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题 圆周运动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是学生在学习完曲线运动的基础知识、抛体运动特别是平抛运动之后又一个特殊的曲线运动。本节内容包括圆周运动以及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和转速等物理量及其关系。圆周运动与日常生产生活紧密相连,运用圆周运动知识,可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解决相关问题。为下一章学习万有引力、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等打下知识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完成了必修一和曲线运动相关内容的学习,对力与运动的关系及类比法、极限法等学习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为顺利过渡到圆周运动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圆周运动的描述与前面研究的运动的描述有相同之处,即要弄清位置的改变和位置改变的快慢,但鉴于圆周运动的特殊性及周期性,描述圆周运动要有新的思路和方法,对学生来说是认识上的飞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在面对新问题找到新方法、形成新知识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心理障碍。
学习目标
1物理观念:通过生活中圆周运动实例的列举和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活动,认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会将实际生活情境中的复杂事物抽象成具体简洁的物理模型。2科学思维 :通过对具体实例分析,能从不同角度描述圆周运动转动快慢。通过线速度的定义式的得出,体会类比法与极限法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运用。3科学探究:通过阅读教材知道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能标出圆周运动不同点的线速度方向,总结出匀速圆周运动的性质。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推导线速度与角速度、周期与转速之间的关系,交流与展示,加深对各个物理量之间的联系的理解。能应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线速度、角速度的物理意义,推导二者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角速度的引入
教学辅助支持
多媒体课件、自行车
教学活动设计
过程学习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任务或学习活动设计设计意图或评价目标环节一导入1.对直线运动、平抛运动的描述进行回顾。2.通过观看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视频及图片,总结圆周运动的定义。3.比较自行车的大、 小齿轮和轮胎边缘上的点的运动快慢。通过三个活动,思考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需要引入新的物理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已经学过的运动回顾,使学生知道新知识与前面知识是有关联的。也有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通过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的实例引入,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环节二新课一、圆周运动概念的建立:1.请同学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大家猜他们是将哪些具体事物的简化图?2.评选出谁的作图较好。1.展示自己的美图,猜他们画的是哪些具运动情况的简化图?2.评选出作图比较好同学的作品。学生是否能将具体的生活实例抽象成简洁的物理模型,体会物理学的简洁美。评选较好作图过程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能认真体会的不同圆周运动。检测学习目标1二、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1.自行车的脚踏板小齿轮边缘上的点和后轮边缘上的点哪个运动的快,对于描述转动快慢的物理量如何加以区分?2.播放两物体均做圆周运动动画,提出问题: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3,A、B的线速度不同,而它们的运动应该有共同之处. 能否找到一个物理量体现A、B做圆周运动的相同点 1.思考并回答问题。2.写成比较圆周运动快慢的方法:(1)比较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圆弧的长短,弧长和弦长什么情况下近似相等①线速度的公式推导:弧长与位移大小的近似相等②线速度方向:猜想 → 数学推理(2)比较物体在相同时间内半径转过的角度(3)比较物体转过一周所用时间(4)比较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转过的圈数观察,采用控制变量法得出结果3.通过分析知道可以通过比较转过的角度来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能从不同角度描述圆周运动转动快慢。体会从不同角度来描述事物的方法。体会当时间很短时,弧长与位移大小相等体现极限思想的应用(当时间时间很短时,Δs与Δt比值更能反应A点速度)拓展对运动多样性的认识,深化对位移、速度、周期、转速等重要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对力与运动关系的认识。检测学习目标2三、描述圆周运动快慢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推导:1.线速度和角速度它们之间存在存在联系吗?如果设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由A运动到B的时间为Δt,弧长AB的长度为Δs。弧长对应的圆心角为Δθ,推导二者之间的关系。若体物体转一周,你还有没有更其他的方法来证明二者间的关系?2.选择电扇开关的不同档位。叶片转动时的周期和转速有什么关系?你的猜想是什么?能证明吗?通过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推导线速度和角速度二者关系,周期与转速关系,小组内交流,小组代表班级内展示。能推导得出线速度和角速度两者的关系,也能从特殊情况出发,当物体转一个周期T,得出二者的关系,体会要从多角度分析问题,通过交流与展示,提升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检测学习目标4合作探究:(1)转动自行车脚踏板,自行车大、小齿轮上边缘点的线速度大小?大、小齿轮转动快慢是什么关系?下面的两组齿轮的运动情况与其有什么相似之处?你有什么样的结论?(2)请在同一个齿轮上取半径不同的点,比较其线速度与角度的关系又是怎么样?根据具体的情境,自主完成,组内交流,代表展示,小组交流。归纳总结出结论。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分析寻找普遍规律。通过对比,找出事物间的相似性与关联性。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能与他人合作、敢于质疑。检测学习目标4环节三课堂检测与作业1.关于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匀速圆周运动是匀速运动B.匀速圆周运动是角速度不变的运动C.匀速圆周运动是线速度不变的运动D.匀速圆周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自主完成,代表展示交流、质疑。检测学习目标3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10 s内沿半径为20 m的圆周运动100 m,试求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 (1)线速度的大小;(2)角速度的大小;(3)周期的大小.检测学习目标23.地球可以看做一个半径为6.4×103km的球体,北京的纬度约为40o。位于赤道和位于北京的两个物体,随着地球自转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各是多大?线速度各是多大?自主完成,代表展示交流、质疑。训练粗略计算技巧。检测学习目标4课堂小结布置课堂小结任务,找学生代表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学生代表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其他人补充。课堂小结是教学内容的再现,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掌握内在联系。同时总结重要的物理学习方法,为下一步学习架设桥梁。
板书设计
圆周运动一、线速度v1.方向:圆周上该点的切线方向2.大小:v = 单位m/s3.物理意义:描述圆周运动转动快慢的物理量二、角速度ω 1.ω= ,国际单位是rad/s 2.物理意义:描述质点绕圆心转动的快慢的物理量三、周期T:物体质点沿圆周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国际单位是s四、转速n:质点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圈数,单位为转每秒(r/s)或转每分钟(r/min)五、V、ω、T、n之间的关系:v=ωr ,ω= =2πn,v= =2rπn,方法总结:极限法、类比法、微元法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汽车在公路上行驶一般不打滑,轮子转一周,汽车向前行驶的距离等于车轮的周长。某国产轿车的车轮半径约为30cm,当该型号的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驾驶员面前速率计的指针指在“120km/h”上,可估算出该车轮的转速约为多少?2.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圆盘绕垂直于盘面的中心轴匀速转动,在其正上方高h处沿OB方向水平抛出一小球,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要使球与盘只碰一次,且落点为B,B为圆盘边缘上的点,求小球的初速度v的大小及圆盘转动的角速度ω.
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是描述转动的物理量的阐述,既和前边知识有联系,比如线速度,位移,弧长等,又有全新的物理量角速度,需要从不同角度理解物体转动的快慢,对学生的思维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用大量生活中的例子使知识更加形象,并注意前后联系和区别,注意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去。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