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质检考试
(历史)学科
考试范围:选修-7-13课考试时间: 75分钟
一、单选题(每道题分,共计60分)
1.据《云梦睡虎地秦简》记载,官府要求出售商品要明码标价,“有买及卖也,各婴其贾,小物不能各一钱者,勿婴”。这一规定是为了()
A.维护交易公平B.控制物价飞涨C.抑制商业发展 D.保障商品品质
2.秦代法律规定,父母具有杀、刑其子的权利,而子因受父母杀、刑而状告官府,官府不予受理,如果子坚持诉讼,则子有罪。即父母对子(女)有人身伤害的权利,但子女如果因此诉讼父母,便有了“不孝”之罪。上述规定表明秦代()
A.实行严刑峻法 B.认同儒家道德价值取向
C.推崇外儒内法 D.运用家庭观念教化民众
3.元朝结束了长期多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完成了全国的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最能够凸显其在民族融合方面的特点是()
A.设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
B.立行省制,强化地方管理
C.人分四等,民族歧视严格
D.形成回族,迁居相处融合
4.1042年,辽兴宗在给宋仁宗的信中写道“封圻(疆土)殊两国之名,方册(典籍)纪一家之美。”第二年,他又写道“两朝事同一家。”其意在表达辽、宋()
A.文化上有认同感 B.经济上有互补性
C.关系上彼此依赖 D.政治上东西对峙
5.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春秋时期子产“铸刑书” 统治者开始用法律治理国家
B 汉朝制定《九章律》《二年律令》 开始了律令的儒家化
C 唐高宗颁布《永徽律》并进行逐条解释,撰成《唐律疏议》 标志着中华法系的确立
D 清朝沿袭《大明律》制定《大清律例》 开创了律例合编的新体例
A.AB .BC .CD .D
6.清代新疆的最高军事行政长官是伊犁将军,统辖天山南北。在南疆回部地区,继承并改造了传统的伯克制度,废止伯克世袭制,禁止宗教领袖干预政务:在北疆蒙古各部生活的地区,实行根据八旗制度组织原则建立的札萨克制。另外,在北疆和南疆东部的汉族聚居地区,则实行州县制度。这()
A.摒弃了前代的羁縻政策 B.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理念
C.拓展了改土归流的范围 D.促进了新疆的民族交融
7.北洋政府时期颁布系列法案,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其建立的标志是()
A.《奏定学堂章程》 B.《文官考试法草案》
C.《公务员任用法》 D.《公务员任用条例》
8.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观察下图,最晚成立的自治区是()
A.① B.② C.③ D.④
9.如图为1954年发行的题为《把智慧和力量贡献给祖国》的宣传画。此图反映这一时期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内涵是()
A.鼓励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B:“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C.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提倡“五讲四美三热爱”
D.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0.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恢复干部考核制度,引入“绩效管理”的理念,提出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进行考核,着重考核工作成绩。这表明()
A.干部廉政建设成就显著 B.法治建设进入新阶段
C.人才考核服务国家战略 D.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
11.1980年,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中指出“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这一讲话的背景是当时我国()
A.开始摆脱苏联模式束缚
B.官僚主义和腐败问题日益凸显
C.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
D.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2.下表内容为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的目录比较。据此可知,1982年宪法“新”在()
1954年宪法目录 1982年宪法目录
序言 第一章总纲 第二章国家机构 第三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 序言 第一章总纲 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国家机构 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
A.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宪法原则
B.确立依法治国为国家体制改革重点
C.昭示着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
D.凸显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
1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涌现出一大批热爱祖国、奉献人民、自强不息、砥砺前行、积极进取、崇德向善的全国道德模范。下列选项中,属于其中代表的是()
A.王进喜 B.雷锋 C.华罗庚 D.黄大年
14.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中的节目《摆出一个春天》体现了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打赢脱贫攻坚战,迎来了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展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下表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
口、教育等方面的统计。该表说明()
时间 少数民族人口 教育水平 平均寿命
1953年 445.15万 文盲率90%以上 不足30岁
2020年 1493.22万 高中阶段98% 74.7岁
A.国家始终重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B.民族政策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进步
C.区域经济发展推动了共同富裕的实现D.新疆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
15.史学家托克维尔认为,“罗马法主要是一个非常文明然而非常奴化的民族的作品”“罗马法这种奴役法,最切合君主们的心意”。这体现出罗马法()
A.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本质 B.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
C.存在着较强的灵活性特点 D.蕴含契约自由的思想
16.《拿破仑法典》第五条规定“审判员对于其审理的案件,不得用确立一般规则的方法进行判决。”法官所应该做的,被认为仅是把有关的法律条文运用到具体案件中去的机械性工作,不能有任何创造。这说明该法系()
A.重视司法程序B.突出遵循先例原则C.强调法律权威 D.坚持王权有限观念
17.阅读下表“维也纳会议的部分内容”。由此可见,维也纳会议()
内容 概况
外交制度 制定《关于外交代表等级章程》,确认了外交代表的名称、等级和位次问题
会议分级召开制度 如将讨论主权领土问题与功能合作领域的会议分开,此后国际上逐渐采用分委员会制、秘密会议和非正式磋商等形式开会
A.建立了近代外交制度
B.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
C.在国际关系上形成了欧洲大国均势局面
D.开创了用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
18.它是国际法漫长发展过程中的一块重要里程碑。它不仅标志着一个由众多主权国家组成的实际的国际社会的存在,而且标志着一种对国际行为产生直接约束力的国际法的产生。材料中的它”是指()
A.《战争与和平法》 B.维也纳体系
C.《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9.13世纪,以伦敦方言为基础形成的英语出现在英国官方文件中。1509年,英王亨利八世即位,宣布英语成为英国的官方语言。这一举措有利于()
