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荷 花 淀
——孙犁
学习目标
目标一:感受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人民的革命乐
观主义精神。
目标二: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
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手法。
目标三:在完成目标二的基础上体会清新优美、富
有诗情画意的 荷花淀派的写作风格。
孙犁(1913 - 2002),原名孙树勋 ,
河北安平人,现代著名作家,“孙犁”
是于1938年开始使用的笔名。“七七 事变”前夕,曾在白洋淀当过小学教
师。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在晋察冀根 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后,在天津日报社工作,并 坚持写作。
一、作者简介
二、背景补充 o 白洋淀,属海河流域,是河北省最大的
湖泊。2017年,国家设立雄安新区,
白洋淀大部为其所辖。
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属于冀中抗
日根据地。卢沟桥事件后不久,国民党 放弃这一带土地,仓皇南逃,当地人民 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在共 产党和八路军的领导下,白洋淀人民积 极投入了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该地军 民利用白洋淀的河湖港汊,同侵略者进
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
本文写于1945年春天,是孙犁“在延安的窑洞里一盏油灯下,用自 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的",最初发表在《解放日报》副刊上,反响很 大。孙犁自己还说“这篇小说引起延安读者的注意,我想是因为同志 们长年在西北高原工作,习惯于那里的大风沙的气候,忽然见到关于 白洋淀水乡的描写,刮来的是带有荷花香味的风,于是情不自禁地感 到新鲜吧。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是献身于抗日的战士们,看到我 们的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群众的抗日决心日益坚决,而妇女们的抗 日情绪也如此令人鼓舞,因此就对这篇小说发生了喜爱之心。"
初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全文已空行标明小说三部分,请你从 一个角度,用四字句给每部分加小标题。
2.小说的故事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 结局,这三部分各属什么阶段
助夫杀敌
高潮、结局
送夫抗敌
开端
探夫遇险
发展
1、梳理结构
阅读文本,划出有关时间的词语,理清本文线索
◎
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
天——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季——冬天
本文是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来安排情节的
荷花淀派
以孙犁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的流派。主要作家还有刘绍
棠、从维熙、韩映山等。荷花淀即白洋淀,这一流派得名,不 但源于白洋淀这个地方,也源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
《荷花淀》不只描绘出了一副副美丽的风景画,而且通过
写景烘托人物,做到了情景相生。 《荷花淀》就是这样一篇景 明、人美、情真意切的小说,被称为"诗体小说。语言富有朴
素、清新、柔美。
荷花淀派作品的特色
①浪漫主义气息和;
②乐观精神,情节生动;
③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描写逼真;
④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有 “诗体小说”之称。
本文,作者淡化了传统的小说
模式,以抒情见长,不以情节 取胜。本文用诗意的笔法写战 争。小说体现了白洋淀:
景 美 、人美、情美。
①点明了时间、地点和女主人公。
②月色皎洁,洁白的苇席遍地,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 , 荷花飘香,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幅恬静的充 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3段)
作用:①环境: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引出 了主要人物——水生嫂;营造了一种清新欢愉的宁静 气 氛 ,
②人物: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善良温顺的形象; ③ 情节:充分展示了荷花淀的美丽富饶和人民生活的 美好幸福,为后文水生嫂毅然送夫参军、组织队伍、 参加战斗等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1、开头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第一,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水生嫂就在这样清新 宁静的气氛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 形 象 。
第二,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作品中的景,都是人 物眼中的景,也都充溢着人物心中的情。这种情景相生的境界 ,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广阔而深邃。
