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四平市实验中学等七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 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四平市实验中学等七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 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26 14:59: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历 史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5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是古代文明及其扩张地区。据此可推知
文明 地理位置 扩张地区
埃及文明 尼罗河流城 叙利业和巴勒斯坦地区,势力曾达到两河流域
西亚文明 古巴比伦 两河流域 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
亚述帝国 两河流域 统一两河流域地区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一度征服埃及
A.古代文明发展的一体趋势 B.农耕文明具备扩张的潜能
C.古代帝国发展具有独特性 D.大河文明各部落战争频繁
2.740年拜占庭颁行的《法律选编》对死刑进行比较严格的控制,只有叛国、反皇帝、蓄意谋杀等重罪才会被处死刑。此外,地方法官还被严令禁止砍下罪犯的手脚,禁止做出将妇女关押在公共监狱中的判决。这反映出拜占庭法律
A.执法力度宽松化 B.处罚原则公平化
C.立法精神人性化 D.法律条文实用化
3.波斯国王大流土的贝希斯敦铭文用古埃兰语、阿卡德语和波斯语一种文字书写。统一的阿拉伯帝国内延续了波斯、北非、西班牙等地的文化传统。这两种现象共同反映了
A.帝国的开放性 B.起源的同一性
C.历史的时代性 D.文明的多元性
4.14世纪中叶起,非洲城市廷巴克图成为西非的文化和宗教中心,世界各地的伊斯兰学者纷纷到这里讲学布道,能工巧匠更是在这里大显身手。据此可知,廷巴克图
A.对外交流频繁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文化最为先进 D.伊斯兰教广泛传播
5.西班牙人第一次看到美洲某地时,非常震惊,他们记述道:“我们看到很多城市和村庄建在水上,看到通往墨西哥的笔直而平坦的堤道,我们感到震惊······因为巨大的塔楼、庙宇和建筑物都是从水上升起的,而且都是用石头建造的。”据此判断,生活在该地的人是
A.印加人 B.桑海人
C.玛雅人 D.阿兹特克人
6.15世纪,葡萄牙亨利王子是葡萄牙天主教骑士团的总团长,参加过对北非穆斯林的战争,是狂热的基督教徒,他希望绕过非洲,寻找传说中的基督教国家--约翰王国,从侧翼包围伊斯兰王国。这可用于研究
A.葡萄牙的君主专制 B.新航路开辟的动因
C.基督教传播的历程 D.地理大发现的条件
7.16世纪末叶,新果阿成为里斯本到澳门航线的中转站,以下地图为里斯本国家图书馆藏,图中华丽的天主教教堂和修道院建筑群可视为罗马“圣城”景观在欧亚大陆的复制与改写。这份地图可用来印证
A.拜占庭帝国控制传统东西方贸易 B.阿拉伯人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桥梁
C.葡萄牙人在印度的早期殖民活动 D.西班牙在美洲新大陆的殖民扩张
8.1582年威尼斯贵族孔塔里尼家的一份“田地播种计划”表明,他们家的佃农已在一块夏季遭涝的田地上种玉米。1601年的一份威尼斯市场交易所的官方文献记载,“玉米被最贫穷可怜的人们购买,对于他们来说玉米是一种具有便宜市价且赖以维生的资源”,这可以
A.用于研究欧洲大陆新物种的引进 B.分析欧洲与亚洲间的物种大交换
C.印证价格革命降低了农产品价格 D.准确把握玉米传入欧洲的时间点
9.14世纪,文艺复兴的开拓者彼特拉克在《歌集》中抨击教会“是黑暗的监狱,是充满欺骗的场所”,酣畅淋漓地讴歌爱情,描写人的喜怒哀乐。这说明他的作品具有
A.荒诞主义倾向 B.古典主义精神
C.现代主义风格 D.人文主义色彩
10.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认为一切人和一切团体组织都可能犯错,当教会给人定罪并将人烧死在火刑柱上时,教会实际上已经违背了基督教的福音。马丁·路德的这些言论
A.废除了基督教教会特权 B.有利于人文主义的传播
C.旨在削弱基督教的影响 D.压抑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11.有学者认为,哥白尼学说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量思维活动产物中的代表”,《天体运行论》与同年出版的《人体的构造》具有相同的价值,“它们改变了人类对于自身的看法。”该学者旨在强调哥白尼学说
A.改变了科学活动的方式 B.总结了文艺复兴的成果
C.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D.摧毁了宗教的统治地位
12.1798年6-7月,美国国会通过的《惩治煽动叛乱法》等法案赋予总统可以采取措施防范和驱逐威胁到美国和平与安全的外国人;同时,规定要限制向公民传达反政府的观点以及采取其他削弱政府权威的行动。由此可知,这些法案
①缓解了非法移民问题 ②打击了国内的民主势力
③破坏了二权分立体制 ④利于加强联邦政府权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对俄国来说,亚历山大二世属于一种新型的改革者,他像是两面神,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这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
A.具有保守和进步的两面性 B.完全违背了封建主的利益
C.完全解放了被压迫的农奴 D.不能反映资产阶级的要求
14.工业革命后,以工厂为中心形成了很多城市,现代工业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渐兴起,报刊书籍发行量大增,女性也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上述材料主要说明工业革命
A.缓和了阶级矛盾 B.改变了社会生活
C.加强了世界联系 D.造成了环境污染
15.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国内各大化工企业均配备专门实验室,化工企业发展迅猛,也成为支柱产业。这一时期德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A.促进了国内大学教育普及 B.源于科技创新领域增多
C.有利于其国际地位的提高 D.导致法西斯势力的增强
