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二中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历史(合格考)
(时间60分钟,共10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有重大发展,突出表现是
A.铁犁牛耕 B.采集渔猎C.改革变法 D.统一货币
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禁止地方郡国铸钱,把铸币大权收归中央,由上林三官专门负责铸钱事宜,铸造新的五铢钱,各地私铸的钱币全部销毁。汉武帝这样做的目的是
A.平抑市场物价 B.加强中央集权 C.促进商业发展 D.削弱宰相权力
3.下列史料反映的是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所无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王定保《唐擅言》卷1《散序进士》
A.世袭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4.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迫趣(cu)取办,无复常准。......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这表明两税法的实行旨在
A.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B.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C.缓解当时的社会矛盾 D.放松对农民人身控制
5.《辽史》载:“辽国官制,分北、南院。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这一官制体现
A.行政区划的混乱 B.等级分化的严重
C.统治危机的加深D.因俗而治的特点
6.南宋时期,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这表明
A.南方经济发展 B.中央集权加强C.门第观念淡化D.社会阶层流动
7.明朝后期,高产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直接推动了
A.粮食产量的提高 B.生产技术的进步
C.生产工具的改进 D.生产关系的调整
8.《南京条约》附件中规定,外国侨民在中国犯罪或成为民事诉讼的被告时,不受中国法律管辖,只受本国领事依照本国法律审判。这破坏了中国的
A.领土主权B.司法主权 C.关税主权 D.贸易主权
9.太平天国运动期间,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安抚四民告谕,向民众承诺:对他们的产业,“圣兵不犯秋毫”,要“士农工商各力其业”,不要惊慌。其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
A.提出了预备立宪 B.打击了清朝统治C.建立了中华民国 D.实现了民族独立
10.为防止袁世凯专权,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
A.《清帝逊位诏书》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民国宪法》
11.伦敦《泰晤士报》(1937年11月28日)载:“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这一“作战”
A.使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B.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C.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 D.标志着全国团结抗战局面的初步形成
12.下图所示历史事件的重大作用是
A.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3.下图是我国1952年和1957年产业结构比例变化示意图,出现该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抗美援朝的胜利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D.“一五”计划的实
施14.下图中1984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最高峰值形成的原因是
A.提出“双百”方针B.掀起“大跃进”运动
C.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D.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15.2017年新华社推出的歌曲《新时代》唱到:“强起来,追求新时代的富强;复兴之路,历尽沧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引方向;这一刻,正走近舞台的中央;这一刻,世界在倾听东方。”歌曲颂扬的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6.古埃及文明位于非洲尼罗河流域。公元前7世纪,亚述帝国征服了古埃及。此后,埃及又先后被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所征服。这反映出
A.古埃及文明发展水平低下 B.欧亚游牧帝国争强好胜
C.各不同文明区域联系加强D.全球一体化已基本形成
17.11-12世纪以来,在西欧,一边是城市为摆脱领主统治、争取自治而斗争;另一边是部分国王颁授特许状以吸引工商业者在自己的领地建立城市,这些城市与商人成为了国王的长期盟友。这说明
A.城市自治有利于巩固王权B.商业革命打击了封建领主
C.资产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D.庄园经济已走向全面衰败
18.随着佛罗伦萨经济的发展,市民的价值观和心理状态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需要新的思想体系,他们的代表人物如彼特拉克打着“再生”古典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帜,讴歌爱情,宜扬人的高贵。这一思想体系的内核是
A.民族意识B. 理性精神 C.自由主义 D.人文主义
19.19世纪30-40年代,以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三大工
人运动为标志,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工人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是
A.主权在民理论B.空想社会主义 C.三权分立学说 D.科学社会主义
20.如果说18、19世纪是资本主义向世界扩张和世界受其奴役的历史,那么20世纪就是社会主义运动风起云涌、世界人民谋求解放的历史。与时代主题的转换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第一国际的成立
C.巴黎公社的伟大尝试D.十月革命的胜利
21.在某次会议上,法国总理克里孟梭板着面孔说,“先满足我合理的领土要求”,美国总统威尔逊点头认可。日本代表牧野气势汹汹地喊叫:“如果不满足日本接管德国在山东的一切利益,日本决不在和约上签字。”威尔逊也慨然满足。据此推断,该会议为
