入2 mL新鲜唾液,故A正确;
B、2号试管不必加入2 mL蒸馏水,而应该加入2 mL新鲜唾液,故B错误;
C、1号试管和2号试管的温度应不同,2号试管应该保持在0℃环境中进行恒温处理,故C错误;
D、1号试管和2号试管的温度应不同,1号试管应加入2mL新鲜唾液,并保持在37℃环境中进行恒温处理,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6.【答案】B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路程时间图像中过原点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与横坐标相平行的横线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解答】A、乙车在7~20s内的图像是一条和时间轴平行的直线,所以乙车处于静止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像看出两车在0~5s内的图像是一条斜线,表示两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小于乙车通过的路程,所以,故B符合题意;
C、由图像看出两车在10s时相遇,此时乙处于静止状态,甲还在匀速运动,二者速度不相同,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像看出甲车在5s末的路程为10m,乙车在5s末的路程为15m,所以在5s末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7.【答案】C
【知识点】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压强大小比较;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倒立时,水面上下不同宽,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不等于水的重力,需要通过计算压力,压强用进行计算。【解答】由图可知,倒放时瓶中水的深度较大,根据可知,水对瓶盖的压强较大,即。正放时,瓶子中的水柱是粗细相同的,瓶子底部受到的压力等于瓶中水的重力;倒放时,瓶子中的水柱上面粗,下面细,一部分水压的是瓶子的侧壁,瓶盖受到的压力小于瓶中水的重力;瓶中水的重力是一定的,所以正放时水对瓶底的压力大于倒放时水对瓶盖的压力,即,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8.【答案】C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其中唾液腺、肝脏和胰腺位于消化道外,肠腺和胃腺位于消化道以内。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流入口腔中,参与糖类的初步消化;肝脏和胰腺分泌的胆汁和胰液流入小肠中参与食物的消化。
图中,①是食道、②是肝脏、③是大肠、④是胃、⑤是胰腺、⑥是小肠。
【解答】A、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因此,显微胶囊可依次经过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④是胃,胃对蛋白质有初步的消化作用;胃属于消化道,显微胶囊可进入,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②是肝脏,是位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显微胶囊不能进入,故C错误,符合题意;
D、⑥是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属于消化道,显微胶囊可进入,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9.【答案】B
【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船始终漂浮,由沉浮体积可知,浮力等于重力。根据判断鱼受到浮力的变化情况,鱼受到的浮力越小,人对鱼的拉力越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知鱼对人的拉力越大,船的总重力越大,浮力越大。
【解答】因为充气浮台始终漂浮,浮力等于其总的重力,将与鱼逐渐被钓起的过程中,鱼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变小,人对鱼施加的拉力变大,导致充气浮台总重增多,则浮力变大,当鱼被拿出水面后,所受浮力为0N,人对鱼施加的拉力等于鱼的重力且保持不变,因此充气浮台的浮力保持不变,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0.【答案】B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与运动的关系;摩擦力的存在
【解析】【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时,可能受平衡力,也可能不受力。拉动B时,A与B之间没有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可知没有摩擦力。
【解答】ACD、甲图以A为研究对象,A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水平方向受拉力F和B对它的静摩擦力作用,且f=F, 乙图,AB同时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AB之间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A不受摩擦力的作用,故ACD错误;
B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在水平方向受地面的摩擦和拉力F,这两个力相互平衡,则f=F,两种情况下B受到的摩擦力相等,故B正确。
故答案为:B。
21.【答案】(1)6
(2)O;Al;Na+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种类与分布;离子的书写与意义
【解析】【分析】(1)判断是否属于金属元素可通过元素的中文名称进行分辨,”钅“的是金属元素,注意汞也是金属元素。
(2)地壳中前4为元素为:氧、硅、铝、铁。
【解答】(1)金属元素名称的偏旁是“钅”故共有6中金属元素。(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为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钠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表示为:Na+。
(1)金属元素名称的偏旁是“钅”故共有6中金属元素;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为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钠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表示为:Na+。
22.【答案】-2;扩散;呼吸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之和为零,单质的化合价均为零。
(2)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的,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解答】(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Te的化合价为x,设Bi的化合价为+3,则有3x+(+3)×2=0,x=-2,因此碲元素(Te)的化合价为-2。
