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作业单】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作业单】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3.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26 15:55: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核心素养作业单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一、基础达标。
1、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只要你用心观察,就可以发现:蜜蜂偏爱在金黄的huā ruǐ( )上采蜜,qiū yǐn ( )通常在阴暗潮湿的 huā pǔ( )中疏松土壤,小猫喜欢趴在暖和的tái jiē( )上wú liáo( )地晒太阳。只要你细心观察、不断发问,就有可能在自己擅长的 lǐng yù( )有所 jiàn shù( )。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石蕊(xīn) 诞生(dàn) B.凹陷(āo) 华罗庚(huá)
C.较大(jiǎo) 酸碱(jiǎn) D.纬度(wěi) 俄裔(yì)
3、根据读音写同音字组词。
【yù】 ( )报 ( )米 区( ) 不期而( )
【pǔ】 ( )实 乐( ) 苗( ) ( )天同庆
【jiē】 台( ) ( )道 ( )示 草木( )兵
【guàn】习( ) 陶( ) ( )溉 如雷( )耳
4、用“\”划去括号中不恰当的词语。
(1)(综观 纵观)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多少伟人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食粮!
(2)老师让我们观察了酸碱中和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映 反应),真是太神奇了!
5、将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司空( )( ) 不( )思( ) ( )( )知著 锲而( )( )
李四光小时候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他总是能从 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一些 的想法。他 地探索,最终成为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6、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应该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 ,有所 ,有所 ,有所 。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
①发明 ②发现 ③创造 ④前进
A. ②①③④ B. 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 ①②③④
二、灵活运用。
7、这篇课文在表达方法上比较突出的特点是( )。
A.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B.用具体的事例说明观点。
C.引用著名科学家说过的话。 D.首尾呼应的写法。
8、这篇课文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是( )。
A.举例论证法 B.对比论证法 C.引用论证法 D.比喻论证法
9、阳阳准备参加“有志者事竟成”的演讲比赛,下列事例不适合引用到演讲稿中的是( )。
A.茅以升立志建桥,经过多年努力,修建了著名的杭州湾跨海大桥。
B.勾践卧薪尝胆多年,仅用三千兵马,就灭了吴国。
C.海伦·凯勒,因病成了盲聋哑人,但凭借顽强的毅力,成了著名作家。
D.布鲁诺坚持真理,捍卫“日心说”,甘上火刑架。
10、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三个事例,一步步揭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道理。
B.“最后把‘ ’拉直变成‘!’,找到真理。”这句话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直观形象地表述了出来。
C.课文按照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的思路展开,写法很有代表性。
D.发现问题容易,深入质疑与研究不容易,但前者是成功的关键。
1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 你有可能发现真理。(用恰当的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2)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改为反问句)
(3)善于发问的人,最终会从中有所发现、发明、创造、成就。(用排比句表述)
(4)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修改病句)
三、碰撞书本。
12、按课文内容填空。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作者想要证明的观点是
。为此作者选取了三个事例,分别是 、
和 。每个事例都是先
,接着 ,最后 。
四、感受阅读。
13、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一)。
这样的事情不止一例。20世纪初的一天,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正无聊地看着墙上的世界地图,突然发现南美洲东海岸的凸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竟然不可思议地互相吻合! 魏格纳被自己偶然的发现惊呆了。 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 他将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作了比较,结果发现,从海岸线的情形看,地球上所有的大陆都能较好地吻合在一起。魏格纳开始认真地研究这个有趣的现象,他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同时搜集古生物学方面的证据。 他注意到,一位名叫米歇尔逊的生物学家发现,在美国东海岸有一种蚯蚓,欧洲西海岸的同纬度地区也有这种蚯蚓,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 魏格纳认为,这种蚯蚓的分布情况正说明,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否则,蚯蚓即使是插上翅膀也难以飞渡重洋。 1915年,魏格纳系统整理了他的“大陆漂移学说”,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在地质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1)“这样的事情不止一例”这句话在文中起到的作用是( )