A.推动英国议会君主制形成
B.促进英国近代民族国家形成
C.强化英国的封君封臣制度
D.解决王权与教权间长期争斗
20.法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法治的精髓和要旨对于各国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具有普遍意义。下列各组文献中均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治理提供法律依据的是()
A.《汉谟拉比法典》《十二铜表法》《独立宣言》
B.《罗马民法大全》《凡尔赛条约》《宅地法》
C.《权利法案》《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
D.《查士丁尼法典》《共产党宣言》《联合国家宣言》
二、材料题(共计4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传统道德和“家训”,都是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孕育、发展和形成的,不可避免地受到封建社会的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尊卑观念的制约,受到维护封建“家庭”和“氏族”延续的思想的局限,受到封建“尊亲”、“忠君君”和轻视妇女等观念的影响。其中有许多封建的糟粕,如男尊女卑、歧视妇女等。
-摘编自徐少锦、陈延斌《中国家训史》
材料二近代早期英国社会,贵族乡绅阶层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教育观念具有重要的社会影响力。他们认为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神职人员,而是培养能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具有良好品德和实用技能的绅士。在教育内容上,他们注重古典文化的学习,同时也强调现代语言、数学、地理、历史等学科的重要性,并且重视体育和军事训练,以培养绅士的优雅举止和坚韧品质。
-摘编自王强《近代早期英国贵族乡绅的教育观念及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传统道德和“家训”的特点,并加以简要评价。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早期英国贵族乡绅教育观念形成的原因,并指出其与中国古代传统道德和“家训”教育观念的不同之处。7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满足庶族地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唐王朝推翻隋朝的统治后,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宋代科举制度在隋唐制度的基础上,有了不少变化。
材料二纵观近代的留学教育,从政府的角度讲,留学的宗旨是保持了一贯性的,是为了学习泰西之长技,以图自强。在选派幼童留美之初,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在奏章中指出,令学生学习西人长技,然后可以渐图自强。曾、李等人无论是作为政府官员,还是作为洋务派的中坚力量,已经认识到西方人治学求实际,他们的初衷正是通过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先进技术以期挽救当时中国落后的局面。
-摘编自常晓虹《近代的留学教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科举制度“有了不少变化”的具体表现。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留学事业发展的背景。6分
23.近代国际法形成并得到发展,20世纪,其范围和作用都有了进一步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在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国家认为进行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在此基础上,国际法的奠基人格劳秀斯认为国际法是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国家主权“对内最高,对外独立”,他主张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提出交战规则以及关于战俘待遇、武器使用,除了军事必需外,财产不应受到损害等原则。这些原则后来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
-据《普通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整理
材料二(国际联盟)......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缔约各国为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的义务,维持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以为今后各国政府间行为之规范,在有组织之民族间彼此关系中维持正义并恪遵条约上之一切义务......
-摘编自《国际联盟盟约》1919年6月28日)
材料三为保证联合国行动迅速有效,各会员国将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主要责任,授予安全理事会,并同意安全理事会于履行此项责任下之职务时,即系代表各会员国......安全理事会以联合国十五会员国组织之;安全理事会关于程序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表决之;对于其他一切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之同意票表决之。
-摘自《联合国宪章》1945年6月26日)
(1)写出格劳秀斯奠定国际法基础的著作。2分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国际联盟盟约》中对战争态度的新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变化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联合国宪章》关于安理会的主要规定,分析这些规定对安理会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所起到的积极作用。6分
2024—2025学年度河北省廊坊卓越艺术职业中学高二第二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答案
1.A
2.B
3.D
4.A
5.C
6.B
7.B
8.C
9.A
10.C
11.C
12.D
13.D
14.B
15.A
16.C
17.B
18.C
19.B
20.C
二、材料题答案
21 题
(1)特点:在封建社会中形成;受等级制度和尊卑观念制约;具有封建糟粕。
评价: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人们的道德行为,有利于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但其中的封建糟粕不利于人性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2)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民族国家的兴起。
不同之处:教育目的是培养绅士而非维护封建统治;教育内容更加注重实用技能和现代学科;教育观念更具开放性和进步性。
22 题
(1)具体表现:放宽了录取的范围,面向全社会开放;取士不问家世,更加强调公平竞争;实行糊名、誊录制;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北宋后期对北方考生单独分配录取名额等。
(2)背景:民族危机的加深,救亡图存的需要;西学东渐的深入;先进中国人的倡导;清政府挽救统治危机的需要;洋务运动、清末新政等政治运动的推动等。
23 题
(1)著作:《战争与和平法》
(2)新变化:对国家的战争权加以限制,通过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维持和平。
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空前灾难,使人们加深了对战争危害的认识。
(3)规定:安理会是联合国中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安理会对实质问题的表决实行 “大国一致” 原则。
积极作用:确保安理会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的权威性,使安理会能有效地采取行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