A.巴黎和会B.慕尼黑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万隆会议
22.1944年,盟军从英国出发开辟欧洲反法西斯第二战场,但牵头国不是英国而是美国。英国直到2006年,才终于还清对美国和加拿大的二战欠款。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二战后英国始终追随美国 B.加拿大是多极化的核心力量
C.二战对英国产生深远影响 D.美苏冷战对峙形势逐渐加剧
23.下图漫画中的情形体现了
A.南北战争 B.德国统一 C.欧洲联合 D.冷战对峙
24.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宜言》,但100年后的1963年,马丁·路德·金仍在通过轰轰烈烈的社会运动为黑人争取平等和公正的权利。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A.《1787年宪法》的内容空疏B.启蒙思想的传播和影响力有限
C.“福利国家”的建设尚不到位 D.人权与平等的实现任重而道远
25.20世纪后期,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推动着技术、资本、商品等在全球的流动,各国之间以经济联系为基础的政治、文化、技术及生态等现代社会的各种联系大大加强。这一局面反映了
A.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B.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
C.世界文化呈现多样性 D.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题,共25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很弱。民族资本中工业资本只占1/5,在工业资本中主要是轻纺工业和食品工业,缺少重工业的基础。1952年,我国工业已经恢复并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是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现代工业在中国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产量,不但远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也落后于1950年的印度。
-摘编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8%。我国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亿人,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常住人口域镇化率达到58.52%,上升40.6个百分点。居民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17年的76.7岁。我国社会大局保持长期稳定,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12月18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主要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4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4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英国资本主义是超越其国界发展的。19世纪上半期,在工业革命的推动,同时也在生产过剩的驱策下,英国资产阶级把眼光转向未来的新市场,转向拉丁美洲新独立的国家,转向日趋衰落的土耳其帝国、亚洲殖民地印度、统一封闭的中国,并采取了战争、签订不平等商约、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四种不同的方式。
-摘编自郭曦晓《鸦片战争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扩
张》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使英国的威胁成为历史的陈迹。苏联成为惟一可与美国抗衡的大国,并展开了对美国石油霸权的核心区域中东的渗透。面对苏联社会主义“新的威胁”和中东民族主义的高潮,此前为各自的石油资本在中东频频斗争的美英两国,迅速联合起来。中东石油支配权之争,是赤裸裸的霸权角逐,是美国进行冷战并最终搞垮苏联的战略工具。阿拉伯人民“石油武器”的使用,石油输出国组织1973年提高油价的决定,引发了第一次“石油危机”,沉重打击了美国的石油霸权,冲击了旧国际经济秩序,从而引爆了战后西方规模最大的经济危机。
-摘编自舒先林《冷战时期美苏博弈中东石油及其现实启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资本主义能够“超越国界发展”的原因及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二战以来世界格局发展的基本特点。(5分)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A B D B D A A B B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B D C C C A D D D
21 22 23 24 25
A C D D A
26.(1)原因:新中国的成立;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重工业基础薄弱;落后农业国的现实;迫切需要改变国家的落后面貌。(答出4点得4分)
(2)成就: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建立了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城市化取得重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答出4点得4分)
(3)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符合中国国情和人民利益;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答出2点,共4分)
27.(1)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与扩张性;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英国的海外殖民与贸易;工业革命的推动。(4分,任答2点)
影响:加速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给亚非拉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激起亚非拉人民的反抗与斗争;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与生产方式。(4分,任答2点)
(2)特点:以美苏为首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立;冷战兴起发展;两极格局形成;美苏争霸;加紧控制亚非拉中间地带;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第三世界崛起;多级力量成长,冲击两极格局。(5分,任答3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