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作业单】11、十六年前的回忆——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作业单】11、十六年前的回忆——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3.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26 15:49: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核心素养作业单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一、基础达标。
1、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
4月 6 日早晨,父亲被 mó guǐ( )般 cán bào( )的 fěi tú( ) bǎng ( )起来,拖走了。4月 28 日,父亲被 zhí xíng( )绞刑,母亲知道这个消息后伤心guò dù( ),昏过去三次。
2、下列词语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尖锐 宪兵(xiàn) 瞪眼(dèng) B.书藉 棉袍(páo) 瞅着(chǒu)
C.刑场 夹衣(jiá) 侦探(zēn) D.偏辟 避免(pì) 暂时(zàn)
3、选字填空。
避 僻 壁 辟
( )免 墙( ) 偏( ) 开( )
峻 俊 骏 竣
( )工 英( ) ( )马 严( )
4、下列关联词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永远忘不了19274月2日,因为那是父亲的被难日。
B.不但局势越来越严峻,而且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C.虽然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劝过几次,但是父亲坚决不离开。
D.尽管法官怒气冲冲,父亲的神情还是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匪徒 ( )的吼声 ( )的枪声
( )的力量 ( )的眼光 ( )的脸
6、用“沉”字组词,再填入括号里。
李大钊同志不幸被捕,全家人心情十分( )。他在敌人面前( )
镇定,有时据理力争,有时用( )进行无声的反抗。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同志被害,人们万分( )。
二、灵活运用。
7、写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描写方法。
(1)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 )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
(3)父亲瞅了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
8、下面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A.解释说明 B.意思转折 C.声音的延长 D.声音的延长
9、下列关于《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的开头和结尾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首尾呼应,使整篇文章结构更加完整、严谨,强调主题,加深读者印象。
B.表现了父亲面对敌人所表现出的一位革命者的坚定与平静。
C.开头和结尾两次出现李大钊遇害日期,突出作者对父亲遇害事情记忆深刻。
D.表达了作者对敌人强烈的憎恨和对父亲的无限追思之情。
10、下列关于课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按照第三人称的写法叙述的。
B.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以“忆”作统领,依次回忆了父亲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的情形。
C.本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前后呼应,这样写的好处是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清楚,印象和感受更加深刻。
D.本文是纪念逝去亲人的文章,朗读时基调应该是悲痛的,语气要低沉些。
11、按要求写句子。
(1)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转述句)
(2)他们一拥而入,把我们包围起来。(改为比喻句)
(3)我哪能离开呢 (改为陈述句)
三、碰撞书本。
12、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先生的女儿 在父亲被害 周年纪念日写的一篇 。文章按 、 、 、
的顺序叙述了李大钊被害的全过程,表现了革命先烈
的崇高品质。
(2)李大钊先生在孩子面前是一位 的父亲,在敌人面前是一名 的共产主义战士。文章 、首尾连贯,突出了女儿对父亲被害之事记忆深刻,表达了女儿对父亲的深切怀念。
四、感受阅读。
13、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一)。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
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
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
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
