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2.3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4-26 16:31: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题 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所采用的教材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3第12章第3节的内容, 教科书提供了三种实验方法供教学中选择,但实验原理大致相同,教学中用第一种方法进行详细分析,其余的可以让学生课后进行思考.要让学生理清电动势和内阻测量的思维线索。 通过“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灵活地运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再一次熟悉用图象处理数据的方法,还可以得到电学实验中许多操作技能的训练,因此,本节教学的目的不只是教给学生一种测量电动势的方法.重要的是通过实验更好地理解电动势这一概念。 至于用测量路端电压的方法测量电动势,在前面已有涉及,如 “断路时的路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动势,我们常根据这个道理测量电源的电动势”的表述。实际测量时可以根据需要和器材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学习者分析
本节在测量时将会用到水果电池,学生对此非常有兴趣,但用水果电池测量时间较短,要求学生要快速地将实验结束.在实验中,读数要准确迅速,在数据处理时要准确的作图.这个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不畏困难的进取精神。
学习目标
1物理观念. 经历实验设计过程,理解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原理。 2科学探究与思维. 在理解实验原理的基础上,能完成测电动势和内阻的规范实验操作。 3科学态度与责任. 学会用U-I图像处理数据并得到电源电动势和内阻,进一步体会此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图线处理数据。 难点:如何利用图线得到结论以及实验误差的分析。
学习活动设计
一、情境引入 师:电池已成为人类生活的亲密伙伴,生活中处处需要电池,新旧电池的主要不同是什么呢?如果我们想比较下它们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关系应该如何设计实验呢?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方法。 二、新课教学 师: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画出U-I图像,求出E和r。我们总共有三种方法,方法一伏安法就是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数据,得到两组数据后可求得一组E和r。 师:方法二伏欧法是仅用电压表测数据,单还需要一个可以知道负载电阻并
且可以调节负载电阻的元件,是什么呢? 生:可以用电阻箱。 师:根据可求得E和r。 师:方法三安欧法师仅用电流表测数据,同样还需要一个电阻箱,根据E = IR + Ir可求得E和r。 师:我们用伏安法电路图进行本次实验,需要用到的仪器有2节电池、开关、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导线若干。 问:连接电路时要注意开关处于什么状态? 生:断开。 问: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到哪里? 生:阻值最大处。 师:实验室按照上面实物图来连接即可。
师:数据处理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公式法,总共需要最少六组数据来算出三组E和r,然后取平均值。另一种是图像法,我们将实验中的数据描绘到U-I图像中,然后用平滑的曲线来连接图像,图像的纵截距即为E,斜率即为r。 师:偶然误差主要来源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以及作U-I图像时描点不是很准确。系统误差主要是选用电路图时,实验电路中的电流表也有内接法和外接法之分,两种方式测量都会带来误差。接下来请各位同学2人一组进行实验,并填写好实验手册。 三、课堂小结 总结实验过程与注意事项。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进行巧妙恰当地呈现,制成课件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实验相对之前的实验难度较大,但学生们的探究意识比较强,也可以更好的理解本节课。
7