16.《共产党宜言》写道:“这些体系的发明家们虽然曾经看出阶级的对立······但是他们没有看出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首创作用,没有看出无产阶级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发明家们”指的是
A.空想社会主义者 B.英国政治经济学家
C.德国古典哲学家 D.马克思主义者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2世纪到13世纪期间,欧洲的城市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不但数量增多,规模也迅速扩大。这显示出中世纪欧洲经济的发展和治安的改善。城市容纳了法院(包括市政法院)、医院、宗教团体或行业协会之类的兄弟会等组织机构。此外,大多数城市除了“中产阶级”或“市民”之外,还生活着数量相对较多的神职人员······在波兰,除了早已出现的450座城市外,1450年到1550年间又增加了约200座新城市······但即便在那里,城市居民占总人口的比例依旧相当小,不到总人口的15%。1500年,只有6%的欧洲人居住在人口超过1万的城镇。
-摘编自[美]约翰·梅里曼《欧洲现代史:从文艺复兴到现代》材料二 当阿拉伯文化昌盛之时,西欧正处于文化低落的“黑暗时代”,古典文明这时已多不为人所知,只有教会还保留着一些亚里士多德的知识。而在8世纪后期到10世纪初期的百余年里,阿拉伯人组织了一场翻译并传播许多中世纪西欧几乎无人通晓的希腊文等著作的运动,史称“百年翻译运动”。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西欧人对希腊知识已缺乏直接的了解,甚至长期不知道它的存在。”因此,穆斯林这一学术成就在西欧准备重新恢复他们的研究之前,起到了保存希腊古典著作的作用。这些以阿拉伯文字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古罗马典籍,陆续被翻译成拉丁文等译本,传回欧洲,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养料,欧洲终于迎来了智慧之光,重新发现了灿烂的希腊文明。
-摘编自汤瑶、杜慧萍《阿拉伯文明对西欧封建社会结构转型的重要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欧洲城市的主要特征。(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值“百年翻译运动”对西欧社会的影响。(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卜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到光荣革命为止,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也就从一个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的中心,并开创了一种新的文明。连国政治制度是几乎所有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母体,这些国家多多少少都模仿了英国的政体,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自己那一套大同小异的政治制度······
--捎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等
材料二
(1)根据材料--,指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6分)
(2)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经济学家J.A.布朗基在1837年出版的《欧洲从古到今的政治经济学史》中写近:“由于瓦特和阿克菜特这两位天才人物的头脑的努力,工业革命开始在英国占支配地位。”
--摘编白马克在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在1786年,人们仅能看到一个烟囱······十五年后,要彻斯特约有五十个纱厂,大多敬都拥有蒸汽机。那些赶忙建筑起来的、太小而不够人口居住的工人棚屋绵延在纱厂的周围,几乎把旧城围绕起来······设有商店的中心区域已经美化了,那里开辟了宽阔的街道,两边有很高的砖砌的房屋。最后,在城市的最外面,也就是东南方,不久也建造起一些四周有花园的漂亮的别墅。那里住着新的青族,棉业豪富。
-一摘编自法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一。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概况》
(1)根据材料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瓦特和阿克莱特在工业革命中的主要贡献及其历史价值。(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相关史实简述工业革命与英国近代城市化进程的关系。(6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美洲的发现、绕非洲的航行,给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的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各业务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的扩展。同时,随着工业、商业、航海业和铁路的扩展,资产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增加自己的资本,把中世纪遗留下来的一切阶级排挤到后面去。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选取材料整体或部分,运用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2024~2025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C D A D B C A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B C D A B C A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埃及文明和西亚的古巴比伦、亚述帝国都是位于河流冲击的平原地区,拥有肥沃的土地,农耕文明比较发达,拥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为对外扩张提供了物质基础,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体现不出古代帝国发展的独特性及各文明部落间战争的频繁,排除C、D两项。