第三,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景物描写不仅为“话别”提供 了时间、地点和谐和的氛围,而且也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 境作了铺垫。
正午淀上风光的描写:以景写人,情景相生。
几个女人探望丈夫的归途上,有点失望,有点伤心,这种 辽阔而静寂的环境烘托了这种情绪,但淀上万里无云开阔明丽 的景色,使年轻妇女们失望伤心的心情马上变得开朗愉快起来 。——①烘托人物心情开始由忧变喜,②同时“水面没有一只 船”又暗示情况异常,为鬼子追她们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 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 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
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 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40段)
O
·作者运用比喻,富有诗意地描写了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象“铜墙铁 壁”,高高挺出的荷花箭象“监视白洋淀的哨兵”,这威武雄壮的 景色,不仅
·①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 (体现内容) ,
·②暗示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 (暗示情 节),
·而且③写出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致胜的信心 (人物 内心、形象)。
·④洋溢着歌颂根据地人民反抗侵略的思想感情(主旨)。 对照下 文荷叶下认出她们丈夫的情景,更会惊叹小说构思的巧妙和布局的 精 当 。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挤得 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象铜墙铁壁一样。粉色
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61段)
环境描写
的作用
情节方面: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 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③照应开头或上文
o
主题方面:①表达、寄托、暗示、揭示主
题;②丰富、深化主旨。
环境本身:首先一定要归纳此处环境的特
点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②暗示社会环境;③营造氛围,渲染气 氛,奠定基调。
人物方面:①烘托心情;②表现身份、地
位、性格等;③暗示命运。
03
01
02
04
,明丽清纯,让人心醉。这么美的家园,谁人不爱!怎
么肯让敌人蹂躏!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点。这么美 丽的一方水土,当然会养育一方英雄儿女,他们美丽的 身心不容玷污,他们平时有多少温情,战时就会有多少 勇气,这是景和人的契合点。
总 结
荷花淀的景物是美丽的,水和天,荷和苇无一不美
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年轻妇女
朗读:水生小声说:“明天……"到“女人流着眼泪答 应了他”(片段1:夫妻话别)
思考:刻画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有什么作用
这篇小说塑造人物形象主要的手法是
美
语言描写
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确实是 个好丈夫,他不仅为革命事事 走在头里,而且能体谅家里的 难处,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 重担,支持丈夫参军。
她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她爱丈夫,爱自己 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 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
-—表现了水生嫂对丈夫的 忧虑和关切之情。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II
"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
“你总是很积极的。
,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
II
II
水生嫂具有体贴、温柔、机敏、识大局、明大义的性格特
点,她像荷花淀里的荷花,有着纯真的的性情,闪耀着纯美的
人性的光辉。
-—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 ,自觉承担任务。
“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
片段2:商议探夫 语言描写
不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 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II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 " 水生的女人说。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II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 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II
羞涩、恒怩,用婆婆作挡箭 牌
快人快语,急切而真挚
爽朗,率真
稳重,谨慎
机智,含蓄
性格特征
片段3:归途说笑
“你看他们那个横样子,见了我们爱搭理不搭理的!”
“啊,好像我们给他们丢了什么人似得。”
“我今天也算看见打仗了。打仗有什么出奇 只要你不 着慌,谁还不会趴在那里放枪呀!
“刚当上小兵就小看我们,过二年,更把我们看得一钱 不值了。谁比谁落后多少呢!”
