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只怕不抵抗教材分析
《只怕不抵抗》是人音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课里由冼星海创作的一首反映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儿童歌曲。这首歌是G大调,四二拍,歌曲以进行曲的节奏、平稳级进和跳进交替出现的旋律,描绘了儿童团员们不畏强暴,英勇杀敌的战斗精神。歌曲为三段体结构,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重复。最后两句“只怕不抵抗”的歌词,扩充了乐句、突出了主题,更加深了歌曲的感染力。教学目标:
1、学唱《只怕不抵抗》,并通过学习这首歌来激发学生们的爱国之情及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热情。
2、认识延长记号,了解它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并能实际运用它。
3、感受到抗日战争时期音乐的旋律风格及力量并体会抗日战争时期广大儿童的爱国热情和年纪虽小但志气高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抗日战争时期歌曲的表现力。
教学难点:歌曲中三个不同旋律的“不抵抗”在演唱时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道具:多媒体、钢琴大刀进行曲海娃鸡毛信海娃是一个儿童团团长。有一天,爸爸叫他把一封粘着三根鸡毛的信送到三王村,在第二天天黑之前一定要送到,千万不要落到鬼子手里。海娃一听便赶着羊向三王村急急地跑去。
这时海娃远远的看见有一队鬼子向这里走来,海娃心想:把鸡毛信藏在哪里?扔了肯定不行,埋起来万一找不到怎么办?这时他看见头羊那又大又粗的尾巴,心里有了一计,他把信绑在羊尾巴底下,这样一来什么也看不见了。这时鬼子来到了跟前,一个鬼子搜遍了他的全身只搜到了一个大地瓜,鬼子便让他带路去三王村。眼下一条小路,一条羊道,他便赶着头羊在羊道上飞奔,羊道太难走了,鬼子便让他走的慢点,可海娃不听还是飞快地奔跑,把鬼子拉在岩石之后,眼看就要进三王村的包围圈了,他便高声呼叫:“快打鬼子,鬼子来了!”
不一会,八路军都到齐了,鬼子知道上当了,开出一排排子弹。不好,一颗子弹打到了海娃的腿上,他昏倒了。一个八路军把海娃救起,海娃嘴里不停地说:“羊尾巴下面有鸡毛信,鸡毛信在羊尾巴下面……”说罢便昏过去了。
还有哪些抗战小英雄?请你们说一说。放牛娃王二小谱子
心情第一乐段是积极向上的,情绪是饱满的,而第二乐段展示的是战场上的英勇无敌,声音要高亢一些,到第三乐段的时候是战争胜利,情绪应该变得兴奋,声音要在“只怕不抵抗”中扬上去,最后坚定收尾。
谱子我是抗战小英雄自豪、积极节奏练习拿出机关枪
XX XX |X 0 |XX XX |X 0||
X X |X .X |X 0X |X - |X .X |X - |X 0 ||
XX XX |X 0X |X - |X X |X - |
XX XX |X - |X .X |X X |X 0 |
认识音符延长记号
四分休止符
八分休止符 重点难点难点:
课堂小练习一、分小组轮唱。
第一轮:一个小组唱(吹起小喇叭……..)
另一个小组唱(哒滴哒滴哒……..)。
第二轮:两个组调换。让同学们通过配合共同来完成这一首歌。
二、边唱边跳
同学们想一些简单的动作来配上这首歌,然后展示给大家。 扩展知识冼星海,中国近代作曲家、钢琴家,于1939年所作的《黄河大合唱》是最广为人知的作品。
今天我们学会的这首《只怕不抵抗》就是冼星海在1937年所做的,是当时的儿童团员里流行最广的一首歌曲。歌曲激励着每个中国人团结起来,保卫家园,把侵略者赶出中国!
课后作业回家后把《只怕不抵抗》的歌词背熟预习第二单元的第一首歌曲《摇船调》记得做个小英雄!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