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题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是分析各种电路(感应电动势的电路,交流电的电路)的基础,是电学的基本规律,是本单元学习的核心内容,在整个高中物理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承前启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在上一章的基础上对电路的认识更加完整。教参建议2学时,本节为两学时中的第一学时,主要让学生对闭合回路有个新认识,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得到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并运用其进行基本的电路问题分析。
学习者分析
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逻辑推理,动手能力有了很大提升,能够运用准确的语言表述观察的过程及结果。已学习静电场和恒定电流的基本知识,其中包括电势及电势能,内外电路等概念,在初中的基础上深入学习了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化学中已经学习了原电池的原理及制作方法。本节课是对以往学的这些知识更加深入的探究,得出更多的电路规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一些生活用电常识,可能对电路中出现的两种情况,短路和断路理解不了,可以通过后边多做一些练习题加强
学习目标确定
1.科学探究: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理解内外电路的电势降落,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2.科学思维:通过经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理论推导过程,使学生理解内外电路的能量转化,意识上加深守恒的思想,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3.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表述并解释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以及外电压变换的原因,了解内因与外因的关系;说明这种关系的公式表达和图像表达,并能用来分析,解释有关问题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闭合电路欧姆定理难点:对电动势的物理意义的理解
学习评价设计
搜集资料整理信息:全面 一般 很少几乎没有实验探究交流合作:积极配合 基本配合 不配合表达展示: 准确并有创意 成果与任务基本一致 不一致学习理解: 理解力强,有很 知识点的理解到位 一知半解或者强的逻辑 但不懂深层次关系 只会死记硬背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实验导入教师活动1课前每组准备好实验器材(安培表伏特表,滑动变阻器,小灯泡3个,干电池两节,电键,导线若干让同学们利用面前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让小灯泡亮的实验。自由发挥问:小灯泡亮的原因是什么?对,无论哪种连接都可以把电路分成两部分;外电路和内电路,前面一章已经讲过电源(课件播放不同类型的电源)进一步讲解电源的原理,引出电动势这个物理量学生对电动势的理解还不到位,可以形象的举例说明,比如抽水机的作用,要强调“搬”字,是电场力以外的力来实现的学生活动1学生会问设计什么样的电路?前面学习了串并联电路,所以学生是问具体哪种接法结果,有的小组连接成串联电路,有的小组连接成了并联电路还有连接成混连电路的(有创新意识)生:因为有电源,闭合回路生:U=W/q 和E=W/q有什么不同?生:电压是单位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静电力所做的功,电动势是单位电荷在非静电力作用下克服静电力所做的功,活动意图说明:实验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发挥潜能,考察对学过知识的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本实验的设计,既验证了学过的内容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内容。通过对比法理解物理观念的能力。环节二:知识连接教师活动2前面一章学习了电功,电热,纯电阻,非纯电阻,与通过阅读课本相结合,推导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学生活动2学生开始推导,可以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推导活动意图说明:复习了之前学过的知识点,又得出了新的结论,培养了主动性及自主学习能力环节三:实验探究教师活动3学生利用刚才的设计的实验,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进一步讨论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分析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用E=U+Ir引导学生推出电路中两种特例:断路 短路学生活动3学生小组实验,通过改变外电路电阻,观察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变化情况,得出结论:R↑,电流↓,U外↑R↓,电流↑,U外↓ 断路:R→ , I=0. U外=E短路:R=0, I=E/r, U外=0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实验研究,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得出实验结果,锻炼观察实验的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环节四:数形结合,得出结论教师活动4 学生活动4从闭合欧姆定律I=E/(R+r)公式中进 一部分同学能画出图像一步变形 一部分同学需在老师的指导下画出来得U=E-Ir引导学生画出U-I图像利用数学知识Y=KX+b一次函数做 参考 通过图像指导学生得出结论活动意图说明: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多方面发展,提高综合能力
板书设计
闭合电路1外电路:用电器(负载),开关,导线。外电阻R,外电压U外(路端电压)2内电路:电源内部电路。内电阻r,内电压U内3.在外电路中,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内电路中,电流从电源负极流向正极4.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非静电力把1C得正电荷从电源内部负极搬到正极所做的功。E=W非/q 单位:伏特(V)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推导:纯电阻电路t时间内Q外= I2Rt Q内=I2rt t时间内非静电力做的功W非=qE=EItW=Q外+Q内 即 EIt=I2Rt+I2rt I=E/(R+r)内容:(书86页)三.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R↑,电流↓,U外↑ R↓,电流↑,U外↓断路:R→ , I=0, U外=E 短路:R=0, I=E/r, U外=0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U-I图像电动势等于纵轴截距横轴截距等于短路电流斜率绝对值等于电源内阻r=E/I0等于得他U/得他I的绝对值=K的绝对值某点纵坐标和横坐标的乘积为电源的输出功率。直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的连线的斜率表示该状态时外电阻的大小。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 铅蓄电池的电动势为2 V,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路中每通过1 C电荷量,电源把2 J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铅蓄电池断开时其两极间的电压为2 VC.铅蓄电池在1 s内将2 J的化学能转化成电能D.铅蓄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比一节干电池(电动势为1.5 V)的大 2. 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向可变电阻R供电。关于路端电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因为电源电动势不变,所以路端电压也不变B. 因为,所以当R增大时,路端电压也增大C. 因为,所以当I增大时,路端电压也增大D. 因为,所以当I增大时,路端电压下降3.(多选) 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9 V、内阻r=3 Ω,R=15 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S断开时,UAC=9 VB.当S闭合时,UAC=9 VC.当S闭合时,UAB=7.5 V,UBC=0D.当S断开时,UAB=0,UBC=0这是对本节课基本知识的理解与应用,面向全体同学,当然这几道题还不能说明什么,所以练习册上的有基础巩固,全员参与;有能力提升,部分同学可以选做。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充分利用实验器材起到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作用,利用多媒体展示,起到多样性的效果,视觉冲击,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与改进
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本节课主要以实验为契机来巩固已学知识,从中发现新问题,学习新知识,对于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还是很容易理解本节课内容的,但部分同学实验能力,理解能力,主动学习的能力还是不到位,所以要考虑到这部分学生,就会导致课堂上时间不够用,对知识的进一步加深就来不及,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分好小组,组内成员能力分配要合理,要让学生带动本组成员学习,这样就节省了一部分时间,也发挥了学生的合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