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选文中画“ ”的句子是对父亲 和 的描写。结合
【资料一】可知父亲“没戴眼镜”,留着“乱蓬蓬的长头发”是因为
。“平静”说明父亲 。
(2)运用对比手法烘托人物形象是本文的表达特点,根据选文内容填表。
法庭上人物表现的对比 突出的李大钊的特点
法官 气焰嚣张
李大钊
(3)选文写到“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但他肯定有话想说。请你批注在文旁横线上。
(4)“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中“伟大的力量”是指

14、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二)。
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这段文字着重人物的( )描写。
A.语言 B.动作 C.神态
(2)“坚决”一词表现了李大钊 。
(3)“我哪能离开呢 ”意思是 ,从中体会到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第三人称转述,正确的是( )。
A.父亲常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B.父亲常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C.父亲常对母亲说,他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D.父亲常对母亲说:“他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一)。
李大钊(节选)
1920年初,李大钊与爱国志士陈独秀分别在北京和上海两地进行活动,积极准备筹建中国共产党。 李大钊在北京聚集了邓中夏、高君宇、张国焘等大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组成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建党作准备。 此外,李大钊还多次在北京会见共产国际的代表,商谈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事宜。 同年秋,为了和在上海的陈独秀相配合,李大钊还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他们两人相互配合,为筹建中国共产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因此,“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成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李大钊和陈独秀成为党的主要创始人。 此后,李大钊全面负责党在北方的工作,还担任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区分部主任,并多次当选中央委员。 在1922年~1924 年,李大钊奔走于中国的大江南北,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列强,在北京逮捕了李大钊等爱国人士80余人。 在狱中,军阀对李大钊处以极刑,但是大义凛然的李大钊始终坚守党的秘密,坚贞不屈。不顾社会舆论的谴责和人民的心声,张作霖将李大钊等人于4月28日在西交民巷看守所内绞杀。
临刑前,李大钊慷慨激昂地说:“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他带领其他人一起高呼“共产党万岁”,时年38岁的李大钊英勇就义。
(1)“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中,“南陈”指的是 ,“北李”指的是 ,他们相约共建 。
(2)下面是阳阳同学准备的故事提纲,请你结合短文内容,帮他补充完整。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李大钊的什么描写 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二)。
李大钊坚信共产主义
佚 名
1927 年4月6 日清晨,李大钊不幸落入张作霖的魔掌。他被捕后,遭受敌人的严刑拷打,但是肉体的疼痛,精神的折磨,都没有击溃他。“我李大钊是共产党,其他同志的踪迹,概不知情”,这是他对敌人的酷刑铿锵有力的回答。
作为一介文人,李大钊在狱中遭受敌人惨无人道的严刑拷打,他未曾畏惧,亦未曾丢下自己的风骨;作为一个共产主义战士,他始终未曾透露出任何关于党组织的秘密,他还将自己探求的真理和马克思主义带进了监狱中,向狱卒和军警进行爱国宣传,慷慨陈词,企图唤醒他们心中仅剩的那一丝身为中国人的良知!
在极端困苦的情况下,他用血迹斑斑的双手在狱中写下自己在人世间的最后一份遗作《狱中自述》,这本无产阶级正气歌见证了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对自己此生信仰的无限忠诚。
教育界名流、学者和广大学生得知后都纷纷想方设法营救他,北方铁路工人还组织了劫狱队,准备劫狱。
李大钊在狱中分析了当时各方面的情况,认为营救不可能成功。 于是秘密通过有关方面,劝阻革命同志说:“我个人为革命为党而牺牲,是光荣而应当的,但这已经是党的损失,已经是我的罪过,我不能再要同志们冒险,而来耗费革命力量,现在你们应当保存我们的力量!”在狱中,他继续领导党的工作,大力宣传共产主义。
1927年4月28 日上午10 点,敌人把李大钊等20位革命志士带到一处秘密的“特刑法庭”,突然宣判他们死刑。 敌人由于害怕社会舆论的压力,宣判是偷偷摸摸地在警察局的一间客厅里匆匆进行的。
下午两点钟左右,军阀张作霖的士兵全副武装,分乘几辆汽车,把20位革命志士押送到北京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后院的绞刑架下,进行秘密杀害。