2.【答案】C
【解析】8世纪中期拜占庭帝国颁布的法律不仅对死刑进行比较严格的控制,地方法官还被严令禁止砍下罪犯的手脚,禁止做出将妇女关押在公共监狱中的判决,这体现了拜占庭法律禁止对罪犯进行残害,体现了立法精神人性化,C项正确;材料是法律条文,属于立法层面,不能体现执法力度如何,排除A项;处罚原则公平化是指处罚的合法、合理和公平,材料只是法律条文的规定,无法看出具体处罚是否公平,排除B项;法律条文实用化是指将抽象的法律条文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指导原则,以便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有效运用,D项与材料不符,排除。
3.【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波斯国王铭文用多种文字书写,这种多语言形式反映了波斯帝国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性;阿拉伯帝国延续多地文化传统,形成了以伊斯兰文明为核心、多元文化并存的体系。由此可见,这两种现象共同反映了文明的多元性,D项正确;“开放性”强调对外来文明的主动接纳与互动,而材料侧重文化多元的特征,并非帝国的开放性,排除A项;人类文明起源具有多样性,“同一性”的说法有误,排除B项;历史的时代性强调特定历史阶段的独特性,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
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非洲城市廷巴克图成为西非的文化和宗教中心,世界各地的伊斯兰学者纷纷到这里讲学布道”可知,廷巴克图是古代西非文化中心,对外交流频繁,A项正确;“能工巧匠”“大显身手”并不代表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排除B项;“最为先进”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世界各地的伊斯兰学者纷纷到廷巴克图布道与这里是伊斯兰教中心有关,仅能体现伊斯兰教在西非地区的情况,并不能表明伊斯兰教广泛传播,排除D项。
5.【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很多城市和村庄建在水上”“墨西哥”等信息可知,14世纪,阿兹特克人兴起于今天的墨西哥地区,其中阿兹特克人国家的都城位于特斯科科湖的岛上,它有3条堤道与陆地相连,并有引水渠供应全城淡水,全城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承担着城市的交通运输,在该地生活的是阿兹特克人,D项正确;印加文明位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地区,崇拜太阳神,认为黄金是太阳神的象征,印加人不符合“巨大的塔楼、庙宇和建筑物都是从水上升起的”信息,排除A项;桑海是非洲地区的国家,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玛雅文明是分布于现今墨西哥东南部、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和伯利兹的雨林文明。它属于石器文明,没有使用青铜器或铁器,但掌握了高度的建造技术和数学、天文历法知识,玛雅人不符合“巨大的塔楼、庙宇和建筑物都是从水上升起的”信息,排除C项。
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亨利王子远航的动因是为了绕过非洲,寻找基督教国家,从侧翼包围伊斯兰王国,扩张基督教势力,这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之一,B项正确;材料只涉及葡萄牙王子对宗教的狂热,没有涉及葡萄牙的政治体制,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宗教在推动新航路开辟上的作用,并非基督教传播的历程,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因,而非地理大发现的条件,排除D项。
7.【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印度新果阿华丽的天主教教堂和修道院建筑群可视为罗马“圣城”景观在欧亚大陆的复制与改写,说明深受葡萄牙文化的影响,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其殖民活动深刻影响了印度社会,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西班牙开辟的新航路而不是传统的贸易,排除A项;此时沟通东西方贸易桥梁的是葡萄牙,排除B 项;材料反映的是葡萄牙在亚洲的殖民活动,排除D项。
8.【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新航路开辟后,玉米从美洲被引进到意大利,成为当地常见的一种农作物,因此上述史料可以用来研究欧洲大陆新物种的引进,A项正确;玉米是美洲作物,而非亚洲作物,排除B项;“玉米被最贫穷可怜的人们购买,对于他们来说玉米是一种具有便宜市价且赖以维生的资源”能够印证当时玉米数量多,并不能证明当时价格革命降低了农产品价格,排除C项;通过两则史料并不能看出玉米传入欧洲的准确时间,排除D项。
9.【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彼特拉克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他抨击教会,讴歌爱情,描写人的喜怒哀乐,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思想,D项正确;荒诞主义的作品通常以非逻辑、超现实、荒谬和无厘头的手法来表现,以此来揭示现实生活的荒诞和无意义,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古典主义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汲取艺术形式和题材,主张语言准确、精练、华丽、典雅,主要表现为以理性克制情欲,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现代主义体现了反传统、反理性的特征,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
10.【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马丁·路德的这些言论否定了罗马教皇的地位,认为一切人和团体都会犯错,批判天主教会给人定罪和将人烧死在火刑柱上的行为,这些言论有利于冲击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有利于人文主义的传播,B项正确;A项表述夸大了这些言论的影响,排除;宗教改革的斗争对象是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而不是基督教,排除C项;马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并不反对民众的宗教信仰,排除D项。