(2)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是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作用实现的,长跑时,需要大量的氧气,外界气体进入肺泡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氧气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后,再经过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最后到达骨骼肌细胞,氧气在骨骼肌细胞的线粒体中,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因此能量来自细胞内的呼吸作用。
23.【答案】相互作用;不变
【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惯性
【解析】【分析】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惯性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只和质量有关,惯性不是力,注意不能说“惯性力”、“惯性作用”、“受到惯性”等,只能说“由于惯性”或“具有惯性”。【解答】陀螺对指尖的压力和指尖对陀螺的支持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因此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惯性只与质量有关,当飞叶转速变慢时,质量不变,惯性将不变。
24.【答案】(1)小肠;右心房
(2)CO2
(3)肾小管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液循环;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1)图示为人体新陈代谢的部分生理过程,A是消化系统、B是呼吸系统、C是泌尿系统;①是吸收。经消化和静脉注射进入血液的物质,经上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吸入的物质经肺静脉进入左心房。
(2)B是呼吸系统,a是氧气、b是二氧化碳,气体通过扩散作用进行交换。
(3)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正常情况下将全部的葡萄糖、氨基酸等吸收进血液。
【解答】(1)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因此,食物中的蛋白质小肠内被分解为氨基酸。
营养物质通过小肠吸收进入血液,首先通过门静脉到达肝脏,然后进入下腔静脉,最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
(2)当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便扩散到肺泡里,并通过呼气排出体外,同时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由题图可知,b由血液扩散至肺泡,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3)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血液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过滤)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因此,正常情况下,葡萄糖在肾小球滤过后会在肾小管被完全重吸收。如果尿液中出现葡萄糖,说明肾小管发生了病变,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出现了问题。
(1)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因此,食物中的蛋白质小肠内被分解为氨基酸。
营养物质通过小肠吸收进入血液,首先通过门静脉到达肝脏,然后进入下腔静脉,最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
(2)当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便扩散到肺泡里,并通过呼气排出体外,同时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由题图可知,b由血液扩散至肺泡,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3)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血液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过滤)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因此,正常情况下,葡萄糖在肾小球滤过后会在肾小管被完全重吸收。如果尿液中出现葡萄糖,说明肾小管发生了病变,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出现了问题。
25.【答案】增大;小于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解答。
【解答】根据描述可知,车顶凸面从而使天窗口处形成一个曲面,可以增大天窗口空气的流速,流速越大压强越小;而车内空气流速小而气压大,于是这时车内空气向外流动,有利于保持车内空气清新。
26.【答案】变小;750;<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解析】【分析】高度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强越小。
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解答】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空气密度减小,大气压也随之降低;而袋内气体由于密闭,气压几乎不变,外界大气压小于袋内气压,外界大气压的变小导致袋装小面包内部气体膨胀。
如图2所示,用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测得当地大气压等于750mm高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标准大气压下,水银柱的高度为760mm,此地的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如果在此地烧水,由于气压越低液体的沸点越低,因此此地水沸腾时的温度小于100℃。
27.【答案】变大;变小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由沉浮条件可知,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状态时,浮力等于重力;下沉时,浮力小于重力。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化。【解答】(1)由于船处于漂浮状态,根据漂浮条件可知F浮=G;如果向船上装货物时,船的重力增大,则船受到的浮力将变大。
(2)若货船从淡水港口出发入海后,因船在海水中也处于漂浮状态,所受浮力不变;由于水的密度变大,根据F浮=ρ水gV排可知排开水的体积变小。
28.【答案】初速度相同;慢;匀速直线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为了控制变量,要求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所以要让相同的小车在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自由下滑。
(2)阻力小,运动状态改变得慢,速度减小的慢。
(3)物体受平衡力或不受力时,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将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解答】(1)实验中为了保证小车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相同,使相同的小车在同一斜面、同一高度自由下滑。
(2)根据实验分析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的越慢,运动的距离越长。