不甘落后、乐观、自信
作品的语言描写有何特点 起到了什么作用
· 作品中的对话简洁朴素,生动传神,符合人物身份和心
理 ,使人读后“如见其人”。
·①形象地展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②展示了白洋淀女人们的成长历程,
·③展示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人情美,人性美,深化了文
章的主题。
细范描写
1. “吮手指”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 一 下,想是 … …
放在嘴里吮了 一 下。
水生突然提出参军要走, “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她猝不及防,心里受到极大震动,原本让苇眉子在怀里跳 跃的编席能手慌乱中竟让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放在嘴里吮了 一下,这一“吮”字可让人体味出: 事情来得太突然,水生 嫂非常吃惊,但她又强忍着感情,努力平衡自己的情绪。 水 生嫂是识大体、明事理、有觉悟的农村妇女,不能让丈夫说 自己软弱、落后、拖后腿。
2 . “临别嘱咐” : “鸡叫的时候 … … 女人流
着眼泪答应了他。 ”
《荷花淀》中的夫妻话别,是真正的“生离死别”,夫妻
各自的内心波澜、悲痛担忧,都隐藏在作品的字里行间了。水 生嫂与丈夫面对“生离死别”所激发出的那份浓郁缠绵的夫妻 之情,千言万语难尽,作者却惜墨如金,只简单写了几句,可 是把那份感情表现得愈加幽深、丰富。离别在即,水生嫂恳切 而动情地问丈夫还有什么嘱咐,丈夫最后的嘱咐是: “不要叫 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
细茆描写
这是全篇小说中份量最重、内涵最多的一句话。战争年代,
被敌人捉了活的,对一个年轻妇女来说,意味着被羞辱的命运, 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家庭的悲剧,更是一个民族的耻辱。 一对恩爱夫妻,他们最担心、最不能接受的就是这样一个事实。 因此,丈夫要求妻子去拼命,正应了那句古话——“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为了个人的、民族的尊严,他们的选择只能是与敌 人“拼命”。此刻她是流着眼泪答应丈夫的。本文中,水生嫂从 内心一惊,到理解丈夫,从鼻子发酸,到狠下决心,答应丈夫的 嘱 咐 ,把一个女性丰富、复杂、高洁的情感世界,表现得淋漓尽 致而又回环曲折。
女人们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顺手又“丢”到水里去
失落而又百无聊赖的心情
几个青年妇女把掉进水里又捞出来的小包裹丢给了他们。
水生将漂在水上的装着饼干的精致纸盒“捞”出来,“丢”在女
人们的船上。
渲染战斗胜利后的欢乐气氛
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妇女形象
她们勤劳善良、勇敢质朴,明大义,识大体。她们深爱丈夫
, 但在国难当头却能把对丈夫的爱和对祖国的爱统一起来,积极 支持丈夫参军。既有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又有解放区妇女的进 步特点。
经历了荷花淀伏击战后,她们深受教育和鼓舞,同时对丈夫
从事的事业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于是投身抗战行列来。这种抗 击敌人的侵略,保卫祖国、保卫家园的热望所激发的向上的要求 ,及在斗争中对自己力量的坚信,不仅展示了她们美好的精神境 界,同时揭示她们迅速成长的根本原因。
环境描写
人物对话
细节描写
小
烘托
塑造
刻画
说
物
物
主题思想 社会生活
水生和水生嫂的对话 年轻妇女探夫
父亲一手拉着小华,对他 说 : “水生,你干的是光 荣事情,我不拦你,你放 心走吧。大人孩子我给你 照顾,什么也不要惦记。
支持丈夫参军 工作 助夫歼敌
成立队伍、学射击
、配合子弟兵作战
夫妻情
亲情
情 美
爱国情
”
本文的情感概括起来就是夫妻之情、家国之爱。小说
中,除了水生外参军的人委托水生来做家属的工作,正表现 了他们对亲人真挚的感情;水生嫂等妇女们虽然委婉地流 露出对丈夫们的难舍之情,但还是义无反顾地为丈夫们打 点行装,送他们去部队。至于以后妇女们探望丈夫,又为丈 夫们分担任务,参加战斗,更是由夫妻之情上升至家国之爱 。这些普通人所具有的纯美的人性、亲情,是正义的基础 和源泉,蕴藏着战胜敌人的巨大力量。
本文背景虽然反映的是残酷的战争年代,但是作者不通过渲
染战争的残酷来表现人物的革命英雄主义,去歌颂爱国主义精神 , 而是①通过展现人物对家乡的爱,对生活的爱,来刻画人物革
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而歌颂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②以 中国妇女为切入点,再现了抗日战争重大题材。 (以小见大)
主旨
作 品中,我们看不到残墙断垣,看不到硝烟烈火,看不到血 簿泪痕,看到的是明月,清风,荷香,银白的湖水,碧绿的 稻秧,粉色的荷箭……看到的是诗情画意 (清新,明朗,美 丽),听到的是清新秀美的语言,感受到的是热爱生活质朴 勇敢的人物。这就是《荷花淀》,一部诗体小说。
荷花淀派”的创作特色:
散文式清新秀美的语言,浓郁的诗情画意,
在细腻的描写中开拓诗一般的意境。
《白洋淀纪事》
小说散文合集
— —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