1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学者强调哥白尼学说启迪了人们的思维,C项正确;材料强调哥白尼学说对人类思维方面的价值,并没有涉及科学活动的方式,排除A项;材料强调哥白尼学说对人类思维方面的价值,并没有全面总结文艺复兴的成就,排除B项;“摧毁了宗教的统治地位”的说法太绝对,且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D项。
12.【答案】D
【解析】1798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惩治煽动叛乱法》等法案授权总统为保护国家安全和政府权威采取防范和应对措施,一定程度上能缓解非法移民问题,有利于加强总统和联邦政府权力,①④正确,故D项正确;材料所述举措主要为维护国家安全和政府权威,美国是资产阶级民主国家,“打击国内民主势力”说法不恰当,②错误;材料所述法案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总统权力,但并未根本改变和破坏三权分立体制,③错误,排除包含②③的A、B、C三项。
13.【答案】A
【解析】“一张脸孔望着未来”是指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一张脸孔望着过去”是指农奴制的改革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没有使俄国的专制制度发生本质性的改变,这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封建主的利益,又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保守和进步的两面性,A 项正确;俄国农奴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俄国经济的发展,维护了封建主的利益,排除B项;“完全解放”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俄国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排除D项。
14.【答案】B
【解析】工业革命后兴起大量工厂,商品丰富,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兴起,女性也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这说明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生活,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社会生活的变化,而非阶级矛盾,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到世界联系,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环境污染,排除D项。
15.【答案】C
【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化工企业等发展迅猛,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强大的经济基础有利于其在国际事务中拥有更多话语权,从而提高国际地位,C项正确;德国化工企业发展迅速与国内大学教育普及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排除A项;材料仅强调了德国化工企业配备专门实验室,重点突出化工领域的发展,并没有提及科技创新领域增多,不能过度推断,排除B项;法西斯势力在德国的兴起主要是在20世纪20-30年代,受一战后德国的战败困境、经济危机冲击等多种因素影响,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经济发展并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
16.【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但是他们没有看出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首创作用,没有看出无产阶级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及所学可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是在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尚未发展的最初阶段出现的,他们属于空想社会主义者,A项正确;“英国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思想条件,排除B、C两项;马克思主义者指的是马克思、恩格斯,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答案】(14分)
(1)特征:发展速度快,数量多,规模大;组织机构众多;主要由市民和神职人员组成;城市人口较少。(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2)影响:保存和传播了欧洲古典文化,推动了西欧学术文化的发展;为西欧的文艺复兴运动奠定了基础;推动了西欧社会的转型;推动了西欧文明的延续与发展。(8分,每点2分)
【评分细则】
(1)答出“发展速度快,数量多,规模大”,得2分;若只答出其中部分内容,得1分。其他要点只要意思相近亦可得分。
(2)答出“保存和传播了欧洲古典文化”,得2分;若只答出“保存”或“传播”其中一方面,得1分。其他要点只要意思相近亦可得分。
18.【答案】(12分)
(1)意义: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为工业革命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对其他国家的政治制度提供了借鉴。(6分)
(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2分)
时代特征: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4分)
【评分细则】
(1)答出“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得2分;若表述为“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等相近意思,也可得分。