A.点明中心 B.承上启下 C.总领全文 D.照应前文
(2)根据短文内容,完成思维导图。


(3)作者选用魏格纳的事例论证了“ ”这一论点。下面是阳阳和小宇为了证明这一观点分别讲述的一个事例,其中恰当的是
所讲述的事例,理由是

1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二)。
①更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 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 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 会是什么关系呢 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 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 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
②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③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 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根据选段,填写下面的表格。
发现现象 提出问题 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
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 人睡觉眼珠快速转动 时,脑电波变化大,最容易做梦。
(2)选段画横线处连用三个疑问句。下列用来概括这一连串的问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打破砂锅问到底 B.百思不得其解
C.一问三不知 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选段中能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句子是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按照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的顺序展开,选段第①自然段也是如此。
B.作者引用华罗庚的话,指出科学发现也并不容易,科学真理的发现是有条件的,观点鲜明且具有说服力。
C.选段第②自然段中,作者运用了“只要……就……”的条件句式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的观点。
D.选段第②自然段已是对全文的总结,但第③自然段是对前面的论述进行了补充,使全文更加严密完整。
(5)选段中说“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请你再补充一个“这样的事例”。
15、课外阅读理解(一)。
屠呦呦的成功秘诀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在抗疟疾药物研究中取得了极大成就,荣获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 答案很简单,那就是踏实勤奋和执着探索。
“梅花香自苦寒来。”学生时代,因为踏实勤奋,屠呦呦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大学毕业后,她被分配到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刚参加工作时,中医研究院的工作条件非常艰苦,设备极为简陋,但是她从不抱怨,一心扑在工作上。那时,她即使患病,仍坚持去野外采集标本,认真进行实验,从不耽误。短短几年里,她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
“千锤万凿出深山。”1969年,中医研究院任命屠呦呦为科研组组长,负责抗疟药的研究工作。作为科研组组长,她带领整个团队,系统整理历代的医学典籍,四处走访老中医,先后研究了2000多个方药,最后对200多种中草药和380多种提取物进行抗疟实验。
然而,实验进行了190次,始终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研究一度陷入困境。面对这种情况,屠呦呦没有气馁。第191次,她终获成功,为全世界疟疾患者带来了福音。
华罗庚曾说:“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搞科学研究工作就要采取老老实实、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有半点虚假浮夸。”成功没有捷径,屠呦呦用踏实勤奋和执着探索为自己赢得了荣誉。
(1)屠呦呦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为了说明这一观点,作者列举了哪几个事例
屠呦呦成功的秘诀:
经历190次失败后仍不气馁
(2)下列对第3自然段中“2000多”“200多”“380多”三个数据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
A.说明我国的中草药种类丰富,是我国的一项宝贵财富。
B.说明屠呦呦及其团队为抗疟药的研究工作付出了许多努力。
C.说明屠呦呦及其团队工作任务繁重,工作态度严谨。
(3)从屠呦呦的事迹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结合生活实际写一写。
16、课外阅读理解(二)。
面对失败
人生中有成功就有失败。 失败不意味着你是一个失败者,而是表明你尚未成功;失败不意味着你没有努力,而是表明你的努力还不够;失败不意味着你必须忏悔,而是表明你要吸取教训;失败不意味着你一事无成,而是表明你得到了经验……