(3)由上述实验分析可得,若小车不受力,即水平面绝对光滑,速度的大小将不会发生改变,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29.【答案】不漏气;1、2或3、4;密度
【知识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解析】【分析】(1)能形成稳定的高度差,说明压强差不变,可知装置气密性良好。
(2)结合表中数据进行分析,注意控制变量法的使用,每次探究只存在一个变量。【解答】(1)用手轻压探头C、D处橡皮膜到一定程度,U形管两侧液面都出现了明显高度差且保持稳定,说明压强计的气密性良好,不漏气。
(2)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需要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改变探头所处的深度,因此选用1、2或3、4可知得出结论为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3]表中1、3(或2、4)数据中探头所处的深度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且当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即压强越大。
30.【答案】c点前;多于;d
【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图中,a、b光照强度是0,二氧化碳吸收量是负值,表明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cd二氧化碳吸收量是0,表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e点植物A、植物B二氧化碳吸收量相等,表明二者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差相等。即图像与横坐标的交点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光合作用开始与交点之前。
(2)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部分来自于空气,部分来自于自身的呼吸作用,从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相同时,呼吸作用强度越大,生成的二氧化碳越大,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越大,光合作用越强。
(3)植物正常生长,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积累有机物,即应大于图像与横坐标的交点对应的光照强度。【解答】(1)c点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释放量相等,所以B植物的光合作用开始于c点前。
(2)从图中看出,当光照强度为f时,植物A和植物B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相等,表明植物A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差等于植物B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差;光照强度为0时,植物A的二氧化碳吸收量比植物B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小,表明植物A的呼吸作用强度大于植物B的呼吸作用强度。因此“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当光照强度为f时,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植物A多于植物B。
(3)“要使植物A能正常生长”,必须使植物A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因此大棚内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d点。
31.【答案】1.04×105;偏小;摩擦力
【知识点】误差分析;摩擦力的存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计算压强,注意单位换算。
(2)未排尽装置内的空气,会导致测得的大气压偏小;活塞与注射器之间存在摩擦,会导致测得的大气压偏大。
(3)取下橡皮帽,两侧大气压相互抵消,压力相等,测得的力为摩擦力。【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注射器的横截面积为
大气压强值为
(2)未完全排出注射器中的空气,导致测量大气施加的压力偏小,由可知,计算的压强偏小。
(3)取下橡皮帽,此时注射器内外气体压强相等,此时注射器中的活塞被拉动时会受到筒内施加的摩擦力,因此读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0.3N为活塞所受到的摩擦力。
32.【答案】(1)化合物
(2)6:1
(3)3.2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2)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3)氧元素的质量=醋酸质量×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 (1)醋酸的化学式为 CH3COOH,是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2)醋酸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12×2):(1×4)=6:1;
(3)含 6.克氧元素的醋酸的质量为。
33.【答案】(1)环湖所需时间为
(2)该车受到的阻力为f=0.1G总=0.1×(60kg+10kg)×10N/kg=70N
(3)人对自行车坐垫压力为
F=G=mg=60Kg×10N/kg=600N
人对座垫压强为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重力的大小;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1)。
(2)匀速行驶,牵引力等于阻力等于重力的0.1倍。
(3)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压强,注意单位换算。
(1)环湖所需时间为
(2))该车受到的阻力为
f=0.1G总=0.1×(60kg+10kg)×10N/kg=70N
该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受到的牵引力与阻力相互平衡,则牵引力F=f=70N
(3)人对自行车坐垫压力为
F=G=mg=60Kg×10N/kg=600N
人对座垫压强为
34.【答案】(1)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F浮=G物 F=2.7N 1.7N=1N
(2)因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所以,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得,金属块的体积
V金=V排===1×10 4m3
(3)由题意可知,金属块的重力G=2.7N,由G=mg可得,金属块的质量
m===0.27kg
密度
ρ===2.7×103kg/m3
答:(1)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1N;(2)金属块的体积是1×10 4m3;(3)金属材料的密度是2.7×103kg/m3。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1)称重法测浮力:浮力=重力-拉力。
(2)金属块浸没,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金属块的体积。
(3),利用这两个公式进行计算。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