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3.1 用表格表示变量的关系(课件22张PPT+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3.1 用表格表示变量的关系(课件22张PPT+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6-06-02 11:20:22

文档简介

知识基础:本节课是学生在七年级上册教材中学习了探索规律,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表格形式来理解变量、自变量、因变量这些概念。我们生活在变化的世界中,变量与变量的关系,在生活生产中无处不在,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理解,在表格信息中发现两个变化的量,通过了解哪一个是主动变化的,哪一个是随着变化的,来识别自变量和因变量,这对今后学习函数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活动经验基础: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分组学习、合作交流等形式,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具备了合作学习的能力。
效果分析
《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这节课以简单易观察的图片入手,引导学生发现本节课的主题,学生掌握概念比较快。例如:在我提问哪些量没有发生变化,哪些量发生变化的时候,学生能很自然的得出结论。
进入课堂达标环节,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问题,回答问题。回答的比较有条理性。
课堂小结总结比较到位,收到了不错的效果,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进入变化的世界、通过数据感受变化、概念介绍、练习提高、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 进入变化的世界
活动内容: 以随着时间的变化,季节在发生变化为例,让学生关注到我们生活在变化的世界中,很多东西都在发生变化,
活动目的:通过举例,希望学生体会身边的事物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入手,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并能深刻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有很多变化的量,从数学角度来研究,将有助于认识世界。 第二环节: 通过数据感受变化
活动内容:
1.利用实验器材——小车、木板、秒表、调节高度的装置,让学生参与到“小车下滑的时间”的实验中,并一起完成表格。 利用同一块木板,测量小车从不同的高度下滑的时间,然后将得到的数据填入下表:
支撑物高
度 / 厘米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小车下滑
时间 / 秒
4.23
3. 00
2.45
2.13
1.89
1.71
1.59
1.50
1.41
1.35
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支撑物高度为70厘米时,小车下滑时间是多少?
如果用h表示支撑物高度,t表示小车下滑时间,随着h逐渐变大,t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3)h每增加10厘米,t的变化情况相同吗?
(4)估计当h=110厘米时,t的值是多少。你是怎样估计的?
注:问题(4)是进行预测,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鼓励学生充分进行交流,培养他们从表格获取信息的能力。
活动的注意事项:
1.对于问题(4)的预 测,学生的回答可能有分歧,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对于答案在合理范围的都要给予肯定。另一方面,通过试验计时,可以对预测加以证实。
2.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可能语言不够准确,教师要适当引导,鼓励学生用自己 的语言进行描述。让学生体会到集体的智慧、合作交流的必要性。
第三环节: 概念介绍
活动内容: 在“小车下滑的时间”中,支撑物的高度h和小车下滑的时间t都在变化,它们都是变量(variable)。其中小车下滑的时间t随支撑物的高度h的变化而变化。支撑物的高度h是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le),小车下滑的时间t是因变量(dependent variale)。 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小车下滑的距离(木板的长度)一直没有变化。像这种在变化过程中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做常量(constant)。 借助表格,我们可以表示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在表格里,通常把自变量放在上(或左)面,把因变量放在下(或右)面。
活动目的:通过这个例子,理解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常量这些概念,同时体会表格对于数据的整理和呈现起到的作用。对于解决日常生活中变化的事物很有帮助。
第四环节 练习提高
1.填一填
我们在变化过程中,我们把变化着的量叫变量,其中一个叫______,另一个叫______;
________量随_______量的变化而变化;
2.明明从济南给远在上海的爷爷打电话,话费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因变量是( )
A 明明 B 话费
C 时间 D 爷爷
3.甲、乙两地相距s千米,某人行完全程所用的时间t(时)与他的速度v(千米/时)满足vt=s,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A. s是变量B. t是变量
C. v是变量D. s是常量
4.对于圆的周长公式C=2π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π,R是变量,2是常量
(B)R是变量,π是常量
(C)C是变量,π,R是常量
(D)C,R是变量,2,π是常量
5.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y(米/秒)(简称音速)随气温x(℃)的变化而变化.下表列出了一组不同气温时的音速.
气温x/℃
0
5
10
15
20
音速y/(米/秒)
331
334
337
340
343
(1)当x的值逐渐增大时,y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2) x每增加5℃,y的变化情况相同吗?
(3)估计气温为25℃时音速是多少.
6.研究表明,当钾肥和磷肥的施用量一定时,土豆的产量与氮肥的施用量有如下关系:
氮肥施用量/千克/公顷
0
34
67
101
135
202
259
336
404
471
土豆产量/吨/公顷
15.18
21.36
25.72
32.29
34.03
39.45
43.15
43.46
40.83
30.75
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2)当氮肥的施用量是101千克/公顷时,土豆的产量是多少?如果不施氮肥呢?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氮肥的施用量是多少时比较适宜?说说你的理由。
(4)粗略说一说氮肥的施用量对土豆产量的影响。
第五环节 课堂小结
第六环节 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