答出“为工业革命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得2分;意思相近即可给分。
答出“对其他国家的政治制度提供了借鉴”,得2分;类似表述如“为其他国家政治制度建设提供参考”也可得分。
(2)历史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2分)
答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得2分;表述相近如“资本主义经济的进步”等也可得分。
时代特征(4分)
答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得2分;若表述为“资本主义扩展”可得1分。
答出“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得2分;相近表述如“启蒙思想影响范围扩大”也可得分。
19.【答案】(14分)
(1)贡献和历史价值:瓦特:改良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引发了从手工到机器的转变,推动工业革命开展,使得人类进入蒸汽时代;(4分)阿克莱特:1771年建立了第一座水力纺纱厂,标志近代机器大工业的产生,确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4分)
(2)关系:工业革命改变了过去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推动了新兴城市的产生;城市化的发展,使得大量人口集中在城市,为工业化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6分)
【评分细则】
(1)瓦特部分:
准确答出“改良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得2分;若回答不完整或表述不准确,得1分;未答或回答错误,得0分。
进一步答出“引发了从手工到机器的转变,推动工业革命开展,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得2分;若只答出其中部分内容,得1分;未答或回答错误,得0分。
阿克莱特部分:
准确答出“1771年建立了第一座水力纺纱厂,标志近代机器大工业的产生”,得2分;若回答不完整或表述不准确,得1分;未答或回答错误,得0分。
进一步答出“确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得2分;若只答出其中部分内容,得1分;未答或回答错误,得0分。
(2)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推动:
答出“工业革命改变了过去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推动了新兴城市的产生”,得3分。若只答出改变经济地理状况、人口结构或推动新兴城市产生中的一点,得1-2分;未答或回答错误,得0分。
城市化对工业革命的作用:
答出“城市化的发展,使得大量人口集中在城市,为工业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得3分;若只答出提供市场或劳动力中的一点,得1-2分;未答或回答错误,得0分。
20.【答案】(12分)
示例1:
看法: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
阐述: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孤立发展的状态,世界各地联系日益密切,给新兴资产阶级提供了新的活动场所。西欧国家展开了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攫取了大量财富,推动了西欧社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随着海外市场的不断开拓,欧洲出现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商业贸易的大扩张使商品种类与流通量成倍增长,股份公司与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由于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上涨,从事商品生产的资产阶级实力上升。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8分)
总之,新航路的开辟为资产阶级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活动舞台,欧洲从殖民掠夺、商业贸易和奴隶贸易中获得的财富最终转化为资本,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
示例2:
看法:新航路的开辟加速了欧洲封建势力的衰落。(2分)
阐述: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从美洲等地疯狂地掠夺了大量的黄金和白银,导致了欧洲的金银迅速增多,金银增多导致货币价值下降,物价大幅度上涨,购买商品的封建主需要付出更多的货币,价格的波动搅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当时欧洲封建主征收的是定额货币地租,当金银价值下降时,他们的实际收入就相对减少,依赖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领主经济地位下降,甚至入不敷出。随着资产阶级实力上升,资本主义加速发展,欧洲封建制度濒于解体。(8分)
总之,新航路开辟引起的价格革命,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加速了欧洲封建势力的衰落和封建制度的解体。(2分)
(“示例”仅为阅卷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评分细则】
评分项目 评分标准 得分
看法(2分) 具体明确,与材料观点相关且符合历史事实 2分
模糊、不准确或与材料关联不大 0-1分
阐述-史实准确(4分) 列举多个准确且相关的历史史实,如殖民掠夺、商业革命等 3-4分
列举史实较少或部分不准确 1-2分
无相关史实 0分
阐述一逻辑清晰(2分) 论证逻辑严密,能清晰关联史实与看法 1-2分
逻辑混乱,论证不清 0分
阐述一论据充分(2分) 对史实有具体分析,有力支撑看法 1-2分
总结(2分) 呼应看法,合理概括升华 1-2分
无总结或与前文无关 0分
整体表达 表达清晰,无明显语病、错别字等 不扣分
表达不清晰,有较多语病、错别字等 酌情扣0-1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