从囚车上被推了下来的李大钊和他的战友们,面对敌人的迫害,个个昂首挺胸、面不改色。李大钊脸带鄙视敌人的怒容,第一个走上了绞刑台。他那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使刽子手们惊慌万状、目瞪口呆。就在这时,李大钊忽然转过身来,发表了他那举世闻名的最后一次演说:“你们好像热锅里的游鱼一样,还想昏头昏脑地来演丑戏。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 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铿锵有力:
慷慨陈词:
(2)本文写了李大钊的三件事,请写下来。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是 描写和 描写。从中我体会到李大钊 的革命精神。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大钊是共产主义战士,是绞不死的。
B.这句话写出了李大钊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坚信共产主义事业必胜的决心。
C.你们可以绞死“我”,但你们绞不死伟大的共产主义,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
D.“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是一个比喻句,形容革命者像种子一样生生不息。
(5)通过查阅资料,你还了解哪些先烈的革命事迹 请列举两个。
五、拓展延伸。
17、清明节,我来到李大钊烈士墓前,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献上了自己亲手制作的花圈。瞻仰着革命先烈的雕像,朗读着纪念碑上的碑文,我也想表达对烈士的崇敬与怀念。
(1)我会引用两个成语来赞美烈士: 、 。
(2)我会引用古诗句来表达敬意:
(3)我会借用名人名言来表达敬意:
18、下图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画面,请结合图片,联系
生活实际,对“大白”进行外貌、神态、动作等方面的描
写,并根据给出的开头,用首尾呼应的手法写一写结尾。
开头:早上八点半,雨点打在窗户上的声音清晰可闻,叮叮当当,好像风铃。我突然接到做核酸检测的通知……
中间:
结尾:
参考答案
1、魔鬼 残暴 匪徒 绑 执行 过渡
2、A
3、避 壁 僻 辟 竣 俊 骏 峻
4、B
5、残暴 粗暴 尖锐 伟大 异样 苍白
6、沉重 沉着 沉默 沉痛
7、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8、C
9、B
10、A
11、(1)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他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2)他们一拥而入,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
(3)我不能离开。
12、(1)李星华 十六 回忆录 被捕前 被捕时 被审时 被害后 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时坚贞不屈
(2)慈祥可爱 大义凛然 前后呼应
13、(1)貌 神态遭受了敌人的酷刑 经历残酷折磨后依然坚强
(2)对比 镇定从容、英勇无畏
(3)不要流泪,不要悲伤。孩子们的成长,你多费心了!
星华,记住,我的牺牲是为了明日像你一样的孩子能自由、快乐地成长。
爸爸不能陪你了,你要坚强地成长。
(4)李大钊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4、(1)A
(2)坚定的决心
(3)父亲早出晚归;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父亲烧了一些书籍和文件;工友阎振三被抓。
(4)我不能离开 李大钊同志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5)C
15、(1)陈独秀 李大钊 中国共产党
(2)1920年初成为党的主要创始人
1922年~1924年 不幸被捕被施以绞刑
(3)语言描写。
共产主义是一种信仰,它已经开始开枝散叶,越来越多的人拥护共产主义思想,加入共产党的组织,所以反动派虽然绞死了李大钊,但不能因此就使共产主义思想消亡,共产主义思想已经存在于更多人的心中,相信共产主义一定会在中国取得最终的胜利。
16、(1)指言辞或声音响亮有力。 指意气激昂地陈述自己的见解。
(2)遭受严刑拷打不屈服。
劝阻同志们营救他。
面对死刑,视死如归,从容就义。
(3)动作 神态 视死如归、大无畏
(4)A
(5)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红四团飞夺泸定桥
17、(1)大义凛然 永垂不朽(2)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3)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18、我走下楼,楼下早已排起了长队。终于,轮到我了,只见把全身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大白”叔叔手里拿着采样拭子包装袋,正在看着我。我坐到椅
子上,他快速地撕开白色包装袋,手拿着采样拭子往我的嘴里探去。这时,我才发现“大白”叔叔的护目镜上有了一层薄薄的水雾。天气这么热,还下着雨,他穿得这么严实……我忍不住说:“叔叔,您辛苦了!”“为人民服务,应该的。”叔叔温柔地看着我。
雨点打在雨伞上的声音清晰可闻,滴滴答答。“大白”叔叔忙碌的身影再次浮现在我眼前,我不禁感慨:没有他们的挺身而出,哪来我们的安全和幸福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