《傅雷家书》中说:“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这两句话就是告诉我们,人生的起伏是家常便饭,没有几个人的生活中没有失败。
著名科学家诺贝尔为了研制炸药,曾做过数百次危险的实验,这期间他遭遇了许多令人沮丧的失败。 在一次实验中,实验室爆炸,他的弟弟和四名助手当场被炸死,他也受了重伤,但是他没有逃避、屈服,伤未痊愈就又开始危险的实验,最终获得成功。
美国第十六届总统亚伯拉罕·林肯,也是一个从种种不幸和失败中出来的强者。 他22岁生意失败,23岁竞选议员失败,24岁生意再次失败,26岁爱人去世,27 岁精神崩溃,29岁竞选州议长失败,39岁连任国会众议员失败,46岁竞选参议员失败,47岁竞选副总统失败,49岁竞选参议员再次失败,51岁才当选美国总统。 如果不是因为具有面对苦难,坚强以对的精神,他就不会挺过那么多煎熬,进驻白宫。 他能成功,就因为他不在困苦中徘徊,摔倒了爬起来,再摔倒再爬起来。
泰国商人施利华是商界拥有亿万资产的风云人物。 1997年的一次金融危机使他破产了,面对失败,他只说了一句:“好哇! 又可以从头再来了!”他从容地走进街头小摊的行列,叫卖三明治,一年后东山再起。
杜牧曾作诗道:“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失败固然是不幸的,但它又是一笔可贵的财富。 它使人清醒,催人奋起,难怪巴尔扎克会说:“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才是一个万丈深渊。”
面对失败,我们不能选择放弃,而要选择继续前进;面对失败,我们不能任性抱怨,而要坦然面对。 有句老话说得好,“失败是成功之母”。 成功是在无数次失败的基础上实现的,面对失败,我们实际上是离成功更近了一步。
所以,我们不要惧怕失败,而是要勇敢地面对它。
(1)短文中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为了证明这个观点,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 请完成下面的表格。
主要观点:
示例一: 示例二: 示例三:
(2)短文中多处引用了名言,其好处是( )。(多选)
A.为自己的观点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B.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C.让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具有趣味性。
D.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短文中列举的事例均为外国人的事例,请你查阅资料,为短文再补充一则中国人的事例。
五、拓展延伸。
17、跟学习伙伴合作查阅资料,了解科学史上这些偶然发现的故事。
(1)脚气病与维生素的发现 (2)天花与牛痘
(3)伽利略与摇摆的吊灯 (4)傅科摆
(5)伦琴与X射线 (6)弗莱明与青霉素
任选一个故事进行搜集,并整理搜集的结果,跟学习伙伴进行交流。
人物 发现
缘起
18、小练笔。
有人认为“玩”这件事不能容忍,但是,世界上有很多新事物是“玩”出来的,如显微镜、飞机等。请你用具体事例来证明“玩也能玩出名堂”这个观点。
参考答案
1、花蕊 蚯蚓 花圃 台阶 无聊 领域 建树
2、D
3、预 玉 域 遇 朴 谱 圃 普 阶 街 揭 皆 惯 罐 灌 贯
4、综观 反映
5、见惯 可议 见微 不舍 司空见惯 不可思议 锲而不舍
6、A
7、B
8、A
9、D
10、B
11、(1)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2)科学的灵感,难道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吗
(3)善于发问的人,最终会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4)他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
12、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波义耳发现植物酸碱反应并发明石蕊试纸 魏格纳通过观察地图提出“大陆漂移学说” 阿瑟林斯基发现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 发现现象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13、1、B
2、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
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
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阳阳 阳阳所讲的事例中,牛顿偶然间发现现象,于是提出问题,接着进行研究,最终得出结论,论证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观点
14、(1)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 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 会是什么关系呢
对儿子进行了实验,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
(2)A
(3)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4)A
(5)牛顿从苹果落地的现象中获得启示,发现了地心引力,从而提出万有引力定律。
15、(1)踏实勤奋和执着探索
不抱怨工作条件,一心扑在工作上,带病坚持工作
带领团队整理医学典籍,走访老中医,研究中草药,进行抗疟实验
(2)A
(3)成功没有捷径,我们要学习屠呦呦踏实勤奋、执着探索的态度和精神,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6、(1)我们不要惧怕失败,而是要勇敢地面对它。
诺贝尔研制炸药时,遭遇多次失败却不气馁,最终获得成功。
林肯直面失败,挺过煎熬,进驻白宫。施利华破产后,不惧失败,东山再起。
(2)AB
(3)屠呦呦历经数次失败,终于成功研制出抗疟新药青蒿素。
17、人物:弗莱明。
发现:青霉素。
缘起:1928年,英国科学家弗莱明在研究细菌时,意外发现培养葡萄球菌的培养基中,青霉菌周围没有葡萄球菌生长。原来青霉菌能分泌一种物质杀死细菌,他把这种物质命名为青霉素。
18、达尔文从小就喜欢昆虫,经常在田野里逮小动物玩,并经常在路上趴着观察小动物的习性。由于对动物的热爱和研究,他立志要做一个生物学家,后来创立了进化论,出版的《物种起源》一书震惊了当时学术界。这对“玩也能玩出名堂”进行了充分说明。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